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永庆二十四年春,宫里又传来了要选秀的消息。
      本朝自开国以来,祖皇帝因前朝外戚专权、宦官掌政的教训,自登基起便定下了铁律:后宫、宦官都不得干政。
      除此以外,又为防外戚势大、后宫斗争,祖皇帝又立下了小户选秀的规矩。因此,宫中如今选秀,都是从祖上出过官但眼下不在朝中任职的人家,或者秀才郎私塾先生一类,再不济也是家境殷实、家风良好的富农家这样的平民小户里选女儿的。
      然而但凡是疼女儿的好人家,就没有哪个乐意把孩子送到宫里头去的。宫里头是什么好地方?做了宫妃,就得战战兢兢服侍皇上,但好歹吃喝不愁,还能提携家里,也算不错;可绝大多数还不是做了宫女,有个万一丢了命,便是连个尸骨也难存下来。就是平平安安地放出来了,也磋磨成了老姑娘。
      因此这消息一下来,在京城附近的家家户户就都开始把孩子往远些的亲戚家送,再不就是匆匆忙忙定亲,一时间京里倒是不少人家成了好事。
      然而原本就住在离京城极远的陕西西安的李家,自然没有这样的烦忧。再选秀,也选不到陕西这边来。西安虽是多朝古都,但在时人眼里,却也是干旱偏僻的西北之地了。更有些心气傲的,说这儿是不毛未开化之地,也是有的。
      这儿的女孩,宫里哪会稀罕呢?
      但李良钰却觉得西安真是个好地方。
      一则,她从前在现代的家乡就在古都西安;二则,西北民风剽悍,对女子的拘束要少得多。
      她骑着枣红的小马飞快地从田垄上跑过,直到看见了一户户人家了,才慢慢地拉住马缰绳。
      “吁————”
      小马甚合她心意地住了蹄子,得儿得儿地慢慢走起来。
      李良钰已有十六岁大了,西北这里姑娘结亲晚些,却也到该慢慢相看的时候了。她却百无顾忌地天天在李家村外头肆意跑马玩耍,在村里也是抛头露面,面纱也不戴,便笑眯眯地和路上遇到的人打招呼。
      “钰娘,”一户人家的婶子忽然拉开窗子探出头来,“可别在外头野了,刚才我去寻你祖母说话,她老人家正找你呢。”
      “祖母找我?”李良钰见婶子点头,便道,“谢谢十四婶子了,我这就家去。”
      她轻轻拍了拍小马,因是在村子里,不敢骑的太快,只稍快些地赶回家去。
      全李家村最气派富贵的宅子,就在这里了。
      西北特色的民居大院,李良钰翻身下马,牵着小马走进大门,扫地的小六子看见她回来,立刻带上了笑模样,放下扫帚过来牵她的马。
      “钰娘回来了。”他亲热地说,“老太太正念叨你呢,快进去罢——把红云给我照料着。大太太、二太太都在里头请安呢……大房的刘姨娘也在。”
      李良钰正把马缰绳递给他,闻言瞪大了眼睛。
      “刘姨娘?”她吃惊地问,“大伯母糊涂了不成,竟叫她来给祖母请安?”
      小六子摇摇头:“似是有什么原因……我没听着,她们在里屋说话呢。老太太最疼你,横竖不会烧到你身上的,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小六子是李老太太陪房王氏的孙子,王氏不但得老太太信任和喜欢,还亲自帮着带大了两个老爷,小六子的爹、王氏的儿子,和李家两个老爷是一起长大的情分,她全家在这家中都很得脸面。小六子都打听不到的事情……
      李良钰脸上闪过一丝凝重。
      一方面,她不是个只活了十六岁的没什么见识的乡下姑娘;再一方面,她如今已是个十六岁的大姑娘了,又是云英未嫁,家里出了什么事,哪能真和她毫无牵连?
      她赶忙理了理衣服,就匆匆忙忙走进二门。祖母往常见人的堂屋里有人声传来。
      李家两个老爷,大老爷是做生意的,天南海北跑的很广,赚钱不少;二老爷还算有些读书的脑筋,却也是做了个举人老爷后再无进展,只得回乡开了个私塾做先生。两房之间,一房补贴另一房些钱财,一房让另一房靠着举人老爷的荫蔽,虽未分家,却也相处和睦。在西北地区,起码是李家村乃至西安附近的平民百姓里,也算数得着的兴旺人家了。
      但再怎么兴旺,到底是农户人家,李老太太的房里也没有丫头打帘子的习惯。但李良钰是个冰雪剔透的,进门前先顿了顿,高声喊了一句“祖母,我回来啦!”又等了等,这才往里走。
      二太太徐氏,是李良钰的母亲。她是个秀才的女儿,但徐秀才的堂哥却做了个小小的县令,这么一来她配二老爷这个举人,也绝不算高攀。徐氏比之同样是商户出身的大太太的孙氏,从来就多了些规矩和书卷气。
      “钰娘来了,”她露出关切的表情,亲自拉了她过来,疼爱地摩挲了一下她的手,责备道,”又去野了?也是个大姑娘了,却还成日的不像个样子。”
      李良钰嗯嗯啊啊地应着,徐氏很有眼色,三两句话就放开了女儿,李老太太便把李良钰拉到了身边去。
      李良钰顺势就坐在老太太身边,乖乖巧巧地熟练拿起炕桌上的水烟袋子:“我服侍您抽一管罢,祖母。”
      李老太太笑眯眯地应了,才道:“我这个孙女,最是和我心意的。”
      李良钰其实是李老太太亲自带大的。
      原是早年间,二老爷的科举路还是很顺的,一口气从童生考到了举人,这下回乡时便很有脸面了。徐秀才就在那时,因看好二老爷的资质,才以相对是略有些低嫁地把女儿嫁了过去。
      徐氏方过门没一年,便怀上了李良钰。生下孩子后身子刚养好,二老爷就进京赶考了。徐氏要去照料丈夫,就只好把没多大的女儿托给老太太照管。
      本以为按着二老爷从前的势头,怎么也该一举便中的,哪知这次竟并未及第。二老爷一时发了狠,决定不回家了,就在京城学上三年再试,哪知竟又不中,他便再试一次……
      三年一次的恩科,二老爷试了两次未中,便是六年过去。那时读书无料却经商很有头脑的大老爷已经很有些家资了,他又娶了京城商户人家孙家的女儿,得丈人舅哥照拂,生意愈发风生水起,供二老爷再读几年也供得起,但二老爷却觉得没什么意思了,也不愿意在京城等着户部衙门不知猴年马月才给他这个没背景也功名不高的派个杂活,便干脆回乡做了私塾先生,也算替常年奔波在外的大哥在母亲跟前尽孝。
      他带着妻子科举六年,来回路上又花了一年多,二房的长子李良铎便在京城出生,又长到四岁了才回陕西;二房的长女李良钰,却是老太太亲自带大到七岁。其中情分,自是与旁人不同。
      老太太吧嗒吧嗒地抽着水烟,扭头又吩咐小丫头:“银宝儿,前些日子七房的媳妇送来的蜜桔呢?拿两个出来,给钰娘吃着玩。”
      她顿了顿,到底还没偏心到胳肢窝里,又说:“你再捡几个,一会儿老大家的拿回去收着,给孩子们也尝个鲜罢。”
      大太太连忙起来谢过老太太的疼爱。但那些繁琐的行礼呀,在李家是没有的。
      李良钰在老太太的这里素来得宠惯了,大太太出身京城,家里也富庶,不在这上头斤斤计较,她也就受的理所当然。见银宝端来几个蜜桔,拿了湿帕子擦了擦手就自顾自地剥开了,先塞一瓣给祖母,又分了几瓣给大伯母和她娘。至于低眉顺眼地站在一旁的刘姨娘,却是眼角也没扫一下。
      老太太家教甚严,曾公开放过话:“我这屋里,是无论如何没有小星儿站脚的地方。”她是老太太亲自带大的,又……又始终有些现代人的思维。虽理解这时代做小的合法、也没做错什么,但到底有些看不上。
      小小盘子里就三五个橘子,她这下分了一个出去,又剥开一个,自己吃了一瓣,便又要给祖母喂。老太太疼爱地摆摆手,转过脸却变了脸色,十分冷淡地对着刘姨娘。
      “婷娘是怎么回事,你说罢。”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