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 57 章 ...

  •   秦吉林解决了村里各种反对的声音,王笑笑就联合村子里的另外几个摊子,成了散播消息的小喇叭。

      总归现在除了喂/奶就在摊子上,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加上前来询问的人都比较客气,倒是不累人。

      除了给前来询问的外村人解说以外,还要负责给有些担心被抢生意的本村人洗/脑。

      抢生意?说什么呢!你们家这段时间的生意是不是比之前更好了?

      这摊子肯定是越多越好,摊子越多人越多,人越多挣钱越多。没听见说哪里人多了还饿死摊子的事情的。再加上最近来来往往探听消息的人每每也买点东西回去,大家也逐渐接受了这个观点。

      王笑笑也佩服老公的这个脑子,居然能把互联网的那套用在这里,也是绝了。晚上的时候还调侃过呢,“卖家越来越多,流/量越来越大,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融/资了?”

      秦吉林居然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才回答,“还没到时候。”

      前来打探消息、看热闹的人越多,越加显得秦家前面的这条路人来人往。

      肉眼可见的,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

      村里现在也划分了几个人关门管理这事儿。

      一个专门给人解释免费摆摊的事情、以及对应的规矩等等,算是把王笑笑的活儿给接走了。

      另一个是摊子位置的安排,虽然早先说好摊位大小都是既定的,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喜欢在边缘试探,探着探着,不声不响的就把摊位扩大了,要是没人管,肯定不出三天,所有人都会跟着扩大地盘。到后面就更不好管了。

      于是一出现这种苗头,村子里就做了相应的管控。很直接的,给所有的摊子都画了一个框框,规定不能超出这个框框,每日还安排了人来检查,如此才消停下去。

      再一个就是治安问题了。为了避免出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情况,还是由之前确定开放摊位的那波人商议,联/合村子里的年轻人,一起排了个班,轮流在村上巡逻。

      大家都说乡下人质朴,其实还有个说法是穷山恶水出刁民,不管有没有那粒老鼠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总归是不错的。

      关于巡逻这个事情,村民们都特别支持。以前村子里大家出去串个门,都懒得锁门,现在村里陌生人多了,去菜园里摘点菜不锁门都不太放心。再说村子里的后生多,闲着呢,轮班下来,一人一个月也就轮两次,咋不行?

      村里老一辈的则是笑呵呵的看着这帮子人折腾,都老啦,该是年轻人的时候了,这时候磨练磨练,也好。

      在大家共同的摸索之下,等天气稍微转凉的时候,秦家院子外面马路上常驻的摊子足足有了十/八个!那种隔几天来一趟的临时摊子还不算。

      这边也形成了一个日常的集市,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都没有断过。秦吉林隔段时间就端上一壶茶,坐在村口一整天,就为了算一下人/口/流/量,最近的一次日人/口/流/量达到了五千人!算是有了个不错的开始。

      集市整体规划得很整齐,以围绕秦家院子西面和南面的两条马路为中心。

      南面马路的左右两边,吃食摊子全部集中在靠北的一面。其中最受万众瞩目的就是何家的摊子了。

      何家三兄弟既不是种田的料、也不是读书的料,故很多年前家里就靠养殖过日子,物/资充沛的时候,养鸡卖来的钱想买什么就卖什么,倒也过得不差。

      现在物/资不充沛了,鸡卖是好卖,但是买东西就困难了,家里的鸡这么卖出去肯定不划算,机缘巧合的,就在这边摆起了吃食摊子。

      一家三兄弟,老大卖炸鸡胸/脯,媳妇卖炸的虎皮鸡蛋;老二卖鸡架子熬的鸡汤,媳妇卖煮的鸡蛋;老三卖烤鸡腿鸡翅,媳妇卖烤的鸡蛋。家里老太太负责卖卤鸡爪、鸡胗、鸡/头,反正一只鸡身上所有的部件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安排摊子位置的人也是很机灵,何家的四个摊子都被安排在了路口第一家。不管是炸鸡、烤鸡、还是鸡汤,那都有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那就是香!鲜香!油香!肉香!香/香/勾/魂。

      从村门口的主路走进来,往西转就是这条吃食小路,小路路口第一家就是何家老大的炸鸡摊子、第二家是烤鸡、第三家是鸡汤、第四家是卤鸡。远远地,在村外面就能闻到味道,勾/人的很,外村来的人路都不用问,循着味道就能找到地方。

      何家的摊子后面是个煮米粉的摊子,用的还是早些年家里的一个手动挤压机,在家里积灰很多年了,没想到还有重出江湖的一天。摊主很有想法,知道米粉里的那点臊子肯定比不过鸡汤的鲜,于是重重的加了麻和辣,让人远远的闻着就口水横流。

      米粉摊子后面是个烤鸡蛋糕的摊子……

      反正十二个吃食摊子,每个摊子都各有千秋,每每让过来只是想看个鲜的人流连忘返,逐渐就成了这条街的常客。

      靠南的那面则是各类器具。

      本来王笑笑以为,村子里那位能用竹子编出个熊猫的大爷就是王者,没想到还是自己太年轻。

      器具摊子里面比较受欢迎的是一个木匠摊子。每天早上木匠到这边的时候就会挑几块或者十几块的木料过来,大的不过车上的抱枕那么大,小的甚至只有男人的大拇指大小,箩筐最底下是雕刻的器具。

      这位大哥真心应了那句‘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把刻刀使的是行云流水。完全不像网上上传的小视频的手艺人,一会儿用这个切割,一会儿用那个削成形,一会儿用小刀细琢。人家除了开料的时候用大刀,其他时候都是一把刻刀走天下。

      可能也和木匠雕刻的东西比较小有关系。

      反正外行人看热闹,只见木匠取来一块方方正正的小木料,左手压住,右手施力,左左右右、上上下下、深深/浅浅(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只眨眼的时间,原来的方正小木料就变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猴子,头顶上甚至还有一撮儿呆毛!

      王笑笑看过几次,深深的觉得,这要是搁在几年前,这位大哥的出场/费估计都不菲。摊位费?笑话!君不见多少人每天赶来就是为了看这位大哥雕刻东西么,以他带来的人/流/量,没找秦家村倒收出场/费已经很给面子了。

      雕刻家旁边同样还有个木匠,不过和这位大哥的业务完全不一样,人家是专门做大件的,像家里的门窗维修、嫁娶的新家具的打造等等,生意也好得很。

      六个器具摊子里,最受欢迎的既不是修大件的木匠,也不是做小件的木匠,和做竹编熊猫的大爷也没关系。

      最受欢迎的,是一个做手工饰品的年轻姑娘的摊子!

      不得不说世人的奇思妙想。

      你觉得没用的碎玻璃、碎酒瓶子、破烂布头,在人家手上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透明的、或有颜色的玻璃,被打磨成了各种形状的坠子、链子、珠子,用根纤细的金属丝串联。或者麻线编织,就成了项链、手链、头饰。碎布头在人家手上随便那么一扎,就成了一朵胸/花,或者头花,不论是摆在家里还是戴在身上,都增添了几分活力四射的感觉……

      从早到晚,这姑娘摊子前面的人就没有散过。

      …………

      所有的摊子都是按照王笑笑最开始的那个摊子模板建的,统/一的大小、统/一的款式、统/一的颜色。当然,颜色的统/一是因为整个县城就一个砖厂,里面拉出来的砖都长一个样。整整齐齐的两排小房子,像极了古时候科考的贡院。

      至于散摊子,目前则集中在秦家西边的那条街上,也是规划了框框,排列的整整齐齐,走在里面,居然有几分潘家园的感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