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二十五章 ...

  •   第二十五章【官学雏形】

      第二天一早,韩馥无情地把还在睡梦中的韩庭叫了起来,监督着他洗脸刷牙,监督着他吃早饭。

      韩庭哪能不知道,这是要拘着他去刘惠那里拜师!

      昨天他爹说的明明是“我明日替你问子惠公去。”,过了一夜居然就变卦了!人家都还没有说收不收,难道他爹要用州牧的权力去压迫他人吗

      韩馥用一种“你不是我儿子”般冷漠的眼神看着韩庭:“你再磨磨蹭蹭,我罚你抄十遍《礼记》!”

      韩馥当御史中丞的时候做五休二,有时候颇觉得没有尽好一个父亲的责任。知道他这儿子不上学的时候简直无法无天,歪脑筋多得很,便想好好管教一下,眼下荀氏不在饭厅里,他敢吓唬一下韩庭。

      韩庭差点被十遍《礼记》吓出心脏病,问道:“父亲,您知道《礼记》有多少个字吗?”

      韩馥不愧是博览九经的人,已经是脱口而出:“九万九千零二十。”

      韩庭放下筷箸,默默地乘了个十,眼角已经抽搐起来,求求你做个人吧!

      韩庭嚷嚷道:“我要去告诉母亲,我从未听闻有如此厚颜……”

      下一秒,韩庭乖巧地闭嘴了。

      因为他爹说,“你若是敢不去,我把你那帮人的吃穿用度全都扣了,一分钱也不给你。”

      韩馥轻易捏住了韩庭的命门,自然高兴。

      别人都说食不言寝不语的,他爹居然还哼哼上了,显见得意得很!

      韩庭心想:安能摧眉折腰事他爹,使我不得开心颜,若能搞点五铢钱,从此翻身做主人。

      韩庭把头扭向韩青那边求助,韩青已经端着碗把头深深地埋了进去。

      韩庭:“……”

      吃完饭,父子三人各怀心事上衙了。

      州牧府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进了大门就是一个朝堂般的议事厅,左右两边又各开一门,可以通向后边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院落,每个院落自成一个行政单位。

      因为今天没有大事商议,很多官员上衙就各自回院里办公了,韩馥熟门熟路地带着两兄弟到了治中院里,韩庭往主屋看了一眼,刘惠正在那写公文呢。

      刚寒暄了几句,连正题还没说到,便有小吏匆匆来报:州府的账簿出了点问题,审薄曹请府君过去定夺。

      韩馥觉得州府账簿有出入,这是大事。跟刘惠告声罪后就带着韩青走了,临走前还跟韩庭交代别乱跑,他一会再过来。

      韩庭和刘惠两人大眼瞪小眼,场面一度很尴尬,他见刘惠屋里的书架上摆着几卷《论语》和《诗经》,就想转移一下这种尴尬的气氛。

      刘惠一听韩家小郎君对读书一事颇有兴趣,两个人就在席子上对坐,交谈起来。

      长辈都喜欢出点题考考晚辈,刘惠自然也有这个毛病,不过考校过几句句义后,他觉得韩庭的回答让他挺满意,一问师承何人,原来是荀二龙的学生。

      韩庭自觉和刘惠熟了,便跟他说起在颖阴的时候,自己在老宅办了个韩氏学堂,目前有五年期学生181人,里面还有45个女学生。

      刘惠吃了一惊,问道:“你这般小的小年纪就开班授课了?还有,女学?”

      韩庭见刘惠误以为他是老师,忙摇摇头道:“阿庭自诩才疏学浅,可当不起先生来。男学由两个老先生教学,女学一般学识字、记账、妇医等专业知识,生源全部是徒附家的小孩以及外面收拢的孤儿。”

      刘惠算了算,衣食住行这些韩家自然负担得起,只是毛笔墨书和简牍却是奢侈品,于是说道:“这么多学生都由韩家负担的话,想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吧。”

      韩庭却不以为意:“倒也不是太大,我们只用一套书做教材就能同时给所有学生授课和抄记,而且学生们也不是成天念书,光死读书也不行,课余他们需要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下地插秧,收获作物,帮士族抄书养成赚钱的概念,毕竟不是人人都能走仕途,有学问又能种地,以后离开我们家也不至于饿死。”

      刘惠点头表示同意,不过他还是有些疑问:“如何用一套书完成授课抄记?”

      韩庭便给刘惠解释,他们有黑板授课,学生在下面就能对着黑板抄录内容,而且把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抄在黑板上,再由先生讲解句义,学生看着更为直观,然后又解释黑板是何为,学生用的纸张如何光滑细腻,铅笔是如何方便经济。

      刘惠听韩庭一番讲解,心中已经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一个粗浅的概念。

      汉朝是有学校的,中央在雒阳设有“太学”和“四姓小侯学”,地方上郡国州府设有“官学”,县里设“县校”,乡里设“乡庠”,里坊设“里序”。

      这里头,最基层的乡庠和里序一般只教《孝经》,县校和官学教《论语》,《孟子》和一部分五经的内容,只有到了太学,学生们才能尽情地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

      而这四姓小侯学,创设于汉明帝时,一开始只是给樊氏、郭氏、阴氏、马氏这四姓外戚子弟读书用,后来开了禁例,只要是功臣子孙皆可入学,学校的先生选任和教学设施齐全更是远远超过了太学,妥妥的是一所贵族学校。

      寒门士子中能去太学读书的寥寥可数,更别提四姓小侯学了,恐怕连给人学堂做门房的资格都不够。

      刘惠是个正统儒生,早年曾在太学游学,学成后并没有通过察举孝廉为官,而是回了邺城开班授课,只在州府里谋个一官半职,多年来他钻研学问,在冀州一地已经是一代名士了。

      刘惠思及此处,不禁叹了口气:“孝灵皇帝在时曾立鸿都门学,固然有其可取之处,可门学的学生大多是斗筲之辈,这些人不学明经,只学旁门左道,加上宦官拉拢门学生,许他们以高官厚禄,原本咱们冀州的官学有三百多个学生,一听鸿都门学好进仕一下走了大半,加之近年来灾荒兵祸不断,朝廷对官学时兴时废,如今的官学已经大不如前咯。”

      韩庭也听过鸿都门学,学的主要是文学艺术,是一所艺校。

      不同于其他官学以明经儒学为主,生源大多是多世家子弟。鸿都门学的生源来自寒门和豪强,教的是诗词歌赋,一开始就是宦官们培养扩充党羽的地方,是和士人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另一个方面才是取悦喜好辞赋书画汉灵帝。

      原本进仕之途是明经为主的察举孝廉,鸿都门学的学生硬是占了不少进仕的名额,因为他们专尚书画辞赋,被士人视为滥进,所以天下士人才对此群起而攻之,如今宦党被诛灭,鸿都门学也就没落了。

      韩庭也没瞒着刘惠,还把他爹昨天考校他的事跟刘惠添油加醋了一番:“我爹说我自己一个人读书难免会孤陋寡闻,他想把州里的官学重新办起来。我倒是觉得,官学不仅要教明经,还要教周礼六艺,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缺一不可。”

      通俗来讲,六艺就是礼仪课、音乐课、射击课、驾驭课、书画课还有数学课,加上“明习经学”的明经科作为语文课,其他再开辟个体育课加上《礼记》八目里的格物课,一所放在后世也不显落后的综合性大学就成立了!

      刘惠对韩庭描绘的前景憧憬不已,但还有些担忧:“好是好,但是咱们的先生不够多,如果大量招生,还需要考虑学子们的衣食住行,毕竟州里会来读书的以寒门士子居多。”

      韩庭竖起食指晃了晃:“子惠公担心的这些都不是事儿,我那有现成的先生一百多个够不够,勤工俭学了解一下,笔墨纸张嘛,我们韩家供应,无须州府出钱。”

      韩庭说的先生,就是老宅的五年期学生,他们这五年来原本就是按照韩庭定下的科目来读书的,九年制教育没有,五年制教育毕业的学生了解一下?

      刘惠觉得这事情靠谱,便说道:“那敢情好,阿庭可有教学计划了?”

      “教学计划我们有现成的,只要等到我家学堂的人到了邺城,便可迅速制定出一套适合官学的课程,”韩庭见刘惠心动不已,把拉他下水的说辞也想好了,“不过,毕竟他们大多也只是不到二十的少年,我怕镇不住这些学生。子惠公是冀州本地士人的楷模典范,何不发动本地士人一起在官学轮流开讲座,搞辩论,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

      开讲座,搞辩论,刘惠听着这词就感觉新鲜得很,也不知道韩家二郎这脑子怎么长的,怎么有这么多奇思妙想的主意,他作为老一辈的读书人听了都汗颜不已。

      又虚心向韩庭讨教了一下后才明白,原来这开讲座就是从不限于儒道墨三家的学说里选出一个主题,专门针对这个主题做对学生们做一番讲解授课;而辩论就是拿出一个具有两面性的例子,令有不同见解的人组成正方反方相互提问,辩驳争论。究竟谁说的有理倒不在其次,旨在于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令他们从多方面去考虑事物的两面性。

      刘惠越想越妙,他对这个辩论极有兴趣,这不正是大儒郑玄注《礼记》之时的说的,“反古之道,谓晓一孔之人,不知今王之新政可从。”吗!

      辩论的意义,正是劝诫别人不要“一孔之见”,透过一个小孔里所看到的事物乃是狭隘片面的。

      韩庭见刘惠已经沉沦在一种玄之又玄的人生思考之中,忙把他拉了回来,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咱就把招生倡议书拟好吧。

      刘惠便趁着此时思路清晰,提起笔墨写了篇声情并茂的招生赋。

      韩庭心想:这事就算成了,至于他爹的意见,他爹不需要有意见!

      韩馥处理完事情回来的时候,正看见韩庭和刘惠对着一卷简牍笑逐颜开,看二人亲密无间的样子,韩馥感预料到将有诡谲的事情发生。

      他捧起那份《招生赋》一句句看过去,果然他儿子又干了件了不起的大事!

      刘惠却亲切地拉着韩馥的手,说得句句肺腑:“老夫年过五旬,总觉得这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想到还有我发挥余热的机会,更没想到明公到任不到两天就做到了让老夫钦佩的地步,小郎君更是天纵奇才,若天下再多一些明公这般的人物,我大汉光复有望,光复有望啊!”

      韩馥很高兴,原本大家都喊他州牧、府君、使君,现在副州长已经开始喊他“明公”了,明公的意思是英明的主公,可见刘惠已经打心底里对自己有了认可。

      韩馥何尝不想一展抱负,如今有了冀州士人之首刘惠的肯定,也不再深究韩庭给他搞出这么大的一摊事来。

      韩馥心想:你小子想干大事,我就都交给你去干,到时候可别哭着来找人帮忙。

      当天下午,由州府书吏抄写的招生檄文就被快马加鞭往各郡里送,一时间引起了各郡县的轰动,不少寒门士子看到了希望,毅然踏上了去邺城的求学之路。

  • 作者有话要说:  之后的许多年,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各地战火纷飞,流民四起。唯有冀州官学仍旧保持着授课,演讲辩论的常态,从而一跃成为令天下士子仰慕怀念的求学圣地。
    *
    韩馥:我记得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个。
    韩庭:这下再也不会“孤陋寡闻”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