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番外 ...

  •   戚长明幼时本不叫这个名字,因为从小身体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挑(注意,这里所指的当然不是像普通家庭那种需要干活的提挑)。
      小少爷快三岁的时候,连个带斤两的大刀都提不动,还常常体弱多病,稍微遇见个雨天寒天就会高热不退,整日昏迷,实在是急坏了朝阳公主,就连皇帝陛下也对这个亲外甥十分担忧,遣了太医署数十位太医陆续给看了好几年都没什么好转,昭阳公主时常心疼这个独生子,只要小少爷一生病,她就整日以泪洗面,老将军又心疼老婆,见太医都束手无策之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某一日找来了一位德道高人,给儿子算了一卦。

      高人不知道是不是真高,反正生的是仙风道骨,白须飘飘。
      当时一见着小少爷,高人直接挑明说是那个名字压不住命数,只要把名字改了,人才能转运。
      戚老将军一向不信什么牛鬼蛇神的玄学,因为这事差点发了脾气把这棒槌一样的高人赶出家门,被昭阳公主及时拦下,说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先试试看,要真是不行,也只能怪儿子命不好。

      于是三岁那年,戚老将军听了高人的吩咐,给儿子把名字改做长明,意味长夜将明,拨云见日。
      果然,在刚改了名字没几个时辰后,高烧昏迷了三日的戚长明竟能独自下床了,而且在一连好多年里,也没再有过病恹恹的时候。
      不但能提刀开始练武,甚至能时常被老将军扔到军营练个三天三夜都没问题。
      戚老将军本想去感谢高人一番,可高人自那之后就再也没了踪迹,这些年都不曾见过。

      戚长明无病无灾的长到了十岁。

      更始三十年,也就是十八年前,戚长明十岁,如今的老皇帝在当时还算年轻。
      那时候戚长明时常出入宫闱,天天缠着比他大六岁的皇长子谢景明练刀耍枪,皇帝儿子众多,可能跟戚长明玩到一起的,只有嫡长子景明。
      彼时的谢景明已经是满朝内外公认的太子,他是皇帝最疼爱的儿子,从小放在皇帝身边亲自管教,景明也十分争气,因自小受儒学新风教育,书读的极好,人也是极好,满宫上下都知道他若是将来登基,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那时候其他皇子都忙着争宠,你死我活的,谢景明却已经替皇帝解决了当年的瑶县洪灾。

      谢景明不善习武,可偏偏宠爱这个比他小六岁的表弟,凭他常来他宫里胡闹,景明向来只叮嘱他别伤着自己,其他随意,有时候戚长明经常舞刀弄枪玩的累了,景明会让他先休息有一会儿,等缓过来了之后,就开始教他习文弄墨。
      戚长明从三四岁开始,一直到十岁,六七年的时光,有一大半都是跟他这个表哥一起度过的,他肚子里那些文字学识,与其说是宫里的太傅教的,还不如说是景明一手带出来的。

      戚长明小时候性格十分顽劣,被昭阳公主宠的又皮又拗,是个十足的人中霸(王)王(八),就连奴才养的狗见了他都得躲着走的那种。
      可谁都知道,这个猫嫌狗不待见的玩意儿,只有谢景明能把他治的服服帖帖。
      谢景明和戚长明的性格完全不同,嫡长子温文尔雅,毫无架子,活了十六年,就没人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宫里最下等的奴才,那也是连重话都没说过一句的人,他那么多亲弟弟,可偏偏就喜欢这个跟他完全不同的表弟。

      戚长明虽然混蛋,但也是个正儿八经的小混蛋,只欺负比他强的,但凡稍弱一点,他都不把人家放在眼里。
      也是戚长明聪慧,脑袋瓜子比谁都精,但凡宫里出了怪事,多半都是戚长明带着一帮奴才搞的鬼,那时候他天天往宫里跑,门口值班的侍卫只要看见小少爷的车进宫,就立马让人悄摸着通知所有人提高警惕,别被着小棒槌给整了。
      可以说,那六七年的时间,戚长明就是宫里人畜内心喊打的第一混玩意。

      可只有景明那时候觉得他这个弟弟有异于常人的见识,这一点尤其突出在朝政和军事方面。
      因他自小在皇帝身边长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国家之事,戚长明经常找他来玩时,景明也会不自觉提起一些有的没的,这个时候的戚长明就会变得非常认真,还经常能把景明刚说完的事分析的条条是道,比如那场蔓延了三个月的瑶县洪灾,景明就是听了戚长明的见解,才想出治水之法,替百姓和朝廷解决了难题。
      谢景明把戚长明当亲弟弟一样看待,甚至比亲弟弟还亲,但凡他懂得会的,都全教给了这个表弟。

      戚长明记得清楚,十岁那年,边关战乱,西洋人时常骚扰边境,搞得常年民不聊生。
      那时候景明就有上谏陛下出兵退敌,可因为种种原因,发兵之事都不了了之,景明愁的整夜睡不着觉,戚长明那时候进宫来找他,总觉得他心不在焉,心情抑郁。
      后来有一日,两人在吃饭的时候,景明突然问他:“长明,你今后的愿望是什么?”
      戚长明把脸从碗里面取了出来,嘴角还挂着一粒白米,眨巴眨巴眼的看着他,嘴巴含糊道:“愿望?那自然是像我父亲一样,成为大夏朝为勇猛的将军。”

      景明深深的看着他,神色难得如此凝重,让戚长明有些不安。
      他问:“景明,你问这个干什么?”
      景明叹气道:“没什么,吃饭吧。”
      戚长明察觉他有心事,放下碗筷走到他旁边坐下,一本正经的问道:“哥,你想说什么只管说,你放心,我都能懂。”

      景明问他:“你知道,为君者,最为看重的是什么吗?”
      戚长明歪着头想了想,才说:“皇位,还有权利。”
      景明摇头,却并不吭声。
      戚长明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跟我说过这个,我想起来了!景明,为君者,最为看重的是这龙椅之下的万万生灵,是这大夏八百三十四万平方之上的黎民百姓!”

      谢景明‘嗯’了一声,又问:“你可知道,如今西洋人时常扰我边境,搞得我边陲百姓民不聊生,我虽不是为君者,可我也是站在皇权边缘之人,我,你,满朝文武,都是站在皇权边缘之人,百姓不只是为君者的百姓,也是我们这些人的百姓,如今百姓受苦,你我都逃避不了这肩上的责任。”
      戚长明问:“这话为何不跟陛下去讲?”
      谢景明皱眉,脸色深沉道:“父皇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可西洋人实在太过厉害,我们一直对他们束手无策,除了和谈,没有更好的法子,但和谈只会一味的让敌人得寸进尺,最后受苦的,皆是百姓。”
      他说着站了起来,站在窗边负手而立,眉心郁结道:“只要想到百姓在受苦,我心里,我......”

      戚长明跟在他身后,忽然问:“景明,你刚问我的愿望,我跟你说了,现在换我问你——景明,你的愿望是什么?”
      谢景明转过身来看着他,想都不想的回答道:“自然是家国安稳,百姓太平!”
      他说着,表情有些激动起来:“我从不奢望能让大夏子民都过上富裕充足的日子,只要能够安享太平,衣食无忧,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可如今,连太平都难以做到,何谈衣食?”

      戚长明听着,忽然转身从椅子上将剑提了过来举到谢景明眼前,道:“景明,将来若有一日你做了皇帝,我这手中的剑,就是保你江山太平、百姓安乐的最大承诺。”

      少年也曾在最为懵懂的年纪,说出让大人们嘲笑的异想天开的话来。

      谢景明深深的看着这个只有十岁的表弟,少年抬手,接过对方的剑,沉声道:“不管将来谁是皇帝,你这把剑,都要保大夏江山太平,百姓安乐!”

      那是戚长明第一次在谢景明脸上看到一丝跟皇帝近乎一模一样的神态,那似乎是帝王才有的神态,十六岁的景明,已经深深的烙在他的心上。

      然而就是那一个午日过后,一切都变了。

      戚长明傍晚才回到家,宫里就传人带话给戚将军和昭阳公主,说是皇长子在后花园喝了酒后,失足落水救不及时,人被捞上来的时候,已经泡成了白的。
      皇帝当时南巡正在返宫途中,能主事的只有蔺相张相和戚将军三人,昭阳公主刚一听到消息,当场就昏死过去,戚将军正准备赶往宫里,戚长明偷听到了,哭闹着也要跟去。
      戚将军知道他一向跟嫡长子交好,于是带了他一同前去,可人才走到半路,戚长明突然口吐鲜血,浑身抽搐。
      戚将军吓的肝胆俱裂,想请太医过来救儿子,奈何宫里还有位刚死的皇子,实在派不了人过来,于是关西幕府的一众家将满城寻找大夫,前后来了二十多个,都诊不出个所以然来,而此时戚长明一直昏迷不醒,高烧不退,隔一个时辰就要吐一次血,大夫都说这孩子怕是活不成了,听得戚将军一夜白头。正打算去宫里抢太医,这时候,突然有人来报,说是张贵妃来了。

      张贵妃在后宫向来贤德顺从,很得皇帝喜欢,可她与关西幕府素来毫无交情,所以戚将军并不明白她此来的目的,儿子虽然还在昏迷,可又不得不遵照礼仪去迎接贵妃。
      “贵妃娘娘怎知我儿突发重症?”戚将军有些不可置信。
      张贵妃遣了屋里所有人出去,只留他和戚将军,以及床上一脸菜色的戚长明在,她今日有些不同,与平时所传闻的‘贤德’二字似乎不怎么沾边,倒有点‘心怀不轨’的样子。

      果然应了戚将军的察觉,张贵妃客套了两句有的没的,才开始进入今日此番前来的目的。
      然而那些话一经说出,戚将军顿感五雷轰顶,劈的他险些站立不稳。

      “我的目的就是这样,如今皇后怀有二子,眼看着二子即将出世,只要是个儿子,保不齐他就是下一个景明。”张贵妃咄咄逼人:“我儿景元论才情武学,没一样是比不过嫡长子景明,我现在也不强求将军一定要扶我儿当上太子,只要将军保证,一旦皇后再生下嫡子,将军只要不参与皇子们的多嫡之争,我自然会让你的儿子活着。”

      贵妃始终没承认景明的死跟自己有关,可承不承认,戚将军都心知肚明,只是没想到,他们因为忌惮皇后腹中的儿子,间接对只有十岁的戚长明下手,在他的午饭里下了药,要是没有解药,戚长明活不过第二日早上。
      为了独子的这条命,戚将军不得不答应贵妃的要求,并提出无论如何也要他们保证不得对其他皇子下手,否则他绝不会放过张氏一脉。
      贵妃聪明,得到自己的承诺,把解药也给了戚将军,不过这解药虽能立刻见效,但须得长期服用,否则一样没命。
      戚将军知道,这是怕他拿到解药后立刻反水,故而才想出这么狠毒的计划。

      于是戚长明从那个时候起,每隔一年,胸口就会疼痛难忍,哪怕吃了药也无济于事,后来戚将军再想向皇帝揭发当年之事时,贵妃一脉,已经强大到他暂时无法轻易去动的地步。

      戚长明对自己的旧疾倒不是很在乎,让他一直怀恨在心的只有景明的死。
      除了景明,还有王皇后和腹中二子的死。

      这些,都是老将军临终之前,才告诉他的。

      戚长明对着月亮举起酒杯,又将酒淋向地上。
      这一杯,敬亡人,敬故人,敬那个才十六岁就长眠地下的少年,敬他的胸怀,和他的信仰。

      西风起,吹得他鬓角轻扬。
      将来有一日,他定要,为他们去讨个公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9章 番外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