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历城 ...

  •   一九二零年历城
      百年帝都向南不远,东临大海的地方,有座历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传闻康熙爷平定耿精忠的大军就曾路边此地,曾国藩的湘军也曾驻扎过此地,人来人往的,再加上被前清开放的港口,这里倒成了一座小江南。
      而在这座小江南里,最繁华的当属城北的平王街,住的都是些达官显贵,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历城大名鼎鼎的程家老宅就坐落在这条街上,并且还占着最大的一处院子。旁的人不是不眼红,然而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程家。
      程家世代官宦,祖上曾出过一任宰相,前清时也有人官至侍郎,如今的族长程家老太爷亦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即便是现在前清亡了,民国世代,程家的大房也在北平政府的财政厅里做事,二房早些年也做过外交使臣,如今在上海开了个交易行,专门和洋鬼子们打交道。
      前几年,大房整房人都迁去了北平,二房举家搬到了上海。两房人都劝说过程老太爷同去,却被程老太爷拒绝了。程老太爷明面上是对袁世凯这个谋害了光绪皇帝还自己登基为帝的逆贼瞧不惯,实则却是为了三房那个宝贝乖孙。
      遥想当年,三房幼子最为聪慧,五岁时便能将《出师表》倒背如流,十岁时就名满鲁地。所有人都觉得这三房是要继承老太爷衣钵的,肯定要给程家中个状元回来。没承想,前清没了,三房也没了。还不到二十岁就死于一场急病,给老太爷伤心得几个月都卧床不起。
      幸好三房还给留了个遗腹子,也幸好三房媳妇争气给生了个大胖小子,不然老太爷还得继续卧床不起。
      三房的这位大胖小子一出生,立即成为老太爷心尖上的宝贝。还没满月就取了大名程嘉年,表字玉清。无论是大房的长孙还是二房的长孙女统统没有这等待遇。
      大房和二房请老太爷去北平或上海时,老太爷顿时心里就犯嘀咕。他是怕自己这宝贝乖孙寄人篱下,要看人脸色,怎么着都不肯去大房或二房的任意一处。
      大房和二房没这迂腐的老太爷跟着也算过得清净,初时还逢年过节地回趟老宅,这两年是托人带口信带东西,人却不回来了。
      对此,老太爷心里虽然有些不满,却也没多做计较。他满心满眼的都是三房这宝贝乖孙,期望能教出第二个神通幼子来。可这位程少爷却和老爹一点都不想象,书是不爱读的,爬树上墙、下河捞鱼、打别人家的狗什么的这些玩意儿十分有兴趣。他以顽劣不堪闻名历城,每天上门告状的人都在程府门口排成长队。
      老太爷捋着白胡子,觉得自家这孩子是个聪明的,是个好苗子。
      就这样,好苗子的程嘉年一路游手好闲地长大,直至他十四岁的那年。因老太爷的宠爱,他手里总有花不完的钱,所以身后跟随了一大帮的狐朋狗友,什么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什么街上的混混都有。这些人仗着程嘉年手头松,阿谀奉承跟着打秋风。
      某日,有人提起了喝花酒,便有人撺掇程嘉年去见见世面。程嘉年本就是个胆大的,又生了好奇之心就带着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去了某处花楼。
      次日一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鸨就亲自上门来要钱了。老太爷虽平时宠溺程嘉年,但自诩是清流门第,哪里看得惯一个老鸨到家中要钱,当下就气得要打板子。
      程嘉年也是委屈,他喝了两杯酒就醉倒了,什么事儿都没做,第二天醒来就被老鸨一顿追账。原以为老太爷能像往昔一样付了钱念叨两句就算了,没想到却得来一顿板子。
      程嘉年被两个下人架在正堂的院中,他瞧着那厚重的板子马上就开始嚎叫起来,像是已被狠狠地教训过了般。
      这一顿哭闹,竟然惊动了他素日里只爱吃斋念佛的亲娘。但见三奶奶被两名婆子扶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奔了进来。她瞧着下人手里提着板子就扑到程嘉年的身上,哭喊着:“我的儿啊,你怎的这般命苦……”
      程嘉年还没发现他母亲竟然比他还会做戏,当下就呆住了,愣愣地看着他母亲的精彩表演。
      “这是有人要害我的儿啊,我的命啊……我的命好苦……”三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哭喊着,直到把老太爷给哭烦了。
      老太爷瞧着三房媳妇那般模样,又心念着慈母多败儿。眼瞅着程嘉年就快成年了,他父亲在他这个岁数都能中秀才了,可程嘉年还去花楼鬼混。老太爷觉得再这么下去,自己的这张脸就要丢尽了,于是吩咐人给大房和二房都发了电报。
      大房的回电快,没几日就到了老太爷手里,详细地阐述了自己如今的艰难处境,委婉拒绝了接程嘉年这个惹祸精到北平的建议。老太爷到底是老谋深算,心想大房都这样的口吻,怕是二房也差不多,因此没等二房的回电就直接将人打包给送了过去。
      二房的回电还没发出去,人已经到家里了,只得咽下这口恶气。二房的一商量,大房都觉得这是个惹祸精,他们怕也是难得伺候,更何况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怕是更容易学坏,商量了一下便暗地里做了决定,将这位少爷先斩后奏地送去法兰西。
      老太爷收到二房的电报时,眼睛都瞪圆了,他老奸巨猾,他家老二更老奸巨猾。还美其名曰说是送出去留学,其实就是怕在自己眼皮底下混成个花花公子,日后被老太爷与三房弟媳埋怨。
      十四岁的程嘉年还没有见过大上海的繁华景象,就坐上了去往法兰西的轮船,开启了他未来几个月在海上飘来飘去、吐来吐去的生涯。

      程家那小霸王离开了,历城人都暗自松了口气,仿佛从此天下已太平,除了程嘉年那群找不到冤大头的狐朋狗友外。
      货郎的吆喝声叫醒了历城,逐渐有人家亮起了灯光。一辆马车在晨曦里慢摇摇地进了城,在城东的蔡家巷子口停了下来。
      车上率先跳下个二十来岁的妇人,另一侧有默契地跳下个十来岁的小孩。他们同时使力,将车中间躺着的男子小心地搀扶下来。
      妇人将男子靠在墙边,招呼小孩守着,自己从怀里掏出个钱袋子打发了马车。重新放回钱袋子时,她用手捏了捏,里面已然空空如也。
      妇人背着包袱,将男子搀扶着朝巷子里走去。小孩跑在前面,四处瞅着别人家的门牌号。
      不过短短数十米的距离,男子便出了一头的汗,他半个身子都搭在妇人的身上,脸色在日光里显得尤为苍白。
      小孩在一处院门前停了下来,指着门牌号回头望向妇人。
      “是这里了。”妇人朝他点点头。“初七,敲门吧。”
      初七听了她的话,便叩着门,一边还用稚嫩的声音唤着:“婆婆,我是杨章的儿子,麻烦您给开开门。”
      大门安静地关着,初七将耳朵贴了上去听着里面的动静,似乎没有人。
      “母亲,婆婆好像不在。”
      妇人有些为难,又有些担心地看了眼靠在自己肩上的男子,轻声说:“再敲敲吧。”
      初七没有再叩门,而且轻轻地拍着大门。这样的闭门羹,他们其实也不是吃的第一家了,小小年纪的初七知道那些人说不定在屋子里,只是不给他们开门而已。有好几次,他回头的时候都看见偷偷开门窥探的人。
      那些人,瞧他们如同瞧瘟疫一般,恨不得远远地避开,恨不得不认识他们。明明他父亲红的时候,那些人都是三天两头地来上门。
      现在,只不过是他父亲病了。
      初七自然是不知道,那些人疏远他们家并不是仅仅因为他的父亲病了。初七的父亲曾是北平城里出名的旦角,只要有他的戏必定是场场爆满,多少名门闺秀都争着朝台上扔着赏钱与首饰。曾经的杨老板,谁提到谁人不称赞一声好。
      无奈的是,人就怕太出名,出名了麻烦也随之找了上来。因是旦角,样貌身段都非寻常人能比的,总有些人不怀好意。杨章去过几次堂会,戏没唱几句,人差点回不来。有了这等的遭遇,他便总是各种理由借口推辞不去。
      而杨章的这场“病”本不是“病”,而是得罪了某位大人物被活生生给打的。当时拖回来差点没气了,是他媳妇花光了所有家当才保下的一条命。
      可这样,原来的戏班是不敢再让他呆了,从前的亲朋好友见到他们一家也都是绕道走。谁也不敢去碰那位大人物的霉头。杨章瞅着在北平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拖家带口地到历城来投靠这位远方的婶婶。
      想当年他发迹的时候,也托人带过些东西给这房亲戚,但愿她还能看在以往的这些上能够收留他们。
      大门依旧紧紧地闭着,初七贴在门上似乎听到了里面的少许声音。他忽然就加大了力气,狠狠地拍起门来,还大声地喊着“婆婆,婆婆,麻烦您给开开门。”
      他这么一折腾,这家没被敲开,旁边倒是被敲开了几家,纷纷都披着衣服从门缝里朝外打量着。
      “阿章,要不我们还是走吧。”妇人叹了口气,别人不愿意总是不好勉强。
      “走……咳咳……又能走去哪里呢?”杨章回得有气无力,他拖着这样的身子还能坚持走多远呢?
      妇人想起怀中空荡荡的钱袋子,默默地点点头。“初七,再敲敲吧。”
      初七望着自己已然被拍得红彤彤的手掌,撅着嘴回了声。“哦。”
      “你们是找杨家婶子?”有人从门缝里问着。
      妇人向她淡淡地笑了笑,却没有回话。
      那人打开自家房门走了出来,又问着:“你们是杨家婶子的亲戚吗?”
      “嗯。”妇人轻轻地回了一句。
      “你这孩子长得可好看呢!”
      “您说笑了。”妇人依旧淡淡地笑了笑。
      “杨婶子!你家来亲戚了!”那人像是瞧不过眼,径自走到房门前“咚咚”地敲起来。
      巷子里也不知何时多出了许多人,大抵是周遭的邻居。
      早晨的风还有些凉意,杨章不小心吸了一口冷风,顿时咳嗽起来。一群本来看着杨家婶子大门的人迅速地看向了杨章,随即就有人发出了惊呼。
      “这人长得很真好看!”
      “就是,比永班主还好看呢!”
      稀稀落落的声音响起,杨章微微地皱起眉,将脸侧向妇人的那方,躲开众人关注的目光。
      妇人轻轻地拍着他的背,似在帮他缓解咳嗽又像是在安抚他。“大家都说笑了,我家男人就是一个干粗活的,哪里有好看不好看呢。”
      说罢,她又看向那道紧闭的院门,轻言细语地问道:“可有人知道我婶儿在家吗?我敲了大半晌都没动静,莫不是出远门了?”
      “才没有呢!我昨日还瞧见你婶子在门口洗衣服。”先前帮他们敲门的那人回头对妇人说着,说完她又使劲拍着门:“我说杨家婶子,你家来了亲戚你就这么白晾着啊?怕是不好这样做人哟!”
      “就是,你家来了这么好看的亲戚,还不开门啊?”其余的人大声小声地说个不停,终于将杨家的大门说开了。
      因门开得突然,正在拍门的小初七差点摔了个狗啃泥,还是旁边的大婶扶住才没摔倒。
      门内出来一个面容蜡黄的中年妇人,她端着一盆水朝外面就是一泼,众人纷纷避让。
      “有什么好看的!你们家没亲戚吗?”中年妇人恶狠狠地叫嚷了一通,外面的人便都散了,就连帮忙敲门的大婶也怏怏不快地离去,不过她还是留了一道门缝看着。
      “婶儿,我是杨章。”杨章从自己媳妇的肩上转过头,勉勉强强地站住了。“不知您还记得吗?前些年也有些来往的。”
      杨家婶子扫了他一眼,脚朝后退了一步,似乎要关上门。一直站在门口的小初七倒是眼疾手快,伸出一只脚卡在门边。
      “婆婆,我脚疼。”小初七指着自己的脚踝,委屈巴巴地望着杨家婶子。他本生的白净,又不耐碰,此时的脚踝上出现了道红色的浅浅痕迹。
      杨家婶子看了眼他,又对杨章说:“前些年有来往是前些年,如今我丈夫和儿子都不在了,和你们杨家也没多大关系了。”
      “婶儿……”杨章还想说几句话时,却看见杨家婶子将门一带,将小初七也关在了门外。
      “阿章,算了,我们走吧。”妇人扶住杨章,将小初七招了回来,一家人正欲离开。
      “我说杨家婶子,你可是这般亏待你家亲戚啊!和杨家没多大关系,你也是杨家的媳妇啊!”门缝里的那大婶冲着杨家大门高声喊着,巷子里假装在收拾各家的人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向这边探头过来。
      谈论声大小不一地传了过来,不仅传到杨章一家人的耳朵里,门内的杨家婶子也听得一耳朵。
      “先进来。”杨家婶子将门重新打开,对杨章一家没好气地说道。她对面这家的婆子是出了名的碎嘴,若是她今天不放杨章一家进来,还不知会怎么编排她呢。
      “谢谢婶儿。”杨章在妇人的搀扶下走进门外,待他们都进来完了之后,杨家婶子便将门重重的关上。
      “你们先歇歇吧,稍晚点就自己离开吧。”
      杨家婶子依旧没有好话,对杨章嘱咐完这些扭头便朝屋内走去。不是她为人刻薄,而是她自己都生活艰难,哪里养得活这一家子病的病,小的小。
      院子里早已破败不堪,杨章见此情形也明白他婶子过的日子是什么样子。但他已经走不动了,能坚持到这里,他已经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去吧。”杨章向自己媳妇点点头,让她加快了脚步追上去,自己牵着小初七在后面慢慢地挪动着。
      “婶儿。”妇人拦住了杨家婶子,她将背上一直背着的包袱放到杨家婶子的手里。“我们不请自来是我们的不好,但请婶儿看在初七年幼的份上,且让我们住上几日。”
      杨家婶子一边听着她的话,一边将包袱打开。里面竟然是一副点翠宝石的头面,瞧那珠子颗颗匀称,即便是扣下一两颗来都能够吃好长一段时间。
      她先前瞧杨章那病恹恹的样子,还以为他是落魄了,没想到手里还有这样的好东西。她将头面重新包好,有些生硬地说:“住上几日也可以,不过杨章可不能死在我家里,给我添晦气。”
      妇人见她收下东西,立即赔着笑脸说:“不会的,不会的,婶儿放心。阿章只是身子受了风寒,弱了些,休养几日就会好的。”
      杨家婶子看了她一眼,随意地指着旁边的屋子说:“你们一家就暂时住那间屋子吧。许久没住人,可能要稍微打扫一下。”
      “谢谢婶子。”妇人高兴极了,终于有了落脚的地方,她也可以让阿章好好地休息休息。
      杨家婶子抱着装有头面的包袱回了自己的屋子,妇人却兴高采烈地收拾起来。
      那间屋子,原本是她儿子儿媳住的,自从她儿子没了之后儿媳就跑了,怕是有四五年没住过人,可有得他们忙活的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