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归来 ...

  •   回到揽月阁,下人们已早早燃起了灯火,一同归来的丫头仆妇们也都把带去灵山寺的行李规整好了。
      忆柔回到闺房,解下肩上披风,左右向室内环顾,果然见雕花窗下的紫檀木琴案上放着的那张琴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长长的牙雕镂空攢盒。
      忆柔把披风递给一旁的听风,走到琴案旁坐下,打开琴盒的玉石搭扣,映入眼帘的是一具通体暗红带着丝丝黑色纹路的一张琴,琴身透着暗暗的光泽,琴尾处却有一截烧焦的痕迹。
      和传闻中的一般无二了,正是焦尾!
      忆柔轻轻抚了抚琴身,爱惜的从琴盒内取出焦尾放到琴架上,伸出纤指,轻勾琴弦,只听“淙”地一声,声音低沉悦耳,余音缭绕,果然不似凡品。
      又试着接连弹出几个音符,她自幼爱琴,小叔叔也没少送她琴,但这张焦尾,果然与先前弹过的琴感觉完全不同,忆柔极是欢喜,十指拂过琴弦,一曲阳春白雪便从指尖倾泻而出。
      屋内的一众丫头仆妇,虽大都不懂音律,但也觉得琴音十分悦耳动听,不仅放下手中物事凝神细听,琴声淙淙,悦耳动听,婉转悠扬,加之焦尾独有的浑厚,听起来只觉浑身舒畅。
      琴声在高潮将起的时候戛然而止,忆柔双手覆上琴弦:“不愧是名琴,果然名不虚传!”
      听风见自家小姐如此,也极是高兴:“王爷对小姐真好!”
      一旁候着的绿萝跟着道:“王爷昨日回来之后,葛总管身边的小福子不一会儿就领着人过来了,不但送来了这张琴,还有好多稀奇古怪的宝贝,这会正在偏厅内放着呢,对了,还有一只红红的小狐狸,模样很是讨人喜欢呢,说是王爷特意从边关带回来的。”
      绿萝是揽月居的二等丫头,这次忆柔一行去灵山寺她并没有随行,留她下来照看揽月居。
      忆柔听了一阵欢喜,忙从琴案前站起,看向绿萝道:“那红狐狸呢?”
      “在偏厅的暖房里呢!”
      说着便引了忆柔往偏厅里去,忆柔来到偏厅,果然见里间的台子上放了一个精美的笼子,笼子里可不就卧着一团火红的身影,那小小的身影像是听到了脚步声,急忙一抬头。
      忆柔这才看清这只小狐狸,这小狐狸像是刚出生不久,身子小小的一个,浑身毛发通红,只有两只尖尖的耳朵上有一小团白色的绒毛。
      此时它看着渐渐走近的忆柔,圆圆的小眼睛里充满了警惕,忆柔轻轻的靠近,看着眼前一脸戒备的小狐狸,越看越觉得可爱。
      “小狐狸,不要害怕呀,我是不会伤害你的。”
      那红狐狸似乎听懂了忆柔的话,又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确认她没有任何威胁后,又渐渐盘腿儿卧了下去,只那一双乌溜溜的眸子还在盯着忆柔瞧个不停。
      忆柔在一旁又看了一会儿,嘱咐绿萝照看好小狐狸,又看到一旁的圆桌上放着的那些珍奇玩意,上前又看了一会儿,嘱咐听风收好,便回了卧房。
      忆柔用过晚饭,又坐在琴案上试了会琴,便沐浴更衣准备歇息。
      忆柔折腾了一天,确实乏了,但躺倒床上之后,却怎么睡不着。
      她想着琴架上的那把焦尾,还有偏厅里的那些珍奇古玩,还有那只小小的红狐狸。
      回想往事,这些年,她虽父母早丧,但又何其幸运能住进王府有小叔叔照拂,他虽常年在外,一年也见不着几次,但对她的关心却是无微不至,知道所有她喜爱的事物,特别是那只红狐狸,她记得还是她刚搬来王府的第二年,那年她才九岁,见元霜养了一条雪白的波斯猫,她便告诉他父亲生前和她约定好的要从边关帮她捉红狐狸的事情。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竟还记得。
      这些年,她身边虽没有亲人相伴,偶尔会感觉孤独,但想起小叔叔,心里无端觉得安心,她想,他就是她最亲的亲人了吧。
      忆柔想着想着,便迷糊糊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大早,忆柔洗漱完毕,早早就用了早膳,领着听风若雨又去往前院荣辉堂。
      到了荣辉堂,却被小福子告知王爷一大早又进了宫。
      忆柔不无失望,闷闷的领着丫头又返回揽月阁。
      接下来几日,日日都是如此,忆柔每每早早的来,每每见不着小叔叔,心里也着实郁闷。
      而此时皇宫的上书房内,一身明黄团龙九章服的元昌帝坐在书案前,看着下首坐着的睿王,一双威严的眼眸中露出欣慰的笑容。
      “恪儿啊,如今你立下如此大功,朕这心里真是高兴啊,过两日大军班师回朝,朕要好好犒劳你们一番才是,你要什么赏赐,尽管跟皇伯父说,只要朕能办到的,就一定应你!”
      褚恪听过,忙站了起来,拱手道:“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本就是侄儿职责所在,这次大胜,一乃我大燕国威强盛,二乃皇伯父您威加天下,侄儿怎敢独居首功?”
      “哎!”元昌帝摆了摆手,“你的功劳朕知道,你父王若是还在,看到你如今平定了边关,也该是欣慰了,只可惜……”
      元昌帝说着叹息了一声,脸上划过了一丝哀思。
      睿王听他提起父亲,也是一阵沉默,片刻后方道:“父王若是泉下有知,也必定会高兴的。”
      元昌帝听罢,点了点头,又道:“你父王走的早,你又常年不家,如今太平了,在家好好陪陪你母亲。”
      说着上下打量了一番坐在下首的侄儿,一身玄色五爪团龙朝服,身形挺拔,剑眉朗目,话音一转又道:“眼看着你也老大不小了,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前几年跟你一提,你便以打仗为由头,如今战事已了,也该考虑考虑终身大事了,有没有合意的姑娘?跟朕说说,朕为你赐婚。”
      “秉皇伯父,婚姻大事侄儿尚且不急……”
      元昌帝听他如此说,也不等他说完,便开口打断:“你大堂兄只比你大了一岁,如今孩儿都好几个了,就连老二老三如今也娶了妻室。你父王一脉膝下只你一个,你虽不急,你母亲却急着抱孙儿,前段时间还正和你皇伯母提起,你若心中没有中意的,回头朕让你皇伯母帮你挑选着,有合适的就先定下!”
      元昌帝说着也不等他如何反应,便召来内侍总管许德忠,吩咐了他命人让礼部拟出三品以上所有官员家贵女的花名册及图像交于皇后,为睿王物色王妃。
      许德忠笑着应了声“是”,走到殿外吩咐了徒弟喜儿去办此事,回身看御座上坐着的皇帝此时完全没有了平日的威严和严肃,有的只是一个长者对于子侄的拳拳关心,不禁在心中感叹睿王在皇上心中的位置,要知道当初二皇子三皇子的婚事皇上也没有如此上过心。
      其实也不难理解,当今元昌帝和睿王父亲王乃是一母同胞,哥俩自幼感情便十分要好,两人的母亲当时的卫皇后在元昌帝十二岁的时候便病逝了,当时赵贵妃势大,深宫中危机重重,已是太子的元昌帝领着九岁的幼弟在深宫中左右周旋,好几次性命都难保全。
      后来还是十三岁的睿王以皇子之身参军,从军营一路挣出军功,后来和元昌帝里应外合联手斗倒了赵贵妃一众势力,这才顺利登基为帝,兄弟二人一路相扶相持,可以说若是没有当时的睿王,现在坐在皇位上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元昌帝登基为帝后,睿王便领兵扫除战乱,平定四海,立下功劳无数。也正是常年领兵作战,才至使后来勤王因伤口恶化早早而亡。
      元昌帝对弟弟的感情深之又深。睿王去后元昌帝悲痛欲绝,罢朝七日,亲自扶柩送殡,又追封其为忠义勇护国上将军兼之铁帽子王。
      睿王去世后,本就受元昌帝喜爱的睿王世子在他心中地位更是不同,对于这个侄儿,元昌帝既疼爱又有愧疚。所以对他至今未婚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更是不容许他再推脱,毕竟弟弟这一脉只他这一根独苗,还是早早开枝散叶才是正经。
      睿王见黄伯父如此,哭笑不得,只得无奈的应了。
      君臣二人又仔细商讨了年后使臣觐见议和的事宜,等商议完毕,已时近正午,元昌帝留睿王用过饭,伯侄二人又叙了会儿话,睿王这才出了宫。
      睿王出宫后却没有回府,而是打马和一众侍从往城外行去。
      睿王此次从边关回来,是先于大军半月回京的,昨日收到驿站的消息,大军将在十日内归来,睿王此时正是去东郊大营,处理大军驻扎事宜。
      东郊大营距城内约六十里,骑马半个时辰就到了,到了大营,各处将领早已恭候在外,睿王进了营帐,听大营的将官们就驻扎事宜的各处细节一一商讨回禀,就细节处又着重问了问。等一切安排妥当,回府后已将近掌灯时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