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风起 ...

  •   大团大团灰白色的云挤在一处,雨丝细密地泻下来,夹带着浮土和尘埃,织成不透风时可见时不见的网,簌簌有声碎落在地。灰白的行人、马匹、人力车,静默的笼中的鸟,马路旁的狗。那么多生灵,即使立着、躺着,也似乎要匆匆地赶到某一处去,脚步彷徨小心翼翼,却不比雨滴显得更为有声。没有雷声,雷声般排山倒海的压抑却紧锣密鼓冲撞脉络。空空没有屋檐的街道,衣裳与衣裳推搡拥挤向前走。
      躲雨去呀,向前走。可是前头也依然下雨。这样阵仗浩荡,这样步伐零乱又整齐划一,要拥向哪里去呢?
      十字路的转角,一栋漂亮的小建筑,似乎也灰白。寒风裹挟冷雨飘入敞廊,在边缘堆起水渍,又被冲刷击打为不规则状。大理石柱下面立的同柱子平行的两个军绿色小人,其一就是张因绛。上海早春的阴天非常冷。穿堂风阵阵呼啸而过,似乎湿气再足一点,便可以结一层面上的冰。橡木色西洋雕花大门开了一道细缝,因为内里人群的动作与愤懑激昂,溢出与外头所差别的热气。
      橘红色灯光十分亮,张因绛也就可以隐约窥见门里头的局势。往大了来说,以此为中心扩展开十余里,也仅此一处鲜活,跳跃,使人有一点巨变翻滚而来的豪情壮志的期待。
      里头那些黑色燕尾服的人,一般立着一半坐着。场地空旷墙面米黄,这淡色文静的小环境亦将人的比例连带缩小些许。小孔成像隐隐约约,人群没有一个可看清神色。坐着的人时常立起来,将身子前倾,或者是背着手再座椅与座椅之间踱步;站着的人疲倦了,也坐下来,只是这一类极少。他们便大多都立着。最左边空地上,挪开三四把椅子的一块,正后方挂了一大张五色旗的前边儿,直立了一个男人,约莫三四十岁。浓密的眉毛与八字胡须是他与右边清一色光光的肉色有了差别,生出领导人的气概。在那枣红色的台子前,他正十分激烈的发言:“换个总统决定不了国民的命运,政党政治才是根本,我们让出的不过是一个虚位而已……总统不过是个摆设而已,是个象征,阿猫阿狗,谁干也无所谓......”左手下方坐的人吸着烟,白雾缭缭的。那八字胡的先生因为情绪过激,话尾破音,尖锐地划开空气,声带长时间发声的哑音,在四方的大厅里转了几转,把一字一句嵌入到与会者脑海中去,直到被染成与会场一般的温暖与明亮,才随着热气一起慢慢溢出来,消散去。
      张因绛模糊地吞咽着那些句子。这的确是可以鼓舞人心的话,他想,然而...然而什么呢?这时候更靠近门的两位燕尾服先生的耳语突然传来:“钝初的想法太超前,恐怕…”是,的确,然而实在是太超前太锋利了些,锋利得不符合大世界灰白迟缓的气氛,不符合国人所高谈阔论的中庸之道。
      乘耳语那一势,与会各位突然争辩起来,八字胡先生也下了台,在人群中挺直腰板就坐。清晰的单人独白换成莫衷一是的嗡嗡声,越来越响。于是声浪的冲击高叙着宣泄着,浩浩荡荡在大厅里扑来涌去,将每个人的声音都搅拌到一起,十分喧嚣又斑斓,门外人已全然听不清内容。
      张因绛将眼睛与耳朵一起悄悄移开,重新审视单调的百无聊赖的外部世界。他的目光掠过那些神情空洞的路人与站立不变的花草建筑掠过乌云密布的苍穹,发散,发散。
      与他一同站着的另一个军人,却不似张因绛一般成熟而高大。也许反而该用“稚嫩”来形容,即使是这样笔挺地严肃地站着,依然从身上透出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单纯。其人比张因绛矮上半个头,因而从俯视的角度向下看,恰好于军帽的大宽檐下面见到他的眼睛,柔软的眉梢,虽然神情明显带些心不在焉的味道,眼睛却平和地直视前方,唇角是不是向下抿一抿,不知是为了表示严肃的态度还是单纯的日常习惯。
      像个新兵蛋子一样,张因绛如是想着,不自觉盯着对方看了许久。
      大门这时哗啦一声被拉开了,深黑色燕尾服高谈阔论的先生们涌出来,带动内里暖色的灯火也跳跃向外面,而不再仅限于从窗棂和门缝中泄出的那一两点。之前发言的八字胡先生也夹杂在其中,被二三的友人或同事簇拥着,却没有在多言语,似乎也要与外界沉默的气氛融为一体了,火热的激情与热血,却从其锋利的轮廓与形容方方面面渗透着呼啸而来,纵然是身处许多相似服装的人群之中,他俨然是领导者的样子。
      与不知道什么时候停的,大街恢复为寻常的样子,只是道路上还有潮湿的水痕,下水井还有哗哗的水声,街旁墙角,也还有潮湿的气息,那一群人结伴着走向路边,也就或静默或低语的打伞步行或乘车散开,消失在不同方向的街道的拐角或远方,好像一大束薪柴堆积成的雄雄的火把,被重新分配成一小粒一小粒火种,飘摇到各处去。
      云还没有散,天地依然是寂寥的天地。
      张因绛目送那八字胡先生坐上汽车才记得回头,对面那个“新兵蛋子”(他姑且在心里这样称呼那个有一面之缘的人)已不知去了何处,走之前关好了门,等着张因绛来落锁。
      于是他将门紧实地锁好,亦如有所思忖地离开。回到自己的军部单位,去归还钥匙,去施行那日复一日单调的流水线日程。
      报告——归队——整理——工作
      一整个下午很快过去,下班以后张因绛步行回居所,步程很短,五六分钟以后他就立在了水泥裸露的筒子楼前头。
      张因绛依然穿着军装,只是将上午站岗时裹着的长衣脱去了,昏暗的楼梯间的角落,那个点了一盏烛火的小房子里,他看到门房在专注写些什么,用毛笔勾来画去,十分忙碌,抬眼看到他,瞬时有了惊惶的神色,且立刻站起来,连毛笔都滚落到了书桌上。
      “…军爷。”那门房嗫嚅道。张因绛只装作并不在意地点点头,示意那门房快坐下。上楼梯时他飞快地瞥了一眼,鲜红的,是新年的日历,上头乌黑一行,不知道写了什么字。
      这幢楼因离距离近,素来以军人租客为多。过年上头发年货就有日历一项,每人十几本。大家都是单身汉,家属又多在远方,这红红的小本子便不像外头那般紧俏且稀罕。反而门房保洁,乃至于隔几天来收垃圾的那一位老人,见者有份。门房跟前就是那一本。
      张因绛并未对这微笑的插曲加以细想,他打开房间的白炽灯,光亮发散照出四壁空空,满室只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床,一张书桌与一把椅子,桌上堆着书籍,墨水笔散乱。
      多半人此时已经睡了,外头是黑压压寂静的一片,昏暗中可以隐约看出远山的轮廓,紧挨着筒子楼是黑魆魆的高的梧桐树枝桠,没有鸟栖着。
      张因绛就这样独坐在床头想一天中的事,也并无什么尤其稀奇或值得留意的地方。然而有总有些许与往日不同,可以在这荒芜的世道里清晰分辨出来,譬如上午小洋房大厅里那些严肃的明亮的先生。他又想起那位八字胡先生,想起严肃与坚毅的面容,可以给人无言的信心。钝初——这个名,或者是字好熟悉,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换个总统决定不了国民的命运……政党政治才是根本......”在寒夜里这些话依然滚烫沸腾,想让人为他大声喝彩,为他唱一首以示尊敬的歌。
      有机会真想见一见他,张因绛如是想。转而又为自己这一小人物的白日梦感到羞愧。那位先生必定是什么大人物。
      他伸手将灯关上,于是四壁、床与张因绛一起被淹没,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伴随着八字胡先生潮水般沸腾激昂的话语让他入梦的,却是有意无意听来的那一句:“钝初的想法太超前,恐怕……”
      是啊,他想,实在是太超前了些。

  • 作者有话要说:  不论如何,首先感谢大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