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正月初五,岭头村务农的村民还沉浸在过年的放松舒坦气氛里面不愿意挪窝,做工的做买卖的却已经是要开张了。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不管上一个农历年遇上了什么晦气的事情,总也希望这一年是好好的。日子好好的,身体棒棒的,家庭团结和睦,孩子健康听话,最起码要比上一年强上一些。

      初五又叫破五,有一个很重要的举动叫做“赶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不过现在讲究得没有这么细,不管是什么穷,都要统统赶走就是了。天刚一亮,村西头挨着进村大路的小饭店就有了第一声鞭炮响,接着这个村子都陆陆续续醒过来,零星的声音变成了震耳欲聋的鞭炮狂潮,蒸腾而起的火药的青烟,彻底淹没了片刻之前的宁静。

      陈钰和傅征自然也是要放一挂鞭炮的,这是他们正式在一起的第一年,虽然暂时还没想让村里的人知道,但是心底里还是想要图个红红火火。更何况陈钰明白,如果一切都按照上辈子记忆里面那样发展,这恐怕是他们这一代人几十年内过的最后一个开怀舒坦的年了。

      “往后站!往后站!”五千响一挂的大地红,盘起来足有小磨盘那么大,舒展开之后,来回几道弯,几乎铺满了陈钰家门口的路面。傅征点着了一根烟,让陈钰再往后退几步,可惜周围都是鞭炮声,根本听不清,只能大幅度地挥舞手臂。

      黑子这是第二次在岭头村过春节,军犬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能害怕枪声,所以它对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倒是适应良好,反而是劣质火药的硝烟味道让它一直想要打喷嚏。一看傅征打出后退的手势,反应比陈钰敏捷多了,转过头蹭的一下就窜出好几米。

      五千响的鞭炮真要一口气放完其实也不需要多一会儿,只是燃放到中间的时候,陈钰突然觉得自己耳朵一热,隐约听见有人说了句什么,可是迅速扭过头去,那人却迅速站好,假装无事发生过。

      有胆子表白,有胆子别怂啊!耳朵都红了好吗?!陈钰也是无奈,虽说这几天吧,他俩说不上是夜夜笙歌,但也有点那啥的过分,但是总感觉这货在这个问题上心灵有点纤细,到现在都有点不踏实。

      “……”趁着大地红燃放结束之前,陈钰压着气声在傅征耳边回了五个字,没等对方反应过来转头就走。

      你说没听清?好话不说第二遍!

      放完了破五的鞭炮,很多事情就要回归正轨了。傅征今天要去市里一趟,既然已经落户在岭头村,那么当年母亲给他留下的东西还是要处理一下的;陈钰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早在几天前,张大龙一家就早早约好了他今天的行程,要帮助他家去处理养鸡的发酵床。

      “小陈,你来看看这个垫料,今年用不用更新一下?”陈钰换好了衣服和胶鞋,刚走进鸡舍,大龙就赶紧上来招呼。

      老张家现在上面两位老人身体还硬朗,大龙二龙俩儿子,加上大龙家的媳妇,全家五口人全都投入到这场能够决定养鸡成败和质量的劳动中来。张家养的是农村里常见的柴鸡,属于肉蛋两用的种类,比起大型养鸡场里面出的肉鸡,柴鸡出肉率比较低,但是肉质紧实,味道很好,下的鸡蛋也是蛋壳厚实,看着就不缺钙,销售价格都要比肉鸡高上一些。所以虽然平均一年下来要比肉鸡少上一茬,但是挣的钱却未必会少。

      养鸡养猪,排出来的粪尿都是污染源,别的村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不知道有多少都是因为环保标准不达标,被关门叫停的。他们这小村子里面虽然管得不严,但是只要有条件,谁愿意去触上面的霉头?可是话说回来,养殖一旦成了规模,废物处理就需要批量化,需要设备需要成本,却又正好和脱贫的目的相冲突,所以当初张家老爷子到陈钰家求他父母帮着出个主意的时候,陈钰父母就给他们出了个“发酵床养鸡”的点子。

      发酵床养鸡养猪都是现有的成熟技术,就是通过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将家禽家畜的排泄物直接在发酵床里面分解掉,不但让鸡舍内更加洁净,还能让禽畜在日常生活进食的过程中,增加体内的有益菌,减少病害,算是一举多得,受到大力推广。

      陈钰蹲下身,双手捞起一捧垫料,对着窗口的阳光观察一下后问道:“大龙哥,你家这一批垫料用了多久了?”

      张大龙还在那里算日子,大龙媳妇金玲已经干脆利落地说道:“这一批垫料已经养了十茬的鸡,用了一年零八个月了。”

      “哈,还得是金玲嫂子,啥事儿都清楚明白!”陈钰拍拍手站起来,朝着大龙媳妇一挑大拇指,张大龙被媳妇抢了话,也没啥不满,看着媳妇嘿嘿笑。陈钰懒得看张大龙的憨样,回过头对着张家老头子说:“张四叔,这茬垫料确实得换了,不过不用全换,最表层二十厘米左右换成新的就行,下层的再用一年半,再跟着上层一起全换掉。”

      “成,全听小陈的。”鸡舍里面严禁烟火,张四叔这样的老烟枪也得憋着。

      确定了行动方针,剩下的也就方便了。现在互联网发达,制作发酵床的菌种随随便便就能在网络上买到,省去了自己配置的功夫,只是真的使用起来,还是需要很多小技巧的。这边四个男性负责把表层需要替换掉的发酵床垫料清理出去,那边老太太和金玲也没闲着,按照需要的分量和比例,把玉米面和发酵菌菌种仔仔细细地混合在一起。

      这一步混合,其实就是在实践中找到的窍门。刚开始制作发酵床的时候,张家几口人虽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把菌种和发酵基质反复不停地搅拌,可是最后的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菌种有的地方多了点,有的地方少了点,有的地方则是干脆就没有,严重影响分解效果。后来到了陈钰接受“技术顾问”一职的时候,从爸妈留下的各种书籍笔记中找灵感,上网各种找资料,终于是明白了问题所在。

      说白了,还是和垫料里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有关系。垫料里最主要的材料是一半体积的稻壳,一半体积的锯末,还有每立方垫料混合三公斤的玉米面和三百克的菌种,换句话说就是,250克的菌种要和200公斤左右的垫料进行混合。如此悬殊的比例,混合不均匀也不是啥稀奇事情了。

      陈钰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混合时麻烦一些,多几个步骤。先把菌种和玉米面均匀混合,这个过程不但让菌种利用玉米面里的淀粉快速生长,也让菌种源从300克变成了3公斤,之后再像和面时逐渐加水一样,将垫料分批分次,一点点添加进去。步骤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效果却比之前要好了不少。

      搅拌垫料是个体力活,张老爷子年纪偏大,陈钰虽然也是干惯了农活,但是看着他那身板儿,张家兄弟俩就自动只把他和老爷子一样,算成了半个劳动力。三个劳动力干了一上午,好歹是完成了垫料的初次搅拌,那边张家老太太和媳妇金玲已经喊着四个人回屋吃饭了。

      “花卷来咯!”厨房里只剩下收尾的工作,老太太就先洗手上桌等着了。随着金玲一声吆喝,一个硕大的不锈钢盆给摆到了桌子中间。别的钱都可以省,就是这劳动力的伙食钱不能省,张老太太苦日子过惯了,看什么都觉得浪费,金玲却不是眼皮子浅的,做饭的时候舍得往里面放真材实料。中午吃的是花卷,做的时候不仅要抹油,还要均匀地放上一层肥瘦相间的猪肉末,蒸出来的时候每个花卷都有男人拳头那么大,看着虽然粗糙了一些,又好吃又顶饱,最合饭量大的劳动力的胃口了。

      “这几年,真是多亏了小陈一家了。”张四叔想想这几年越来越好的日子,存折里眼见着上涨的余额,不由得感慨。

      “四叔别这么说,大龙哥二龙哥这些年来也没少照顾我。”张家二老把陈钰当半个儿子看,陈钰在张家也是一项不怎么拘束,干了一上午确实是饿了,捧着花卷就着酱肉、咸菜和米粥吃得特别欢。

      “慢点吃慢点吃,还有一锅呢,要是喜欢,嫂子回头全给你装上拿家里热着吃!”食客进食速度是对厨子最高的肯定,金玲看陈钰吃得多,心里也是高兴。

      “嫂子做的好吃!”陈钰嘴也是甜。

      “哈哈!”金玲简直乐开了花,她嫁到岭头村这边的时间还不算长,不知道当初村子里关于陈钰命硬,上克父母下克妻儿的传言,只是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小伙子是块好材料。金玲娘家在隔壁村,虽说村子里不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不爱回来,可是剩下的好姑娘还是不少,小陈这人看着就靠谱,真要是说成了,那可是行善积德的大好事!

      眼见气氛也不错,金玲忍不住开口试探道:“你嫂子这点手艺算什么啊!要我说,小陈现在啊什么都好,就是屋里缺个知冷知热会照顾人的。这十里八乡好姑娘不少,要不回头嫂子给你说说,保证和你心意怎么样?到时候啊,想吃点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咳咳……咳……”这话要是放在仨月前,陈钰还没重生回来那一阵,估计他还没啥反应。可是现在再听到这话,想想家里那位知冷知热,又顾家又会照顾人,偏生没太多安全感,和自己较劲都能喝上两口醋的好小伙傅征……

      陈钰当时就噎住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 9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