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第 59 章 ...

  •   需要起垄的地方种植的是红薯和土豆,另一半种植高粱玉米的地方却可以直接在翻过的地面种植。感谢现代农业生产出来的一系列小巧古怪却异常实用的农机,像陈光润这样六十多岁,腰腿已经不算太好的老年人,只要推上一台用废旧自行车就能改造出来的小型播种机,半个多小时就能搞定一亩地的播种任务——当然了这是因为老先生对于这东西使用得不熟练,若是熟手来操作,通常的效率每亩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

      往常只是从书本和影视作品上知道,农民种地伺候庄稼是真的辛苦,但那大多还只是一种想象,并没实际的体验,如今丰姚两口子却是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把啥叫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流下去摔成八瓣儿——即便这已经是有了农机农艺加持之后,劳动力得到极大节约的结果。

      陈钰和傅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也比丰姚一家子有经验得多,但是身体的劳累他通常不以意志为转移。下晚儿收工回家,吃完饭的时候,陈钰把前几天村里大集时候买回来的猪五花拿出来,陈清华简单做成了白切肉,陪着蘸酱菜和二米饭,别说几个大人都是劳动力,连小程程这只是跑前跑后帮着溜缝传递东西的,都狠狠吃了一大碗。临睡觉之前,每人一杯杏仁粉煮羊奶,习惯了这股味道之后,羊奶淡淡的膻味儿几乎已经不太分辨得出来,所有人都是倒头就睡,连个梦都没做。

      当然,除了种地的辛苦之外,这段时间还是有一些值得庆祝的喜事的。五月三号的早上,金玲嫂子在村里的卫生院生下了个男孩儿,虽然由于养胎期间伙食一般,糟心事儿也多,刚生下来的宝宝只有六斤多点,算不得传统意义上的“大胖小子”,但是爹妈小叔爷爷奶奶都还是稀罕得不行不行的。

      当初金玲刚查出怀孕的时候,正好赶上张大龙家里的鸡舍被人拿鞭炮给点了,家里头生活状况急转直下;再加上老婆婆张四婶儿被不怀好意的亲戚给故意带左了心思,居然真的认为这孩子不是什么好来头,是他家的仇家转世,这辈子上家里来讨债的。幸好两个儿子是耳根子硬的,心里有主意,张大龙一边把媳妇送回娘家暂时先避一避,省得听多了没谱的闲言碎语心里生气,一边潜移默化地给自家老娘做思想工作,再加上那几个眼皮子浅的亲戚因为几百斤的地瓜就彻底闹翻了脸,让张四婶儿幡然醒悟,这才把心思彻底给搬回来。

      眼下孩子生下来了,又是个小子,即便老人家说着男孩儿女孩儿都一样,但是金玲看得出来,老人家还是多多少少偏爱一点男孩儿的。此刻老人抱着孙子不撒手,金玲也算是稍微松了一口气。因为大孙子一出生正好就赶上天气回暖了,老人家明知这两者之间其实没啥联系,还是觉得这真是个好兆头,自己孙子以后肯定是个有福气的,闷头研究讨论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四婶子在饭桌上拍板定下了孙子的大名——张春来。

      春来……就……春来吧,简单易懂,上口好记,虽然弥漫着一股憨厚的泥土气息,但是总比老孙家那个孙二条什么的好听多了啊。张大龙和金玲两口子无奈对视一眼,金玲笑着抿了抿嘴,算是认下了儿子的大名。

      金玲嫂子在家坐月子,外人自然是不好上门的。陈钰除了按照之前的约定给张家准备羊奶之外,每次张大龙上门取羊奶时还会送过去一兜子新鲜蔬菜——羊奶虽然营养更丰富,而且不会像牛奶那样因为乳蛋白过敏引起腹泻,但是羊奶里面的维生素C和叶酸的含量都很低,不及时补充新鲜蔬菜可不行。

      至于产妇坐月子经常吃的鸡蛋,却是用不着别人多费心——张大龙家里现在能够下蛋的母鸡比陈钰家还多,这一冬天可没少靠这些辛勤产蛋的母鸡们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

      添丁进口之后,张大龙和张二龙干起活儿来更勤快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管什么年代,什么社会,都是如此。老张家经过去年的大变故,基本没啥家底儿,当然了现在的家底儿说的可不是卡里还有多少多少存款,而是仓库里还剩下多少保存完好的粮食。为了能让一家子吃饱吃好,张大龙兄弟俩最近是没少动脑筋。

      要说村里当初办事儿也算讲究,卫生所的老医生一算日子,知道老张家孩子出生是在五月初,正好是开始种地的日子,这别管大小,只要生下来那就是家里多了一口人,该分到手的地自然也就要多出来一份。加上个刚出生的小宝宝,老张家现在一家六口人,正好是十二亩地。不过他家分到的地却是经过多年耕种过的,虽然也已经有了些盐碱板结的趋势,但是在村子里已经算得上是中等质量的田块,自然享受不到陈钰家这边的待遇。

      十二亩地正正好好,别说是一根垄,就是一铁锹的土都多不出来,毕竟他家的天和邻居家的就隔着一条土路,你敢多划出来一块,邻居还不愿意呢!

      大棚里种蔬菜,大田里种庄稼,这都需要时间,种子播好,秧苗下地,再剩下的就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期望老天开眼,别闹什么幺蛾子。趁这个机会,村里不少大姑娘小媳妇的却是集体出动,挎着篮子,拿着小尖头铲,田间地头,甚至漫山遍野地去挖野菜了。

      挖野菜在东北农村几乎算得上是半个春天的必备节目,据说当年闹饥荒的时候,一道春夏交替正是青黄不接的断粮时刻,全靠着丰富的各种山野菜撑着人们度过那段痛苦的日子。即便是现在这闹心的年景,家家户户虽然都觉得粮食偏紧张,却也还远没有到当年那种情况,可是挖野菜这项传统活动,还是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往年挖野菜最好的时候其实是四月上旬到四月底,这时候万物复苏,百草萌发,正是野菜最鲜嫩最水灵好吃的时候。等进了五月,天气彻底热了,野菜们也就老了,叶片和经络里面开始形成了老筋,一口下去要不断,两口下去直塞牙。而且那时候大批新鲜蔬菜上市,大家选择多了,自然也就不爱吃野菜了。

      陈钰和村里其他三家原本就盖了大棚的,可以说这一冬天都在供应着全村的蔬菜消耗,只不过那时候外面大雪封山,村民们也没啥选择,除了冬天萝卜白菜土豆的老三样,就是腌萝卜积酸菜这种腌渍食品,想要改善一下生活才会拿出粮食来出去换一些回来尝尝鲜。可是现在有了其他选择,村里人简直就像是推翻了大山,挣脱了枷锁一样地冲向田野,再说起陈钰等四家来,那话就开始有些不好听了,不过陈钰也不在乎,反正他就在自家这一小片活着,你们外面爱说啥就是啥吧。

      东北常见的野菜其实有十几种,也有说几十种的,像是最常见的婆婆丁(蒲公英),灰灰菜,荠荠草,蚂蚁菜,扫帚菜,小根蒜,曲麻菜,苦脉菜什么的,随便翻翻找找就能挖出一盆来。陈钰家从来就不缺新鲜蔬菜,但是丰程程这小丫头看见别人都去挖野菜,显然也不想错过这么大的乐趣,积极要求参加。

      这几天春耕暂时告一段落,难得有几天空闲,陈清华被闺女磨得受不了,也不忍心拒绝,问题是她从小长在城里,在菜市场上直接买菜回家做倒还没问题,真让她亲自去挖野菜,那可是有点抓瞎。想到有些野菜弄不好可能会有些毒性,陈清华也是不敢自己就带着闺女跟着去,只能是把求救的目光投向了陈钰这个坐地户。

      “程程想去挖野菜啊?可是我没有时间啊!”陈钰故意做出一副苦恼的表情。大田的活计可以暂时歇下,但是大棚因为是封闭的小环境,受外界气候影响相对较小,需要更加精准小心地控制,所以大棚里的活儿每天都还有不少。但是话说回来,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了,陈老先生已经将大棚设施的用法学了个八九不离十,完全可以短期替代陈钰的工作,陈钰现在这么说,真的也就是逗着小丫头玩儿罢了。

      “小陈叔叔好忙哦~”丰程程正抱着黑子给它梳毛,天气热了,黑子冬天长出来的一身半长不短的绒毛正在迅速脱落,随着它的脚步沾得到处都是,于是这梳毛的任务就被小丫头愉快地认领了。听到陈钰的回答,丰程程抓着梳子的手停顿下来,点着头表示理解,小脸儿皱成了一小团。

      看到小丫头纠结的样子,陈钰也觉得应该见好就收,别真把小姑娘逗着急了,谁知刚才还趴在地上闭目享受梳毛服务的黑子忽然拱了拱丰程程,嗓子里呜噜了几声,小姑娘一听,立刻抬起头来大声说:“黑子说你今天上午没打算做大棚的工作的,小陈叔叔骗人,坏坏!”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