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四婶儿突然提出要把儿媳妇接回来,而且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张大龙都有点缓不过来:“妈,你这怎么突然……”

      “听妈说完!”四婶子眼一瞪,人虽然老了但是雌威犹在,兄弟俩没人敢吭声,“我知道你之前是为啥把玲子送回娘家的,当时是妈不对,妈被猪油蒙了心,才说出那种话来,妈跟你道歉,回头也得跟玲子道歉,但是你们小两口可千万别因为妈这老东西闹出什么不高兴来。”

      “妈,说什么呢!”张大龙也是讪讪的。“放心吧,回头我就把玲儿给接回来,玲儿聪明,脾气还好,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嗯,你们小两口的事情,你俩自己商量着办!还有,当家的,今天这事儿,你是个什么章程?”四婶儿转头去问四叔。

      四叔被问到脑袋顶上了,也是重重叹了一口气。今天是事情其实对他打击挺大的,都说“富朋友越走越厚,穷亲戚越走越薄”,这段时间算是真的见识到了。他们老张家这三辈儿人数下来,有出息有能耐的是不多,家里也都穷了一点,要不然张大龙也不会二十八九了才去上媳妇——这在他们村儿里可也算是大龄青年了。不过这两年家里条件好起来之后,他自问也没亏待了兄弟,怎么到头来就没人念着他的好呢?

      张四叔的想法如果说出来,估计会跟陈钰很有共同语言,只不过这两位一个想着家丑不便外扬,一个肯定要把重生的事情烂在肚子里,两个人注定不会在这事情上有什么交流心得的机会。如今老伴儿问他以后的打算,俩儿子也在边上巴巴儿地看着自己,不由得又是重重探口气,说道:“今天的事情,自己心里有个数,惹不起咱躲得起,以后别往上贴,过好咱自己的小日子就是了。但是有一点!谁都不许到外面给我添油加醋胡咧咧!”

      “嘿,爸,我们懂!”张二龙默默脑袋上短短的毛寸,状似憨厚地一笑。被亲戚抢了口粮的事情谁都可以说嘴,就是他们自家不能多说,甚至要帮着遮掩。否则时间一长,不会再有多少人念着他们是受害者,反而会觉得他家“不懂事”,胳膊肘往外拐,肆意败坏自家兄弟名声,到时候有理也容易变成没理。

      “还有就是,以后陈家小子和小傅警官那边,只要有需要,尽量多帮帮忙。”张四叔年纪大了,经历的多了,就算人不怎么聪明,可情商也不算低,经过这一遭也算彻底看明白了,“交情是走动出来出来的不假,但也要看对方有没有心!碰上个没心没肺的白眼狼,那就是肉包子打狗!”

      老张家屋里面的谈话,陈钰当然是不知道,只是在听说四婶儿犯了一回病,金玲嫂子又从娘家回来住了,在二龙有一天过来收拾地里活儿的时候给拿了一大篮子鸡蛋,一方面给婶子压压惊,一方面也能给金玲嫂子补充点营养。说起这鸡蛋也是有意思,之前老张家遭火灾的时候,好不容易逃过一劫的鸡出现了应激反应,没法再当做商品出售,但是四婶子看着硕果仅存的十几只半大的鸡苗说什么也舍不得宰了,想要接着养吧,自家要重新盖房子,没地方,带到亲戚家养着又实在不合适。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还是陈钰表示可以暂时先放在他那边一段时间,如果鸡苗没停过去死了,那没啥可说了,烧了埋了也就算了,如果侥幸活了,他也不过就是多喂一把饲料,到时候让他捡几个鸡蛋就行。也不知道是鸡命大还是干脆就被这鬼天气搞得变了异,十七只送过去的鸡苗最后居然活下来十四只,而且个个都是身壮毛亮,和陈钰家养的那几只也不分上下了。

      陈钰事后总结,觉得可能也跟自家投喂的“饲料”有关。张四叔家原来是规模化产业化养殖,鸡只活动空间相对小,吃的饲料也比较单一,虽然长肉快一些,但是体质未必真正跟得上。到了他家这边可好,除了偶尔洒下来的一些陈年苞米粒子,还有各种丰富的零嘴,像是地瓜秧子,各种野草,夜里被杀虫灯电死的扑棱蛾子,再加上藏在泥土里面的蝲蝲蛄,地老虎,铁丝虫等,都不是啥正经饲料,但是营养却一点都不缺。

      鸟类大多有夜盲症,陈钰家的鸡却能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吃一顿大餐等级的夜宵——当然也有懒的要睡到天亮再来捡别的鸡头天晚上剩下的——到了白天,陈钰干脆就把他们直接感到了地瓜田里面自己刨食儿去。等到老张家房子盖好了,看着陈钰送过来的一大篮子鸡蛋和十几只强壮健康的成年鸡,张家所有人都是乐得合不拢嘴,好像只要这十来只鸡还在,生活就又有了新的希望。

      只不过陈钰现在可没工夫去想老张家开不开心了,墙上挂着的日历一天一篇往下扯,陈钰虽然记不清上辈子末世第一年里面的第一场大雪是啥时候下的,但是估算着也就是这十几天的事情了。家里面几千斤的地瓜地窖里放不下,把至少一半做成淀粉储存起来;他家没种产秸秆的粮食,往年冬天都是买煤炭,今年必须提前准备;沼气池上次填的料可以出一批了,趁着天气好翻出来再有氧发酵两天就可以还到田里面去,给来年播种做准备……

      陈钰掰着手指头在那里计算,傅征看着之乐,也跟着在边上做“领导讲话要点记录”,陈钰发现之后假装批判他的官僚主义,被傅征反抗镇压到屋里炕上去了。来回滚了几圈,出了一身透汗,劳累之余心里反倒真的是没有那么焦躁了。

      九月七号,按照节气,这都已经到了白露了,再怎么热得邪性,在中午温度的对比之下早晚也已经开始显得格外凉快了。只不过白天的太阳依旧晃眼,紫外线变得比大夏天还高,所以只要有条件,人们还是习惯性地保持了早起晚睡午休息的工作习惯。

      陈钰傅征小两口照例起了个大早,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家现在种蔬菜的大棚只剩下一个,新的一批蔬菜苗离结果子还远着,硕果仅存的几颗老秧子结出来的果子也就将巴儿够几个人吃的,活儿实在算不上多,菜贩子早就不再来了,陈钰一个人应付绰绰有余,用不着别人帮忙。傅征也没闲着,趁着现在还算凉快,把院子里面摊平晾晒到六七成干的地瓜秧子捆吧捆吧扔上车,一会儿两个人要去其他乡里的秸秆加工厂,尽量多地换一些木炭回来。

      说是木炭,准确来说应该叫做“秸秆炭”,近些年来华夏雾霾严重,对于秸秆焚烧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也逐年加大,每到收获季节甚至会在村子里面到处挂上“谁稍秸秆就抓谁”之类的标语。这种将农产品秸秆处理之后重新整形利用的技术算不上新,但是农民们有需求,政府也有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也使得这项技术在短时间内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和燃煤相比,秸秆炭的衍生副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不足,成本始终偏高,价格降不下来,农民们用不起也不舍得用,所以生产出来的大多还是卖给炼钢厂和发电厂,整个产业也大多靠着政府输血投入,而没有真正进入自给自足的造血阶段。

      如今太阳光成分邪性,虽然对于农作物结种子不太友好,但是对于茎秆枝叶的生长却又极大的促进作用,陈钰家一亩的红薯藤收下来,晾晒到现在还有一吨左右,他倒是想收着直接烧火,奈何家里实在是放不下了。都说红薯藤是极好的青饲料,可家里就那么几张兽口,有甜高粱做后备,过两天做红薯淀粉还会产出大批的红薯渣,人家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眼下他家里“五虎将”都还□□着,怎么都轮不到这地瓜秧子上阵,还不如干脆一口气都换成热值高的秸秆炭,好烧好储存,烟少不呛人。

      秸秆制作成秸秆炭的比例大概是5:1,也就是说一顿的标准秸秆大概会出200公斤左右的秸秆炭,他们这地瓜秧子里面的木质素含量少,产出率只能是更低,最后2300多斤的地瓜秧子只出了将将四百斤的炭,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不过生产出来的秸秆炭体积变小了很多,一麻袋一麻袋地装车之后看上去清爽了不少,轻轻松松就能拉回家。冬天很快就会到来,格外漫长的冬天会需要大量的燃料为室内和大棚提供热量,剩下的燃料缺口还是要靠煤来找补,必须早早做准备。

      对于陈家早早就去买煤炭的事情,村里人倒是没什么反应,陈钰家自己没种秸秆作物,燃料全靠购买,现在天还没冷下来,煤炭价格便宜,早早买一些也正常,只要多注意通风降温防止煤堆自燃就好。再加上两个住在村子边缘,行动低调,看到的人也不多,更不会有什么跟风购买的想法。倒是张四叔和刘畅爷爷看着陈钰和傅征的举动,一个个面上不显,回到家里却若有所思。

      之前干活的时候陈钰好几次说到的“今年天气怪”“该热的时候来了场雪”“不该冷的时候会不会突然降温”之类的话,暗示的意味已经相当足了。两家各自一合计,也都决定提前购买一些燃煤存放起来,刘畅爷爷自家地里产秸秆,只是小批量地买了一点做备用,张四叔家今年没种粮食,需要的燃煤量可就有点大了,只能是小心多次地一点点往家里送,生怕引起别人注意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 3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