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 44 章 ...

  •   苦思无果,我抖了抖手中的浅云笺。
      笺纸上端由深青、浅青逐渐过渡到底端的浅绿色,朵朵祥云在笺纸上若隐若显,正是浅云笺名字的由来。但这又并非内廷司进用的寻常笺纸,除了上等冰片麝墨书写时散发着冷香之外,整张浅云笺还弥漫着淡淡的清苦香味。
      冰片、白芷、松针、白檀、棠棣、紫藤、梨花、薰华草、杜若……
      这清冷悠长的芬芳香气,还是我去年百无聊赖时动手配制出来的。异想天开的我将自己最喜欢的几种鲜花香草添加在香料里,调制出了一种当今世间独一无二的香。
      我为这味特殊的香取名“棣华”,赠送给哥哥与百里。棠棣之华,既是出自《诗经小雅》之意,又有暗喻兄弟情谊深厚笃实的意思。
      而“棣华”的配方独我一人所知,从选材到配制连挽青都没有插手,薰华草更是清思□□有之物,因此我并不担心会被人偷学仿制了去。
      敬训不喜用香,多半担忧熏香容易被人做手脚。哥哥与百里均是男子,亦非常用熏香之人,所以“棣华”的独特冷香便只会在我们三人的书信、佩饰等私密物品上隐约流传。
      百里炽繁给我写信,还是这几年头一回。
      他絮絮叨叨,长篇累牍地写满了好几页浅云笺,除了交代自己动笔写信的缘由,便事无巨细地询问起我在清思台的衣食住行,啰嗦多话,与哥哥并无二致。
      百里的笔迹狂放不羁,字与字之间多有连笔,倒也符合他一贯跌宕风流、不修小节的秉性,只言谈之间并不将出使大宛视为畏途,反而反复叮嘱我要及时给他回信。
      当百里的书信转至我手中,只怕大靖使臣团早已在千里之外的营州了。
      然而想必是不满这两年不能通信,他的语气颇为酸溜溜的,仿佛从前和烛烈一道争着抢着抱我却屡次失败的不忿神情。我看了不觉莞尔,想了想,仍然慎重地提笔回复了他的信。

      雍宁六年四月上旬,雍宁帝下诏,册立礼部尚书杨道声之女杨氏为广王正妃,册立代国公赵从思之女赵氏为浚王正妃。
      广王烛燕与浚王烛烝当月出宫建府,先后迎娶了正妃。
      雍宁帝登基时,广王烛燕与浚王烛烝尚且年幼,虽然加封了亲王爵位仍然留住在内廷延祺宫。
      大靖皇子依制年十六成年,出宫建府。数年来,内廷司一直筹备着修建亲王府邸、预备亲王大婚等事宜,却因为各种缘由迟迟未能完成。
      雍宁帝登基时,广王与浚王刚满十二。等到两位亲王长到十六岁时,太上皇龙驭归天,依制诸位皇子要为先帝守孝二十七个月。
      这一拖,便拖到了如今。雍宁帝膝下的几位帝姬都已经指婚,总不能让侄女出嫁得比亲王纳妃还要早罢?
      于是即使大宛之事在朝廷上闹得沸沸扬扬,雍宁帝仍然迅速地将早已选定的正妃人选诏告于众,示意内廷司、礼部尽快筹办亲王大婚之礼。
      礼部尚书杨道声,系出名门,其祖上乃是八姓国公之一的郑国公。只是家族传承数百年,人才逐渐凋零,有才能的皆不寿,有寿的却都是庸碌之辈。而到了杨道声这一辈,仅他一人官至礼部尚书,其余皆碌碌无闻。
      代国公赵从思一脉亦是如此,到眼下只剩下偌大一个国公头衔,全无实际官职。赵从思年过半百膝下唯有一个嫡女,赵氏嫡系血脉就此断绝不提,传承了七百年的代国公爵位,注定要比郑国公要更早被雍宁帝收回。
      雍宁帝慧眼如炬,从京城泱泱大姓士族居然挑选出这两位姬君,清贵不富贵,有家室无人势,且俱是温雅娴静、静善从容的个性,与原本便决意做个闲散亲王的七、八皇子十分登对。
      广王与浚王有心,雍宁帝有意。雍宁帝又催促得紧,加之各项事宜内廷司早已准备得八九不离十,因此一个月之内,两位亲王顺顺利利地建府、大婚,春风得意,喜气洋洋。
      雍宁帝抓紧时间赶着让两个弟弟大婚是有缘由的,没过半月,一直缠绵病榻的定太妃撒手人寰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