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不可轻视小人物之张松 ...

  •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真正要重视人才,就必须做到人尽其才,绝不是给他富足安逸的生活就算重用。
      乱世是一个大熔炉,从混乱-三国-统一,越往后,能经受考验的人越少。混乱割据时,表现出色的人很多,可以说当时场面上的人物都有过出彩的表现,如袁绍、袁术、刘表、刘焉等人,他们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权力体系,也存在了这么久的时间,占据了较大的地盘,具备向纵深发展的实力。但他们的发展是粗放式发展,如果把这一发展当作第一步骤(小组赛),他们表现的很好。进入三国之前,有激烈的兼并过程,可以视为第二步骤(淘汰赛),很多明星、大佬都倒在这里。刘璋就是其一。
      刘璋是刘焉之子,本来无缘继位,但其两个兄长被董卓所扣留,无法归来,后死于政治变故。刘璋这个人,历史学者的评价是“暗弱”。他的父亲刘焉很明显有做皇帝的野心,但只是野心而已,要不然为什么阻绝栈道,明显是搞独立王国的做派。父亲想做土霸王,儿子“暗弱”,就意味着,□□不打别人的主意,别人却会打他们的主意。但他们好歹过了二十年的好日子,个中原因是中原各方势力争战,无暇顾及他们。
      赤壁之战后,多方势力把目光投向益州刘璋,这绝非偶然。
      曹操南下遭遇重大挫折后,把目光投向益州。一方面如果可以夺取益州,就具备顺流而下的优势,统一的悬念仍在;另一方面可以夺取益州的话,就能避免刘备或孙权染指。但曹操争夺益州,还隔着一个汉中,汉中当时是张鲁占据,张鲁可以看作是从益州分裂出去的一个势力。所以曹操的步骤是先取汉中,后取益州。
      孙权阵营中,周瑜是力主取益州的。周瑜是东吴军事上的支柱,他取益州也几乎要成行,之前他虎口夺食,从曹操手中攻下了进入益州的门户-南郡。当周瑜准备攻取益州时,却病逝了。对东吴而言,周瑜之死,留下了巨大的空白,鲁肃继任周瑜后,联盟派成为主导,攻取益州的计划搁浅了。在鲁肃的主张下,孙权开始扶持刘备,把南郡借给了刘备,等于把攻取益州的机会放弃了,机会给了刘备。
      对刘备而言,夺取益州是题中之义,早在诸葛亮《隆中对》中就有占据荆、益二州,先三分天下,后北伐实现统一的构想。怎么夺取益州?要快、稳、准,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有内应。
      小人物张松登上了历史舞台。张松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一批人。从记载看,刘璋待人宽厚,与张松绝不可能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相反刘璋待他们还是不错的,至少物质待遇上不成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背叛刘璋?还是前面讲的,重视人才,就要发挥人才的作用,否则他们就容易弃你而去。很显然在刘璋的帐下,张松等人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在他们眼里,新的挑战即将来临,与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相比,刘璋不是同一档次,被消灭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人心变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张松等人也在寄望投得明主,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张松先把目光投向当时实力最强大的曹操身上。曹操迫降刘琮后,刘璋派时任别驾的张松为使者,进见曹操。张松有意利用此行的机会投奔曹操。但此行却让张松灰头土脸,主要原因是张松个子矮,性格放荡无羁,曹操对他很冷淡。尽管有人劝曹操善待张松,曹操却不予理会。张松受辱之后,回到益州,曹操正好遭遇赤壁兵败,张松借机劝刘璋和曹操绝交,交好刘备。
      为什么曹操会以貌取人?要知道曹操本人也是其貌不扬的。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
      一、曹操从灭袁术、吕布,破刘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直到纳降刘琮,十几年间几乎保持全胜战绩,有点天下无敌的味道,军事上的顺利,让曹操过于轻信军事的征服,轻视怀柔的作用,曹操太骄傲了。
      二、刘璋割据益州,尚未与曹操发生交集,如何对付刘璋,曹操认为为时尚早,况且刘璋在曹操那里评价很低,曹操认为刘璋与刘表父子类似,可以传檄而定,没有必要大费周章。
      三、曹操极度讨厌巧言令色的人,而张松正好是这种人,起码给曹操留下了这种印象。张松自视甚高,表现方式令曹操反感,同时张松相貌丑陋,各种因素综合下来,张松不被待见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说到底,还是在于曹操没有看到张松所代表的巨大价值所在。
      那么,张松身上代表什么价值呢?
      一、夺取益州中,可为内应,张松代表一批有影响力的人。而且他们为刘璋所信任,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是一支神奇的力量。
      二、可为引路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果没有人指引,单靠强攻是难以奏效的。张松及其可以呼应的那批人在此方面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三、夺取益州后,是稳定益州的重要力量。他们对益州的情况熟悉,知道刘璋治理益州的问题所在,可以对症下药。同时他们在益州有广泛的影响力,对益州尽快稳定下来可以发挥其核心作用。
      退一步说,张松是益州派出的使者,他代表刘璋,曹操代表中央,也不能轻慢。因为曹操可以通过张松释放出对益州的意图,为日后直面益州时做准备。故而曹操对待张松太潦草了。从而失去了一个良机。
      这里曹操失去机会,那边刘备因此得到机会,机遇向刘备倾斜。
      刘璋与中原隔了一个汉中,而割据汉中的是张鲁,张鲁原属于益州,后闹独立,双方仇恨很深。张松劝刘璋把刘备引进来对付张鲁,刘璋同意了,等于是引狼入室。明眼人都知道刘备如狼似虎,一来,刘璋就危险了。但刘璋轻信张松之言,认为刘备是同宗,可以依赖。其实对于刘璋而言,张鲁的力量还不足以对益州造成根本的威胁,但刘璋不自信,又识人不明,必然出现决策失误。
      后来事情的发展虽然有波折,张松做内应事发被杀,刘璋也因此与刘备反目,但益州的人心也更加思变。刘备决定强攻益州,公元214年,刘璋投降,刘备成为益州的新主人。
      张松虽然因事发而被杀,但他的作用仍十分关键。我总结为:一个集团,一条计,一张地图。
      一个集团。我们知道张松不是一个人在运作,他联合了一批士人。包括法正、孟达、彭羕等人。这批人一旦活动开来,会严重打击刘璋的凝聚力,动摇他的统治基础,人心加速转向刘备。
      二、一条计。张松利用刘璋对他的信任,献了迎刘备这条看似有利于刘璋的狠计。等于对刘备而言,蜀道之难不是问题。如果没有张松此计,估计刘备要介入益州事务,非常困难,代价也很大。
      三、一张地图。蜀地以险峻著称,自古以来取蜀地,基本上都是奇兵突袭,强攻起不到作用。而关键一环是刘备手中握有张松绘的地图,有了这张地图,等于蜀地之难对刘备而言已无秘密可言。而且刘备还能获知刘璋屯粮驻兵及将领情况。张松是一个超级间谍。
      诸葛亮《隆中对》中,早已把夺取荆州、益州视为刘备事业的支点,而为了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张松这样的棋子。
      张松就大环境而言,他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身上蕴藏着巨大的价值,这一点曹操没有发现,刘备和诸葛亮却发现了,胜利留给有准备的头脑。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要轻视小人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