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为什么孙权不用庞统 ...

  •   庞统与司马懿同年,比诸葛亮大两岁。被称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说法。
      庞统与诸葛亮的境遇有些不同,他先是在孙权阵营,任周瑜的功曹。至于庞统在周瑜帐下做了哪些事务,有什么功绩,历史记载很少。就功曹本身的职位而言,是郡守的属官,主管考察下级官员的业绩。由于周瑜从曹操手中武力夺取南郡之后,被孙权任命为南郡太守,庞统应该是在这个时候任职的。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年仅36岁,庞统送葬到吴地,很多人闻庞统大名,纷纷前来结交,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名人。令人奇怪的是史书上没有留下孙权重视庞统的记载,甚至连有没有接见他都不见记载。《三国演义》中描述是把原因归为庞统相貌丑陋,且言语冲撞,加上他对曾经的上司,倍受孙权推崇的周瑜不以为然,触怒了孙权,故而被弃不用。
      后来,在鲁肃的推荐下,庞统投奔了刘备。当时并不被看重,只是被任命为耒阳县令,他故意不理事务,不久被罢官。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劝说下,刘备召见了庞统,交谈之后,大为赞赏,马上任命他为治中从事,视为与诸葛亮一样的心腹智囊。
      从这些简单的记载看,庞统行事,特立独行,充满个性,但有真才实学,为什么孙权不重用他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首先,应看庞统自身的特点。庞统性格高傲,不愿屈就,性格甚至有点乖张,而孙权的性格也有点古怪,从他与名臣张昭的长期闹别扭就可以看出,庞统和孙权是不能相容的。
      其次,从孙权阵营看,是否需要庞统。先看一个政权需要什么出色的人才?一、将领,二、谋士,三、治理之才;四、制定内政的人才。归纳而言,战略、战术及内政治理的人才,从特点看,庞统应介于战略、战术之间,有点类似曹营的荀攸。有意思的是,除了孙权阵营外,别的阵营如袁绍、曹操、刘备都有这样类型人才的舞台,史书上称之为“谋主”。为什么孙权阵营没有谋主呢?我认为必须从孙权阵营的特点探究。
      一方面,孙权割据江南,实力与曹操相比差距很大,无论从地盘还是人口,政治旗号以及军队数量及精锐程度看。所以孙权的主旨是依靠长江天险搞割据,而不是灭掉曹操统一全国,鲁肃提出全据长江的战略对孙权而言是适身对用的。孙权一继位就把目标定位为守成,而非开创。当时有周瑜这个支柱在,他事实上充当了全面的人物,类似曹营的张辽、荀攸等人的合体。这样一来,孙权无需冒险征战,谋主就无法发挥作用。庞统在孙权阵营也就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他又不甘于平庸,一个不会用,一个留不住。另一方面江东由于远离中原战乱,故而豪强并没有受到战乱的巨大冲击,他们对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力,连孙策的死也是因为他对豪强只诉诸武力造成的。豪强的存在造成东汉中后期的“部曲”现象在孙权阵营尤其突出,武装私人化,他们能达成一致放弃安逸的生活,去与强大的曹操碰硬,追求机会渺茫的统一吗?显然不可能。
      那么,为什么庞统先投奔孙权呢?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庞统长期在荆州隐居,又有大名。估计周瑜也知道庞统的才能,故而出于笼络荆州人士的需要,不管是实用,还是装点门面,周瑜都认为庞统用的上,至少把他留在身边,可以避免被刘备所用。
      二、周瑜是孙权阵营唯一可以称为进取之人的核心成员。在周瑜的字典里,曹操都不算什么,何况刘备。周瑜希望除掉刘备,然后进取益州,先和曹操搞南北朝,再伺机统一天下。周瑜的志向和孙策一致,远高于孙权,所以在周瑜帐下,庞统仍然可以发挥个人的特点。无奈周瑜在南郡不过一年时间就突然去世。这样一来,庞统在东吴再无知心之人。
      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周瑜突然去世,庞统正好与周瑜的特点互补,取益州是不在话下。可惜一切都是假设。
      对庞统,孙权不可能不知道他的大名,就算他不知道,陆绩、全琮等人也会推荐,还有他为周瑜送葬的身份,不可能不给孙权以影响。所以,孙权应该知道庞统的名望,至于为什么没有重用他,反而听任他投奔刘备,我们可以粗略分析之前分析过的二人性格特点之外的因素。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导致庞统与孙权无缘。
      一、周瑜的去世太突然。
      二、东吴的政治生态发生改变。
      周瑜是东吴的支柱,他在赤壁之战后,夺取了曹操手中的南郡,并准备以南郡为基地进取益州。如果东吴按周瑜的步骤走而不是按鲁肃的计划办,那么格局大不相同,如何演绎,难以想象,但可以肯定,孙刘联盟必然被削弱,双方甚至会发生火拼。可惜周瑜突发疾病去世,周瑜去世之前,向孙权上书,包含三层意思:
      一、向孙权临终表忠。为什么这么做?你可以说他秉性如此,也可以说他为东吴事业着想,也可以认为周瑜为儿女考虑,毕竟他的两个儿子还小,父亲不在了,希望孙权念在周瑜立过大功的份上,给予照顾。
      二、推荐鲁肃继任荆州都督。周瑜去世后,谁来接任?这既是孙权面临的难题,也是周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军事人物的善后举措。周瑜为什么推荐鲁肃?一方面鲁肃与周瑜、孙权关系都很密切,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另一方面鲁肃有自己的特点,军事上虽不如周瑜,而大局观胜之,而且军事上,鲁肃令行禁止,治军是值得称道的。让鲁肃继任,至少可以保住基本盘。周瑜推荐鲁肃接替自己也是顺应时势的必然之举,他当然知道自己去世后,孙权会任用鲁肃,这两个都是守成的人物。孙策之后,周瑜在东吴是孤独的。
      三、提醒孙权防患刘备。周瑜对待刘备与鲁肃相比大不相同,他主张限制甚至除掉刘备。
      作为临终遗言,周瑜都捡要紧的说,他不推荐庞统,也许他认为这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也许他认为庞统送葬回吴已经是很好的暗示,没有必要多说,不管怎么说,我们找不到周瑜象当年推荐鲁肃一样推荐庞统的记载,这其中原因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一方面,庞统在周瑜心目中的地位如何?由于史书上留下的相关方面的记载很少,我们只能从简略的记载中延展分析。庞统在周瑜郡太守任上任功曹,从历史记载看,郡中的官员,以郡丞、都尉为重要位置,庞统却未充当这些要职。后来,刘备曾与庞统讨论过当年周瑜是否有扣留自己的想法时,庞统给予肯定的回答,说明庞统在周瑜身边,地位不高,但仍受到重视,否则,象这样机密的事情,庞统是不可能知情的,换一种说法,周瑜没有把庞统当成外人。那么有一个矛盾,周瑜既重视庞统,又不重用他,为什么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周瑜是一个军事巨人,他的军队是在征战中磨练的,需要靠军功讲话,如果要提拔庞统,也必须等他立了功才行。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周瑜知道庞统的才能,可能随时准备给他立功的机会,或许以南郡为依托,进取益州的计划里面也有庞统的谋划之劳。当然限于史书记载太少,只能加以推测。周瑜的暴亡,让一切成为泡影,周瑜甚至来不及把推荐庞统当成一件必做的事情来抓。
      另一方面,周瑜毕竟不是孙权,虽然孙权对他言听计从,但涉及到大方向上,还是孙权说了算。也就是说,就算周瑜对庞统既重视又重用,又给地位又给舞台,到孙权那里,也只是周瑜的部属而已。依庞统的心志,他希望对国家大政方针施加影响力,不会甘于做一个将领的随从部属。也就是说庞统在东吴,如果孙权给不了他类似周瑜、鲁肃一样的重视,他终究不会久留。而孙权之前分析了,他的目标是割据江南,而不是统一全国,志向决定了他不会使用象庞统一样志在进取的人才。孙权割据的目标基本完成,已无庞统表现的舞台,就算周瑜隆重推荐,孙权也用不上,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周瑜的死,对孙权阵营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孙权的政策更倾向于保守,这样一来,鲁肃主导的孙刘联盟战略成为主基调。为此孙权放弃了对益州的争夺,同时有意扶持刘备壮大,一个明证是接受鲁肃的建议,把南郡借给了刘备。所以周瑜之死等于断掉了东吴进取的利剑,孙权对于单独对抗曹操更加没有信心。既然东吴不再进取,而庞统是进取之才,就没有了舞台,一旦发现刘备愿意给他舞台,就是他离开孙权阵营的时候了。
      回过头来看庞统,他的圈子都是士人儒者,他们抱守的是封建社会正统的价值观,他们对汉朝还是怀有感情的,庞统无疑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所以从这个方面看,刘备是庞统最希望辅佐的人。也正是在刘备那里,庞统才能得以施展,与刘备君臣相得,也能以“如鱼得水”概之。
      所以,综合而论,孙权不用庞统是很多因素决定的,归根结底,双方没有契合,孙权的心志不足以让庞统发挥作用,而庞统的才能在东吴没有施展的机会。政治生态决定了一个政权采用什么样的战略,用什么样的人才。象东吴一样,他只想割据一方,保住当前利益,给他庞统又有什么用呢?
      我还关注到一点,曹魏有谋主即荀攸,蜀汉有谋主庞统、法正,独独孙权帐下没有谋主之说。这是偶然还是有什么必然的原因?我认为孙权不需要谋主,因为谋主的作用,很多篇幅已经说了,孙权的志向是割据江南,他的位子是继承而来的,不象曹操一样,要面对这么多的敌人,要求准,也不象刘备一样要加速事业的发展,要求快。
      所以庞统不能成为孙权的谋主,因为孙权不需要,庞统可以成为刘备谋主,因为刘备需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