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基本面好是孙权赢得赤壁之战的基础 ...

  •   相对于曹操和刘备,孙权是一个后生,他也是一个相对而言胸无大志者。曹操和刘备有混统天下之志,而孙权只想割据一方。但割据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有曹操在,要问他同不同意,曹操当然不会同意,那么只能用实力说话。
      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扫清北方势力后举兵南下荆州,恰逢刘表去世。继位的刘表幼子刘琮在蒯、蔡等豪强的推动下,不久即投降了曹操。收降刘琮后,曹操派出精锐虎豹骑追击刘备,刘备大败而逃。曹操又给孙权去了封威逼利诱的信。名义上让孙权一道消灭刘备,用了一个“会猎”,文中大秀肌肉,用心昭然。
      孙权接到信后,东吴阵营一片惊恐,分成两大阵营,一大阵营以文官之首张昭领头,他们主降;另一大阵营以武官为主,他们零零落落,大多主战,但总领不出一个抗敌方案,也没有一个领头的,武将之首的周瑜尚在鄱阳湖练兵。
      怎么办?对孙权而言,最大的挑战来临了。
      有一个人起了关键作用,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我们分析过,他是东吴的战略旗手,早在公元200年,孙权继位之初,他为战略上空白的东吴阵营献上了全据长江的“榻上策”,为东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在八年过去了,战略没有完成,却面临生死之劫。鲁肃站出来了,又为孙权献上第二个大战略联刘抗曹,刘即为刘备。
      其实鲁肃之所以能适时提出这个战略是因为鲁肃除了战略上一流外,还有临机制变的能力,他不拘于常理,总能从东吴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联刘抗曹是鲁肃在实践探索出来的,源于鲁肃的荆州一行。
      刘表去世后,全国的形势越来越明朗,局面上曹操的实力比剩下的刘璋、刘琮、孙权、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的总和还要强大。虽然曹操尚未与东吴发生直接冲突,但鲁肃知道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为此,鲁肃认为应该抛开个人恩怨,为曹操即将造成的威胁预作准备。他提出由他自己代表孙权前往荆州吊唁,实际上趁机打探情况。这是需要胸襟的,因为刘表实际上是孙权的杀父仇人。有道是“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鲁肃和孙权却可以翻过这一页,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家。
      事实证明,鲁肃的荆州一行是关乎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之举。
      我们知道孙、刘联盟抗曹,首创者是诸葛亮而不是鲁肃,诸葛亮在前一年的《隆中对》中首创性的提出,一年来在刘备阵营仍处于理论阶段,刘备甚至还未与孙权进行过任何实质性接触。由刘备方面来端孙刘联盟这盘菜面临诸多瓶颈问题:
      一、刘备当时尚不是独立的割据势力,公信力不足。
      二、刘备力量弱小,与东吴相比太过悬殊,东吴很可能不以为然,即便联盟,双方是严重的不对等的关系。这样的联盟从一开始就很悬,也很难办成事。
      三、由刘备找孙权结盟,有点类似逃难投奔孙权,结局很可能是孙权吞并刘备而不是搞什么结盟。
      但,鲁肃主动去了荆州,他事先也没有联盟抗曹的概念,将计就计吧!
      鲁肃荆州之行的途中,局势发生突变,先是刘表幼子刘琮继承刘表之位,不久就投降曹操。鲁肃吊丧是不成了,却在途中遇到了被曹操追着打的刘备。鲁肃与刘备和诸葛亮的相遇很关键,这是上天给孙、刘双方的机遇,再晚就完了。鲁肃荆州之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孙刘联盟抗曹成了双方的共识,但还需要孙权的确认。鲁肃作为孙权的代表,他的首肯意味着双方联盟扫除了主要障碍。对刘备而言有三大意义:
      一、刘备代表荆州被东吴认可,等于拔高了刘备的地位。
      二、鲁肃淡化双方力量对比的差距,为孙刘快速达成盟约奠定了基础。
      三、鲁肃把刘备当成单独的势力看待,力促双方结盟,而不是劝刘备投奔东吴,对刘备而言是最大的人文关怀。除此之外,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什么鲁肃荆州之行对孙、刘双方这么重要,我认为关键是在恰当的时间点鲁肃的偶然作为成就了孙刘的必然联盟。因为对孙、刘双方而言,时间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了,曹操的绳索已经套在脖子上了,再晚只有等死。
      刘备派诸葛亮与鲁肃一道拜会孙权,此时东吴正陷入自创基以来最严重的割裂之中,主战派和主降派闹哄哄,孙权也无所适从。鲁肃和诸葛亮的到来让孙权松了一口气。为什么孙权会害怕,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孙权自继位以来,还没有遇到这么大的挑战,这是生死存亡的挑战。
      二、孙权对曹操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心里没有底。
      三、打的话,怎么打,打的赢吗?和的话,曹操不答应怎么办?投降的话?总之孙权很纠结。
      鲁肃劝孙权战,主要从三方面对症下药:
      一、摆明了孙权降曹的不可行。
      二、孙权既然不知道曹操底细,诸葛亮知道呀!可以问诸葛亮。
      三、孙权既然不知道仗怎么打,可以召回周瑜,周瑜是军队的主心骨,这个时候是用他的时候了。
      孙权终于下定了抵抗的决心。从刘备通过鲁肃到孙权,刘备和孙权双方达成了结盟的共识,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鲁肃和诸葛亮,其中作用最大的是鲁肃。而诸葛亮起的作用两个,一方面介绍曹操军队情况,毕竟有过交锋,当然会选能降压的给孙权听;另一方面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在孙权阵营,并为孙权所信任,诸葛亮此行可以利用这一纽带增进孙刘双方的互信。
      最终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我认为孙、刘联军之所以可以取胜,最重要的因素是孙权阵营的基本面很好。分几方面分析:
      一、孙权事实上已形成稳固的政权。这点与很多割据势力就有了重大的不同,一个政权不但有文武分工,内外职能的不同,关键是有一套稳定的用人、财政等方面的体系,内部治理很成功,军队也能打仗,其对战争的支撑力量更大更持久。
      二、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仗还有的打。如果反过来武官主降,文官主战,孙权也回天无力。
      三、孙权有鲁肃、周瑜这两个抗曹的中坚人物。鲁肃战略上及时为孙权指明了方向,周瑜军事才能出众,足以与曹操一决高下。
      四、孙权阵营虽然对待曹操有不同意见,但当孙权定下抗曹大计时,那些主降者也主动放下成见,服务大局,要知道,如果张昭等人一意求降,在背后捅刀,这个危害是致命的。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
      五、孙权阵营对新生的孙刘联盟战略的认定。我们知道包括周瑜在内很多人是反对孙刘联盟的,但孙刘联盟仍然得到落实,说明孙权阵营中孙权的凝聚力是很强的,事实上确立了稳定的君臣关系。
      六、孙权对战略的把握拿捏很准确,执行很果断。孙刘联盟看起来孙权明显吃亏,但相比吃刘备的亏,面对强大的曹操,存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孙权毫无疑问把握住了这个关键点。
      这几方面,少一个孙权都无法赢得赤壁之战,后来,孙权单独与曹操作战,败多胜少就是这个道理,说明曹操太强大了,战胜曹操没有必然性。
      孙权是很不简单的,在两个高大上的英雄面前,他利用自己的执着与坚毅,隐忍和厚重,一步步达到目标。
      从一生对敌的记录看,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也只有孙权一人在对外方面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误,造成重大的损失。曹操先有兖州之失,后有赤壁之败,继有汉中之失。刘备则先有荆州之失,后有夷陵之败。孙权则不同,他的事业,他的地盘总是向前推进。为什么孙权的失误比曹操、刘备少?我认为其实和前面孙权基本面的讨论是密切相关的。可以归纳为:
      一、孙权格局、心胸、视野方面不及曹操、刘备,但他对目标的坚定执着不输于二人。孙权的目标其实就是实现鲁肃提出的全据长江的战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用了整整二十年时间,这期间不断遇到新情况,需要解决新问题。
      二、孙权在服务大局中的变通能力上超过曹操和刘备。任何时候,孙权都可以抓到对敌的关键点。当曹操南下时,他能够接受刘备联合的请求,尽管表面上孙权吃亏。击败曹操后,孙权尽管不情愿,他仍然扶持刘备壮大,甚至把南郡借给刘备,把妹妹嫁给刘备。为了实现初始战略,他甚至冒孙刘决裂的风险,巧夺荆州。为了应付刘备的入侵,孙权甚至向曹丕称臣,最终稳住魏国,魏国没有介入吴蜀之战,而孙权也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正因为孙权不简单,曹操曾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也正因为孙权的高明,他可以主政东吴长达五十二年之久,成为三国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统治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