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荀彧、郭嘉的对比 ...

  •   曹操帐下谋士很多,有五大谋士、七大谋士、八大谋士的说法。然而谁是第一谋士呢?有人认为是荀彧,另有人认为是郭嘉。我们的国人总有排定名次,决出胜负优劣的习惯。我认为,此二人实则特点不一,难以类比,就如诗中之李杜,书法之欧、颜、柳、赵,谁是第一呢?只能说各有千秋。
      荀彧在战略上无人可及,总体上其贡献远超其他谋士,他贡献了曹操四大战略中的两个。一个是以兖州为根据地的根本之策;另一个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战略不是荀彧最早提出来的,但最终的确定上,荀彧起了决定性作用。荀彧战略上贡献大,为曹操举荐人才也是不遗余力,程昱、郭嘉、荀攸等人都是荀彧所举荐。除此而外,荀彧几次关键时刻为曹操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曹操遭遇创业中的第一次大危机时,荀彧起了稳定器的作用。曹操攻打徐州时,陈宫联合张邈、张超兄弟迎接吕布,曹操后院起火,由于内外勾结,曹操失去了大部分的地盘。幸得荀彧、程昱等人为其坚守住了三座城池,避免了曹操成为流寇的命运。
      二、争夺徐州过程中,荀彧贡献很大。他充分利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政治武器,充分调动徐州的刘备、吕布及外围的袁术之间的矛盾,为曹操花较小代价夺取了人口多,资源丰富的徐州发挥了直接的作用。从此,徐州成为曹操巩固的大后方,大大的支援了曹操的统一事业。
      三、官渡之战时期,荀彧起了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坐镇许昌,管理内政,调度后勤保障,让曹操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荀彧分析曹、袁的优势、劣势,理出了曹操有四胜,袁绍有四败的“四胜四败”之说。官渡之战过程中,曹操兵少、马少,粮草不足,战争进行的非常艰苦,曹操一度萌生退意。写信征求荀彧的意见。荀彧认为,在这关键时刻,坚持就是胜利,退却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况且道义在曹操一边,胜利也终属曹操。曹操吃了定心丸,坚定了胜利的信心,后来取得官渡之战的完胜。
      四、与郭嘉等人一致主张先北后南,彻底消灭袁绍势力。曹操听取他的意见,停止南下,继续攻打袁绍,在仓亭两次大败袁绍军队。
      荀彧智谋深远,有战略眼光,识人的本领很强,为人品德高尚,不计私利。总体上不愧“王佐之才”的称号。
      荀彧在官渡之战后,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随着曹操事业的壮大,曹操的谋士阵营即智囊团不断增大,收拢了大批谋略之才的曹操,不愁无人可用,荀彧战略上虽然高远,但此时曹操已不再缺战略之才。事实上曹操战略的框架已经确定了,在战略上挖掘的空间不大了。
      二、荀彧不赞同曹操加快取代汉朝步伐的行为。我认为,与有些人认为的恰恰相反,荀彧并没有也不可能走到曹操的对立面。荀彧之所以不赞同曹操加快取代汉朝,是他作为一个汉朝旧士族的本性使然。汉朝气数已尽的公元189年,这一年董卓进京,荀彧已是27岁的青年。看到曹操已明显加快了废汉建魏的步伐,荀彧不想背负骂名,还想保住那块遮羞布。即便如此,也让曹操不能忍受。看惯了历史上屡演不绝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故事的荀彧选择了死亡,也许是一种好的选择,至少可以保全家族。从荀彧之死,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刻薄寡思,这也是他凝聚人心上比刘备有所不如的重要因素。
      三、曹操对荀彧及其家族防患的因素。史书上虽然没有明显记载曹操对荀彧及其家族的防患,但我们可以分析:
      1、二荀的影响力。荀彧和荀攸,一个长于战略,一个长于战术,为曹魏建立巨大功勋的同时,树立了举得的个人威望。荀彧举荐了很多贤才,辅佐曹操。荀攸则对将领的使用见解独到而准确。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曹操认为他是“吾之张良”,荀攸被人称为谋主,誉为“算无遗策”。这两个人物即便曹操不忌惮,曹操为了子孙后代考虑,也有防患二荀的动机。
      2、颍川系的问题。颍川是一个郡,治所在今天河南禹州市(许昌市),范围也在许昌周边一带。许昌是曹操专政时期东汉的都城,曹操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后,迁都于此。令人吃惊的是提出迁都动议的不是战略上高超的荀彧,而是董昭。我认为这并不是偶然,也绝不是荀彧想不到迁都的战略,唯一的原因就是荀彧要避嫌。因为颍川离许昌并不远。颍川人才之多,让曹操都惊叹。颍川这么多人才,荀彧、荀攸又是人才中的人才,即便二荀低调,难保他们的子孙不利用其影响力结交乡贤,形成强大而盘根错节的关系。这是曹操不愿意看到的,曹操不愿意人才云集且地处京师要地的颍川系形成可能的核心人物。从这个角度看,荀彧、荀攸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3、荀彧的家族人才辈出,名望很高。荀彧的祖父荀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连当时的李固、李膺都尊他为师。荀淑有八个儿子,都有才名,时人称之为“八龙”。荀氏连续很多代人都能人辈出,是东汉后期的一个望族。相反曹操家族系出宦官,为主流士大夫所排斥,曹操虽然凭个人超凡的能力开创了一片基业,但士大夫与之对抗的事情几乎与曹操创业历程相始终。这一方面对比的差别,也让曹操有打压二荀的理由。二荀不打压,荀氏可能演变成第一豪门,就象当年曹操忌惮的袁绍一样。
      二荀虽然恪守东汉中后期以来清流的本分,秉持道德、学识、智谋高点,这又恰恰是曹操所忌惮的。我们可以参照秦始皇时期名将王翦灭楚求赏赐以及汉高祖时萧何建新都受贿自污的两个例子。说明在雄才大略的帝王面前,不能光芒太过耀眼,要避免树立名望,拉拢人心的嫌疑,总之不能太完美了。二荀影响大到什么程度连曹魏的继承人曹丕也以晚辈的礼仪尊敬荀彧。
      有意思的是曹操有意识的防患了可能成为豪强的荀氏家族,继位的曹丕却出台了“九品中正制”,为后来豪强崛起渗透政权提供了方便,最终曹魏政落司马氏。
      郭嘉是荀彧举荐的,曹操原本的核心谋士戏志才死后,曹操处于失落之中,荀彧趁机举荐了郭嘉。曹、郭二人第一次谈话就很投机,以至于曹操说:“使吾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很高兴的说:“真吾主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一年郭嘉二十七岁,曹操四十二岁。
      总体而言,我认为郭嘉的特点介于荀彧和荀攸之间,荀彧侧重于战略,荀攸则长于临阵战术,郭嘉则在战术设计方面很高超,如各割据势力特点,攻取先后,敌人动态及相应对敌策略方面。郭嘉主要的贡献及发光点:
      一、郭嘉提出曹操、袁绍“十胜十败”之说(当然也有人认为是荀彧所提,但为四胜四败),系统的分析,树立了曹操的信心。
      二、消灭吕布立了大功。曹操进攻徐州之时,陈宫联合张邈迎接吕布,曹操与吕布交战,最终吕布不敌,投靠徐州刘备,两人争斗,刘备转投曹操,当时程昱等人认为应该杀了刘备,免除后患。郭嘉不同意,认为刘备有英雄之名,杀了会影响曹操招揽天下人才。曹操同意了。其实曹操留下刘备对后来顺利夺得徐州也有很大帮助,刘备在徐州是朝廷认可的刺史,广有人望。虽然郭嘉主张收留刘备,但建议曹操加强对刘备的控制,曹操没有接受,却幻想收服刘备。曹操多次大败吕布,把吕布包围在下邳,战役持续了大半年,士卒疲惫。曹操萌生退意,郭嘉进言认为吕布有勇无谋,又处于气竭之时,很快很灭亡,劝曹操加强进攻,。曹操同意,于是急攻吕布,并引水灌城,不久擒杀吕布,夺得了徐州,为后来的争战奠定了更坚实的人和物的基础。
      三、再破刘备立大功。公元199年,刘备请求截击袁术,曹操派他带兵,结果刘备乘机斩杀徐州刺史车胄,第二次占据徐州。此时曹操正准备与袁绍的决战,刘备的背叛让曹操腹背受敌。郭嘉认为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立即决策,刘备初得徐州,人心不稳,迅速进攻,可以打败他。曹操于是亲自征讨刘备,打败他,袁绍果然没有做出反应。
      四、料定孙策之死。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对峙,战争进行的非常辛苦,却得知割据江东,势头正盛的孙策准备乘虚进攻许都,曹操也非常担心。郭嘉认为孙策吞并江东,杀害很多豪强,又得士卒人心,但他轻于防备,必然死于刺客之手。果然孙策尚未渡江,即被刺杀身亡。
      五、料定二袁之争,从中取利。袁绍死后,其长子袁谭和幼子袁尚争立,诸将都踊跃主张急进兵,彻底消灭二袁。郭嘉却反而主张退兵,他认为,二袁各自结党相争,必然反目,不如南征刘表,待二袁反目再谋取,可以一举平定。果然曹操刚退兵,二袁就火拼上了。曹操乘机北征,几年间,平定河北。
      六、破乌桓之役有主谋之功。袁尚在曹操追击下逃入乌桓,如果不彻底消灭,袁尚很可能会依靠乌桓、匈奴等少数民族力量重新崛起。诸将认为袁尚已败亡如此,不足以花大精力,同时又担心刘表乘虚而攻,曹操也有这方面的顾虑。郭嘉却断定刘表和刘备关系微妙,必然不会进攻曹方,同时力主进攻乌桓。他认为乌桓认为地处偏远,必然没有防备,如果突然袭击,必能消灭他们,这个时候不北进而南征危险。曹操于是立即进兵,郭嘉又建议弃辎重,轻兵疾进,攻其不备,能获成功。曹操听取建议后,亲率精兵,绕到乌桓背后,让名将张辽率军猛攻,此役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及其部众20多万,袁尚逃走。这是兵贵神速-长途奔袭的经典战例。此役的胜利,也基本解除了乌桓等少数民族可能造成的对中原的威胁。
      七、料袁尚、袁熙之死。袁尚兄弟逃奔公孙康后,诸将主张穷追,彻底消灭之。郭嘉认为双方本就互相猜疑,现在大兵压境,则会一同抵御外敌,若停止进攻,就会互相图谋。曹操于是不进攻,不久,公孙康果然送来二袁的人头(也有说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消灭二袁期间,郭嘉随军因水土不服而生病,曹操派去问病情的人一批接一批,但郭嘉最终还是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郭嘉行为不检点,不拘于常理,甚至曾遭到过陈群的弹劾,曹操却不以为意。曹、郭二人最为相得,关系非常密切,就象朋友一样,行同车,坐同席。郭嘉的死,让曹操悲痛不已,为他增加食邑八百户,达到一千户。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感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曹操甚至曾有托付后事给郭嘉的考虑。
      郭嘉是最懂曹操的人,实际上二人也有很多共同点,如:
      一、不拘繁文缛节。郭嘉的性情类似陈平,品德上谈不上高尚。曹操同样任性行事,不拘小节。
      二、都喜欢冒险。看郭嘉的一些奇策都充满冒险,如果不是曹操本人具有冒险精神,也不可能成其功。
      三、都善于洞察人的内心。郭嘉之所以能对多路割据势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基于其洞察这些人内心的能力,曹操同样有这样的能力,故能与郭嘉契合。
      荀彧则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故从长远看,如果郭嘉不死,很可能,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会超过荀彧。而且,曹操对郭嘉几乎不设防。但战略上,荀彧无人可及,用人识人也非郭嘉可比,总体上贡献大于郭嘉。

  • 作者有话要说:  所发文章均为本人原创,不影射其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