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如果孙策北上 ...

  •   历史不容假设,而人们喜欢假设。
      孙策二十岁起兵,到二十六岁时已打下了江南大部,正当他意气风发,想要创下更大基业时,却遇刺身亡。因史书上留下他生前常有袭许昌之心的记载,给历史留下了悬念。他死的时候,恰逢袁绍与曹操发生决定北方命运的官渡之战前夕,让这个悬念更吸引人,人们总存有疑问:如果孙策北上,结果如何?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孙策会不会北上,还是只停留在口头上?
      我认为既然《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中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与袁绍相距于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所杀。要知道《三国志》记史很简略,却为孙策意欲北上之事留下几十个字,说明,孙策是把北上当成计划内的事情,他北上目的性很强就是争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武器。
      孙策是进取型的,他临终对孙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说明孙策的志向是与天下争衡,既然这样,他怎么会放弃趁虚而入的机会呢?所以孙策准备北上是毫无疑义的。
      二、孙策北上,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当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垒,就人数而言袁绍占绝对多数,达到曹操军队的五倍,而且袁绍有超过万人的骑兵队伍,而曹操则骑兵很少。在后勤保障上,袁绍供给充足,曹操面临缺粮困境,在地理格局上,袁绍与周边乌桓、匈奴等部族关系尚可,可以专心对付曹操,而曹操处四战之地,面临多点防御的压力,无法用尽全力对付袁绍。总体上看,曹操处于下风。但曹操也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曹操本人战略战术上远胜袁绍,而且相比袁绍优柔寡断、临机不断,曹操非常果断。其次曹操军队虽少,但精锐,善打狠战、恶战、攻坚战、劣势战。再有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优势。如果孙策北上,重点放在抢夺皇帝上,可想而知,对曹操的打击有多大?一旦孙策攻入许昌,把皇帝夺走,那曹操就变成一个普通的军阀,很可能土崩瓦解。北方的袁绍也会迅速扩大地盘,很可能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孙策与最大军阀袁绍之间的对立。
      三、孙策北上可以成功吗?
      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首先,孙策北上面临什么样的制约,其次,孙策北上能否达到目的?我认为孙策北上主要面临的制约是与孙策隔江而守的陈登。从历史记载看,陈登对付孙策、孙权很有一套,两次大败孙权。有陈登在,孙策要北上很困难,不但如此,陈登还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只可惜曹操并不重用他,而他也英年早逝,享年39岁。除了陈登的因素,孙策北上的另一个制约因素是孙策的军队虽然对付原先割据江南的势力很顺手,但曹操的军队非同寻常,总体而言,孙策的军队不及曹操的军队那么精锐,如果硬碰硬,孙策败下阵的可能性大的多,从后来孙权屡次北伐,一旦遇到曹操的精锐之师就落败,可以看出,孙策北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孙策北上,会给当时的局面带来巨大的变数,但具体变化,还是要看临战发挥。
      曹操对孙策北上的预期还是非常担忧的,连他帐下的文武官员都感觉害怕,但郭嘉却认为孙策陷入与江东豪强的矛盾之中,自己轻于防备,必然会死于刺客之手。不久,果然传来孙策被刺身亡的消息。从此江东进入孙权时代,需要稳定,北上的计划就此搁浅。

  • 作者有话要说:  孙策想不想北上是一方面,能不能成功是另一方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