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从讨曹檄文看曹操 ...

  •   《三国演义》很多内容都是虚构,但不离历史的大框架,实际引用的东西也不少,比如文、表、诏之类。
      这里提的是袁绍在官渡之战前让著名文士,后人称之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写的讨曹檄文。这篇檄文写的很好,在很多方面痛斥曹操,让曹操本人读后惊出一身冷汗,据说治好了曹操的头风病。
      这篇痛快淋漓的檄文,实际上是对曹操追短揪丑的骂文。那么与檄文写的对比,曹操有哪些真实的丑陋和阴暗面呢?我们先看看檄文骂了曹操哪些方面,这篇官骂文章写于公元200年,这一年曹操45岁。也就是说曹操45岁之前的污点,这篇檄文通常都不会放过。看这篇檄文有助于我们认识真实的曹操。
      首先,檄文攻击的方面是曹操的出生。这既是檄文的惯例,也是对症下猛药。攻击之下,陈琳的主人袁绍“四世三公”的高贵身份的无疑更加彰显。曹操是宦官之后,其祖父是汉桓帝时大太监曹腾,曾为中常侍,大长秋,定策迎立汉桓帝,而宦官干政导致政治黑暗则是东汉自和帝以来近百年间的惯例。因皇帝即位时年幼,围绕皇权,外戚和宦官好生热闹。他们之间彼此相互利用,互相争斗,把东汉中后期的上层政治搞得一片黑暗。而相比之下,宦官更占优势,因他们更接近皇帝。故宦官乱政到桓灵二帝时达到了极致。桓帝为了奖赏宦官灭梁冀之功,一日之内封五个宦官为侯,号为“五侯”。灵帝则称张让为“阿父”,赵忠为“阿母”,重用以他们为首的“十常侍”。宦官以及其父兄、子弟横行枉法,卖官鬻爵,造成了东汉政治黑暗腐败,遭致清流的反抗,在皇帝的支持下,东汉朝廷予以残酷镇压,造成两次“党锢之祸”。使得东汉的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割裂。一定意义上讲,宦官成了“坏”的代名词。人们对宦官的痛恨达到了极致。陈琳正是利用人们对宦官痛恨的心理,揭开了曹操出身的不堪,击中了要害。
      其次,攻击曹操残害士民,威逼天子,抓曹操个人的失误和弱点。以故九江太守边让被害,以及太尉杨彪获罪,议郎赵彦被杀为例。对此应该分类讨论。边让与杨彪的事例,是曹操创业初期政策不稳定的表现,引发了旧官僚的对抗,边让之死甚至引起曹操内部的陈宫和铁杆盟友张邈的反叛,他们与吕布联合险些让曹操阴沟翻船。但这一切都因曹操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而稳定下来。曹操从此代表中央政府,各项制度建设也跟了上来。故而陈琳文笔虽好,也只能用空洞的言语攻击,而无法切中要害。因为作为割据者而言,军阀的作为,曹操做过的袁绍也做过。现在曹操有汉献帝这块招牌,让陈琳的攻击没有了落脚点。
      其三,对曹操有组织、大规模的盗墓行为进行鞭笞。曹操性格无拘无束,崇尚法家,以实用为要。主张薄葬、反对厚葬,对秦汉以来延续下来的厚葬传统不屑一顾。为解决军队给养,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这样中级官员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盗墓,其中以盗掘西汉梁孝王刘武之墓为甚。这一攻击是很厉害的,因为盗掘皇室人员的墓葬让曹操丑恶、反汉的面目暴露在众人面前。陈琳所说“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必然让很多人深有同感。大规模盗墓者曹操不是第一人,也绝非最后一人,但曹操绝对是设立专职盗墓官员公然大规模盗墓的第一人,他的行为,不但反正统,而且反民意纲常,的确让人发指,试想这样的人象小丑一样揪出来,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吗?
      其四、表明了袁绍讨曹的严正态度。历数了袁绍的强大军事实力,有利的地形,对比了曹操存在政治、军事上的问题。再则指出汉朝被曹操蔑视,皇帝被曹操监禁,袁绍此时举起讨曹的大旗,含有救主扶朝的正义感,大块人心,也颇具煽动性。之后进行了反曹鼓动及大肆悬赏,如杀曹操者得钱五千万,封五千户侯。曹营主动投降,都不过问。
      一、从檄文的要素而言,檄文可称成功。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檄文,尤其是军事、政治上的讨伐檄文,必定有以下要素:一方面占领道义至高点,另一方面批判、讨伐对方的弱点,再则举起讨伐的大旗,准备付之于行动。陈琳的檄文在这些方面几乎成了后世的范例。实际上袁绍作为割据者要讨伐代表中央的曹操,这篇檄文很难写,但陈琳把握住了讨曹的关键点,硬是在两难境地写出尖锐的檄文,先声夺人。
      二、檄文的攻击性很强。曹操被批驳的体无完肤。可以设想,如果曹操真想反击,他代表中央政府,完全可以比袁绍更具占领道义至高点的优势。事实上曹操根本没有写反击的檄文和痛斥袁绍的诏书,很明显就是因为陈琳的檄文攻击性很强,让曹操无法组织反击。因为曹操如果再搞一篇讨袁檄文,很可能弄巧成拙。就总体而言,“四世三公”豪门代表袁绍确实没有更多的攻击点。曹操能和他较劲的唯有军事。
      三、檄文的战斗力、号召力很强。看檄文,读出袁绍整军备战,气势压顶,准备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曹。虽然实际上袁绍存在优柔寡断,贻误战机的特点,最终不敌曹操。但就檄文而言,其战斗力、号召力不言而喻。
      檄文是成功的,但正如曹操而言,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相济,很明显袁绍愧对这么好的檄文,当然愧对的还有远胜曹操的军事实力、地盘。檄文的痛快之下,没有武略的袁绍无法把大好的前景付诸于实际行动。
      现在讨论,从檄文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曹操?
      一、我们可以看到宦官之后的曹操身上沾染的宦官的烙印,包括跋扈、凶狠、喜于杀戮。我们提过曹操有几次重大的屠杀,前后杀害军民数十万,他威太过,而恩不足。统一北方的过程,常常出现反复,降而复叛的事情很多。
      二、曹操轻视以“清流”为代表的旧官僚势力,并加以打击。这使他的政权建立初期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也走了不少弯路。
      三、曹操以法家为治国之道,重视实用性,轻视道德教化。可以说从曹操开始,为了实际利益什么都可以干,包括盗墓、屠城。一个王朝要延续长久,重视道德教化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旦统治者带头讲实用,不讲道德,最终会被实用灭亡。
      四、曹操作为非豪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因为不是世家豪门,曹操从根子上被人瞧不起。曹操创业过程中受到了多方掣肘,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曹操犯错。
      五、曹操事业的发展从粗放到自觉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都是倒逼出来的。后来确定了四大战略,曹操治国理政进入了不同的阶段。
      总结而言,英雄不问出处,曹操是宦官之后,这本身没有什么可以攻击的,而曹操受攻击的点是他沾染的宦官恶习,及其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怎么建设政权,怎么稳定政权,怎么推动这个政权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全国,曹操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尤其是他面对的是延续长达四百年之久的汉朝,面临着群雄割据,天下鼎沸的形势。
      曹操当然有弱点,也有历史局限性,太过否定和太过歌颂曹操都不是我们读史论事之道,还原曹操才更合适。

  • 作者有话要说:  曹操有弱点,而且不是一般的多。但曹操至少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