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榜 ...

  •   读完《三国演义》,想为其中的人物定一个英雄榜单。怎么排这个英雄榜呢?要知道《三国演义》出现的人物很多,没有上千也有几百,有影响力的人物很多,而且存在几种情况:
      一、生前影响大,身后无名。这主要受时代因素影响,三国时代毕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小片段而已,再加上是乱世,放在整个中国史上,难以突出重要性。
      二、生前影响小,身后影响大。一个历史人物要影响后世,除了生前建立功绩外,身后人们的推崇也必不可少。
      三、生前有影响,身后有效应。这类人往往符合中国传统儒学的道德标准,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反之曹操是反面人物,也有效应,是反面教材的效应。
      我认为要排英雄榜要用上五点:
      一、抓主轴。正史有时会说谎,但不会颠倒主次,这个主轴是汉-魏-晋。由此我们得出三国时期有两座高山,前者是曹操,他统一了北方,并保持了国家主体二十多年不倒,为后来的重新统一奠定了最大的基础;后者是司马懿,他是晋朝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子孙完成了国家的重新统一。但曹操毫无疑问应该排在司马懿之前。曹操啃的是硬骨头,任何想割据一方的人,都必须过曹操这一关,孙权和刘备也正是因为击败了曹操,才获得三国鼎立的资格。司马懿是站在曹操肩膀之上。当时的豪杰,同样必须过他这一关,诸葛亮、陆逊、公孙渊、曹爽,概莫能外。
      二、分类划分。要么将归将,相归相,帝王归帝王,这样类比很有必要,如果用郭嘉与关羽比,还真不好比。
      三、创业优于守成,改变先于保持现状。
      同样是统治者,曹操毫无疑问优于曹丕。同样是继承者,司马昭灭了蜀国,自然优于司马师,也优于曹睿,虽然后两者能力未必不如他。
      四、从大方向看。三国时期是中国自秦统一后第一次陷入长时间混乱状态,前有因,后有果,从大方向看历史的必然,谁顺应了历史的趋势,谁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五、综合先人的评价。比如说到将,有唐朝的六十四将庙和宋朝的七十二将庙,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进入,而有的人却没有,虽然就知名度而言,我们未必认同。
      结合五个方面的情况,分四种:
      一、帝王篇。三国时期纳入帝王篇的只能算魏、蜀、吴及晋朝开创者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除去亡国、被废、傀儡,实际只有:
      魏:曹操、曹丕、曹叡
      蜀:刘备
      吴:孙权、孙休
      晋: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
      实际排行:曹操、司马懿、司马昭、刘备、孙权、司马师、曹叡、曹丕、孙休、司马炎。有的人确实不好排,时代不同,资源不同。为什么司马昭超过刘备?我认为他抓住了灭蜀的机会,等于是三国的掘墓人,如果不是灭蜀的次年去世,估计三国会在他手里结束。这样的机遇,曹操、刘备未必抓的住,他的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也未必可以抓住。刘备紧随其后,排在孙权之前,我想这样的排名,曹操也赞同。曹操评价刘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对孙权也满怀赞赏“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们从中已知谁的分量更重。按曹操的评价,本来可以让刘备排第二,因为这个创业者所历经的艰难远甚于孙权,但由于时运的原因,只能割据一方,加上生前有晚节不保之事(夷陵之战的失败),列司马昭之后。孙权很想把他打入倒数,与司马炎同列。考虑到孙权被曹操高看过,而且化解了几次大的生存危机,暂列此位。此人我不喜欢在于他的志向不及曹操、刘备,曹、刘追求统一,而他以偏安为荣,却要学千古一帝的汉武帝,把一个烂摊子留给子孙,东吴的灭亡,其实祸根在孙权时已经种下。我对司马师评价很高,这个人心理素质好,有大局观,政治上非常自信,把握机遇的能力很强。把那些所谓与他齐名的人甩了十八条街,之所以没有建立大功业是时代所限。让他排在孙权之后,觉得有点不忍,没有办法。曹叡个人素质还行,但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也化解了一些危机,但曹魏灭亡他要负重要责任,尤其是他把曹爽作为托孤的主要大臣,做的很臭,曹爽代表老曹家把江山送给了司马懿。为什么他排他的老爹之前?我也不是乱排,他的老爹还真不如他,首先,曹操留给曹丕的资产丰厚,包括吴蜀战争也是曹操生前运做而成的,曹丕却抓不住这样的统一的大好机会,说穿了还是能力问题。不但如此,这个人整出个“九品中正制”,等于是提前为曹家敲响了丧钟。再则,这个人对曹魏的资源进行封杀,司马氏应该感谢他。但如果把曹丕放在孙休之后又不太合适,曹丕的时候,好歹还是兵强马壮的,不象孙休一样,虽然搞了个政变,让政权重回手中,但他只是一个过渡人物,既没有改变东吴灭亡的基本生态,也没有扭转东吴内部的基本弊病,他做不了康熙,甚至连亲定的太子也被大臣商量着废掉。司马炎是一个让人矛盾的人物,排他倒数第一,很多人可能会大跌眼镜。但这个人必须排倒数第一。首先,抓机遇的能力,他倒数第一,有前人的基础,他却东拖西拉,迟迟没有完成统一,使统一延迟了十七年之久,在灭吴途中几次想中途而废。其次最逆历史潮流的人是他。雄霸中国的司马家需要制约,他却予以放任,王爷满天飞。该节制少数民族他不干,导致后来五胡乱华。他还在加强地方军备还是削弱地方军备之间摇摆,导致后来天下大乱。犹为令人痛恨的是他对当时的奢靡之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整个社会陷入精神欠缺状态,相比他在位前期人人思建功的那股朝气是重大的倒退。选继承人上,他更是创历史先河立一个傻子为太子。后来的事情,他负全责,几乎导致汉族灭种。晋朝统一短短十几年就陷入天下大乱,是汉族的千古罪人。
      二、相佐篇。三国时期以辅佐著称,兼具治理之才,权力紧次于帝王的人不多。归其因主要在于三国时期是乱世,权力惟恐不能捏在手里,怎么能与人分享呢?只好把一些托孤大臣也列入其中。曹魏而言,算的上托孤大臣的惟有曹爽,东吴则有顾雍、诸葛恪,蜀国有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还有蒋琬、费祎、董允等人。
      排名首位的当然是诸葛亮,一代名相,名垂千古,虽然事业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人生的定位却完美无缺。紧接其后的应该是东吴的顾雍,为相十九年,很不容易,尤其是他伺候的是孙权。之后是蒋琬、费祎,诸葛恪、曹爽分列后两位,他们二位辅佐幼主,自己私心太重了,理政治军又很失败,都死于政变。连带着指定他们辅政的孙权、曹睿也掉了不少分。
      曹魏在曹操时期实际上是王相合一,曹丕时代,丞相为华歆。三公为王朗、钟繇等人,这些人虽然名望很高,却没有实质上掌握丞相的权力。所以不予列入。
      三、将帅篇。三国时期将领很多,蜀国有五虎上将,魏国有五子良将,吴国有十二虎臣,都是因为并列一传等原因,共扬大名。这么多人如果在一起排个名次,要怎么排?其实在唐六十四将庙、宋七十二将庙,收录的将领就有三国时期的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张辽、邓艾、杜预、王睿等人。按影响力而言,首位的非关羽莫属,官方、民间都认可,其神化程度和被推崇程度甚至超过诸葛亮。实际上的关羽也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将领。名望都是双手打下来的,他实际上还是蜀国的支柱型人物,他在,蜀国的精、气、神就在,他死,蜀国也随之沉沦,虽然他以大败终结了人生,但同时代的人们,包括曹操、孙权高度重视他,甚至畏惧他。三国时期的将领能做到这几点的,唯有关羽一人。其次是周瑜,因为周瑜是少有的主导创业的将领,东吴的基业一半是他打下来的,这一切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的作为,三国时期能称之为帅的将领不多,周瑜不但可以称为帅,而且可以称之为大帅,当之无愧。之后应该是陆逊,他起的也是支柱作用,但只是军事上的支柱,这里与关羽和周瑜有差距。然后是邓艾,他打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就是张辽,可谓曹魏前期的第一名将,能啃硬骨头,守危城的重任往往落在他肩上,他曾牢牢限制孙权北进,并以7000胜10万,险些生擒孙权的战绩让东吴胆寒。以少胜多击溃乌桓,斩杀单于蹋顿是另一场经典战。陆抗、吕蒙随其后,之后是张飞、徐晃、曹真、曹仁、夏侯惇。这些将领都发挥过开创、稳定、救危等方面支柱的作用。杜预、王睿列名应靠后,因为当时晋朝有压倒性优势,别的人率军伐吴也一样胜面大。如果把这些人称之为帅才,应该非常合适。其他如魏之乐进、于禁、张郃、郭淮,蜀之王平、张疑、张翼、廖化,吴之朱然、程普、周泰、徐盛等,都以将才见长,济济一堂,难分优劣。
      四、谋略篇。三国时期的谋略之才很多,有战略型的如荀彧、鲁肃、诸葛亮也可以称之为谋略之才,有战术型的,如荀攸、庞统、法正等。谋略型和将相型的人才往往有交叉,难以确切分辨。要排一个英雄榜,只能按贡献和影响力。
      第一名非荀彧莫属,他为曹操确立了四大战略里面的两个,他的内政管理也非常出色。曹操几次面临危机的时候,都因为他起了关键作用而得以渡过危机。
      第二名鲁肃。他为孙权确定了两大战略:全据长江和联刘抗曹两大战略,是三国鼎立的构画者和实践者,他同时还是一个有将帅之才的人才。
      第三名沮授。如果不是他选错了老板,他甚至可以和荀彧一竞高下。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战略,他提出的时间比荀彧早。
      第四名,庞统、法正、荀攸,战术上这三个人都不愧“谋主”称号,彼此难分高下。
      第五名,李儒、陈宫、田丰,都很有才能,却无法与雇主达成默契,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其他的,魏之董昭、郭嘉、贾诩、程昱、蒋济、刘晔,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优于吴蜀两国,就更加衬托了鲁肃、庞统、法正等人的高明。要分出高低确实很难。
      五、诸侯篇。从黄巾起义爆发的公元184年,到晋武帝司马炎统一的公元280年,这九十六年时间里,涌现了很多分裂割据势力,强大一时的如袁绍,时间较长的如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荆州的刘表,西北的马藤、韩遂等人。昙花一现的李傕、郭汜、吕布、张邈、公孙瓒等人。总共的割据势力不下几十家,除魏、蜀、吴三家的胜者组外,这么多人物构成的败者组如何排定名次?
      第一名,董卓。他虽然失败了,但他一度成功了,是一个奇迹,开创了汉朝多个第一。第一个外将入京专权,第一个自主废杀皇帝(非谋杀),第一个强行迁都的权臣。他死于内变而非外部压力。他进京的时候,势力并不强,但很快控制了局面,如果不是他的暴虐让他失去了人心,称之为英雄也不为过,同时他也是声名最差的权臣。
      第二名,袁绍。他虽然最后没有跨越曹操这座高山,也难能可贵,把握住了人生的几大战略机遇:1、逃出董卓的控制;2、割据河北;3、消灭公孙瓒。虽然后来失去了多次战略良机,反而被曹操这个实力不如自己的人所灭。但一度的一哥,仍有很大含金量。
      第三名,刘焉。在各方逐鹿中原的时候,刘焉前瞻性的选择在益州割据,中原战火连天之时,益州几乎为世外桃源,刘焉父子割据益州达二十年之久成了割据时间仅次于魏、蜀、吴三家的割据者,虽然饱受批评,也难能可贵。
      第四名,刘表。刘表割据荆州的时间也很长,虽然没有抓住战略机遇进一步扩大战果,却能在有生之年避免灭亡的命运,即使被人贬低,也算不错。
      第五名,张鲁。割据汉中时间较长,最后投降曹操不算丢人,力量对比太悬殊了。他还把道教发扬光大。
      其他如袁术、公孙瓒、吕布、马腾等人,虽然也曾兴起,只是经不起考验,无法稳定下来,只能往后排。陶谦、张邈等人则时间短,独立性不够,没有列入名次的机会。
      大浪不但淘沙,也会冲走石块,就看多大的浪,笑到最后的毕竟是少数人,我们也不能走极端的认为,其他人不值一提。这就好比富豪榜,盖茨是英雄,也不能否定马云呀!
      人的精力有限,有太多的机缘巧合的因素,能笑到最后,没有命运格外垂青是不行的,就如曹操一样,遭遇了很多败仗,有的时候还很狼狈,但每次都能保住性命。从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角度看,除了最终的胜利者外,其他人也有很多可称道之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