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宫禁 ...

  •   本章从后妃、内臣、皇城司三个角度讨论一下宋代宫禁那些事。

      一、后妃
      宋代皇后,尤其北宋皇后,基本都出自功勋傲人的武将世家,下表以列:
      宋太|祖三任皇后(第一位是追封)
      1、孝惠皇后贺氏,五代后晋武将贺景思之女。
      2、孝明皇后王氏,五代后晋将令王饶之女。
      3、孝章皇后宋氏,五代将领、北宋开国功勋宋偓之女。

      宋太宗三任皇后(前两位为追封)
      1、淑德皇后尹氏,滁州刺史尹延勋之女。兄长是尹崇珂,保信军节度使。
      2、懿德皇后符氏,北宋初年名将符彦卿之女。
      3、明德皇后李氏,宋朝开国元勋李处耘之女。

      宋真宗三任皇后
      1、章怀皇后潘氏,北宋开国功勋潘美之女。
      2、章穆皇后郭氏,北宋初年名将郭守文之女。
      3、章献皇后刘氏,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据后世考,刘皇后这身份简历,很可能是为伪造,因为其人出身本低微,所以入宫后费心为自己拉上了这门亲,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宋代后妃,皆以出自武臣功勋之家为荣。)

      宋仁宗两任皇后
      1、废后郭氏,北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之孙。
      2、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北宋开国名将、武惠王曹斌之孙。

      宋英宗皇后高氏,北宋开国忠武军节度使高琼之曾孙。

      宋神宗钦圣皇后向氏,北宋前期宰相向敏中之曾孙,也是北宋为数不多的文臣世家出身的皇后。

      宋哲宗两任皇后
      1、元祐皇后孟氏,梅州防御使、马俊都虞候孟元之孙。后被废。
      2、昭怀皇后刘氏,宫女出身,略去不提。

      宋徽宗显恭皇后王氏,德州刺史王藻之女。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北宋开国初,太|祖“杯酒释兵权”卸掉了一干武将的权力,而选他们的女儿为皇后,自然是一种安抚手段,而且开国功勋们虽无实权,但毕竟显贵依旧,女儿们自是知书达理、端庄贤淑,入主后宫毫无压力,与此同时,母家势力日微,也不必担心外戚干政,所以是真正的一举两得。

      不过话说来,大家闺秀,也不是个个都温婉贤淑、知进知退的。比如北宋第一个被废的皇后,仁宗皇后郭氏,被废的理由,官方说法是无子,实际原因不过两字:善妒!直接导火索是和宫妃争风吃醋,失手一巴掌甩上了皇帝老公的脸(其实个人觉得,能甩渣男老公一巴掌,而且对方还是皇帝的情况下,在那个年代来说,住一辈子冷宫也还不算太亏。)。

      但皇后被废,也不一定就是失德,有些时候,只是战斗力太弱,宫斗落败的结果而已,比如宋哲宗皇后孟氏,就是这样一个苦主。

      刘婕妤恃宠,总当渣男哲宗诽谤污蔑孟皇后,哲宗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原配,加上枕头风吹得晕乎乎,就下定了废后的决心。孟皇后老实归老实,但也不傻,渣男和小三什么心思她心里一清二楚,所以成日战战兢兢,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如履薄冰,可惜终究是欲加之罪,该来的躲不过。绍圣三年,渣男和小三联手搞了一场冤狱,“捕逮宦者、宫妾几三十人,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屈打成招,给皇后做了个“旁惑邪言,阴挟媚道”的罪名,废位出居瑶华宫,成为一名女道士(是的,对渣男来说,不爱,就必须伤害!)。小三不久生了个儿子,顺理成章正位中宫,春风得意。不过这事有后续,没多久,小三的儿子病死,渣男过了一年也病死了,小三倒是继续风光了几年,但终究改不了跋扈的本性,小叔子(宋徽宗)上位,她竟还幻想干政,激起群臣不满,求废去刘氏尊位。刘氏这才知道众怒难犯,不得已自缢而死,时年35岁(这才是天理昭彰!)。

      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如果你以为宋代皇后多是弱鸡,那就又错了,北宋皇后,强人圣人都不在少数,甚至有时,还会出驾战斗机。

      先说女强人。
      真宗皇后刘娥,从一介市井歌女(据说嫁给真宗还是二婚)一步步上位,做到皇妃,再到皇后、太后,终还差点成为继前朝武氏之后的又一位女主。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素质过硬,情商也还高,虽说独宠于后宫,却始终与人为善,宫人都出自真心敬服于之。

      再说圣人 仁宗皇后曹氏才德兼备,而且格调高,不和小人一般见识。仁宗宠妃张氏偶出挑衅之举,小事上,皇后从不上心,多是一笑而过,但涉及宫法家规的大事,就绝不含糊。一回有宫人因盗窃宫中财物被抓,托人向张贵妃求情,张妃本来枕边风已吹通仁宗轻罚犯事者,孰料曹皇后极力反对,以理服人,仁宗无言以驳,只得依从皇后,法办了犯事宫人。曹皇后不仅治内有方,于外政上也颇存见识。仁宗去世后,继位的英宗体弱多病,曹太后不得不垂帘听政,此间虽说不上有什么大政绩,但也实现了平稳过渡。曹后一生,几无污点,深得孙子神宗及朝臣的敬重,最终与她的谥号也恰到好处印证了其人平生:慈圣光献!

      最后讲个战斗机的故事
      南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作风之彪悍,纵观史册,能与之比肩的,大概也只有西晋惠帝(对,就是那位“何不食肉糜”的低能)的皇后贾南风了。说来这两人共同之处还真不少:悍妒狠毒、刚愎好斗、干政专权、弃置人伦……

      且说李凤娘之悍妒,恐怕是连贾南风都要自愧不如。宫斗史上赫赫有名的砍手事件,就由这位李皇后一手导演。话说一回光宗在宫中洗手,留意到捧着洗手盆的宫人一双手白能光滑,就称赞了两句,结果当天下午,李皇后就派人送来一个食盒,光宗打开一看,竟是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吓得面色煞白、语不成调,本来就衰弱的神经更加不稳定了,一下又病好几天(不知道光宗的精神问题和娶了个悍妻有多大关系?但从贾南风和晋惠帝、李凤娘和宋光宗这两对CP来看,倒还真是“自古悍妇配低能”没错了。)

      李凤娘因为以上这些特性,自然不受公公宋孝宗待见,孝宗数度训诫之,李凤娘不但不为收敛,且还怀恨在心,及至公公驾崩,都不许窝囊废老公去探望一眼,如此罔顾人伦,自然引发朝廷上下不满,直接引发了“绍熙内禅”,连累光宗丢了皇位。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终于唤起了这位千古悍后的良知,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相反,少年夫妻老来伴,倒是一直陪伴在侧耐心安抚之。如此,倒让人不知该觉感动,还是讽刺了。

      总结:
      撇去李凤娘这样的后宫极品战斗机不言,宋代后妃(尤其皇后)的整体素质还是高的,她们大多娴静文雅,不仅治内有方,在需要时,也能挺身而出,接手朝事、辅政幼主。纵观两宋垂帘听政的太后(多达九人,居历朝第一),虽非个个如章献太后刘娥一般远见卓识、存大作为,但至少能恪守本分、兢兢业业,就此而言,两宋三百年的基业,理当记上这些女子的一份功绩。

      说罢后妃,顺带提一提宋代的公主们。

      宋代公主和唐代公主的地位、待遇,相去甚远。举一例,唐代公主出嫁后后可开府,比如太平公主的宅邸,可称公主府,但宋代公主没这待遇,而且陪嫁相对也少得多,再较唐代复杂的编制而言,宋朝公主宅惟置中使一人管勾,简(寒)约(酸)程度真是……不忍直视。

      众所周知,唐代公主洒脱任性,甚至不受礼教制约,从婚姻大事到日常生活,怎么开心怎么来,相较之下,宋朝公主又多憋屈。

      大概是因为汲取了唐代公主们“乱政”、“败德”等一系列事件的教训,宋代皇帝更注重对女儿们的“妇德”教育,所以公主们大多知书达理、温婉柔顺,当然,事也会出偶然,难免有那么个把不按常理出牌的,比如——

      宋仁宗的长女福康公主,因为幼时倍受父亲宠爱,多少有些恃宠而骄,任性跋扈,出嫁后这种性情也丝毫未改,而好死不死,驸马李玮老实巴交还长得不好看(玮貌陋性朴),这就让公主极度不满这门婚事,视驸马为奴仆(常佣奴视之),而公主的奶妈韩氏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还时不时离间小夫妻(韩氏复相离间),公主愈发厌憎李玮,转而和陪嫁出宫的内侍梁怀吉私生情愫(史书对这点说得比较委婉了,不过大家都明白),被婆母撞破后,公主恼羞成怒,令人责打之,并且连夜回宫,叩开宫门向父亲告状。这事引发了轩然大波,但仁宗护女心切,并未真正责罚福康公主,公主的生母苗贵妃且还迁怒驸马一家,甚至动过杀驸马以解决后患的心思,幸好仁宗还算清醒,而且驸马李玮是他母亲的娘家人,加上皇后说情,这才保住一命。这件事最终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公主一听要令她回婆家,就装疯卖傻、寻死觅活,李玮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毫无发言权可言。这桩婚姻,终究是以数年后福康公主病逝才得告终结(不知道驸马李玮彼时是什么心情)。

      下奉上史料记载的原文:
      玮貌陋性朴,公主常佣奴视之,韩氏复相离间。公主常与怀吉饮,杨氏窥之,公主怒,殴杨氏,夜开禁门,诉于帝所。言者皆咎公主。怀吉等既坐责,公主恚怼欲自尽,或纵火欲焚第,以邀上必召怀吉等还。上不得已,亦为召之。谏官杨畋、司马光、龚鼎臣等皆力谏,上弗听。光又言:『太宗时,姚坦为兖王翊善,有过必谏。左右教王诈疾,逾月,太宗召王乳母入,问起居状。乳母曰:「王无疾,以姚坦故郁郁成疾尔。」太宗怒曰:「王年少,不知为此,汝辈教之!」杖乳母数十,召坦慰勉之。齐国献穆大长公主,太宗之子,真宗之妹,陛下之姑,而谦恭率礼,天下称其贤。愿陛下教子以太宗为法,公主事夫以献穆为法。』然公主意终恶玮,不肯复入中门,状若狂易,欲自尽者数矣。苗贤妃与俞充仪谋,使内臣王务滋管勾驸马宅,以伺玮过。玮素谨,务滋不得其过,乃告苗、俞曰:『但得上旨。』务滋请以巵酒了之,苗、俞白上,上不答。顷之,上与皇后同坐,苗、俞又白之。皇后曰:『陛下念章懿皇后,故玮得尚主,今奈何欲为此』都知任守忠在旁曰:『皇后言是也。』务滋谋讫不行,寻有是命。

      没错,以上,就是被一些小说故事美化得面目全非的所谓“公主爱上家仆(宦官)而无法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原版。在此我并无意批判谁或者强行杠精,只是凡事有因才有果,公主婚姻不得自主固然是酿成此悲剧的原因之一(但那个时代,谁又能自主呢?况且照这性格,确定自主就一定能有圆满结局?),但父母无限度的溺爱、自身的骄纵难道就完全与婚姻失败无关?且再弱弱问一句,李玮以及李家人,终究又在整段婚姻中做错了什么?要致李玮婚姻名存实亡不说,且被一贬再贬,甚至因某些人的一己之私而险些丢掉性命?

      不过,事实是像福康公主这样的骄纵女,在宋代公主中也不常见,更多的宋代公主,出嫁后过着与寻常妇人无异的生活,不过相夫教子、恬淡度日,冷暖自知而已。当然,也有个别因为驸马太渣而婚姻生活凄苦的公主,比如英宗之女、神宗亲妹宝安公主。

      宝安公主生性温婉,深得太后和神宗疼爱,所以当公主到了可为人妇的年纪,二圣便千挑万选,择了个颇有才名的世家子为公主婚配,此人就是王诜。谁知这驸马爷看去仪表堂堂、似正人君子,实却是风流浪荡登徒子一个,史书用“不矜细行”来形容之(我觉得太给他脸了),其人的所作所为,实已非“不齿”二字可为言尽!下是史书原文:

      元丰三年,(公主)病笃。主性不妒忌,王诜以是自恣,尝贬官。至是,帝命还诜官,以慰主意。太后临问,已不省,后恸哭,久稍能言,自诉必不起,相持而泣。帝继至,自为诊脉,亲持粥食之,主强为帝尽食。赐金帛六千,且问所须,但谢复诜官而已。明日薨,年三十。帝未上食即驾往,望第门而哭,辍朝五日。追封越国,谥贤惠。后进封大长公主,累改秦、荆、魏三国。
      主好读古文,喜笔札,赒恤族党,中外称贤。诜不矜细行,至与妾奸主旁,妾数抵戾主。薨后,乳母诉之,帝命穷治,杖八妆以配兵。既葬,谪诜均州。子彦弼,生三岁卒。

      王诜目中无人,不将温婉和顺的发妻至于眼中,身侧姬妾美婢无数,且竟还当着公主与妾室行不齿之事,这等荒诞行径,足令人神共愤!但公主却从不言他一句不是,且在病重弥留时,尚还替之向兄长求情美言,实是善良得过分,令人叹惋。

      二、内臣(宦官)
      内侍省
      内侍省是宋代宦官的总机构,另设入内内侍省以统辖皇帝的亲信宦官。

      《宋史·职官六》说:“入内内侍省与内侍省号为前后省,而入内省尤为亲近。通侍禁中,役服亵近者,隶入内省。拱侍殿中,备洒扫之职,役使杂品者,隶内侍省。”

      入内内侍省的宦官职衔有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内侍省宦官职名有左班都知、副都知;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等。自供奉官至黄门,以180人为定员。

      凡内侍初补者,称为小黄门,经恩迁补者,则为内侍黄门。宦官的高级官称另有内客典使、延福官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等。元丰改制后改为通侍大夫、正侍大夫、中侍大夫、中亮大夫、中卫大夫、拱卫大夫等。

      宋朝不准宦官参预政事,故专设官阶,使不与士人混淆。授官最高不过“留后”,平日只“供洒扫”。不过,宋朝皇帝普遍还是信任宦官的,举例说明,一般为挟制武臣,皇帝会派出宦臣为监军随军出征;且虽宋代祖律,一再强调不许用宦官领兵,但实际上,纵观两宋,宦官担武职的例子乃是不胜枚举,像仁宗朝的权宦任守忠出任过定州钤辖(武官官职),另一宦官石全斌勇名在外,累功积官至防御使、观察使,而此绝非个例,只是宦官领兵时间都不长,一般战事结束即被召回。

      而宦官中除了勇武的,实也不乏文学之士,比如真宗、仁宗朝的宦官裴湘,就颇具诗名。

      就人品而言,宦官当然也有优有劣,优的,像督办过欧阳修“乱|伦案”(这些是非难清的破烂事,此处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搜寻相关材料)的宦官王昭明,就称得上人品中正!

      王昭明本与欧阳修存些罅隙,乃因欧阳修看不上宦官,且还言出不逊(文人的臭毛病,的确该被打打脸),当欧阳修的政敌听闻王昭明将督办此案时,自是暗中庆幸,以为王昭明必然会利用此机一报前仇,但孰料,他们竟想错了!王昭明坚持欧阳修与外甥女乱|伦的证据不足,无从定案,即便宰相亲自施压,他也不肯就范,这才免了欧阳老先生的牢狱之灾,更保住其人千年贤名。

      至于人性卑劣的,当然也有,最著名的就是宋徽宗的宠臣、“六贼”之一的童贯。

      综述:宦臣也是寻常人,有好有坏,有忠有奸,所以,实在没必要对这个群体特定脸谱化,寻常看待就好。

      三、皇城司
      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为宋代特务机构,执掌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皇城司
      长官一般由入内都知或副都知(宦官统领)兼任。

      皇城司“依祖宗法,不隶台察”,又“旧制,三衙管军,未尝内宿”,“殿前一司虽统摄诸班禁卫,而皇城一司亦判然不相关,亦汉南北军相统之意也”,不受三衙辖制,乃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

      执掌与司务
      1、宫禁宿卫:皇城司“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掌宫城管钥、木契,以时启闭宫门;每岁给换禁卫、殿门、宫门、皇城门四色敕号及审验”等。宫禁门户、校验勘合,皆其职守。其宿卫之法,殿外则相间设庐,更为防制;殿内则专用亲从,最为亲兵也。”可见皇城司为皇帝贴身护卫,系皇宫防卫体系最核心的部分。皇城司的侍卫,都是由禁军中选出的精兵。

      2、刺探监察
      宋太|祖时,皇城司最重要的职务,是探查军中情状,预防阴谋扰乱。其主要针对对象,是殿前诸班直的“宿卫诸将”及禁军军政。至后,皇城司职权逐渐扩张,由专司军情逐渐涵盖官情民事。

      皇城司中,置逻卒“于京师伺察,每月发给湣钱,每季轮换差充”,“皇城司遣亲事卒四十人,于京师伺察。”民间俗呼“察子”。

      3、负责宫内杂务

      总结一下,皇城司的作用主要有二:
      (1)守卫皇城;
      (2)给皇帝干“私活儿”。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