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科举 ...

  •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科举制度,肇端于隋,奠基于唐,完善于宋。

      宋代科举,主要有常科、制科两种,另还有“童子科”。

      一、常科
      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除进士科外,还有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明经、明法、明字等科。所有举子都是每年秋季参加初试,中举者冬末会集到京城,次年开春,由礼部主持国家级统一会试。

      下面重点说说进士科。

      宋朝科举基本是三年一次。进士科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殿试以后,及第者便可直接授官。

      解试,是由诸州、开封府、国子监将合格举人贡入礼部的一种考试。另外,专为现任官员无出身而应进士举者所设立的“镖厅试”,和以避亲为主,兼有照顾性质的“别头试”,也属于解试范围。地方州府所举行的解试,一般都于秋季举行,故又称“秋斌”。州试时,由诸州判官主持报考进士的士子的考试,由录事参军主持其余各科的考试。如果考官不懂经义,可选次一级的官员充任,但要经判官监考。

      解试通过的考生称为“举子”或“贡生”,于当年冬季集中到京师,于次年春初参加“省试”。所谓“省试”是因就试尚书省而得名,实为礼部所主持。举子到京后,要向礼部报到,写明家状、年令、籍贯及参加科举次数,取得考试资格。试前礼部先发一“都榜”,亦称“混榜”,也就是座次表。考试之日,考生依次就座。知举官将试题写出后,考生对题目有疑问,可以向出题人提出,出题人则须详细解答。结束后,开门放考生出院,试卷入柜。

      仁宗以前,进士省试共分四场。第一场试诗赋,第二场试论,第三场试策,第四场试帖经,以分场定去留。是本着先诗赋、后策论的原则进行分场的,采取分场淘汰制,因此可见诗赋在省试中的重要地位。庆历后,改为三场:先考策、次考论,最后考诗赋,就是拔高了策论的重要性,将诗赋至后,至于帖经,死记硬背的东西不要也罢。

      殿试原本是省试的复试形式,后成常制。殿试的内容,太|祖时仅考诗赋,太宗时加试论一道。神宗熙宁三年,殿试进士,罢诗、赋、论三题,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后又加试律义、断案。哲宗时,恢复诗、赋、论三题。绍圣以后,又遵熙宁试策之制。高宗建炎二年,规定殿试试策,终南宋之世,不再更改。

      殿试后分三甲放榜。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金殿唱名后,天子赐新进士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常科中的其他科目
      所谓“九经”,即唐朝定下的九部儒家经典,“五经”则是西汉时确定的五部儒家经典,“开元礼”是唐朝修纂的一部大型礼书,也可以看成是实用“礼学”的专科考试,“三史”指《史记》、两《汉书》和《三国志》,可以理解为史科的专科考试,“三礼”指十三经当中的《周礼》、《仪礼》和《礼记》,可以看成是礼学理论的专科考试,“三传”指《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可以看成是经部史书的专门考试,“明经”指全部经书的统考,可以看成是传统经学训诂类的考试,“明法”是法学考试,“明字”是字学考试。

      二、制科
      制科考试,参考人员须由朝中大臣进行推荐(对考生的身份没有限制,无论乡野小民,还是已有功名在身的在职官员,都可参加),然后参加预试,最后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考试时间、内容都不定。

      制科考试的选拔非常严格。据说宋朝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选了4万多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只有41人。虽说中第人数少,却人才辈出,像北宋名臣夏竦、富弼、余靖等,都出自制科。

      三、童子科顾名思义,就是专为未成年应试者所设的考试科目。唐制十岁以下能通经者、宋制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皆可应试,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就是童子科出身,后官居宰相。

      科考防作弊举措
      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考生作弊。

      首先,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想贿赂也找不准人)。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省试还规定:考生除书案外,不许将茶厨、蜡烛等带入,除官员外,不得怀挟书策。

      再是针对阅卷,主要是糊名和誊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但糊名之后,还可以以字识人,所以又发明了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的方法。这样,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

      正儿八经的说多了,插几个科举故事。

      一、欧阳修的新衣
      天圣八年,欧阳修以省试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殿试,考罢自我感觉极为良好,所以不等放榜,就给自己定做了一身新衣,准备登金殿当状元时穿。这事被他一个叫王拱寿(后改命拱辰)的同窗知道了,这王拱寿比欧阳修还小几岁,但成绩也很出色(不过种子选手欧阳修因为呼声太高,并没有将王拱寿放在眼里)。王拱寿可能是无聊,就起了恶作剧的念头,当晚把欧阳修的新衣偷来穿了,还嘴贱:“我就看看穿这衣服究竟能不能做状元!”欧阳修虽然有点挂不住,但也没太往心里去。第二天登金殿唱名,欧阳修自然踌躇满志,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终竟连前十都没进,得了个不尴不尬的十四,至于状元,嗯哼,你没猜错,就是那个王拱寿。

      而到此,故事还没完。

      王拱寿状元及第,得皇帝亲自改命“王拱辰”,又得副宰相薛奎垂青,被招为东床快婿。欧阳修虽说科场不那么得意,但终究也是青年才俊,登科后即被恩师翰林学士胥偃招纳为胥。一切本来到此就算告一段落,欧阳与王二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就好(本来政见也不合)。谁料天意弄人,没出两年,欧阳修的妻子胥氏病逝,慧眼独具的薛奎马上行动,将自己的四女儿许给欧阳修为继室,这下,欧阳修与王拱辰就成了连襟,小两岁的王拱辰还是姐夫,又压欧阳修一头!不过有句话叫做风水轮流转,没过几年,王拱辰夫人病逝,薛宰相再次当机立断,将自己的小女儿许给王为继室,如此一来,欧阳修和王拱辰的连襟关系只得继续,只不过这回,姐夫变成了欧阳修。终于扬眉吐气,欧阳修当然不忘口嗨一回,所以有了那句著名的: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二、苏轼临场编故事,难倒宗师欧阳修
      嘉佑二年,五十一岁的欧阳修被任命为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评卷之时,考官梅尧臣推了一篇出彩的文章给主考官欧阳修审阅,欧阳修觉得这文思想上别有见地,且文笔酣畅,认定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写。但这文中用了个典故:“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纵然博览群书,却也想不起这典故出于何处,问梅尧臣,也不知,两人于是达成一致:以为皆偶忘之!(服老了,记性差,忘记了呗),就也不计较这许多了,欧阳修大笔一挥,定此卷为第二(因为认定了这是曾巩的卷子,为避嫌,只能给第二)。

      放榜之后,欧阳修才知道自己搞错了,心里还觉得挺对不起苏轼。苏轼则照规矩前来拜谒考官,欧阳修抓住机会问起了皋陶那个典故的出处,苏轼呢喃了半天,才红着脸道来实话:“我编的。”编的,编的……

      不过欧阳修倒是不失一代宗师的气度,不仅不曾怪责之,尚“拊掌,欢笑改容”,认为这杜撰典故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前途可期。

      三、红杏尚书
      宋仁宗天圣二年,开封府雍丘县的宋氏兄弟宋郊(后改命宋庠)、宋祁,同举甲子科进士。礼部奏宋祁第一,宋庠第三,刘太后(章献皇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宋庠第一,而置宋祁第十,故有兄弟“双状元”之称。换句话说,哥哥这个状元,是弟弟让的,以成就哥哥的帽子戏法----连中三元!

      再说宋庠宋祁,虽是同胞兄弟,却性格迥异。宋庠勤俭好学,踏实上进,弟弟宋祁才高八斗,却风流不羁,生活奢侈,喜享乐,多蓄婢妾声妓,常通宵达旦饮宴,被兄长宋庠得知,派人提醒他:“……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齑煮饭时否”,宋祁笑回:“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同在某处吃齑煮饭是为甚底?”一句话堵得亲哥半天喘不上气。

      自然,宋祁的政治成就是远不及其兄,但辞赋上却较之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这首《玉楼春·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可谓脍炙人口。也因此,后世戏称宋祁为“红杏尚书”。

      最后,补些武举的知识。
      武科举最早产生于唐代,主要考射箭、马术、负重等;但之后武科举兴废不断,不能行成规模与制度。至宋朝才常规化,并且完善了考试制度,增加了“策”试,以考察考生对时事或兵书的熟悉程度。

      宋代武举一般三年一次,录取人数为一百人,考试内容为:骑、射、对策、兵法。中第后的武进士还须继续学习,时限为三年,毕业后才可出任各地初级武官。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