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6、回归 ...
-
5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朋友圈里有许多文友不断地引用龙应台这句话放在文章里,出于好奇,于是我网购了一本她的书。
百善孝为先,《胭脂》写是的作者为母亲洗脚的事情。由于母亲生病,记不得女儿了,作者通过给母亲洗脚、图指甲油来换回母亲的记忆。母女情深,母亲失忆的无奈跃然纸上,让人泪奔。
《为谁》写的是作者为儿子安德烈做饭的事情,道出了母子情怀。生活中点滴小事在作者眼中都值得回忆……
龙应台是个有争议的作家,她的杂文针砭时弊,切中民意,文风犀利,像针灸,像手术刀直戳社会的病灶。她的散文简短、通俗易懂,充满智慧,富于哲理,给人启发,发人深思。由一件事阐述一个道理,读文章时,正读得高兴的时候却嘎然而止,让人余味未尽。
52、在行业中,不管你做什么职业,只要你做得精,就能成为专家,就能成为谋生的饭碗,包括写文章。
一些文学爱好者沉迷于文字不能自拔,但是又苦于爬格子成不了气候,弃之又可惜,在文字海洋里沉浮不定,往往作了文,皆戏称煮字疗饥。
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其他题材的文体,都需要作者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当然,这些远远还不够,还需要作者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不断地笔耕。想取得一番成绩,必须有所付出。
53、散文有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也有心理描写,但是如果拘泥一点描写,不免有些枯燥,读者或许没有耐心再读下去的勇气。一本书不管给读者什么样的启发和感悟,我们都应该养成一种读完一本书的习惯,作家也是人,只是对生活的领悟比我们高一些罢了。
54、以前在杂志上就接触过林清玄的散文,只是对他的文章没有深读,没有细究。今天细细读来,觉得他的文风清新、质朴、幽远,带着淡淡的忧伤,和一些禅意的哲理,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什么是作家的终极追寻呢?向外,不断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向内,不断触及心灵更深的感动。并且,把更高的境界与更深的感动,不断的与读者分享,一起携手走向人生的圆满与美好。”这是林清玄的写作终极,也是我的写作目标。我们做一件事,总要有一个夙愿,这个夙愿一定是美好的,令人向往的,不然,它激发不了我们的兴致。
《月光下的喇叭手》讲的是一位靠吹喇叭为生的老人,他在山东,年青的时候被抓入伍,辗转来到台湾,与亲人远隔万里,永不相见。凹凹扭扭的喇叭能吹出生活的无奈,却解不开他浓浓的乡愁。
《负琴盲翁》讲的是一个靠买琴声为生的老人。这样的老人盘腿坐在街头,破旧的缺了口的粗瓷碗里有几张歪歪扭扭的钞票躺在那里。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街头乞丐。如果有温暖的家,如果有足够花的钱,有谁会沦落街头负琴呢?作者将老百姓的乡愁和生活的疾苦逐一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的心浸满了泪滴。
林清玄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他像个手工艺制品者,将这些小事用“笔墨”这条线穿贯起来,组成精美的手链或珍珠项链,让人心生爱慕。
其实,生活就是一大堆繁琐的小事组成的壁垒,只有越过壁垒,我们才能到达美丽的彼岸。
55、林清玄是个细致的人,他的细致体现他的散文里。他的散文就像一株小花,静静地沐浴着阳光、雨露,开在山崖或者角落里,让人耳目一新,心情无比地愉悦。他的每篇散文就像一个微电影,人物、地点、故事情节,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在他的笔下,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充满灵性,鲜活得让人不敢触及。
“两只松鼠头尾相衔,一高一低从远处奔跑过来,松大的尾巴高高地晃动着,它们每天都显得那么快乐,好像一对蹦蹦跳跳的孩子,顽皮地互相追逐着,伸头进栏杆时先摇摇嘴上的长须,一跃而入,往木瓜树上蹿去。”两只来吃木瓜的小松鼠经作者笔墨的渲染,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两只小松鼠蹿到树上究竟会怎么样呢?无形中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读者带着悬念,于是迫不及待地准备看下文。
下文描写得更是精彩绝伦,让人拍案叫绝:“它们先用爪子扒开木瓜的尾部,把尖嘴伸到木瓜里面,大吃大嚼起来,木瓜子和木瓜屑霎时间就落了一地,有时它们也改换一下姿势,回头偷偷瞧我,吱吱连声。”作者寥寥数笔就将两只松鼠吃木瓜的形态、动作、姿势,以及小心谨慎地窥视,淋漓尽致地勾勒出来。不管作者与松鼠有多么的亲近,提防人类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本性。
林卫将两只小松鼠捉去,一只因为恐惧想逃跑,撞得血肉模糊,被林卫杀吃。看到这个结局,让人心里凄然。不是松鼠不相信人类,而是人类始终都有残忍的一面,就连松鼠这样可爱的小动物都不放过,都拿去做盘中餐,实在令人汗颜。
“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对两个性情相同、默契的人心里的描写,但是,孪生兄弟何尝不是这样呢?一个人受伤,另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也会有心灵的感应,这种感应与生俱来,它通过时空,像无线超声波一样传来,让另一方惴惴不安。作者虽然与孪生弟弟人天两隔,但是却无法将弟弟忘记。这种手足之情曾经让他们脐带相连地度过许多快乐和凄苦的岁月。
“作家还是比一般人幸福呀!因为留下了作品,因而保住了时光,镌刻了情感,使一切逸去的,留下了余音遗响,活色生香。”林清玄字字珠玑,像一缕清新的风迎面而来,让人觉得惬意。读他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给予我太多的启发。林清玄的文字像一盏清茶,值得我细细地品味。我愿意在时光的河流里前行,不管是顺流还是逆流,我都不会遗憾走文学这条路。
56、林清玄的写作方法,就像小时候我们写的作文一样简单、熟悉。边叙事,边议论;或者边议论,边叙事,情景交融,给人无尽的回忆。
57、写书评,其实是在总结作者的经验,在细细地分析他们的写作方法以及心得。
58、书评,传达给我们这样的理念:这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想做什么?她获得多大成功?在某些方面,此书是否打动我?
总体来说,书评是对作者言论的评论,是简洁、呆板、还是诗意?可以对作者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论。
59、梦想是需要一言不发的去实现。人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知识是你的底气,是你的修养,是您的杀手锏,当很多人嘲笑你质疑你反对你时,你可以用它证明自己能力的最有效的武器。
60、“业精于勤,疏于嘻,行与思,毁于随。”我在看书,认认真真地看,除了工作,闲暇的时间我都用来阅读,我突然发现我的心静了下来,就像一只五彩斑斓的石子沉入了湖底,爱情渐行渐远,模糊得只剩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