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唐代大文豪白乐天词云:“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讲的便是百姓口中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时值金秋八月,西子湖畔桂雨飘香,游人如织,或拈花饮酒,或吟诗作赋,或泛舟湖面观赏湖光山色。
      湖畔的白堤上,岳王庙旁,有一极为热闹的去处,乃是杭州最有名的菜馆“临江仙”。凡到杭州者无不争相前往品尝“临江仙”的几道名菜——东坡肉、宋嫂鱼羹、叫花鸡等。“临江仙”凭借这几道招牌菜,每日宾客盈门,十分红火。
      八月十七这日正午,“临江仙”二楼的大堂内金碧辉煌,丝竹盈耳,杭州“八卦刀”掌门林正翔今日五十大寿,包下了整座酒楼庆寿宴客。迎门墙上一个斗大的“寿”字,二十余桌酒席团团摆开。林正翔身着湖色杭绸长袍,左手无名指上戴了一枚碧绿的翡翠戒指,虽已年届知命,身板依然十分英挺。席间宾客大半是武林中人,其余的非富即贵,都是余杭一带有名望的人物。不少宾客还带着自己的子弟前来贺寿,这边主客还在温言寒暄,角落里的几桌年轻人却早已猜枚行令,吵得不亦乐乎,林正翔的三个儿子也在其中。
      林正翔身旁跟着一个年约十八九岁的清秀少年,并未到旁边的酒席上去凑热闹,只是轻摇折扇,一言不发地望着窗外西湖潋滟的波光,似乎对眼前喧哗的场面毫不在意。林正翔携起这少年对席间宾客笑道:“此乃拙荆的外甥,华山派大弟子祝聆涛。涛儿,今天来的都是我和你父亲的至交好友,你的武林前辈,还不快来拜见。”祝聆涛上前团团一揖,淡淡道:“众位前辈,久仰。家父俗务缠身,无法亲来为姨父贺寿,派晚辈到杭州送寿礼。”
      盐帮帮主冷千秋手捻长髯笑道:“你父亲可好?他那又臭又硬的牛脾气收敛了些没有?上次我到华山的时候你才三岁,十几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你可还记得我?我还抱你去摘过松塔呢。”祝聆涛恭恭敬敬地躬身答道:“家父一切安好。冷前辈的侠名如雷贯耳,晚辈时常听家父提起。但儿时往事时隔久远,晚辈已记不得了,望前辈见谅。”冷千秋一怔,随即呵呵大笑,对林正翔道:“你这个外甥,脾气跟他爹一样,话都懒得多说半句。”祝聆涛仍然淡淡地看着林正翔和冷千秋,没有再开口,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悦,随姨父到桌边落座,喝了几勺莼菜汤,继续摇着折扇看窗外的景色。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林夫人拉起祝聆涛的手道:“涛儿,你好象不尽兴?酒也没喝几杯,为何不到那边席上和你表哥他们一起乐乐?难道是这家菜馆不合口味?”
      祝聆涛忙道:“‘临江仙’的美食名不虚传,我已经吃了不少。只是远来有些疲惫,想出去走走。”林夫人疼爱地道:“也好,反正你和这些客人也没话说。你爹娘平时管束得也太严了些,好容易到杭州,就逛逛西湖吧。”

      祝聆涛踱出“临江仙”,不觉精神为之一振。湖畔正飘着如丝的秋雨,他到小店中买了一把清油纸伞,撑着伞在白堤上悠悠漫步,十分闲适。走到断桥上,驻足向苏堤的方向望去,湖面三三两两的小舟飘荡在细雨中,湖对岸淡淡的青山云遮雾罩,山色空蒙,风景如画。正自心下赞叹,忽听不远处一人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西子湖果然是天下胜景。”祝聆涛不由得回头看去,见两名男子立于桥头,其中一人撑着伞,身形高瘦,身背青布包袱,背对大路看不见容貌。说话的那人年约二十岁上下,容颜清俊,双眸亮如点漆。只听他继续说道:“楚兄,此去多加小心,等事情一了,小弟仍在西子湖畔迎你。”说着两人又并肩向前走去。
      祝聆涛沿着白堤继续闲逛,走到一处十分幽僻的所在,见路旁一座茶楼,檐下匾额题的是“水如天”三字,不觉举步上楼。二楼茶客寥寥,十分安静,祝聆涛找个靠窗的座位坐下,要了一壶龙井。
      喝过第一道的清茶,就听楼梯上脚步声响,一个清朗的声音道:“一壶龙井,一碟松子。”话音未落,人已经坐在了对面靠窗的桌旁。祝聆涛抬头看去,见那人额前的发丝都沾了雨水,脚边还放着一柄湿漉漉的油布雨伞,正是方才断桥上吟诗送别的青年男子。那人已经掸去衣襟上的雨雾,一双清亮的星眸正观赏窗外雨中的西湖。祝聆涛心知此人必定是一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但他既无心结纳,也不以为意,只是继续喝茶观赏雨景。
      喝过最香醇的第二道茶,祝聆涛抬起头来给茶壶中冲水时,发现对面那男子正若有所思地打量他。两人目光相触,那人含笑点了点头,算是打个招呼。祝聆涛也漫不经心地点头致意一下,仍扭过头去看风景。对桌男子忽然匆匆起身,汇过茶钱便下楼去了。不一会,茶博士给祝聆涛桌上端来一碟松子。祝聆涛不解地望着茶博士,茶博士却道:“是刚才那位客官吩咐给您送来的,账已经付过了。”祝聆涛皱皱眉头,拈起一粒松子尝了尝,也没有再说话。

      八月十七是观钱塘江潮的好日子,祝聆涛赶到六合塔下,江畔已经人山人海。他挤进人群来到江边,但见浑黄的江水缓缓倒流,江潮却没有丝毫动静。众人伸长脖子瞪酸了眼睛,潮水仍是半点消息也无。又候了一盏茶的功夫,忽见下游几艘木船渐渐驶近,人群立刻骚动起来。几个上了年岁的钱塘本地人对众人道:“都回去吧,今日潮不来了。”众人大哗,七嘴八舌道:“你怎知不来了?”“这几天是看潮的正日,为何没有潮水?”“今日不来,明日来不来?”一个老者摇头道:“我又不是潮神,怎会知道?但你们看下游的船都划上来了,想必今日潮水未到六合塔便已散了。大伙也不用等了,都回去吧。”
      江岸众人吵嚷了好一会方才散去,也有几个不甘心的仍在六合塔下逡巡。祝聆涛见几个方向的大路一时间挤满了人,索性踱到江边,想等路上清静些再走。这时,江上一艘乌篷船吱吱哑哑摇近岸边,船首一人撑着柄油布雨伞,含笑看着他,正是在茶社中请他吃松子的青年男子。那男子从船头纵身跃上江岸,走到祝聆涛面前拱手笑道:“这位仁兄,你我真是有缘。既然今日访江潮不遇,不如跟随在下这条船,到海宁盐官去看明日的早潮如何?”祝聆涛上下打量了那人几眼,那人又道:“在下盐帮萧逸君,仁兄的大名可以赐知吗?”祝聆涛淡淡道:“在下华山派祝聆涛,萧兄的美意在下心领,恕在下俗务缠身,失陪了。”说着拱拱手,转身便走。走出几步,只听背后萧逸君笑道:“久闻华山派弟子孤傲清高,果然名下无虚。祝兄不愿同往,在下也不勉强,咱们后会有期!”说罢听他朗声诵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万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祝兄,海宁盐官的大潮,比此处可是另有一番气象啊。”祝聆涛一惊回头,萧逸君已经远远立在江心船头之上,对他抱拳施了一礼,拨转船头,向下游漂流而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