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忆往事 ...

  •   “要不就从童年聊起?您父亲是小有名气的京剧演员,他应该在您很小的时候就让您开始学京剧了吧?”程小云的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从学戏开始。

      “其实,说起来,我算是半路出家呢。”陶秋兰微微眯起了眼睛,厚实的嘴唇一张一合,开始娓娓道来他的童年往事。

      说起陶秋兰的童年,先要从陶秋兰的父亲陶林讲起。陶林五岁开始学京剧,一口好嗓子仿佛开过光,调门高的一般人很难接住,唱念做打更是样样精通,被业内众人誉为京剧神童。

      陶林师承文派传人文祥,只可惜他的师父去世的早,还未等他在梨园行当站稳脚跟便已撒手人寰。自师父去世后,陶林苦心钻研,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开始尝试一些改良,渐渐地开始自成一派,组建了自己的戏班子。

      而陶秋兰的童年,便是刚巧卡在了父亲的创业阶段。父母忙于工作,陶秋兰很小就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在他十岁前,见过父亲的次数屈指可数。

      老人家向来是隔辈亲,虽然彼时陶家并不算富裕,但对这个孙子倒也算的上是有求必应。在陶秋兰的回忆中,小时候的那段时光算得上是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除了偶尔会想念自己的父母。
      陶秋兰依旧清晰地记着第一次见父亲演出的场景。那一年他八岁,趁着暑假,爷爷奶奶带着他去跟父母团聚。恰逢那天父亲有演出,小小的他便被带到了后台。

      “兰儿来了呀,饿了没,饿了先吃随便吃点,一会儿散场了爸爸再带你出去吃好吃的。”陶林见着儿子自然高兴,只此时的他忙着上妆顾不上儿子,只指着桌子上的盒饭叮嘱道。

      陶秋兰小时候虽然也是淘气的,只此时面对陌生的父亲多少有些拘谨,便也乖乖地点了点头,倒也不打扰父亲工作,自己拿着盒饭吃了起来。

      “师父,该您上场了!”说话间,陶林的小徒弟过来传话道。

      陶林已然装扮完毕,整了整衣服准备上台,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回身叮嘱陶秋兰道,“你乖乖地在后台等着爸爸啊。”

      陶秋兰乖巧点头,陶林又嘱咐徒弟看顾好自己的儿子,这才放下心上台演出。

      陶林走后,陶秋兰瞬间活泼了起来,放下盒饭,好奇地在后台穿梭,一会儿扒拉扒拉戏份,一会儿摆弄摆弄髯口。他正兀自玩得开心,互听音乐响起,一时好奇心起,一路小跑到了侧面帘处,用手指头把门帘扒了一个小缝,顺着小缝往台上看去。

      陶林此场唱的是一出《四郎探母》,陶秋兰看着父亲在台上走着方步,身姿极为潇洒,一开口只觉余音绕梁,倒是把陶秋兰看呆了。

      陶林表演完后下台,便见陶秋兰呆呆地站在侧幕。

      “兰儿,你在这儿干嘛呢?”陶林过去牵着陶秋兰的手便往后台走,陶秋兰这才回过神来,扬着小脑袋说:“爸爸,刚才这出戏真感人。杨四郎真可怜,这么多年与家人骨肉相离,好不容易能有机会跟母亲见面,却也只能匆匆相见,才相聚,又要分离。”

      陶林倒没料到陶秋兰小小年纪竟然能听懂这段剧,面露惊喜之色,蹲下身来平视着陶秋兰,问道:“兰儿喜欢听么?”

      小人儿郑重地点了点头,“喜欢听,爸爸,你演的真好,兰儿也想学。”

      陶林的眼睛亮了亮,却又转瞬暗了下去。他自己从小学戏,知道这其中的苦,他不忍心让自己的儿子也受这份苦。更何况如今他自己还没闯出名堂来呢,他不确定该不该让自己的儿子也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算了算了,他若是喜欢,让他以后当个票友就可以了,专职做京剧还是不要了吧。”陶林心中这样劝着自己。

      想到这儿,陶林拍了拍陶秋兰的小脑袋,和颜悦色地说:“兰儿要是想学,回头爸爸有空了教你一些基础好么?”

      “好呀好呀!”陶秋兰拍着手高兴地应道。

      这个暑假,陶秋兰过的格外充实。陶林也兑现了他的承诺,尽量抽空教了陶秋兰一些基本的唱腔与身段,也许是一时新鲜,也许是确实感兴趣,陶秋兰倒是很认真地学着,一时间倒也学的有模有样。

      只是毕竟陶林时间有限,教给陶秋兰的也只是皮毛,再加上暑假很快就结束了,开学后的陶秋兰也既没时间去练功,也没有人在一旁指导,便也把学的东西渐渐忘了,只会咿咿呀呀偶尔哼上几句。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随着年岁的增长,学业压力也渐渐大了起来,陶秋兰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倒也渐渐把学戏的想法暂时搁置了。

      陶林越来越忙,不过付出倒是有回报,渐渐地他也开始在梨园行站稳脚跟,一手创建的戏班子也开始在业内有了些名气,大大小小的晚会邀约也接踵而至。

      陶秋兰对于父亲的出名倒也没有太多的感觉,除了身边的朋友似乎多了起来,再就是偶尔会碰到有人跟他打招呼说:“你是不是陶林的儿子呀?你爸爸的戏唱的真好。”

      每每此时,陶秋兰总会很自豪地回道:“是的,我爸爸很厉害的。”

      有人逗他:“那你觉得你以后会比你爸爸厉害么?”
      小秋兰自信满满地挺着胸脯回道:“当然,我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只是这话,如今的陶秋兰回忆起来,评价说当初是年少无知、童言无忌。

      “京剧这行,不是需要童子功的么?”听着陶秋兰的童年生活,已然快到小学毕业了,却还没正式开始学戏,程小云不禁好奇问道。

      “可不就是这么说的嘛。”陶秋兰一边说着,一边抬手替程小云的茶杯里续上了茶,自嘲地笑笑,“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的童年过的还算幸福,所以后来就得吃双倍的苦来弥补那段错过的时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