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定光古佛(下) ...

  •   第三章:疏通航道助渔船,活泉之术解众渴
      小和尚渐渐长大了,变成了大和尚。大和尚抛去了幼时的疯疯癫癫,变得稳重了。但关于大和尚的传说却不曾消停过。
      景德初年,大和尚应邀到江西南康盘古山弘法,途中,大和尚需要渡过一条江河,寻了许久,也没有渔船愿意载大和尚渡河。大和尚十分不解,一位老渔夫告诉了他缘由。原来这条河中布满了槎桩,船只来往一不小心就会触桩而亡。近日多雨,河水湍急,愈加不敢出船。老渔夫满面愁容:“多日无法出船捕鱼,家中早已断粮,难办呀。唉。”大和尚沉默了一会儿,安慰老渔民:“老人家莫担忧,明日便可出船了。”大和尚走到岸边最近的槎桩前,以手抚摸,口中念道:“阿弥陀佛,去,去,莫为害!”当晚,天虽未降雨而江水暴涨,槎桩皆被江水冲走。渔民终于可以出船,而大和尚也得以搭载离开。
      “韩先生,你先前既说这定光有顷刻来回之神通,那么为何他前去弘法仍要长途跋涉呢?”底下有人发出疑问,声音脆生生的。
      韩先生意味深长:“这大抵便是得到僧人同俗民的区别吧。佛法无边,却非为自己便利所用,弘千万法不如救一民呐。”
      此言一出,众人一瞬沉寂,随即鼓掌喝彩,连莫言斋掌柜都似乎有所动容,放下忙碌,坐下倾听。
      大和尚一路救苦救难,到了盘古山后,发现井水枯干,禅院和尚不得不每日去往十里之外抬水以维持生活。大和尚遂用禅杖敲打井沿三下,说道:“阿弥陀佛,快出!快出!”到了夜中,落泉溅崖声不绝于耳。天明,就有早起的和尚发现枯井溢水,再也无需日日深山提水。
      “先生,那禅院为何遇得井水干枯,莫不是素日作恶多端,天谴所致?”韩先生定眼一瞧,又是先前那个提问的人,眉目清秀,他无奈的笑笑:“小丫头,你先前不是问老夫为何定光佛具有神通还要徒步前去弘法。老夫说是为救苍生。”小丫头似乎因为被戳穿身份而气恼,涨红了脸也毫不认输:“那又如何?”韩先生温言回答:“既然如此,那么又如何会听不见民众之声?一路下来,禅院好坏定光佛如何不知呢?心怀善念,才能得善报呀。”小丫头闻言抿了抿嘴:“韩先生,那这段唱词由我来唱可好?”韩先生未曾想小丫头倒是勇猛,楞了一下点头答应了。
      小丫头声音清脆,若黄莺出谷:“疏通航道助渔民,佛法无边非己用。活泉之术解众渴,心怀善念得善报。”

      第四章:祈雨求阳获丰收,筑陂止水成民事
      祥符四年,汀州久雨不晴成涝,低洼之地早已淹没,百姓们聚集在高地,勉力苟活。每天都有逝去的人,一个一个又一个,不曾停止,哭干了泪水,嚎哑了嗓子,如行尸走肉般活着。郡守赵遂良听闻大和尚的神通,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请大和尚搭台祈晴。大和尚看着处处民不聊生的样子,答应了。他在高台上诵经,不眠不休,不吃不喝,整整七天七夜,终得天晴。可是汀州或许天要惩戒吧,此处成涝彼处遇旱。郡守胡成秩见大和尚神通三界,派遣使者到南安岩请他祈雨。大和尚这次犹豫了许久,将自己关在房里,焚香卜卦,三天后才写了一张偈语给来使,让他带回汀州。来使一进入汀州境内,大雨即至。那年,汀州不仅没有大伤元气,反而获得丰收。
      韩先生用他的口技呈现出一场人间惨剧。底下听客似乎可以看到浮尸累累,白骨森森,是痛到绝望,是痛到麻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有爱有恨,有不舍有残忍。韩先生看到那个小丫头怔怔,眼里泪水不断。若是不曾经历苦痛,就学不会感恩生活。
      “可是韩先生,为什么定光佛不及早出手。他明明可以,如果他及早出手,那样,我……我也不会……”小丫头泪流满面。
      韩先生看着她,叹了口气:“正如你先前所说,世间所有果皆出于因。冤孽久积弥厚,终成恶报。定光佛也不是想救就能救的啊。他求天,以寿想换;他问天,求得原谅。定光是佛,也不能随心而为啊。”
      小丫头喃喃:“佛也会身不由己吗?”
      大和尚云游经宁化,适逢当地筑陂,奈何水流湍急,久而不能合拢。一日,遇一老妪给筑陂儿女送饭,大和尚化为乞儿向老妪乞食:“婆婆,给点吃的吧。我好几天没吃过饭了。”老妪闻之,面有难色,将筑陂之事及家中困顿据实以告:“若是将饭菜与你,吾儿则饥。”大和尚也不强求,道了声谢准备离开。老妪见其瘦骨嶙峋,忽动恻隐之心,遂唤大和尚回头,将饭菜悉数与之:“小乞儿,回来吧。我儿正值壮年,可抵一顿饥。”大和尚饭罢,跟着老妪到水陂,而后令众人上岸回避,脱下脚上草鞋,甩向拢口,弹指之间水陂成。许久之后,宁化乡人方知是大和尚所为,遂立庙以祀。
      “韩先生,这是不是你所说的善有善报?可是,韩先生,我没有做恶事啊,为什么,为什么?”小丫头泪眼朦胧。
      韩先生低头说了一句话:“一人为善,众人得善;一人为恶,众人得恶。行一善得万善,做一恶报万恶。”
      莫言斋里只有茶水在沸腾,其余的听客虽不明白二人对话是为何意,却也只是听着,未有人出声打扰。

      第五章:除蛟伏虎灭妖怪,赐福送子通三界
      再后来,大和尚变成了老和尚。
      老和尚不去云游了,他隐居在武平县南安岩,那里多猛虎,大蟒。老和尚摄衣趺坐,驯服虎蛇。山下村落有一头牛为虎所伤。老和尚得知后,削木书偈语,翌日老虎即死于路中。村中感念恩情,遂将村名改为伏虎村,至今亦在。
      老和尚就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在还是大和尚的时候,就这样了,像个得道高僧。大和尚云游至大和县怀仁江时,遇蛟龙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他便手写佛偈一首,投于江中,江水骤退,变为沙洲,后人称之为“龙州”。
      老去了的大和尚再也没有幼时的随性,也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他不再做那些为民请命,惩戒权贵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他开始端坐庙中,专心为当地百姓赐福送子。他主动托梦,为无子者送去子息。他安安心心的做一个高僧,他甚至有些后悔曾经的自以为是,以为一己之力就能拯救苍生。
      韩先生看着小丫头的眼睛,说:“丫头你看,神佛也不过如此。他们也曾随性放荡,他们也有意气风发之时,他们虽负神力,却亦担神责。世上没有不用负责的权力。莫要执着了,小丫头。”
      小丫头一张精致的小脸煞白煞白,她定定看着韩先生,点了点头;“一切皆听先生所言。”韩先生的小孙儿上前牵了小丫头的手,离开了莫言斋。

      第六章:显灵降雨救灾民,抵御寇贼护汀州
      故事的最后,老和尚圆寂了,他活了82岁,号为“定应”。
      老和尚虽然已经仙逝,可他依旧在保护着汀州百姓。也许他的肉身之所以不腐,就是因为还要看着汀州。
      老和尚终究放不下。
      数十年后,汀州再一次遭逢大旱。眼看着悲剧又要重演,知州陈轩连忙派遣郡倅郭祥正前往南安岩求雨。也是郭祥正心诚,日日鸡鸣而起,直至日落西山,潜心祈雨。老和尚显灵了,天降大雨。这一次,老和尚不是一个人,何仙姑也助其一臂之力。
      老和尚寂灭200多年后的绍定年间,匪寇围攻汀州城,来势汹汹,当时知州懦弱,百姓岌岌可危。老和尚再次显灵御贼,州人感念老和尚长久以来的庇护,遂列状奏告朝廷,奉旨封为“定光古佛”,并为老和尚所居寺庙赐额“定光院”。
      《临汀志》记载:“三仙二佛之名,于汀尚矣。仙事茫不可索,佛应日现著,邦人崇向,日严以亲,是不可不书。”二佛,即为定光古佛与伏虎禅师合称。
      故事结束了,韩先生的精彩解说和绝妙口技令人们依旧沉浸其中。韩先生默默摘下莲花乐和刷板收好,将三弦琴装进袋中,也不管底下听客,向莫言斋掌柜微微点头就离开了。门外是等待已久的小孙儿。

      终章:世间万事有因果,纵横千年破执念
      午后。
      店头街小巷。
      一老一少行走于此。
      “爷爷,那个小丫头到底是什么人啊?”小孙儿拉着爷爷。
      “小丫头啊,”韩先生捋了捋胡子,“小丫头遇上了天灾,四处成涝,民众饥不得食。没有吃的,他们只好吃人。”
      “小丫头被吃了吗?”小孙儿急急的问。
      韩先生摇了摇头,“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自己的亲人下不了口,就会互相交换。小丫头的父母为了年幼的弟弟,选择将小丫头拿来交换。小丫头不甘啊,她怨父母恨弟弟,可是那是她的亲人,她恨不下去,她也疼她的弟弟,她只好恨定光,恨他的迟疑,恨他的不早相救。小丫头执念太深,魂魄游荡时间数百年而不得转世。”
      “所以爷爷今天是为了小丫头才说的定光吗?”
      “受人所托而已。如今小丫头已释然重入轮回,那人知晓了,也能安心了。”
      “爷爷,我觉得小丫头好可怜。”
      “普天之下,可怜之人何其多。”
      远处,交谈声渐小。
      最闷热的午间已经过去,人们重新开始忙碌,人声鼎沸中,隐约有歌声传来。

      雁过留痕莫不知,
      万事皆晓莫不言。
      江湖何处多古怪,
      且听说书莫言斋。
      一生慈悲救苦难,
      身不由己难顾全。
      心怀善念得福祉,
      万事皆空终轮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