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1、第一百四十一章 ...


  •   年底的又一转冬训开始了。他们又得下乡,又得忙碌上好一阵子。
      他带着培训材料,提着个黑油包,坐着长途班车,移师北上,来到了久别重逢的西川乡五台村,今后他开展科技承包新的示范点。
      西川乡五台村是全乡,也是全县最北面的一个行政村。与金州市向上县仅一地埂之隔,地连着地,过了村北面一块田的地埂,就是向上县唐川乡六台村的地界了。
      这个村比较偏远,来回只通一趟市内跨县班车,终点站是向上县唐川乡六台村小横路,唐川乡政府所在地。
      小横路虽然偏僻闭塞,离金州大城市和县城都边远,处在农村腹地,但这里是他们兰原县,金州市向上县,乌铁市小石县三县交汇之地,周边农民在这里自发形成了几个服装日杂,农产品集贸市场,门店铺面,商贸流通十分活跃,聚集辐射周围的农村地区农民,是个比较繁华的小镇,却另有一凡天地。
      他们单位上的技术人员们,个个是人精,都想在离县城最近的村子蹲点,稍远一些示范点也行,就是不愿到这西川乡五台村最偏远的村子来包村蹲点,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谁都不想来。
      既来之,则安之。他要在这西川乡五台村常生驻村蹲点,开始新的工作和生活了。
      村委会朝东的门口,是村上一座坐北向南的戏楼和露天戏场,进了村委会小院里,南北长方形的村委会暂时没有人。西边有一排坐西朝东的平房,南面几间坐南朝北的平房,北面院墙上开一门楼,门半开着,他走了进去。
      里面是个小四合院布局,西面坐西朝东的两间屋子里有人,出来一个精干的中年人,把他让进屋里寒喧,他介绍了上面安排来下乡蹲点的事情,听有人叫中年人,正是村上毛毯加工厂的郑厂长,还兼着村委会副主任。
      他第一次见到毛毯加工厂,郑厂长看他对毛毯加工厂很感兴趣,就领着他到各个车间,其实严格来说也算不上车间,也就是简单的手工作坊里,仔细看了一圈,他才知道毛毯原来是这样加工制作的。
      房间里,车架上的竹帘像瀑布挂着,一排一排的,大多是一些农村青年妇女们,坐在竹帘夹着的毛毯前,用手中的剪刀修剪毛毯上的各种花纹,对送来的粗毛毯进行精雕细刻,再送回去销售,挣得是来料加工费。
      这个村办小企业,是郑厂长通过在一家大型国营毛毯厂上班的一个亲房,拉来办成的。既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了收入,又在家门口上,不外出,非常适合农村妇女。
      参观完了毛毯加工厂,郑厂长领着他出了毛毯厂,进村委会小院里,开了村委会办公室的门,安排他住到里面的套间,有一张床铺。
      村上的领导们,书记,主任,副主任,文书,这几天都打了照面,都认识了。村上安排,收拾了南面一间房子,原来的厨房,时间长再没有起伙了,一个洋炉子,还有案板,炒锅,菜刀,勺盆,几副碗筷,一堆小炭块等。村妇联主任兼计划生育专干,是个女的,重开炉灶,他卖来面菜调料,给他做饭吃。
      这天,村委会水管队的张会计来了,打开他住的办公室套间里的扩音机,在大喇叭上喊话,催缴各社冬灌的水费。
      张会计走后,就他一个人了,他自作主张,照着看见张会计操作的路数,开电源,开扩音机,开话筒,从提包里掏出拿着培训材料,放在话筒前的桌子上,对着话筒,在大喇叭上讲起了农技培训课。
      兰原县城海拔1680多米,五台村海拔高出近600米,达到2450多米。温度较低,气候冷凉,原来全是旱地,大部分都是旱砂地。农田才是七十年代刚修的水利工程,高扬程引黄提灌区,从河园乡大奔头经过八级泵站,才将黄河水提到了离黄河近百里的这里。
      这里的传统习惯是以种植小麦为主,再种植一些胡麻,豌豆,洋芋等农作物。从来不种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就连农民房前花园里也少见有果树蔬菜栽种,玉米等大秋作物更是不敢有人种植。农民中流传着“海拔高,气候凉,种上苞谷长不黄”的谚语。先进的农业科技在这里,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而他,则认准了在这里,是农业科技大显身手的地方,一但有所突破,增产潜力十分巨大,农业生产面貌会有彻底改变的一天。关键是要发动农民群众,推广农业科技,掀起应用农业科技的新热潮。
      村上大喇叭声音在全村上空回荡,真就使全村在家的村民们都听见了。“地膜玉米,带田种植,配方施肥,轮作倒茬”等新鲜的农业科技名词,在这村子里不胫而走,无翼而飞,触动了人们一成不变的思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为农民服务的好事,有时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落后保守和墨守成规的村民,封建迷信和胆小怕事的人们,不愿接受新事物,心里很不舒服,还会蠢蠢欲动,要百般抵制科技推广,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
      讲完了他精心准备的农技培训材料,关了机,拔了电源,感觉有点累,他斜依在床上休息,闭目养神起来。
      突然,村委会办公室的门被人猛地推开,撞进来三个年轻人来,他听见外屋有动静,就睁眼起身下床,从套间门走进外屋的村委会办公室。
      “刚才是谁在喇叭上喊这里?谁叫他在这里吼这里?”一高两矮,一胖两瘦其中高个子胖小伙,看见他出来站着,就对他大声斥责道。说块头,他不是高个子胖小伙的对手,比其余两个小个子瘦小伙也好不到那里去。
      “村上要喊的,怎么了不能喊吗?”他稍一愣神,马上就镇定了下来,一股敢气冲上头脑,打退了全身的胆怯,他毫不示弱的反弋一击道。
      “我当是谁,原来是村上来的工作组啊。”高个子胖小伙眼睛瞪着他,向前走了一小步便停了下来,仔细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遍后说道。两个矮个瘦小伙也跟着带头的高个子胖小伙,也趋也步,向前也只走了一小步停下来,愣愣地看着他。
      他这时看见高个子胖小伙向他迈步走开的一瞬间,心里已开始打了退堂鼓,害怕唰一下就窜上身来,恐惧感刹那间传遍全身,看来挨打在所难勉了,仍凭高个子胖小伙出手揍他,自己惹得祸自己扛吧,再说,一比三的绝对劣势,真正打起来他也打不过这帮年轻人的,但他强打精神纹丝不动的硬是站立在了原地。
      “对,就是我喊的,工作组的。”定眼一看,还好,高个子胖小伙只向他走一小步就停下说话,并没有伸出拳头打他,惊险的一幕终于过去了,他机智果断,就来了个顺水推舟,借梯下楼,自告奋勇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战略转移,彻底撒出战斗。
      “休息好了没有,休息好了就继续接着喊。我们可要走了。”高个子胖小伙看他没有半分的胆怯,以强对弱,临战不退缩,有勇气,不怕打架的主儿,俗话说,“好人怕恶人,夯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恫吓没有使他屈服,没办法,也相继收兵罢战,带着两个小个子瘦小伙,大摇大摆,出了村办公室的门,一溜烟,出了村委会小院,扬长而去了。
      看走了这三个小伙,他才长舒了一口气,想起刚才化险为夷的一幕,他还心有余悸,太惊险了,也很刺激。
      他从来没有遭遇过这样一触激发的临战场面,真可谓剑拔弩张,惊心动魄,回想起来他还十分的后怕。刚才的场面上,他几乎心力憔悴到了极点,大脑几乎就停止了运转,差不多忘记了要呼吸,差一点点就支持不住了,快要到马上逃离战场的地步。但终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难能可贵。两军相遇勇者胜,真就是这么回事。孙子兵法所讲,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为上上之策,今天就让他实践了一次,见识了一回,这是他个人战争史上的奇迹,必将载入个人的史册,而彪炳于他的子孙后代。
      晚上,村陈文书来加班作年底村上的会计报表,他和村上陈文书闲聊时,就大略给村上陈文书如此这般的讲了今天那难以忘怀的情景,村上陈文书听完后,微笑着惊讶地看着他说:“你还真历害,把村上的二毛们你都给镇住了,不简单,不简单,真不简单。到底是上面来的领导干部,县上来的工作组。”
      “你不要笑话我了,这不是正好你们村上的领导和干部们一个都不在吗,我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硬顶着。”他无奈的回答道,但心里还是带着几分的骄傲与自豪。
      他到底还是没有想明白,这村上的人到底为什么找他的麻烦,为本村的农民群众推广农业科技这有什么错吗,防碍了什么人的利益,要这样来对付他。
      是村上的几个二毛娃不懂事,游手好闲惯了,没事干吃饱了撑得慌,才来这里挑衅滋事,还是另有原故,是不是有人利用了二毛娃们,来给他个下马威,警告他小心点,别乱来,他百思不得其解。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