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8、终章 燕云(38) ...

  •   历史上,赵构、秦桧在金国内乱之后,才匆忙决定让刘锜带兵四万入开封,结果未及赶到开封,刚至顺昌,金国的骑兵已经大举南下。这才有了脍炙人口的顺昌之战。据说,顺昌之战参战的士兵只有半数(两万),很可能尚存侥幸之心的赵构当时并没有凑足四万之数。
      但现在的情势与历史上截然不同。张浚已经许诺,只要重登相位,立即会把重占开封的重任交给吕祉。他早就仔细考虑过,是让刘锜带前锋先行,还是自己亲自督率重兵的好。

      两个方案各有优劣。刘锜做先锋,好处是自己可以居中策应,正符合朝廷一贯的“持重”要求。坏处是作为贵胄子弟出身的刘锜,雅量有余英概不足,王德很难心甘情愿地服从其指挥。类似王德这样的骁将,除非是有大恩的人,否则纵然是表面上用官阶压服了,战时断然不能得其死力。
      然则自己统领亲军与王德一军先行,吩咐刘锜做后阵接应,也有不妥之处。先不说朝廷是否会同意,单这样的安排,就足以伤刘锜之心。

      吕祉心思转得极快,笑了笑,说道:“彦修,你倒不妨帮我参谋一下,怎么出兵才好?”
      刘子羽斜了他一眼,也笑道:“安老,你这么镇定,想是早有定论了吧?”

      “什么都瞒不过你。这件大事,我确有谋划,但还不知道合适与否,正好今天一并就教。”
      “你领兵的经验比我还要丰富,这么客气,我要无地自容了。”

      吕祉不再更多客套,正色道:“你看,刘锜、王德两军并出,互为犄角,我率后军居中策应如何?”
      依淮西到开封的道路条件,确实不具备一条大路通行四万人的承载能力,全军进驻势必分头行动。同时这法子也极大地避免了王德、刘锜互争的局面。岳飞驾驭手下王贵、张宪诸将同样如此。

      “安老真是老于兵事。不过如此行军,须防备金军全力一击。”宋军救援太原不及的惨败,是这代人不堪回首的记忆。再往前追究,还有五路伐夏等一系列的惨败。分进之法,必然要求手下军队有单独作战的能力,可以承受金军铁骑的反复攻击。

      “只要兵好,怕他什么兀术!”吕祉朗笑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奢谈什么尽复故地!不如在平江安安稳稳地吃瓜啖饭。”
      吕祉说了句俏皮话。这典故缘自去年,彼时岳飞尚未捅出这次的大娄子,元旦朝贺的时候赶上岳飞重病。官家知道岳飞病势沉重,除了赐医药外,又听说岳飞胃口不佳,再赐齑瓜等精致腌菜数小坛。吕祉也有幸分了一坛,不愧是御用之物,味道甜中有咸,非常可口。如今时过境迁,用在这里,自然是暗讽官家畏敌如虎。

      刘子羽被责,反倒笑了:“差点忘了,明天又是大阅,行不行,我说了不算,安老说了也不算。”
      “那么,是谁说了算?”吕祉有意反问。
      “那些在教场上拿枪拼刺,挥汗如雨的说了才做数!”
      话音落地,两人相视而笑。

      按照吕祉与各大宣抚司的书信往来,他知道和议以后,各大宣抚司不约而同地加大了练兵整顿的力度。

      岳飞不用说了。天下精兵,半数在鄂。鄂司一军虽然被严厉约束不能越界生事,但秣兵历马之心不改。张子盖和吴拱两军经过这次的长途行军,也加速了向鄂司原从人马看齐的步伐。

      淮东又不同,韩世忠即使受了重谴,依旧故我地整编水军,探索海路。他的舰船编组规模一直相当庞大,运力足以承担全军的水路机动。现在建康多了张俊余部和张宪一部组成的六万大军,韩世忠更加放心,全副心思在海路上进取。在吕祉看来,这个策略有点像当初熊廷弼的三方布置之策,所谓戈船浮海入辽南四卫成东西夹击之势,现下则是“兵船浮海指山东”。不同的是,韩宣抚本部不但船多而且人马素质甚强,连海上远攻必备的神臂弓、火蒺藜之类的武器都胜于金军,远非“全无盔甲赤身露顶”的八千明军登莱水师可比。

      这就要说到江东宣抚司了。要想成事,非得江东鼎力配合不可。韩宣抚一军为奇兵,刘光世一军为正兵。刘光世大军佯攻淮阳军,吸引调动山东的金军主力,韩世忠才能乘虚而入。
      江东的光景是比较怪的,刘光世整日高卧不起事情都交给张宪去办。张宪前段时间一直忙着市恩,笼络张俊留下来的亲兵队的统制官以及其他亲信将领,还谈不上规划训练。如今,张俊余部算是基本稳定了,终于到了张宪卖弄自己领兵手段的时候。这一军馈饷丰厚装备精良,只是缺乏胆气,“败亡之余不敢言勇”。这就很麻烦,兵无胆气一切技艺都归无用。说道养气的办法,就不能不把老上司岳飞的那一套拿出来活学活用。有功重赏无功峻罚敢扰民者死,搞得江东一军叫苦不迭。然而无论军中光景如何,刘光世总是抱定了袖手的宗旨,任由张宪自己折腾。张宪因而得了个阎罗的绰号,“张阎罗瞪眼杀人,闭眼活人”的流言不胫而走。

      再往西,吴玠在汉中囤积了大量的粮草、甲仗之类预备北上,新近又有李显忠从他的防区归宋,由他代为上报官家。
      李显忠的经历也是非常传奇,此人原名李世辅,十七岁即出入敌阵,金人攻陷延安后,不幸全家被俘。兀术以显忠艺高形伟而授以承宣使,治管同州(今陕西大荔)。但显忠归宋之心不死,赴同州后,随即派人持密书信由四川转至宋廷,呈报南归之事。后来事情泄露,全家被害,只有显忠一人逃离。之后,又辗转至西夏境内。当时金夏不和,夏人便接纳了显忠,并授予官职。显忠却还是执意南归。夏人觉得他忘恩负义,率精兵攻击。显忠并不畏惧,杀败了夏人后进入宋界。一进宋境,吴玠就派人抚慰显忠,并给以奖赏,封指挥使,礼送他奔赴行在。
      官家最近心情郁闷,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吕祉等人谁都看不顺眼,于是预备把显忠给心腹爱将杨沂中。杨沂中自然乐于接受,热情款待。然而绥德军出身的显忠却不愿意留在江南。实在是江南的宋军太多了,自觉留在殿前司难以出头,执意要求到吴玠麾下听命。官家想了想,给吴玠也无不可,反正这人现在是个光杆,派给吴玠,吴玠就得给他调兵。要调兵就难免有说法,有掣肘了,让吴玠慢慢和川陕的郭家以及他的部下打饥荒去吧。
      于是,显忠最后的归宿是给了吴玠。

      这又是一宗偏差,历史上,李显忠是归到了绍兴十年短暂复出的刘光世麾下。到底李显忠在吴玠麾下好,还是历史上的安排好,吕祉也无从逆料,不过川陕的实力确实更加强了。李显忠年轻有冲劲--刚三十出头,朝气勃勃的他或许能改变川陕一向进攻乏力的局面。

      至于淮西的变化,则是加强了阵法的演练。
      宋代的练兵其实可以分为个人技能训练和阵法演练两类。个人技能侧重于□□、刀枪等武器的掌握,身体的锤炼。阵法则是步、骑的配合。如果说个人技能是基础,阵法就是战场拼杀取胜之道。

      吕祉各种阵见得也多。比如,太宗曾创制“平戎万全阵”,阵中心为三个步军阵,前、后、左、右均为骑兵阵,动用的总兵力达到十四万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军阵,吕祉力有未逮。即便是日常训练会诸军为阵,指挥如此复杂的阵型,也是超出能力的。
      又如吴璘创的叠阵,用大量拒马设置于步兵阵的左右肋,以完全舍弃己方机动性为代价,换取遇金骑兵冲击之时,步兵阵岿然不动。后来虞允文把这种阵法用于鄂州大军,并自谓此法大妙,比以车挡骑为利。
      再如吕祉上辈子戚继光创设的鸳鸯阵,用来小规模作战非常方便。
      其余还有撒星阵、车阵这样的邪法。

      然而如果想收复中原,这些阵法都未为善阵,步骑混合协同作战才是正道。这点,岳飞看得非常清楚。只是在南宋不把眼睛蒙起来沾沾自喜,而是踏实肯干的人,势必要付出极艰苦的努力。

      “淮西地广人稀,反成了养马的好去处。”关师古笑道,“我带回来的那些马,被养得膘肥体壮,近两年来繁畜的也很多,今年大约又有数百匹母马怀上了小马。现在我们的骑兵人数在诸军之中,已经仅次于鄂州了。再这样下去过上几年,就可以超过鄂州了。”
      好做歹做,淮西凭借关师古带回来的马队以及马纲贸易,再加上原有的,勉强凑出了七千骑兵主力,真是足以自傲了,也不枉吕祉违命接关师古归宋。

      吕祉是养马的大行家,知道每年春夏之交是最好的繁殖季节。今年春天生怀上的母马,产下的小马是归宋之后的第二代。从去年的出栏情况看,还算基本维持了北方马高大的体态,长成以后应该能选出不少可堪披挂驱驰的。
      吕祉鼓励地拍了拍关师古的肩膀,他对老关不服气鄂司,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很是欣赏。军人若连这点血勇都没有,还怎么上阵杀敌!
      “难为太尉了。淮西一军,属太尉最熟悉马性,两年辛劳,不只把军马场管理得井井有条,小马的质量也没有下降。屯田养马两重功劳加在一处,当职要保荐太尉为防御使。”

      防御使正提了一级,按说非战功不能升。现在宣抚使当着众将的面许诺,自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关师古觉得面子上很是好看,喜不自胜,连忙谢吕祉的栽培。

      步骑协同的演练重点看得就不是关师古了,而是预定充左右两路军的刘锜和王德两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