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

  •   唐小藕喜欢待在姥姥家和奶奶家,在这两处她可以随心所欲,而在她自己家里则处处受到制约。唐小藕的妈妈对儿女要求甚高,姐弟俩做得好那是应该,若做得不好,定会予以责备。唐小藕特别羡慕她的好朋友杜新云,杜新云想怎样就怎样,其母很少管束。后来唐小藕总结出,年龄较大的母亲通常都溺爱孩子(杜新云的母亲就年龄很大),因而,凡是有高龄母亲的小孩子都会被她羡慕。
      唐小藕在姥姥家时夜里一直由姥姥搂着,回家来有小她三岁的弟弟就轮不到她栖身妈妈的里侧。夜里没有大人挡护,唐小藕毫无安全感,想去奶奶家里住。唐太奶奶得知后,提出让唐小藕去她那里。唐小藕不愿意,执意去奶奶家。“去吧,还是那里好!”唐太奶奶的语气里明显地露出不高兴。唐小藕的妈妈偷偷捏女儿一把,迫使她答应。
      唐小藕不肯住在太奶奶屋里是有原因的:太奶奶在唐小藕眼里很老了,她总担心太奶奶会效仿太爷爷——夜里突然停止呼吸。这种担心,唐小藕藏在心里对谁都没敢说,因为她觉得这种想法大逆不孝。“老奶奶……”每当夜里睡不着时,隔上一会儿,唐小藕便轻轻叫一声。听到太奶奶应声,唐小藕就暂且放了心。(“老奶奶”是本地人对太奶奶的称呼。)
      临睡前,唐小藕总是让太奶奶讲古。唐太奶奶讲述了早年发生在樊家堡地界的“红山惨案”,还讲了在鬼子扫荡时村人往山里躲藏的情景。唐小藕问太奶奶当时有多怕,太奶奶说吓得索索地走不成步。唐小藕听着感同身受,在被窝里一边发抖一边暗自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太奶奶的讲述及战争题材的电影对唐小藕的影响可谓深远,在她长大成人后,也老是做梦梦到鬼子来扫荡,在梦中,她跟太奶奶当年一样,跑进饭棚里抓一把鏊子底儿的灰,一边往脸上抹,一边跟着家人往山里或者地窨子里躲藏。
      唐太奶奶所讲的“红山惨案”中的红山就在他们所住的西樊家堡。据县志记载,清末民初兵匪成患,为防匪避难,大村筑围,高山修寨。位于西樊家堡村西的鸿福山上也筑起一座防匪山寨。一九二七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日,匪徒围攻了鸿福山山寨。在这场浩劫中,有四五百名樊家堡及周围村庄的村民惨遭杀害。唐小藕的两位太爷爷当时在外扛活,幸免于难。为纪念这一惨案,人们将鸿福山易名为红山。
      红山又名西山,距西樊家堡三四里路,呈南北走向,两头缓平,中段高而陡,似一头卧着的大象。其山体由暗紫红色片麻岩构成,巧妙的是,与之遥遥相对的东山,山体呈暗黄绿色。这两座山的山腰及山脚均覆盖着鱼鳞般的碴片(岩石风化而成)。碴片渗水,用来铺垫路面比沙子更理想。每隔一年半载,村里便组织劳动力从两处运来碴片铺垫路面,其时,村里村外的大小道路焕然一新,有的呈暗紫、有的呈暗黄,给西樊家堡平添了几分童话色彩。
      西山上布满了洋槐。每年阳历五月,漫山的白花绿树成了西樊家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到那时,变得香馥馥的西山,不光招去成群的蜜蜂也把村里人引去——蜜蜂采集花粉酿蜜,人们采撷花朵打牙祭。洋槐花既可生吃也可做成各种饭菜,过去赶上荒年,香甜的槐花连同苦涩的槐叶都作过村里人的救命食粮。
      洋槐花刚打苞,便有放蜂人如期而至。当他们的车辆远远的出现在樊家堡西南那条长练似的路上,村民就猜到这稀见的汽车上所载何人了。孩童们听不得这种事儿,闻讯后立即蜂拥村口。放蜂人通常在西樊家堡的北场院安营扎寨,孩童们跟在汽车后面朝那里跑去。唐小藕喜欢闻汽油味儿,且跑且嗅个不停。放蜂人的一切在孩子们眼里都是新奇的,每天冒着被蜜蜂蜇的危险前去围观他们割蜜。放蜂人为南方人,顿顿吃米饭,唐小藕不只喜欢看他们割蜜,就连他们做饭时“唰唰拉拉”的一遍遍淘洗大米也看得津津有味。
      西山脚下是层层梯田。有孩童听说梯田上端与树林的毗邻处有几棵桑树,就你传我、我传你,都记在了心上;等到桑树结果之时,便成群结队的赶赴彼处。唐小藕在读二年级时跟随几个要好的伙伴——柳莺、田菊和杜新云去过一次,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四人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那几株桑树。初见这么多的桑葚,她们不禁兴奋地大呼小叫。密密匝匝的桑葚有青有白,紫红色的居多,紫黑色的较少。四个小女孩“馋”不择食,不管是成熟的还是生涩的,随手摘下来往嘴里送。正当她们欢天喜地得吃着,不远处突然响起看林人雷鸣般地喝呵:“谁家的孩子在这里作狯(捣乱)啊!”仿佛林中的小动物听到老虎的吼叫,四人拔腿就跑。与三个小伙伴一样慌不择路的唐小藕,没跑出几步就被隐藏在杂草中的石头绊倒了,她感到看林人向她伸出了皮筋似的能拉伸的胳膊,马上就要抓住她的衣领,绝望地大哭起来。“别哭了,快爬起来走吧。”看林人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虽然看林人的语气变得颇是温和,唐小藕依旧吓得要命,爬起来就跑,一直跑到较为平顺的路段才停住脚回头。——她看到,那位看林人站在高高的地堰上俯瞰呈盆地型的田野,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
      先前作鸟兽散的四位小伙伴这时又聚集到一起。桑葚没有吃够,她们的嘴巴有些不甘总想再吃点什么,柳莺提出去搓麦粒吃,于是一行人放弃原来的目的地,向尚未成熟的麦田进军。
      让唐小藕印象深刻的与嘴馋有关的事情还有一件,那件事发生在她入学前。
      一个秋日午后,唐小藕从一户苏姓人家的大门口路过,看到这家的小女孩苏玲正骑在院中的苹果树上吃苹果,便走了进去。见苏玲没有理睬她的意思,唐小藕就厚起脸皮主动跟她打招呼:“你干啥呢,苏玲?”
      “吃苹果呗。”
      望着树上密如繁星的小国光苹果,唐小藕一个劲儿地咽口水,但她竭力忍着不开口索要,等着苏玲主动给她。
      苏玲吃完手中的苹果后,又从树上摘了一个。唐小藕热切地盼望着她顺便给自己摘一个,然而苏玲自顾自的啃起苹果。
      唐小藕肚里的馋虫对她的矜持极其不满,闹腾得越来越厉害,后来她实在架不住劲了,便羞答答地向苏玲开了口。看到苏玲坚决地摇了摇头,唐小藕不禁又羞又恼;虽然如此,她并没有拂袖离去,而是再次进行央求。——这次唐小藕降低了标准,只求苏玲将树丫巴儿上长得那种个头小的、吃起来口感差的摘给她一个。苏玲的再次拒绝,让唐小藕的自尊心伤的体无完肤,盛怒之下抓住苏玲那悠荡个不停的两腿中的一只,朝她的脚脖子掐了一把。在苏玲哭喊她妈妈之际,唐小藕慌忙逃离。
      唐小藕担心苏玲的妈妈找上门来,惴惴不安了一天。当她们长成大姑娘后,每次见到苏玲,唐小藕总是不由地想起她在那个秋日下午的行为,并依然为此心虚脸热。
      唐小藕认为苏玲永远不会忘记她当年的“恶行”,因为同样的情形也在她身上发生过而她一直没有忘记。
      那天唐小藕兜里揣着几颗麦黄杏去柳莺家,半道上被一个叫杜鹃的女孩叫住(后来两人成为同学)。杜鹃问唐小藕兜里鼓包包地装的什么东西,唐小藕如实相告。杜鹃向她索要,唐小藕便掏出一颗给她。杜鹃嫌少还想要一颗,唐小藕就说兜里只剩下三颗杏,她还要分给柳莺、田菊和杜新云。杜鹃让唐小藕回家再拿,唐小藕回答家中没有了。杜鹃说她不管,反正再给她一颗才行。唐小藕不依,趁杜鹃不注意夺路逃走。杜鹃气急败坏,遂朝唐小藕扔起石子。虽然杜鹃并没有追上来,唐小藕还是吓得不轻,一直跑到柳莺家大门外才慢下脚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