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偽)北嵎那些事兒 ...

  •   (偽)北嵎那些事兒
      ——仿奇書《明朝那些事兒》戲作。

      一 關於北辰胤
      《北嵎國志》裡對北辰胤的描寫,說他“雅量非常,風度端嚴。外若寬和,而人莫測其際。”
      翻譯成白話文,這就是在說北辰胤同志長得帥,氣質好,看起來比較溫和,其實城府很深,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很湊巧的,這樣的描述,同另一位古人非常相近。
      這位古人,是孔子最為推崇的古代聖賢,在流行死後尊榮的中國,活著的時候即被尊為“元聖”。
      這位古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周公旦。

      北辰胤的特別之處,首先在於他跟元皇皇帝的關係非常之好,好到皇帝心甘情願給他裝兒子——元皇二年正月,元皇封他做了皇父。寫詔書的時候據說未經過翰林院,是元皇皇帝親手起草完成的。這份詔書現在還保存在龍城博物館裡,我去看過好幾次,除了必要的擡頭格式之外,那是一份很簡短真摯的詔書,說的無非是多年承蒙照顧(扶朕躬親),希望能以父親的身份來尊敬你(請事以父禮)。讀起來不像君寫給臣,而的確像是臭小子在向老爸撒嬌。
      在民間的故事裡元皇皇帝往往被塑造成一個冷酷無情而且多疑的人,從他的輝煌簡歷來看,我也無力反駁這種說法。然而在這封僥倖保存下的簡短詔書裡,我卻明明白白地看到了一份珍藏已久的赤子之心。
      哪怕是在那樣風雨飄搖的亂世之中,在最黑暗的宮廷裡,年輕的元皇皇帝仍然決定對北辰胤付出他的全部信任。這樣做的理由只能有一個。
      那就是這個人,確確實實,值得他託付一切。

      皇帝認爹這件事本身並不稀奇,前有呂不韋,後有多爾袞。通常情況下,這種“皇父”或者“仲父”的顯赫身份,還會附贈其他兩樣紀念品。
      第一就是同太后的緋聞。畢竟,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觀念裡,當了人家老爸,必然先睡過、正在睡、或者將要睡人家的老媽。這一觀點在目前鋪天蓋地的古裝劇裡一次次得到證實。況且就算他倆真的沒什麼,有點桃色新聞豐富一下首都百姓的精神文明生活,也是好的。
      第二就是封皇父的時間往往比較早,早到皇帝大人還是個小屁孩。這其中的道理,我們大家心知肚明。至於小屁孩長大之後成了一種什麼狀況,我只能說這些皇父仲父們都死了,而且都是可疑的自然死亡。
      說了那麼多,我只是想說明,當皇父也許並不太難,但當好皇父,確實難上加難。

      然而北辰胤是個例外,確切地說,是兩個例外。首先無論在北嵎正史或者野史中,都沒有發現任何關於他同太后曖昧的記載。這就是說連眼睛雪亮雪亮的都城人民都相信,他跟太后之間只是純潔高尚的革命同志情誼。至於第二點,我剛才說了,封皇父的時候是元皇二年,皇帝大人正好二十二歲。
      任何一個二十二歲的正常人都不會是個小屁孩,更何況是五歲背齊十七史、以多疑著稱的元皇皇帝。
      所以我才說,不談文治武功,不談政見戰略,單憑皇父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北辰胤是多麼的強大。
      既要權傾天下,又要廣有民心,還要深得皇帝信任,這樣的三全其美,我只能送給他四個字。
      空前絕後。

      當年的楚王孫比你我早認識到這個問題。他雖然是個土匪,卻不是個白癡。他很早就明白,憑他那點從三國演義裡學來的兵法知識,想要挑撥離間,從內部消滅北辰胤,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想到了另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
      ——陰的玩不了,就在戰場上直接幹掉他。
      當時楚王孫的主力大概有十五萬,其中三萬重甲騎兵。他們以往的戰績輝煌,在最初“老子的隊伍才開張,總共才有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時候,就曾大勝過當時西北十酋族長的六萬餘正規軍。
      因此楚王孫覺得,以多拚少,他無論如何吃不了虧。
      做下如此決定之後,楚王孫和他的先鋒大將東方鼎立一起,信心滿滿地率軍出發,取道西佛國,繞過重鎮留城,直襲北嵎邊境。
      北嵎跟西佛國交界處的邊城是通往當時首都赤城的最後一道防線,距赤城只有兩天的路程。
      不出楚王孫所料,元皇皇帝派來的守城將領,是他認的老爸北辰胤。
      楚王孫那時候很高興,因為他顯然還沒有見識過北嵎夜鵂部隊的強大。

      所謂夜鵂部隊,說白了就是北嵎特種兵,也就是港產片裡套著頭的飛虎隊。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SWAT。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特殊武器與技能。北辰胤雖然估計不懂英文,造出特種兵的意思倒是差不多。
      夜鵂部隊的出身都不怎麼好,偷雞摸狗,殺人劫舍,算是綠林裡出來的。這麼一幫人,本來跟官兵對著幹,被北辰胤招安吃上了皇糧,打起仗來還是一樣不要命。這支軍隊的組成也很特殊,都是按照地區招來整編的,一個隊伍裡父子兄弟,街坊鄰里,大家都認識,隨隨便便砍倒一個,就會有一大堆人上來拼命。
      這一招現在說起來有點損,一家子男丁都死光了,留著家裡的婆婆媳婦怎麼過日子?北辰胤帶這麼一支軍隊過來,明顯就是給楚王孫劃下了道——大兵們的親友死了要報仇。你想要動赤城裡的我的兒子元皇皇帝,我也是會跟你玩命的。
      這種玩命的方法,通俗一點說,就是帶著流氓打流寇。
      玩來玩去,果然就玩掉了十酋部隊的四萬條命。

      二關於並肩王府
      大家去龍城玩的時候就會發現,北辰胤的家(今並肩王府弄一帶,在□□時候被砸掉了,後來1983年的時候又重修過,改回北辰胤最先的封號,叫做天錫王府。)離紫禁城的距離之近是前所未有的。他下班之後步行五分鐘就可以回家,以現在的標準衡量,絕對是住在超級黃金地段。
      天錫王府的門票是80元一張,晚上六點關門。不過早上五點的時候會有附近的老頭老太太們大搖大擺地晃進去打打太極練練劍,門衛是不會收費的——你也可以跟著混進去,關鍵是看臉皮厚不厚。門口還有很多小攤都打著“正宗鐵家傳人”的旗號向遊人兜售價格從十塊到上千元不等的蒼龍弓,至於究竟哪個攤子才是真正正宗的問題,個人建議還是看看就算了吧。
      並肩王府之所以離紫禁城那麼近,簡直就在皇宮裏面,歷代史學家都想找理由。這其中可以分為勤王說,顯貴說,病痛說。下面我們一一例舉:
      勤王說:當時時局不穩,北辰胤隨時都要做好準備跑進宮裡去跟叛黨幹架。所以要住得近。
      顯貴說:他是並肩王,必須要顯得比別的親王高貴,別的賞賜都差不多,只能讓他住得離皇宮近一點。
      病痛說:北辰胤常年征戰,膝關節不好用,估計是有風濕。他住得離單位近點,是為了方便上下班。
      這些說法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都沒什麼理論依據。真正的原因隱藏在元皇皇帝的起居注裡。我看了好幾遍才發現。
      理由其實很簡單:方便他隨時進宮搞三陪:陪吃,陪住,陪嘮嗑。
      ——前面我們說過元皇皇帝很小的時候喜歡跟北辰胤擠在一張床上,後來長大了,不能擠了,只好讓他陪吃飯。
      自古以來帝王家裡,兒子恨老爸恨到殺死他的大有人在。而兒子親老爸親到這個程度的,大概也只有元皇一個。
      所以今後如果再有人跟你說元皇皇帝對北辰胤多方猜忌關係不好,你大可以給他一棒錘。

      三關於玉階飛
      說到北辰胤,便不能不提另一個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個人和北辰胤一起,把北嵎滅亡的時間后推了起碼五年。這個人,出生金陵,是天佑初年的狀元(當時他才十六歲,當然這一點並不重要),後來娶了天佑帝北辰禹唯一的親妹為妻。他弱冠入朝,官拜太傅,輔佐兩代君王。元皇皇帝每見他必跪拜,北辰胤對他的評價則是國之奇才,舉世無雙。
      他的名字叫做玉階飛。

      玉階飛不太出名。因為他雖然身曆兩朝,卻不幸病死在元皇二年,死時還不到四十歲。而且他雖然官職夠高,卻不太喜歡上早朝,更像是元皇皇帝的私人幕僚,因此在民間的知名度並不高。要說他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那的確沒有,但是元皇皇帝太子時期和登基早年的所有舉措,包括討伐四族和後來的迎回北辰胤,有一大半出自於他的建議。他以一個人的力量改變和推動著整個國家,卻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在北嵎千年的歷史中有許許多多的能人,居於幕後同立在臺前一樣偉大,但更為難能可貴。
      而且不談玉階飛,有另外一個人,你一定是知道的——北嵎最后的相國,人稱千古良相的江仲逸。
      玉階飛是江仲逸的好友,也是江仲逸的入朝介紹人。江仲逸對玉階飛一直非常尊敬推崇,他曾跟別人說過,有玉太傅在場的地方他常常不愿意說話,因為“一言一詞皆自覺粗鄙”。
      還有一次,元皇在御書房里找江丞相談話,談著談著看他有點站不住,就隨便指了一把椅子讓他坐,結果江仲逸寧愿累死也不肯——原因就是他知道那是玉階飛平時常坐的椅子。
      江仲逸丞相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光榮事跡。其中之一就是曾經孤身一人深入西北十酋,迎回了當時被押作人質的元皇皇帝。一個擁有這樣智慧和勇氣的人對玉階飛的評價如此之高,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玉階飛再多活三十年,北嵎可能會是另外一種局面,更好的局面。
      世界上總有極少數的一部分人是能夠改變歷史進程的,玉階飛或許就是其中之一。我說可能,說或許,是因為他死得實在太早,死在元皇皇帝剛獲得實權之后,只留下很多未及完成的理想打算。
      不過有位英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如平庸地過這短暫的一生,那就太長了。

      四大結局
      我曾經說過,歷史永遠都是悲劇的。因為有開始,必定就有結束;有輝煌,必定有衰敗。而歷史之所以為歷史,就是因為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結束,他的衰敗。
      再多的功名榮華,對我們來說,不過是一兩張書頁的距離。
      然而元皇皇帝的結局,卻似乎是一個喜劇。很多人說在苗疆見過他同並肩王,這不管是在《龍城史》,還是後來的《劍蹤史》裡面,都有過記載。我想,應該不是騙人的。
      甚至有部叫《白甲》的野史,說他們吸收了龍氣,從此長生。
      吸收龍氣可以長生,這件事情是真的。很多霹靂典籍裡都有記錄。北嵎龍氣在元皇皇帝出逃後就消失了,這也是真的。至於他們到底有沒有吸收到龍氣,我就不得而知。
      我很希望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有”,元皇皇帝聰明努力,並且在運氣差到不能再差的情況下,依然冷靜勇敢地堅持到了最後,雖然亡了國,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一個偉大的人。
      而我始終堅信,一個偉大的人,是應當獲得一些幸福的。

      (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偽)北嵎那些事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