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大学记忆之惊鸿一瞥 ...
-
七年前,陆言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大一新生,江鸿渐和井开羽分别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建筑系的大三学生。
陆言是一个古典型的女孩,喜欢文学,还擅长茶道和古筝,长得白皙苗条,长发飘飘,颇有女神风范。但她表面是女神,骨子里却是个女神经,在陌生的人面前斯文含蓄,在熟悉的人面前疯疯癫癫,大大咧咧。或许是因为小时候爱看武侠片,长大了爱读唐诗宋词,造就了她亦动亦静、亦文亦武的性格。至于她的父母,虽然是农民工出身,但是经过多年打拼,已经有了不少积蓄,近年来渐渐地开始承包一些大工程,所以她既不算是富家千金,也不算是贫家女孩。
由于父母多年从事建筑行业,她从小就长在工地上,所以她对建筑很感兴趣,选修了一门与建筑相关的公选课。在课上,老师问:“今天我想请大家谈一谈建筑的人文情怀,你们认为建筑的人文情怀是什么呢,大家不要怕,随便说说。来,就第四排这个紫色衣服的女生吧。”陆言发现自己的前面一个人都没有,老师的手指直直地指向了她,无奈之下,她硬着头皮答道:“呃,我认为,呃,建筑的人文情怀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让住的人住得舒服,比如说窗户吧,窗户是建筑里面很重要的元素,如果窗户开得太小会让人觉得不过瘾,如果开得太大又让人没有安全感,还有窗户的朝向,如果朝向东边可以看日出,朝向西边可以看日落。还有那个什么,如果在北半球盖房子,窗户就尽量不要朝向北边,《诗经》里面说‘塞向墐户’,到了冬天,北边的窗户都是要封起来的,不然会被吹成腊肉的……”她的发言被同学们的笑声打断,然后她又腆着脸继续说:“当然了,这是最浅层次的人文关怀,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筑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对人的精神家园的尊重和保护,用高楼大厦取代山林原野,用钢筋水泥取代湖泊池沼,用冷冰冰的现代建筑去侵占人类的精神领地,这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老师觉得她的答案虽然不专业,但是也有几分意思,就追问:“那么按照你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现代建筑?”陆言被问傻了,木讷地摇了摇头,这时她右前方一个外形俊朗的男生站起身来,展开了一番高谈阔论:“现代化的建筑是一定要推进的,现代建筑的人文情怀应该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传承……”他的发言饱满流畅,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威严,老师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最后,老师问:“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我是建筑系的,不过,我不是本校的。”“哦,”老师若有所思,“你是对面学校的吧。”同学们窃窃地笑了起来,那个男生略显尴尬地“嗯”了一声,然后坐下了。陆言冷笑了一声,低声自语:“哈,原来是来踢馆的啊,多了不得呢。”那个男生立即斜过头瞟了她一眼,她刷的一下脸红了,赶紧低下头来。
陆言纠结了一节课,在想要不要去向那个男生道歉,下课铃响的时候,她先是犹豫了一会,然后鼓起勇气追上去,走到他的旁边怯怯地说:“同学,不好意思啊,刚才,我不是那个意思。”他微笑了一下,说:“没关系,我相信你没有恶意。不过,学术没有学校之分,甚至没有国界之分,所以不存在‘踢馆’之说,这点希望你明白。我还要回学校上课,先走了。”他向她点了一下头,表示礼貌,然后加快脚步,将她甩在了身后,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衣和牛仔裤,阳光帅气,就连他的背影都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陆言愣愣地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好像有什么地方被触了一下。从那以后,她对那门公选课有了一种莫名的期待,不过这种期待每次都落空,因为任她怎么在成排的人里搜索,再也没找到上次那个挺拔的背影。
陆言加入了学生会,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迎新晚会,想要演奏古筝。节目初审的那一天,学生会的干部都来了,除了主席。初审散场以后,陆言想起来自己把演奏古筝的指甲落在会场里了,于是折返回去找。会场里空空荡荡,灯光也很暗,陆言依稀看见前排有一个人影,打开灯,原来是一个男生趴在第一排的评审席上,身体微微地颤抖,好像很不舒服的样子。陆言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怯怯地问:“同学,你没事吧。”那个男生抬起头来,脸色苍白,满头大汗,陆言认出这是学生会的副主席邓军。“副主席,你怎么了,要不要去医务室?”“没事,低血糖犯了,休息一会就好。”“我书包里有糖,我听说犯低血糖的时候,吃点东西可以缓解一下,”陆言从包里掏出两块糖,剥开递给他,“给。”他把糖塞进嘴里,费力地咀嚼了一会,脸上渐渐恢复了血色,呼吸也变均匀了许多。
副主席长着一张棱角不突出的脸,鼻梁上架着方形的黑框眼镜,帅气却不凌厉,给人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他憨厚地笑起来,说:“谢谢你啊,你是刚才演奏古筝那个姑娘吧?”
“是,我叫陆言。”
“哦,我看你挺眼熟的,你是我们学生会的新成员吗?”
“是。”
“你是哪个部的?”
“学科部。”
“来自哪个系呢?”
“中文。”
“啊哈,我也是中文系的,是你的学长!”
“是吗,学长!”
“你是哪里人呢?”
“重庆。”
“重庆啊!哈哈,我也是!我在咱们系好几年没见过老乡了,重庆人考北大本来就难,考上的人也不愿意来念中文啊,所以我就成孤家寡人了,哈哈。”
“没想到这么巧啊,学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学妹啊,过两天大哥请你吃火锅去!”
同乡和同系的情谊让陆言和邓军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朋友。几天后,两人来到了一家重庆火锅店,吃得酣畅淋漓,辣得满头大汗,一边吃一边聊家乡风物和文学典故。“这家火锅店很正宗,不是重庆人根本吃不了,我带朋友来吃过,吃了两口就辣得眼泪流,瓜娃子(切换到重庆话),后来就再也不敢来了,我现在终于找到一个‘吃友’了,哈哈!”
“学长,你这也太夸张了吧,学校难道没有同乡会吗……你该不会是想泡我吧……”陆言乜斜了他一眼,眼珠迅速打了两个转。
“嘿,我说你这个小妹崽想到哪点去老,学校是有同乡会,但是我跟他们都不是一个院系的,聊了也没聊拢去,所以就算老,我是看我们两个很有缘,想把你当妹妹,你把我邓军想成啥子人老哟!”邓军激动地用重庆话辩驳。
“军哥,不要意思,是我想多了,来来来,我罚酒赔罪,嫩个,我们两个拜个把子,从今以后斗是兄弟!”陆言也用重庆话回应他,两个文质彬彬的人开始用粗俗的方言畅谈,形成了奇特的画风。
那之后,陆言就投入了忙碌的学习和排练中,一有空就和邓军出去吃火锅,渐渐地淡忘了在她心里激起涟漪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