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漠北之王 ...


  •   深冬,漠北,雪下如尘。

      纷纷扬扬飘落的大雪冲淡了风中浓郁的血腥味,阿史那毗伽紧握着长刀,放眼望去满是尸体,头顶上盘旋的秃鹫正在等待着这场屠杀结束。

      昨日,斛萨部已经被咄吉的铁骑踏平,当斛萨部从草原上消失的那一天,他早已想到他们的伏利具部会有这一天,冬日一到,咄吉便如同这头顶的秃鹫一般,盯着他们伏利具部的牛羊和女人不放了。

      咄吉有着楚人在其后推波助澜,他们根本敌不过,本来他们可以早点翻过雪山逃走的,只是不肯就这么放下手中的长刀而已。胸膛中依然燃烧着热血,驱使着他们宁愿死也不愿苟活下来沦为敌人的奴隶。

      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两日,咄吉的一千骑兵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北渡雁水,他们埋伏在用厚厚积雪堆积起来的山包后面,等待着伏利具部巡视领地的骑兵经过。他们如同草原上飘荡的鬼魅一般扑出来杀人,将伏利具部的人打得措手不及。

      但他们还是用血肉顶住了咄吉铁骑的弯刀,将咄吉的人马赶回了雁水的南边,代价是留下了这满地同胞的尸体。阿史那毗伽记得可汗的死,咄吉从楚人那互市得来的斩/马/刀将他整个人连同身下的马一同劈成了两半,人马俱裂,鲜血和肠子撒了一地,热气腾腾地融化了地上的积雪,又很快被冻成了一洼殷红的冰块。

      阿史那毗伽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如何跟随着冲锋的号角突出重围的了,他也不知道伏利具部还剩下多少人,他们是否和自己一般安全藏入了莽莽戈壁中。

      风声在耳边呼号如鬼哭,雪沫子被风撕扯着,让人看不清远处的情形,也听不见马匹在风雪中前行的声音。他和身边为数不多的同胞躲藏在背风处,不知是否还没从那残酷的战场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沉默地坐着,没有人说一句话。

      不知过了多久,才有人沙哑地问:“毗伽可汗,如今该怎么办才好?”

      阿史那毗伽这才猛地回过神来,他忽然想起来可汗的玄铁扳指已经在开战前交给了他,可汗对着大帐里所有人说,如果他不幸死在了战场,伏利具部的新可汗便是阿史那毗伽,他要带着族人们继续战斗到最后一刻。

      可是……如今只剩下这十几人了。

      阿史那毗伽将身边最后的追随者扫视了一圈,他们个个脸上满是血污,神色惨淡。
      他要带着这些刚刚从死亡的阴影下逃脱的人们再回去送死吗?

      伏利具部已经是草原上最后一个被咄吉吞并的部落了,咄吉的野心已经无人不知,他们最后这十几人的血,又能在这天要亡我的大势前做什么呢?

      “毗伽可汗,我们……还要回去吗?”
      “可汗,你说句话吧,是生是死,我们都听你的。”

      阿史那毗伽从被风蚀得奇形怪状的缝隙中望出去,目光能够企及的最远处是一线峡谷,穿过那道峡谷,就能到达楚人的灵州都督府,那里是大楚防御突厥的第一道屏障。阿史那毗伽很清楚,一直以来。陆陆续续有一些突厥人投靠了楚人,他们的部落被吞并了,为了复仇,便选择帮着楚人将刀锋倒转,向大漠的这一边挥舞冲杀过来。

      那位年轻的大楚将领,甚至为那些愿意归顺投靠的突厥人单独划归了一个虎贲营。如果想要活下去的话,那里或许就是最后一线生机了。

      阿史那毗伽一直很不明白,为什么在这片草原上,弱小的部落就没有资格活下去。或许是因为茫茫的黄沙日渐将绿洲吞没,能够放牧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吧。他们占据了丰美的水草之地,便要被群狼环饲,永无宁日。

      可是咄吉再强大,在重重关山的另一边,还有更为强劲的大楚。他们表面上已经臣服归顺了楚人的朝廷,可是阿史那毗伽知道,那只是一场骗局而已。

      咄吉才是草原上最贪心的蛇。

      “如果你们愿意追随我,我想带领你们去东边。”阿史那毗伽最终还是下了决心,“与其死在咄吉骑兵的马蹄下,或是被他们拖拽在马后成为奴隶,不如投靠楚人。或许往后,还有雪耻复仇的一日。”

      一名伏利具的勇士站起来牵了马:“我愿意跟着可汗往东走。”
      “我也愿意。”

      众人陆陆续续地应和,阿史那毗伽点了点头,也跨上了马背。
      他遥遥望着东边,灰芒翻涌的大雪中,那是他们最后的方向。

      “出发吧。”

      .

      顶部飘飞着雪白的耗牛尾毛的王帐里,咄吉可汗正在大肆饮酒庆功。

      帐篷外的空地上点燃了一堆堆篝火,染血的头颅围绕着篝火堆,咄吉手下的战士们高举着弯刀与酒杯,拖拽着刚刚虏获的女人,扒光她们的衣服,让她们在这冰天雪地里跳舞。

      与外头的热闹不同,王帐里只有咄吉可汗和一个头戴文士冠,宽衣博带的老者。

      咄吉可汗已经四十有三了,他留着曲卷茂密的胡子,高鼻深目,凹陷的眼窝里是一双冰蓝色的眸子,看向人时锐利如鹰。

      “从此之后,我咄吉便是主宰这片草原的可汗了。”咄吉用小刀割下还带血的烤马肉,“先生说得果然不错,我与各部闹得越凶,朝廷越是高兴,越不会干涉我。可是他们想不到,我能够那么快便横扫了整片草原!哈哈哈哈——”

      他畅快地仰头大笑,坐在下首的老者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可汗是天命之子,早该有今日。”

      咄吉听了更为满意,但看向老者的目光里却又不禁闪过一丝狐疑:“若非先生慷慨解囊,我咄吉也养活不了那么多的牛羊和马匹,也不能从楚市上购得那么多的刀箭。只是一直都没问先生,为何要助我?”

      “助可汗,便是助己。”那老者须发花白,跪坐得笔直端正,轻声道,“可汗不必生疑,老夫此番孤身前来,不仅是来为可汗送马匹和粮草的。还要向可汗送来我最真诚的礼物,因此,老夫有一问,想问可汗。”

      “先生请指教。”咄吉的父亲从小便仰慕楚人文化,因此他能说得一口流利的楚话,与楚人相谈从不需要使者在旁转述,所以,他也从不惧怕楚人的阴谋诡计,他太了解楚人了,他相信没有人能够蒙骗得了他。

      “老夫曾经说过,可汗是天命之子。”老者语气温和,苍老的声线有着老者特有的睿智与亲切,让人不自觉便很愿意信服,“可汗可曾想过,复立汗国?一如曾经的伊利可汗,将这片幅员辽阔的草原都堂堂正正地收入囊中。”

      咄吉倒酒的手猛地一顿,那如鹰般锐利的视线投射在老者身上。
      这句话恰恰说中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曾经的突厥汗国被前唐的苏定方、裴行俭一次次毁灭驱赶,直到中原自己乱了,他们才能够回到这片土地。可是大楚很快又统一了中原,让他们没能在恢复元气之前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就差了那么一步,那么小小的一步。

      咄吉的父亲为了保下部落的火种,便只能屈辱地向楚人称臣。

      父亲为此抱憾终身,而他继承了汗位后,也渐渐能够明白父亲心中为何一直没有放弃东进的欲|望,所以他们才总是屡次三番地抢掠边境县城,挑战楚人的底线。

      是啊,他不甘心,实在太不甘心了!

      可是这一切,这个楚人又怎么会知道?

      咄吉忽然有一种被看穿的恼怒,因此他哈哈笑道:“先生真会开玩笑,我怎么会有这等心思?我咄吉与大楚素来交好,年年都向你们大楚的女皇帝送牛送马,你们大楚的公主还是我的第九位大阙氏呢。”

      “可是这一切都是云烟了。”那老者摇摇头,“可汗远居漠北,恐怕不知大楚近日已在筹措军粮,可汗将漠北一扫而空,反而令圣人警惕了起来。她只是愿意看到漠北乱成一锅粥,却不愿看到可汗一家独大啊。即便可汗想要与楚人继续交好,老夫想,也没有机会了。如若可汗不信,可以等上几月,开春派人到楚市,可汗会发现,再也没有商人敢收你们的皮毛和宝马了,也不会有人愿意将盐和粮食都卖给你们了。”

      咄吉脸色一沉,皱起眉头沉吟不语。

      老者一面饮酒一面继续道:“既然如此,可汗不如复建汗国,将几个部落的人马都好生笼络起来,不管曾经如何,他们以后是可汗的子民,是草原的子民,总不会再倒向中原。”

      “先生是楚人,为何要对我说这些?”

      老者笑了笑:“老夫方才对可汗说过,助可汗,便是助己。”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咄吉一眼便看出了对方的心思,这个世间从来便没有白得来的牛羊,这个楚人曾经号称是一位商人,总是以低于市价一半的价钱为他们提供粮草与武器,甚至在他拿不出可以换取食物的毛皮时,这个老者愿意不取分文。

      这世上若是真有这样的商人,或许早就饿死了吧?
      咄吉不相信这人没有秘密,但他并不害怕这样的人。
      有所图的人比无所图的人要更好对付。

      “看来可汗什么都知道,那么老夫也就不卖关子了。”老者微微一笑,“只要可汗在某个时刻假作要抢掠灵州附近的边镇,替老夫制造一些混乱。那么老夫的商队将会源源不断地为可汗运送任何可汗想要的东西。不论是粮草还是刀箭。”

      “那么可汗,也就能够无惧于朝廷的施压,建立一个伟大的汗国了。”

      咄吉沉默了半晌,道:“灵州有霍怀章领兵把守。”

      “霍怀章已离开了灵州。”
      “哦?先生如何得知?”

      “老夫自有一双能够深入灵州的眼睛,据我的人来报,灵州都督府上下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日未见过霍怀章了,都督府上下的军务,统统都是他的副将在打理。我想这对于可汗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咄吉这时终于露出了心动的表情,他喃喃道:“霍怀章不在灵州……果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老者见大功告成,便站了起来左手按在胸口,用突厥人的礼仪向咄吉弯了弯腰。

      “愿可汗如愿以偿。”

      “既然与先生达成了约定,那么先生是不是应该将真实姓名告知了?”咄吉把玩着手上的匕首,凝视着面前风度翩翩的儒雅老者,“你们楚人不是常言要坦诚相见吗?”

      “应该的。”老者笑了笑,“老夫姓郑……字中平……名伯庸。”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5章 漠北之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