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60 ...

  •   韩家还没有出版社或者报社。

      韩安一直心心念念要办可以全国发行的教学报刊,但卢思政和张柏舟熟识的出版社报社都离平城较远,这时代信息交通并不是很发达,空间距离的难点让韩安想法实行迟缓了一段时间。

      速成班的教学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见这大好的情势,众位先生也心热要尽快实现韩安所构想的教学格局,所有人都梦想着亲眼看到他所描绘的文化盛况。

      让华国大地人人有条件有机会读书认字,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思想境界,这是华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没有人敢奢想过的事情。

      但韩安现在要去做,而且他的所作所为让所有人看到了奢想变成现实的希望,这里没有人会拦着他,只想帮助他,和他一起。

      这天下课之后其中一位学生叫住授课先生请教问题。这学徒上课便很认真积极,先生对他比较有印象,见他年纪不大,却热情积极朝气蓬勃得很,解答问题之余忍不住喜爱之情与他闲聊了几句,得知他是韩家书坊推荐过来的。

      先生回到办公室之后,急切地来到韩安办公桌前问:“晏阳,我们学校用的教材应该都是你家书坊印刷定制的吧?”

      韩安正对着地图苦苦思索,闻言抬起头来回道:“对,但我家书坊模式比较简单,只能复制已经写好成本的书籍,没有编辑部功能。”

      其他人闻铉而知雅意,都围过来道:“我记得我们给出最终版本教材距离开校才一周时间不到,开学当天一整套将近六十本的教材,三百多学生人手一整套。光凭这出册和刊印的速度,就可以看出你家书坊不小。”

      韩安认真想了一下,原主的记忆里书坊相关信息太模糊了,只模糊觉得应该不大。而他到平城只接触过书坊管事,知道韩家有书坊,还真没去过,但听管事的描述也确实不大。不过一周完成六十本成书的制版复制,这个速度在这个时代规模应该还算可以吧。

      他瞪着漂亮的眼眸想了半天,回道:“应该不小,但也不是很大。传统书坊里印刷室的作业方式并不适应现在社会对专业的出版社和报社的高要求。而且除了强大的编辑部,还需要具备庞大强悍的发行渠道去推广文化思想。我家书坊不行。”

      韩安自己不清楚,但卢思政对韩家情况却是很清楚的,韩秋深将韩安文章书籍发布出版事宜交给卢思政处理,那么他应该很清楚韩家的书坊到底是什么情况,既然他的选择是往外找出版社而不是在韩家做这个事情,就代表韩家在这一块确实不行。

      张柏舟也能想到这一点,但他不太想放弃,便提议道:“晏阳,不如我们去看一看吧。”

      随着华夏之风小学校日益上扬的名气,学校每次贴出招聘教师的启示都会有大量的先生过来面试应聘,甚至有很多远处的年轻老师慕名而来,随着教职人员源源不断的补充,韩安也从繁重忙碌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张柏舟替他揽走了所有的杂务,卢思政替他外出操心向平城之外推广的渠道,这使得韩安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订正以及完善补充他的构想。

      韩安当痛快地站起来道:“好,我们去看看。”

      韩安张柏舟和两位在其他城市有出版社工作经验的先生一起跑到了韩家书坊。

      韩家书坊距离学校不远,四人没过去,韩安按着书坊管事之前说的位置,判断着走了一盏茶的时间才找到。

      韩家的书坊特别好认,好认到韩安想目不斜视的忽略过去都良心不安。

      书坊是崭新的三座式大理石楼,中间三层,两册都只有两层,造型时尚别致,看起来面积还算可以。和后世韩安初中学校的图书馆差不多的规模。

      规模没有什么问题,崭新的建筑物也没有什么问题,陈旧破小的书坊推倒重建扩张并盖成漂亮的楼宇太正常了。有问题的是大门口挂着的那一块牌匾。

      韩安站在远处望着大门牌匾上金灿灿的“安华书坊”四个大字,觉得十分羞耻。不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看着也不像韩秋深的作风,虽然知道挂着牌匾的人肯定是爱极了自己,但韩安忍不住觉得这人可真是太……让他受不了了。

      自从来到华国后,文人形象包袱日益沉重,变得越来越要面子的韩安克制了半天,才忍住没让自己露出扭捏的神态。

      张柏舟完全没有留意到韩安的不自在,因为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目光炯炯的盯着那块牌匾,一副特别认同挂匾人这种行为的神情。

      另外两位先生看着门上的牌匾,其中一人感叹道:“想不到平城也有人读了安华先生的作品。但是晏阳,这牌匾是谁挂的,虽然我们都知道他是因为崇拜安华先生才挂的这牌匾,但这样做对安华先生很不尊重。”

      另外一人也很不认同:“没得到安华先生的同意,怎么可以随便挂出他的名号呢。晏阳,这事你家书坊做的不好。”

      韩安噎了一下,转念一想,心里的小人也很愤愤不平起来:说的对,太不尊重我了。没经过我的同意,居然就把我挂在大门口,太过分了!

      两人见韩安的神情,觉得他并不认同这件事的样子,心想他之前应该不知道,不然绝不会纵容这种事情的发生,后面的事情他应该会去处理好的。故而两人只提了一嘴,也没有继续揪住这个话题不放。

      张柏舟颇为意外地看了看两人,欲言又止,想提醒一下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由于书坊一些学徒和工人在速成班学习,这些人每天回书坊都会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以及课堂的见闻,是以书坊的人对华夏之风小学校熟悉得很。对学校每一位先生的长相体型、穿着打扮、口音、擅长科目、知识量以及授课风格都如数家珍。所以他们在门口刚见韩安四人过来,就认出来了,几人热情地迎上来打招呼。

      管事也很快就被叫出来,那是个三十几岁,看起来十分斯文干练的男人。

      韩安对他还算熟悉,笑着和他打招呼:“唐先生,下午好。”

      唐惟光热情得很,每次韩夫人吩咐他们去韩府见韩安的时候,他都热情十足地往韩安身边凑,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个世界上没人能不对他家这位小先生热情。

      不然他也干不出停掉所有订单,赔了上千大洋的违约金,亲自跑去从其他书坊重金向坊主借了几位排版工过来,连着自己原本书坊的将近十五位排版工,整个书坊的人不眠不休日夜赶工,一天赶十多本教材的排版和上千本书的印刷、剪裁、装订的事情来。

      那一周的时间整个书坊对韩安给的任务都只有一句话——拿命肝。

      唐管事挥舞着双臂:“我们叫什么书坊——安华书坊,这个任务一定要准时做完!”

      工人们并不知道叫安华书坊和一定要准时完成任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知道这些教材一定要准时做出来,这样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才可以拿着教材去小东家开的学校读书,所以他们和唐管事一样干劲十足。

      张柏舟和另外两位先生在书坊里逛了逛,非常开心,道:“规模还蛮大的。”

      印刷室在后院,场地十分宽阔,十台庞大的金属排版赫然陈列,二十个油墨印刷台,剪裁工位也有三十几个。唐惟光给他们介绍道:“隔壁还开了一家造纸坊也是东家的产业,造纸坊的后院与我们书坊后院的印刷坊靠在一起。所这书坊,从采集购买原稿,到制定排版,油墨印刷,剪裁装订,上架售卖都是独立完成的。”

      韩安上学期间也会被学校要求进行社会实践的,他曾到过同学家开的轮胎场见习,这场面甚至没有同学家工厂其中一个车间的三分之一。所以韩安没什么感觉。

      但尽外三个人真的被惊喜到了。

      “这么一间书坊居然放了十台金属排版机,要知道就算在北平和魔都,有三台就算一间不小的报社了。”

      张柏舟惊奇道:“这么多机器,思政兄知道吗?他居然千里迢迢跑到别的城市向那些印刷坊设备没有这里三分之一的出版社求援。”

      话虽然这么说,但其实卢思政这一趟还是不得不去的,要完成韩安的构想需要庞大的印刷出版功能和大范围辐射的强悍推广渠道,单靠某一家出版社甚至单靠某一座城市独自努力都是不可能的,这伟大的构想需要众多的同行者。

      但韩安听他们这样说,还是觉得疑惑,看起来姐夫居然不太清楚这座书坊的具体情况。

      唐惟光一直关注着韩安,见他面露疑惑,便赶紧给他解释道:“某随才入职三个月,但东家给了足够的信任和支持,平日甚少过问书坊的事务,这书坊是某入职以后规划重建的,并且机器也是某拿着东家给的资金购买上个月才运回来的。”

      言下之意就是——都是他自己的主意,韩老爷其实也不大懂所以也没怎么干涉让他自己搞。

      听他讲述,知道他居然是通过自己的渠道买到了如此多的机器。另外三人顿时目光崇敬地仰望他。

      韩安见他们表现如此,恍然想起来前段时间韩夫人让各位管事到韩府见韩安的时候,唐惟光不停地冲韩安念叨印刷室有十台排版机二十台油墨印刷台八位排版工十二位印刷工二十位剪裁工。

      这在韩安耳朵里听起来就像:小破作坊,有十台电脑、二十张桌子、四十条凳子,在职人员五十人,其中将近三十位是扫地抹尘的保洁人员。

      韩安一听唐惟光说不具备编辑部功能,也没有推广渠道,知道这所“老破小”书坊只能复制成品以后,就彻底没有想法了。

      韩安看了看这“庞大”的印刷室,心想这座书房所具备在出版能力对他设想所需要的出版量来讲只是杯水车薪,但那又如何呢,难道他要等着卢姐夫或者是张柏舟搬一间出版社来平城吗?至少有这间印刷室,作为他构想实现的中心城市,平城至少能先行动作,将这股力量推广开来。

      没有编辑部又如何,他意识海中的图书馆有数之不尽的能用到的文章书籍,更何况他还有华夏之风小学校众多先生的支持,有平城三所高校师生的支持。

      没有大范围辐射的强悍推广渠道又如何,他有伟大的构想,他有行动力,他能带着所有人实现这个构想,只要他在平城推广开来,靠后期的声势吸引招来更多的同行者加入,向全国蔓延,直到构想的版图完整地在华国大地上实现。

      这所书坊比不上出版社,也比不上报社。

      但韩安自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它强大编辑部,带给它大范围辐射的强悍推广渠道。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0章 60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