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回京 ...

  •   一去两月,半数都是在路上度过的,此番回京,再次乘上马车仍觉得心有余悸,想起来便觉得皮肉酸软。可也别无他法,只得多垫了几层垫子,默默受着。

      此次路途也没去时的热闹了,回京路上只有五人。我和翠儿,冬归乘马车,和郭仁郭义两位族叔,一位驾马,一位骑马。阿嗣本闹着要与我一起回京城,说是去见见都城的繁华风光。大舅说阿嗣若真想去京城,便等大舅处理好岭南的事情,与大舅一同回京。阿嗣乖巧了许多,听我也一番劝,也不再执拗非要与我一起。

      路上很顺利,每日平静,闲事也不再赘述,只是在到徐州时,我特意去打听了一番。才得知,徐州的事情已经解决,百姓也并没有不满,王官员半月前已经出发回京了。此事过耳及罢,我们也并未在徐州多留,再经半月,才总算是回到了京城。

      一别三月,都城依旧,往日诗中所说的思乡之情,我这才隐有体会。

      入城时,正是下午时分,街上人来人往正热闹,冬归早已在车上坐不住,一进城便翻窗而出,与我道别道要去找熙和了。我还没来得及与他嘱咐两句,却已见那孩子在一片惊呼声中蹿上人家的屋顶跑远了······

      回到家中又与娘好一番交待,在余杭的事情一一说与她听,娘见了外祖父的书信,便打发我回房去休息。这一月都在路上颠簸了,不得不说确实是乏得很,正欲回房,却又被娘叫住,不过一开口的一句话,就让我有些愣神。娘问我道:“萱儿,你觉得大长公主府的汤阳小郡爷如何?”

      我······挤出一丝笑来,“我没见那位小郡爷,不觉得如何·······”

      那杨承儒没影子了?

      还还不及细想,娘竟半信半疑道:“你没见过他?”

      我这才觉得几分不对劲来,几番询问,娘才道我离京这三月,那汤阳小郡爷和溧阳小郡主可来了好几回。没会都得坐上半天,别的也不说,就说些闲话。当然这闲话······都是我娘在说,说我小时候的蠢事,幼临听得极为有趣,那位小郡爷倒是话说得少。

      不过总归是爵位在身少年郎,数次登门,难免会被人瞧了去,原本还有媒人上门说亲,见了小郡爷时常往我们府上走动,怕也明白了什么,渐渐的也再不来了。娘看在眼里,试着探了探那位小郡爷的口风,不过却是闹了个大红脸,小郡爷结结巴巴说是陪幼临来的。娘一想却也是如此,料想我与那位小郡爷也不曾见过面,自然也谈不上其他。

      此番问起我,娘心里也有了数,挥挥手又打发我去休息了。

      这小插曲,我也并未细想,直到数月之后回忆起来,我才明白过来,自余杭那时起,我已不知不觉入了别人的局。

      在家养了一日,翌日便去了大舅府上与舅娘叙旧,说起舅舅的岭南之案,到如今已经足有一月了,还未听到消息传回京城。再有二十多天便是除夕了,也不知舅舅和平儿能否赶得上回来。不过这事再怎么操心也无济于事,京城之中虽说对于岭南之事有些闷愤,但更多的是洋溢在年节的喜庆之中。

      一面,因着幼临和小郡爷这三月的登门,第二日我便去拜访了大长公主府。这才第一次见了那位小郡爷,文质彬彬的,是个颇有书生意气的俊俏少年郎。幼临见了我,又拉着我问余杭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我还不知她那位四表姐回京来有没有与幼临解释,便也直接略过了她,与幼临胡侃了一通。

      大长公主见我似较之前亲切了些,关切地问了问这次余杭之行如何,又顺口提到了我舅舅和岭南之案。我附和着答了几句,大长公主便又转到了别的话题。说起皇太后一月前病重,幸好太医诊断及时,太后的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了,所以这百年建国的宴席还是要继续的。

      一来为太后冲冲喜,二来祈求国家风调雨顺,但岭南大案在前,宴席不能太过铺张。大长公主说完,又笑道这是咱们卫梁建国百年的喜事,天子与臣民同庆,所以初一那日,京城三品以上的大员都被邀进宫吃晚宴。其中也并着一些大臣的女眷,譬如,我娘和我······

      我生平头次有机会进宫,却不知为何,说欢喜倒也欢喜,说紧张似乎也有几分。

      第三日又去了苏侯府上拜访,苏侯和絮芷想来今年定是会不了京了,苏家大兄长也驻军在外,所以府中便只有三长公主与絮芷的三弟苏旭东在。听两人提起苏侯与絮芷近况,说是经过几次小役,西北边境的突厥人安分了许多,若不出意外的话,明后年便能回京来。

      接连几日拜访了亲近的几处府门,才总算是平静下来。想起国宴之事,我问了娘,确实是要去的,皇后娘娘亲自派人送的帖子。并着一纸请帖,邀我们母女可早些时进宫,与各位夫人聚一聚,当然也是得答应的。

      之后的日子又闲了下来,娘虽说我不在京时,汤阳小郡爷时常来家里做客,可自我回京这十几日以来,也只见这位小郡爷来过一次,倒是幼临喜欢往我家跑。那小郡爷唯一一次来我家也是被幼临拉来作伴的。

      我虽好奇,却也并未问过,倒是娘先察觉了,问我是不是对汤阳说了什么,惹人家不快了,这便实在是冤枉了。借着这机会,我倒是也顺道问了幼临,幼临却问我有什么不妥吗?

      不妥不在我这里,在娘那里,不过小姑娘显然是不想与我说此话。转着转着,又绕到了最初见面的话题,也是她的四表姐,卫熙和。

      幼临提起熙和笑得很是开心,说熙和回京之后就来看她了,又说起小时候熙和对她如何如何好。我还不曾听过熙和讲她的事,却没想到还是从幼临这里听来的。

      说起来,自余杭别后,已有近两月不曾见过熙和了,我本以为她住在宫中,问到幼临,才知早在七月时熙和从安徽回来,便在城南开了府,并不住在宫中。不过幼临又抱怨说,最近又不知道她在忙什么,总之十次有九次去找她,是见不到人的。

      我也猜测莫不是又与王氏的人有关,后来知道她在干什么还颇为吃惊,没想到当初以为是玩笑的一句话竟是真的。

      转眼到了岁末,京城纷纷扬扬下了几场雪,将整个皇城罩上了一层白。舅舅派人送信回来说,粮税之事已经结案,瘟疫之言确实属实,不过好在发现及时,控制得力,没有扩散的迹象,但要祛除瘟疫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怕是赶不及回来过年了。湘西的大表兄也照例送了书信和特产回来,再过一年,五年任期一满便可升调回京。二十九那日,余杭二舅的书信也到了。一家人虽不在一处,信纸字字也可当作团聚了。

      越近年关,街上越发热闹,市集人流络绎,街坊之间皆是一片喜气融融。天虽雪,却也抵不住这喜庆,街上的孩童各处玩耍,或许是因着我家门前比较安静,便在墙角堆起了雪人。第一天只有一个,第二天出门时,墙边整整齐齐足足堆了五个。

      娘上车时朝墙边一瞧,笑道我和絮芷小时候也在这里堆过雪人,没想到一转眼两小姑娘都这般年纪了。虽说我对于“这般年纪”并不怎么认同。

      今日正是大年初一,一早我和娘便要与舅娘一道进宫赴皇后的邀。今日大臣也要进宫朝贺,女眷则受了皇后娘娘的邀请,进宫闻香品茗。

      马车进宫时需得经过盘查,正值卫梁百年之际,若是这时惹出什么乱子可不是什么小事。索性进宫的马车并不算少,路上还遇上了几位面熟的贵夫人,经娘提起,我才记起是之前大长公主花宴上说要给我说媒的几位夫人。

      不过上次还算是亲切,这次见面就有些阴阳怪气了,我估摸着,多半是汤阳小郡爷惹出来的麻烦。上次花宴还推脱说不着急婚事,言下之意就是不会她们抢大长公主家的亲事,谁知后面小郡爷多次上我家门走动,这事传到别人耳边,想不误会也是难怪。那头夫人们三言两语地说道,确也无可辩驳,我倒是不怎么在意这些,没想到的是,娘听了也不上心,任由别人说去。

      入了三道宫门,才见宫城景色,踏地如白玉铺砌,放眼四处威严气派恢弘大气,太极殿外已是百官朝贺,热闹非凡。马车从太极宫门的外墙绕过,朝后宫去。又经好一会儿,便是坐在车内,也能闻到车外的花香,撩帘看去已与前殿的庄严不同,桂殿兰宫飞阁流丹,宫娥绿萝粉黛,莺莺燕燕浅笑低语,赏心悦目。

      再过一小会儿,马车便在一阵欢笑声中停下,下了马车,正是兰芷宫门前,一道银铃般的娇笑声便传了过来,“原是两位夫人到了呀,快请进。”

      打宫门处一瞧,一位袅娜佳人正笑意盈盈一步三摇地朝这边走来,眉眼风流如旧,一双秋水般的眸子似笑非笑,勾人魂魄。

      我早该知道的,自家母后邀的宴,这位向来喜欢热闹的安平殿下如何会缺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7章 回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