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9、 回家真好 ...
-
回家的路总是格外的漫长。还在马车上的时候,蒋静书就掰着指头算还有几天转水路。等上了船转进洞庭湖,又在想什么时候能到长沙。等船进了湘江,又在想快到永州府了,不知族中有没有新晋到府学的子弟。也不知黄立民师傅近来身体怎样了。几个丫鬟笑她近乡情怯,焉知自己不是如此。
船终于在十月二十二这天靠上了永州府的码头,正要差了人去买明日回江华的船票,却看到一艘熟悉的大船泊在港里。正要差人去问,确见码头上一群水手打扮的人往这边来了都是熟面孔,仔细一看那领头的可不就是蒋志明。
“志明哥,你们怎么在这里,可是来送货的?”
蒋静书摇了摇笑笑嘻嘻道:“没有呢,我们接到你要回来的信,算着这几天你也快到了。徐管家就派我带人来这里接你,我们来了三天了。”
蒋静书内心好不感动道:“哪要接什么,我又不是不认得路。你们在这等几天,不难等么?”
大家纷纷摇头:“不难等,不难等。我们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争着来,都想早点看到你!”蒋静书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两年多不见,蒋志明竟然比她高了近一个头。明朗帅气,眉宇间少了稚气,多了少年的刚毅。这小子一见面就喊上了:“书姑子,你可回来!可把我们给想死了!”熟悉乡音,其中的真挚并未因她的身份有所变化而变得生疏,这让蒋静书觉得该死的好。
“我也想你们,做梦都想回家。怎样,你们都还好吧?”不仅仅是问蒋志明,也问在场的每一个。
“好,东家小姐,都好的很呢!”
“屋里呢,都好吧?”
“好,个个都好。我们听说你被赐婚给了李公子,哦哦,就是那个太子殿下,都替你高兴。屋里的老人都说,那个李公子是个好的,你跟着她后半生也不用那么劳累了!”
“嗯!”说到这个,蒋静书有些羞涩:“明年二月大婚,我想着成亲后就没那么多空回来了,趁着这时候回来过个年。”
“好,过年好,过年好,热闹......”
乡土乡音,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家都高兴万分,想互问好。原本蒋静书打算在府城待一晚再走的,见此也决定吃过中饭就走。她怕大家一高兴说走了嘴,引来了永州府的父母官,到时候又是好一番牵扯,还不若再辛苦些,早些回家的好。
下午大船起了锚,连夜往家赶,第二天中午就看到牌楼码头,还有码头上密集的人群。大船缓缓的靠了岸,当桥板放下的那一刹那,热烈欢呼和暴竹轰鸣声振耳欲聋。烟雾散去后,看着船下那一张张熟悉的、期盼的、激动的脸,蒋静书心中百感交集。她身后,四个丫鬟已经哭了。
今天,牌楼的码头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容。蒋静书抱着高嬷嬷,几乎泣不成声。高嬷嬷虽是仆,然却陪伴了几乎她到这个世界后的大半个童年,在她心里,若真论起来,比这个身体的亲生母亲华湘君还要重上几分。
高嬷嬷的眼角纹又多了一些,她像一位母亲一样,一边摸着泪,一边拉着她左看右看,说她瘦了,问她在边关过的好不好,吃的东西惯不惯。然后是徐管家,这位长辈,在她走后一力撑起了春晖园的半壁江山,不负重托,却从不言苦。而今已是两鬓已染了微霜。这其中的幸苦,又岂是一句话能说的清的。
之后是族长太公,玉凤婶娘,玉兰伯母等等等。尤其对于族长一家,蒋静书心中是有愧的。嘉峪城的基地虽说已成功的收了一年的谷子,但新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倒底差了些火候。蒋静书担心她走后,新人撑不起大梁,便把蒋庆华留在那里,让他再坚持一年再接他们回来。蒋庆华和秋水夫妇对她向来言听计从,甚至他自己也放心不下这边刚搭起来的架子,所以蒋静书只微微一提,他便爽快的应下了。
这件事,无论是蒋静书还是蒋庆华都写了信同老族长一家细细说明了。老族长虽然想小儿子一家,却是个实大体的。他觉得族人们能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蒋静书带来的。族人能为她做的却是极少,尤其这件事关系到整个秦朝国的边关,老爷子觉得小儿子做的对,因而听到蒋静书一再的对他说对不起,老爷子反而乐呵呵地安慰她道,不过是晚回来一年,却能为我秦朝做这么多事,那是他的荣光。如此,蒋静书心里总算好受了些。
码头上,总归不是叙旧的好地方。加之现在已是初冬,虽是南方,然河风猎猎的吹在身上,也有些寒意。人群便离了码头,转回家中。
送走了热情的乡亲,蒋静书瘫在柔软的沙发不想起来。两个小丫鬟抬了水来,高嬷嬷死活把她拉起来去洗了个澡。之后换了身衣服,清清爽爽的走出房间。
餐厅的大园桌上,摆满了菜。都是她爱吃的,酿苦瓜辣执,芹菜炒河虾,酸萝卜炒河蚌肉,红烧沙鳖子等等。吃的她满嘴流油,心满意足。有些菜是边关没有,有些也能搞来,比如酸萝卜炒河蚌,也不知水质还是怎的问题,总感觉差了跟家里的差了些味道。
吃完饭,蒋静书拿了本书坐到门口的秋千上,耍着玩。看着眼前吱嘎作响的水车,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湖中时不时高高跃起的鱼儿,平整的泛了黄的草地,染了秋色的柳枝。一草一木都那么真实、熟悉。而过往那些边关的风沙和京城的繁华,都如在梦中一般。
在家里,她觉得心安。
回家真好,她想!
连日赶路的疲累上顿上涌了上来,轻轻的合上眼,她想睡吧!到家了,好好睡一觉,没有人会再打扰你!不知何时,她感觉身上压上来一个柔软的东西,她伸手搂住,脸轻轻的蹭了蹭,真舒服,还有阳光的味道。
第二天,她把从嘉峪城和京城带回的礼物,逐一分了。同时亦收到了许多村民们自制的土产,如咸菜干一类的。她很喜欢,让徐管家都收起来,留待着做梅菜扣肉吃。若是吃不完有多的,来年带到京城慢慢吃,左右这些东西也不会坏。村民们也喜欢她,不管是当了郡主,还是太子妃,这姑娘仍旧如初时那般质朴,得人疼。
两年未回来,村里的变货很多。几乎家家户户都起了新屋。远远望去,一栋栋的青砖瓦房,错落有致,别是好看。除此之外,喜事也多了不了。首先是蒋志远和蒋志忠。这两个家伙争气的很,年初的时候都考中了进士。蒋志远中了二甲第二十七名,蒋志忠稍差了些二甲第六十七名。两人都被外派到了外县,做了县令。县令是三年一任,故而短时间内蒋静书是见不到他们了。
这两家伙的好运尚不止这一点,还在京城读书时,因为蒋静书的关系,蒋志远和蒋志忠就经常被寇尚书邀请到府中做客。有一次恰逢寇夫人生辰,寒门学子自是拿不出什么体面的礼物,因而两人一商量,干脆一人写了一副字仅作贺礼。后来这两副字不知怎的被寇夫人娘家一个堂侄女看到了,小姑娘喜书,道其中一幅字写的极有风骨,便向姑母的打听了这副字的作者。寇夫人便告诉她,写这幅字的人是成安郡主的祠兄,叫蒋志远,现在国子鉴读书。虽说是寒门学子,那人品性情都是极不错的。
这么一说小姑娘便惦记上了,三五不时的往寇府跑,期望能遇见这幅字的人。寇夫是过来人,小侄女的那点心思又岂能瞒过她,况且蒋志远这人不娇不燥,不卑不亢,又素有才华,素来对女子也甚是尊重,着实招人喜欢。若非自己家女儿已经订了婚约,且对方无论门第还是男方的品行都不错,她都想收了作女婿了。便有意给他们牵线,于是让寇尚书找了个借口,请了来家里。让小姑娘在暗中观察。
小姑娘本以为应该是个软弱的白面书生,哪知是这样俊朗阳光的少年郎,一颗心顿时扑通扑通的乱跳。又细细的观察了他说话待物,暗道果然是个好的。回头寇夫人问她时,她便娇羞的点了头。寇夫人哈哈大笑,便同她的母亲文夫人说了。文夫人原是不应的,然女儿着实喜欢,寇夫人又一再保证这是个绝对好的。文夫人一向相信大姑子的眼光,便点头应了。晚上便同文大人说了,文大人一听是成安郡主的祠兄,二话不说便同意了。文大人之所以答应的这般快,是因为他本就是太子一脉的人。以太子对成安郡主的情宜,将来娶正妃那是板上订钉的事。如果把女儿嫁给了太子,就等于同太子做了亲家,这样的好事如果不答应那就是傻子。
寇夫人得了文府的准话,便找了个机会把事儿同蒋志远说了。蒋志远说,多谢夫人抬爱。我出身寒门,自幼丧母,家中有幼弟弱妹,除了几间瓦房两亩溥田并无长物,实不敢高攀文小姐。寇夫人听他如此说,知他担心万一娶了高门贵女会让家人受委屈,况且这样的事情也着实不少见。寇夫人也不勉强,便把他的话同文家人说了。文家人闻言都感慨这是个重情重义的男子。文小姐道,人若是连自己的血亲家人都不爱,那他也必不会善待妻子,由此可见蒋郎是个值托的男子,姑母你只管同他说,我文淑贞自幼熟读女戒,不是那不忠不孝之人。
蒋志远再次得了文府的话,回去思想了一宿。第二日他揣上进京前蒋静书给他的全部银票进了林氏珠宝,买下一枚名为“最相思”的黄金镶红宝石指环用锦盒装了呈到了寇夫人手上道:“此物请转送于文小姐。小姐垂爱,乃志远三世修来之福份。然我曾发下誓言,必得进士及第方才成婚。若文小姐不弃,来日待志远金榜题名时,志远必三媒六聘娶之。若是不幸落榜,还请小姐将此物弃之,另择佳女婿。
话说文小姐收到这个礼盒时,感动得喜泪直流。文家人从寇夫人处知道蒋志远出身寒微,平日里甚是节俭。家里并无多少钱财。这枚指环,少说也要将近千两银子,估摸着该是他的全部家当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是否真心,不是他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而是他愿意在你身上花多少钱。蒋志远竟愿以全部身家相赠,可见其真心。文小姐甚至暗暗发誓,便是他落榜了也照样下嫁。
从那以后,文小姐一颗真心算是拴在了蒋志远的裤腰带上。国子鉴的生活清苦,她便三五不时的亲手煮了汤,令家里的家丁丫鬟送去,常常惹得文大人吃醋。为此文夫人时常调侃她女生外相。蒋志远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关爱中,感受到文小姐对她的情宜,对她也越发的敬重起来,因而偶尔也会写些诗词什么的,让下人带回来。
今年春闱,蒋志远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二甲第二十七名。在寇尚的协调下,外放做了县令,一方父母。临上任前,由寇夫人和郡主府众人的帮忙,三媒六聘的将文小姐娶过了门。迎亲那天,新郎官当着所有人的面,对岳父岳父大舅子小姨子许下诺言,得文小姐为妻,永不纳妾。此言一出,不仅感动得岳父岳父泪水连连,连带着成了整个京城众夫人小姐们心中的最佳好男人。
之后蒋志远带着新夫人回家祭祖,之后赶赴任上。蒋静书问过族人,都道蒋志远的新娘子是个极和善的姑娘,没有一点官家小姐的架子。这令得蒋静书彻底的放了心。
再说蒋志忠他的婚姻则更加戏剧话一些。秦朝素有“榜下捉婿”传统。这家伙在看榜的时候,很“不幸”被京城的一林姓的大商贾给捉了个正着,请回家里死活要把女儿嫁给他。蒋志忠哪见过这阵仗,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道要回去同家人商量商量。便跑回来同蒋志远说了,蒋志远也拿不定主意,必竟姑娘看着漂亮,谁也不知品性如何?两人无法,只好去求寇夫人。寇夫人可是京城的万事通,一问那是哪家府邸,姑娘名姓便笑了,道,这姑娘倒是极好的。温柔贤淑,也算得一笔好帐,将来定是持家的一把好手。且而,这林家是皇商林家的旁支,同宗同族,名声一向不错。你若是不嫌弃他家是商贾之家,这倒是一桩极好的姻缘。蒋志忠道,不嫌弃不嫌弃,人姑娘那么好,我也就是一庄稼汉出身,凭什么嫌弃人家。
蒋志忠得了准信,回头就找了媒人上门。那林老爷听说,自己捉的这小伙子还是成安郡主的族兄,同林家大少林驭风也熟识。人品也没得说,更是笑的牙不见底。
至此这婚事算是成了。蒋志远蒋志忠两人都是同族兄弟,又是一起中的进士,一想,得婚礼干脆一起办得了。考虑到西边刚受了灾,故而婚礼并没有很大的排场,总体简仆而不失隆重。真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只可惜,那时候蒋静书正在边关忙着震灾,无法回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