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平衡术——梁妠(二) ...

  •   梁冀此时虽然不像东汉其它太后的兄长一样只手遮天,他毕竟是太后长兄,又官居大将军,脾气和派头那自然是大得不得了的。

      质帝虽然才9岁,也看不惯梁冀那副张狂的德行。有一次早朝时,不知梁冀又说了些什么,质帝一时没忍住,看着梁冀说道:“这是跋扈将军啊。”梁冀因此深恨质帝。

      这一年六月,梁冀让侍奉质帝之人将毒药放在汤饼里,让质帝吃下。不久,药性发作,质帝很难受,小孩子可能也发现不妙,赶紧命人传召太尉李固。李固入宫时,质帝还能说话。他对李固说道:“我吃了个汤饼,现在觉得腹中很堵闷,快给我点水喝,我还能活。”

      此时梁冀也来了,就站在一边。他听了质帝的话,赶紧阻拦道:“不能喝水,小心呕吐。”话还未说话,质帝就死了。

      李固伏在质帝尸体上嚎啕大哭,并弹劾御医不曾好好为质帝诊断。梁冀担心李固这么一闹,真把质帝之死的真相给抖出来了,便更恨李固了。但如今当务之急是另立新帝,只要能办好这件事,将来除掉李固就不难,反之,则可能祸及己身。于是,梁冀暂且顾不上李固,赶紧去和梁太后商议新帝人选之事了。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发现,梁太后在国事上固然很重视大臣们的意见,但前两次立储,她却都是听梁冀的。其实,这正是梁太后当政特点的体现。可能是吸取了前几任太后过于依赖外戚而造成恶果的教训,梁太后当政时期一直想在外戚、大臣之间搞一个平衡,让他们相互牵制。所以,她从不轻易被梁冀挑唆干出诛杀大臣之事,但她也绝不会听大臣的将外戚干出朝堂。

      说句实在话,李固等大臣是汉朝的忠臣,所作所为皆是为江山社稷着想,这一点梁太后很清楚。但他们忠心的是汉家天下,不是她梁太后。正因为如此,李固等人才坚决主张立年长的诸侯王或王子为帝。可是,如果梁太后真听了他们的,下一步他们是不是该联合皇帝,让梁太后归政了?

      从私心的角度讲,权力欲谁没有?谁不想过把指点江山的皇帝瘾?尤其是在太后称制十分普遍的东汉,梁太后怎么可能愿意轻易将权力交出?在这一点上,梁太后与梁冀的利益是一致的。这也正是无论李固等人平时如何被太后重用,一到立皇帝的关键时刻,梁太后就甩开他们,与梁冀密谋的原因。

      可是这已经是梁太后当政以来又一次立新帝了,大臣们已经有过被甩在一边的经验了,他们不会再让历史重演一次。于是,李固联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写信给大将军梁冀,提出立新帝乃是国之大事,大臣们有权参加。

      虽说东汉时期三公就是个摆设,没啥实权,可是毕竟名分还在。三公联名提出要求,代表的是公卿们的意思,梁冀和梁太后也不敢完全不理。于是,梁冀只好召集三公、两千石的大臣们以及列侯一起商议。

      其实,去商议之前双方对彼此的立场就都是心知肚明的。当时,梁冀的妹妹正好在跟蠡吾侯刘志谈婚论嫁,为了完婚,刘志就到了京城洛阳。谁知他到洛阳后没多久就发生了质帝被梁冀毒杀之事。这真是赶得早不是赶得巧,他眼看就要成为梁太后的亲戚,又碰巧人在京城,梁冀便想立他为帝了。

      而大臣们那边,以李固为首,依然痴心不改地中意清河王刘蒜。可是,刘蒜上一次就被梁冀和梁太后否决了,怎么可能这一次又立他呢?他们难道不怕刘蒜当上皇帝之后,对他们心怀怨恨,联合大臣们对付他们吗?

      所以,所谓大家一起“商议”立帝之事,是不可能有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的。到时候朝堂之上,谁牙尖嘴利、气场强大、人多势众,就能压倒对方,将自己中意的人选推上帝位。实战结果表明,李固的口才和人望比梁冀高,大部分人都站在李固一边。

      商议出这样的结果,梁冀自然是不甘心的。不光他不甘心,还有人也不甘心,这人就是宦官曹腾,时任中常侍。曹腾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熟悉,可是他的孙子曹操应该不会有人不知道吧?但是现在还没阿瞒什么事儿,先上他爷爷的戏份吧。

      有一次曹腾去拜见刘蒜,刘蒜却没向他施礼。虽然理论上诸侯王和宦官的身份悬殊,刘蒜这样做也不算失礼。但东汉连出幼帝,都由太后掌权,外戚和宦官从此势力大增,谁见到他们不是恭恭敬敬?刘蒜这样做,让曹腾觉得无缘无故被人给BS了,那颗弱脆芳心顿时破碎。

      大家从很多电影里面都可以了解,宦官这一特殊人群,由于身体残缺,自尊心特别强,很容易心理扭曲。曹腾虽然还没有到心理扭曲的程度,但也大度不起来了。他一听说刘蒜被大臣们推为新君人选,在朝堂公议中占了上风便坐不住了。

      当夜,曹腾求见梁冀。他对梁冀说:“将军为官这么久,难免有过失。清河王严明,若果真立他为帝,将军你就要大祸临头了!不如拥立蠡吾侯刘志,可保富贵长久。”

      其实他这番话基本是废话。但曹腾本来也不是去给梁冀出谋划策的,他根本就是明知梁冀想要立刘志,特意去给他打气加油的。但曹腾的这番废话至少让梁冀知道自己也还是有支持者的,信心增加不少。

      次日,梁冀再次召集众公卿议事。这一次,不知道是哪位帝王侧漏的王霸之气穿越时空附到了他身上,除了李固和杜乔之外,大家居然都被他吓住了,纷纷表示愿意一切听从他的命令。

      李固不甘心就此失败,再次写信劝说梁冀,梁冀更加愤怒,便去劝说梁太后将李固免职。这一次,梁太后依从了梁冀。

      没有了李固的阻碍,刘志顺利地登基为帝,是为桓帝。桓帝即位时已经15岁,但依然由梁太后临朝。

      虽然李固终于被挤下台后,爱搞平衡的梁太后又把梁冀的另一个死敌杜乔提拔成了太尉,但由于罢免李固一事给群臣留下的心理阴影很大,而梁冀又挟拥立之功被桓帝增封食邑一万三千户,两个弟弟梁不疑和梁蒙,以及儿子梁胤都被封为列侯,权力的天平还是不受控制地向梁冀一方倾斜了。

      建和元年八月,桓帝立梁冀之妹为皇后,这表明即使是梁太后不在了,梁冀依然是新任皇后的兄长,跟着他混有未来保障。有了这种想法,朝臣中敢跟梁冀作对的也就杜乔一人了。局面已非梁太后能自如掌控。

      梁冀本来就和杜乔有旧怨,以前动不了他,现在还玩不过他?正好九月份洛阳发生了地震,以前邓绥不是开了因天灾将三公免职的先河吗?这会儿梁冀正好用得上。于是,杜乔被赶下台。

      杜乔下台后,他和李固的死期也就到了。以前他们当政之时,多次提出外戚和宦官不得干政,所得罪的又岂止梁冀一人?见他们二人都已倒台,便有宦官唐衡等人将当初他们反对桓帝即位之事告诉了桓帝,桓帝因此对他们萌生恨意。

      两个月后,清河人刘文和南郡刘鲔相勾结,想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此时被发觉后,清河王刘蒜自然是倒了霉,连不相干的李固和杜乔居然也都被卷了进去。而使得他们二人被卷入这一场无妄之灾的,便是梁冀。

      梁冀抓住李固和杜乔二人曾力主立清河王为帝这一点不放,诬陷二人与刘文、刘鲔相互勾结,请求将二人逮捕治罪。

      梁太后起先是不肯答应的。而且我前面说过,她想搞平衡。现在局势已经偏离了她想要平衡的初衷,她要是再答应了梁冀,以后就真的无法挽回了。但事涉谋反,完全置之不理情理上也说不过去。而在立皇帝的时候,她就已经放弃了李固,所以现在只能牺牲李固保全杜乔了。

      可是李固入狱之后,发生了一件出人意料之事。李固的门生王调、赵承等数十人身戴刑具入京为李固鸣冤。梁太后迫于舆论压力,再加上其实她心里也明白这根本就是梁冀在铲除异己,就下诏释放李固。

      到此为止,梁太后对李固和杜乔并没有动杀机。真正将李固送上断头台的,是他的人望。

      李固出狱之时,洛阳百姓都为他高兴,大街小巷齐呼万岁。梁冀听到消息,大为惊骇。他没想到一个失去权势之人还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这更坚定了他除掉李固这个心腹大患的决心。于是,他再次弹劾李杜二人参与清河王谋反之事。这一次,梁太后再无回护之意。这个理由只能是,她也忌惮李固的德望。她还记得,一年以前,仅仅因为李固的坚持,她差点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思,立自己想立的诸侯为帝。

      李固在狱中自杀后,梁冀派人去威胁杜乔道:“你要是识相点就赶紧自杀,否则不久你的妻子儿女都别想得到保全!”杜乔不肯,于是梁冀禀告梁太后,将杜乔逮捕入狱。最后,杜乔死于狱中。

      梁冀取得彻底的胜利,也宣告着梁太后平衡术的最终失败。之后近三年的时光里,朝堂上再无梁冀的对手,十分平静。和平元年正月,梁太后下诏还政给桓帝。一个月后,梁太后病逝,谥号为“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尊业曰烈,她倒是当得起这个谥号。

      这是我第一次在汉朝历史上看到对自己娘家既不拼命抬高,也不极力压制,而是试图让大臣、外戚、宦官等势力相互制衡,从而保障她自身绝对权力的皇后。可惜她的平衡术学得不够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局势一步步演变到她无法控制的地步。之前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的算计与努力,终归付诸流水。

      她到底做不了汉朝的中兴女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