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一枝红艳(四) ...

  •   “去吧。”陆宗沅说道,等虞韶走开了,才用温和的语调对寄柔道:“睡不着?”他这种的温和,已经俨然和对虞韶、赵瑟等人说话时的语气一般无二了。寄柔听在耳里,心里想道:难道对他而言,我这会已经算是“自己人”了?也不知该庆幸,还是该反感。她摇一摇头,问道:“那个姓何的女人……你们为什么要找她?”

      “还没有猜出来吗?”陆宗沅笑了,见寄柔满脸的迷惑,便坦率说道:“愍王被朝廷挟制,至今无后,所以徐承萱把自己的妻妹献给了愍王。不过愍王睡了她几晚后,就把她送出府了——我当时倒也不曾留意,后来想起来,兴许是她已经有孕了,所以愍王想要暗度陈仓,把她提前送去石卿让地盘上。只可惜愍王自己连金陵城都没有逃出去,就提前见阎王了。”

      寄柔记起何念秀当初离开徐府时决绝的姿态,恍然大悟。原来她是打着那么一个主意……既然连陆宗沅也没找到她的下落,兴许她已经投奔石卿让了。怀着愍王的遗孤,也不知道她以后的路,是福是祸?可这不就是何念秀想要的吗?寄柔脸上浮起一丝微妙的笑容,喃喃道:“原来如此。”

      这一夜,兴许都是累极了,陆宗沅并没有来骚扰她,分别在各自的帐子里歇息了。翌日一早,陆宗沅自己穿戴了,才一出帐子,看见虞韶笔直地立在外头,也不知道站了多久,连浓长的睫毛上都染着一团雾气,身上更是被夜露打得干一团,湿一团了。唯有目光,如同以往那般清澈坚定。

      陆宗沅眸子一眯,问道:“你又怎么了?”

      “没怎么,”虞韶说道,“我想去萧将军帐下投军。”

      “你上回不是说不愿意去?”

      “我……改主意了。”虞韶把背一挺,那个神情,仿佛是说:陆宗沅要是不答应,他就在他帐子外头成年累月地守下去。

      他这个倔强的脾气,陆宗沅是看了十几年,早了如指掌了。况且虞韶去投军,算是好事。于是很干脆地答应了,“你跟我进来,我写一封信给萧泽。既然是我良王府的人,再不济也得从校尉做起,总不能去当火头军吧?”

      他说完,叫人拿了笔墨纸砚,在小几前盘膝而坐,提起笔来。虞韶在背后站了一阵,心绪千回百转,也顾不得去看陆宗沅信上都写了什么,便静悄悄地退了出来,一直走到寄柔的帐子外头,要去掀起帘子,手伸了出去,又缩回来。顿了一顿,隔着帐子对里头轻声说道:“我要走了。”

      等了片刻,不见回音。他犹不甘心,说道:“马上就走,一刻也不耽误。”

      仍是不听丝毫人声。虞韶满腔的热血,如遇到冰雪,骤然冷了。心里一酸,便一跺脚,不管不顾地闯了进去。帐内只有寄柔一个,陈设十分简陋,因此一眼将所有尽收眼底。却见寄柔面前摆着一个小案,案上放着一尊漆黑如墨的观音像,端庄静穆,慈祥悲悯,举兰花指,垂眼俯视着滚滚红尘,亟亟凡人。寄柔对着观音深深拜了三拜,双手合十,嘴唇翕动着,也不知道念了句什么。

      虞韶狐疑地问道:“你在做什么?”

      “拜菩萨呀,你没看见吗?”寄柔头也不回地说道,“今天是我爹娘的忌日。”

      “你刚才在菩萨跟前许愿了?许的什么愿呢?”

      虞韶双脚仿佛粘在了地上,只想绞尽脑汁和她多说几句话,好把离开的那一刻推迟,多一刻也好,好让他把那道甜美柔润的声音,随便说的一句“保重”、“再会”甚而是一个“哦”字都可以,让他镌刻在脑海里,在以后的日子里随之入梦。

      可让他失望的是,寄柔只是回过头来,对他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

      入了伏之后,天是越发的长。正午的日头暴晒着,地上一层耀目的白光。院角一丛叶大如掌的芭蕉,原本是浓绿欲滴的,这会也仿佛陡然被抽走了精气,连叶边也蔫卷了起来。芭蕉下卧的两只散养的花猫,眼睛眯缝着昏昏欲睡。红杏举着一片才摘的荷叶遮在头顶,一路挑树荫里疾走,到廊檐下时,对身后的婆子说道:“东西放着,你走吧。”那婆子应声去了,红杏把地上那个竹编的小小箩筐捧在怀里,走进房中去了。

      因丫头们都各自歇午觉去了,此时的房里鸦雀无声,玉色纱帐是挂起的。红杏从床上看到榻上,不见人影,便轻轻放下箩筐,从榻后绕进一间半室里去,里头的薰炉衣架,厢奁盥匜等物事,都已经被移走了,只余一套几榻与佛橱,上头供着一尊鎏金小佛。良王妃方氏就跪在几前,才把笔放下,手边是一沓子刚抄好的经书。

      红杏叫声“娘娘”,方氏说道:“把这些经拿出去晾干。”自己轻轻吁口气,扶着腰走出来,一边盥手,看着红杏领着几个丫头把经书捧到外头,在廊檐下平平整整地摊开,拿几个砚台压实了,不叫风吹动,又留了一个小丫头守着赶猫。

      方氏擦了手,看看日头,叫红杏道:“再去问问,王爷走到哪了。”

      红杏笑道:“才刚我在外头的时候,碰见王府里来报信的人,说王爷才出府,到太阳落山才能到呢。”

      方氏“嗯”一声,也不急了,说道:“那箩筐是装的是藕秧?拿来我看。”

      红杏把箩筐捧到方氏脚下,笑着说道:“新摘的,嫩得一掐都是水。住在庄子上就有这么个好处,吃的瓜菜都比府里的新鲜。”

      方氏往箩筐里看了,见果真很嫩,脸上便满意了。因刚才已洗过了手,就在一个杌子上坐了,亲手把藕秧的梗挨个掐了,反复洗濯。因方氏做这些事的时候,总不让旁人插手,因此红杏也只得守在旁边,左边放着铜盆,右边放着一个缠丝玛瑙盘子用来盛藕。

      “娘娘的心也太实了,侍奉菩萨心诚,对王爷也心诚。”红杏说道,“其实叫几个心细的丫头来掐,也是一样的。你非得自己来,才养好的指甲,又得全剪了。再说,王爷还能吃得出来这是别人掐的?”

      “他吃不吃得出来,是他的事。我自己掐,是尽自己的心。王爷嘴挑,这么多年了,也就爱吃那么几个菜。如今又茹了几个月的素,嘴里苦淡,也就这个,甜丝丝的,还有些吃口。”方氏说着,慢慢地把一筐藕都洗好了,用帕子揩了手,又踱到门口去,瞧了瞧天,见日头红彤彤的,没有一丝儿云彩,离傍晚还有几个时辰。一时有些寥寥的,就叫红杏打扇,自己往床上一歪,也睡了过去。

      睡到一半,身子被红杏晃得不停,方氏眼睛半合着,问道:“怎么了?”

      红杏笑道:“王爷快到了!娘娘快起身吧!”

      “这么快?”方氏也是一懵,连忙起身了,靸着鞋走到镜台前一看,见睡得发髻松散,脂融粉褪,急的要不得。忙叫丫头来梳头,因还在孝期,也不必换衣裳了,才把粉涂了一半,听见院子里一阵笑声,说是良王已经到了,没奈何,只得拿一个湿手巾,把粉都擦去了,素了一张脸,笑着出来相迎。又想良王才下了马,身上有些汗气,遂领着丫头们捧了巾栉,亲自服侍良王盥洗。

      良王随便洗了洗,抹了一把脸,面白鬓青的,成日间风里头雨里去的,毫无粗鲁相,还是那样闲雅自在。方氏看着他的侧脸,面上一阵微热,正在出神,忽觉鼻尖一凉,原来是良王将手巾扔进盆里时,溅了几个水珠子在脸上,她便一笑。良王在她脸上一看,也笑着说道:“没睡好?脸上怎么有点黄黄的?”

      方氏一怔,送良王去榻上坐时,顺势在镜子里瞥了一眼,又往脸颊上一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兴许是苦夏,睡得不好。”顿了一顿,又幽幽地说道:“我比王爷还大一岁,今年二十七了,哪比得上人家十七岁的姑娘呢?”

      论长相,方氏其实也算百里挑一,只是性子端肃,常年板着张脸,毫无女子娇态,这一两年,又添了些心事,眼神就不如幼时那样鲜活了。良王听她这话,竟然难得的有些拈酸吃醋的意思,也是意外,却只笑了一笑,把话岔开,“既然睡得不好,就回王府。丧事过了也有大半年了,你又在庄子上衣食素简地过了三个月,孝心尽够了。王妃老在外头住着,王府里的中馈没人理,也不是个事。”

      “王府里的事,有芷姐姐理着,我原本也不大插手的。”方氏说着,到底是和良王久别重逢,也高兴起来,往他对面一坐,指着后窗说道:“住在庄子上,也有些好处。瓜果都是新鲜的,夜里睡不着的时候,后头那个池子里还有青蛙咕咕地叫着,挺有些野趣。”

      “哦?”良王睫毛一扬,意有所指地笑道:“什么事惹得你睡不着了?”

      方氏低着头,红了脸一笑,到底重面子,没把抱怨的话说出口。随即头一扭,对外头吩咐道:“王爷中午也没吃,这会就上菜吧。”

      外头答应一声,红杏领着丫头们,流水似地往房里送了饭菜来,良王放眼一瞧,见都是些清淡利口的,怕是还顾忌着在孝期,半点荤腥也不见,最多不过是个虾饼鳗面,汤煨芽菜。良王便大觉无味,也不生气,只是好笑,心里想道:也不知道方阁老何等一个冬烘,养出的女儿都是这么一个拘泥的性子。整日茹素,怨不得脸黄了。于是随便用了两口,就放下筷来。方氏眼睛在桌上一逡巡,见都没怎么动,连那道自己亲手掐的藕秧,也只少了些许一点。方氏便不大自在,劝道:“王爷再用些饭?”

      “够了。”良王接过茶,漱了口,便起身了,“这一路走来,景致还好,我出去散散。”

      说着,也不邀方氏同行,就拿了一柄墨竹骨扇,遮着太阳往外头走了。

      方氏呆坐了一会,往外头一看,见金乌还未西沉,余热不散,这个当头,有什么好散的?心里怅怅的,叫人把那一桌饭菜都撤了,自己在镜台前坐着,心里想道:十年前刚成婚时,都才是十六七岁的少年男女,王爷对她,也是柔情蜜意,心无旁骛的,可惜那时候她面薄,又爱生气,凡事不肯低头。如今上了年纪,悔之晚矣。良王对她,却已经全然是面上情了。

      这么想着,愁肠九转,一颗泪珠子,已经从眼角落下来了。红杏在旁边看着,旁递上帕子,劝解道:“王爷特地来看你,你怎么还哭呢?”

      “他哪是来看我的?”方氏用手巾捂着眼睛,越说越为自己委屈,哽咽着说道:“说的话加起来还不到十句,就赶忙往外头去了……你刚才从外头取藕回来的,那个姓冯的女人是不是也在外头呢?”

      红杏哪敢承认,忙说“不在”,又道:“你这是何必呢?王爷惦记着她,也是一时贪新鲜。外八路的女人,没名没分的,眼看王爷这三年都不好纳人,她最多也就混个暖寝丫头,三年过了,王爷的劲儿也早过了。你是王妃,看她不顺眼,就撵出去,犯不着自己生气、”

      方氏听着,也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遂擦了泪,一边对着镜子重新匀脸,嘴上说道:“我原本也是为着王爷好,所以才把她从王府里带出来,免得爷们整日里眼睛看着,心里发馋,万一出了什么不体面的事,王爷还不给言官的唾沫星子淹死了?这会看着,王爷是怨我了,早知如此,就不费这个事了。”

      这话说的,好似她有多宽宏大量,分明是见良王从外头带了个侍妾回来,心里发酸,才找了个借口把人弄到庄子上来的。红杏也觉好笑,她这些日子在乡间住着,也觉无聊,正巴不得早点回王府去,遂连声说道:“可不是。依我看,还不如这次就和王爷一起家去吧,男人都是,越得不到越想要,等整日里面对面坐着,就不稀罕了。”

      “也许是这样。”方氏琢磨着,突然想起来了,忙推红杏道:“你也跟出去看看,看王爷和她在外头干嘛呢。”

      红杏见推诿不得,只得苦着脸往日头下去找人了。

      陆宗沅出了别院,谁也不让跟着,独自往庄头那一片莲湖走去。方才他在马上,看得十分确凿,分明是寄柔在湖边坐着,然而这会不像刚才那样居高临下,绕着湖走了一转,竟然半个人影也不见了。满眼都是密密匝匝的荷叶,绿浪翻卷,花立叶间,说不出的清爽怡人。于是倒不急着找人了,兴兴头头地看了一阵荷花,忽听一阵水声潺潺,歌声细细,便循声走了过去,拨开荷叶一看,见一个穿着松绿罗裙的窈窕身影,背对着人,正在水里揉衣裳。那一缕柔顺的青丝,险险地垂在水面上,正好把玲珑的鼻眼给遮住了。

      陆宗沅便失笑了,心想:她穿着这么一身衣裳,又不露脸,隐身在荷叶间,谁寻得见?又有心要听她唱的什么,遂用手把那支荷叶拨着,也不出声,只静心聆听,听得冯寄柔那一道甜润的声音唱道:“一对乌背鲫鱼在荷花池里做鸳鸯,吃个黑鱼游来赶散子场。只有个油嘴条在搭团团里看,鳜鱼肚里气膨膨。小阿姐儿随人上落像个一扇篷,拿着紧处弗放松,去时罗管回头日,眼前且使尽子一帆风……”

      她“咦”一声,嘴里的歌儿戛然而止,脑袋往前一探,见一只乌头胖鱼尾巴一甩,吐了几个泡泡游来了,于是她抬起一只玉似的脚,往乌头鱼的方向一踢水,说道:“走开走开!”

      陆宗沅忍不住笑出声,手中的荷叶一松,正好打在寄柔的背上,她吃了一惊,忙回身一看,又低下头去,把衣裳展开,在水里轻轻一荡,如一团红云似的飘浮开了。

      陆宗沅笑道:“嗯……什么是‘小阿姐随人上落像个一扇篷’?”

      寄柔手里胡乱搓着衣裳,心里也思索了一番。没有个答案,只是这歌是她幼时曾听壁脚,听见娘对着爹唱的,如今虽然看不见陆宗沅的神色,然而他那个轻佻的语气,分明没有好意。她恨不得把舌头咬了,红着脸低头不语。陆宗沅看她窘得鼻尖都冒汗了,便暂且放过她一马,随口说道:“这是南边的歌,谁教你唱的?你那个嬷嬷?”

      寄柔摇一摇头,没有说话。正愣神时,脚边那个木盆已经随水飘走了,她下意识地“哎呀”一声,陆宗沅眼疾手快,扇柄一探,将它勾了回来,放在了岸边,说道:“怎么不叫丫头来洗?”

      寄柔这才想起她盆里放的都是贴身的小衣,怕被他看见了,便遮遮掩掩地把盆往自己身后一挡,咬着嘴唇说道:“我自己就是丫头……”

      陆宗沅看她一眼,忽的笑了,附在耳边低语道:“你不想当丫头,想当什么?”

      “什么都不想当!”寄柔胡乱答了一句,把盆抱在怀里,拔脚就跑。那一双裤管还挽在腿上,雪白的肌肤在眼前一晃,就不见了,陆宗沅笑了一回,也慢悠悠地跟了上去。却见寄柔跑的太急,和一个门里的丫头撞了个满怀,那丫头鼻子上几点俏丽的白麻子,不就是方氏那个丫头红杏?陆宗沅哼了一声,也不揭穿,就把寄柔从领子上一拎,等她站稳了,才自己摇着扇子径自进院子里去了。

      良王妃既然打定了主意,索性当时就把事情同良王提了一提,良王自然毫无异议,于是这一行人,又累累赘赘的,带了丫头仆妇,驱车往良王府来。时已入黄昏,良王才下了马,被赵瑟迎着,径直往延润堂去了。良王妃自回了寝殿,看着丫头们安置坐褥,洒扫涤尘。这时见红杏领着一个仆妇走了进来,问道:“芷姑娘问,王爷带回来那位姑娘如何安置?”

      方氏把茶盅一放,笑着说道:“这个小事,芷姐姐安排就好了。”

      “芷姑娘说,人是王爷亲自带回来的,她也不好随意安置,还请王妃娘娘去请王爷示下。”

      方氏咀嚼着茶梗,心里想道:汀芷代理王府中馈也有多年了,放在别人身上,早不知道霸道到哪里去了,偏她还是这样谨慎,怨不得能讨太妃喜欢。这么想着,就说道:“等我去问过王爷。”于是换过衣裳,在镜子前后照了照,掠了掠鬓发,就往延润堂来了。

      因延润堂前殿是群臣谒见之所,后殿才被用来日常承职,方氏过了穿廊,到了后殿,见那回纹窗棂栏杆连着的前檐上,左右两列带刀侍卫肃立着,偌大的院子,鸦雀无声,连个丫头的影也不见。方氏心知这延润堂自来是王府里的禁地,良王亦是十分忌讳女眷过问外事,于是迟疑着不敢再走,红杏在后头怂恿道:“娘娘,你也是为了冯姑娘的事——不正好是个机会探探王爷的口风?”

      方氏深以为然,于是不顾侍卫的阻拦,硬是闯了进去。正见良王和赵瑟两人说话。良王见着她,毫无异色,把一纸文书往案上一放,说道:“有事遣人带个话即可,何必自个儿跑来跑去的,也不嫌累?”

      他的语气,近乎怜惜,方氏心里一喜,语气里就带了几分娇嗔,“那自然有要紧的事么……芷姐姐问,那位冯姑娘怎么安置呢?”

      良王“嗯”一声,随口说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你自己定了就是了。不必来问我。”

      方氏心里,越发地心花怒放了,于是满脸笑意,很想再和良王说些什么,眼睛一睃,见良王在书案背后坐着,案的侧首,又有一把交椅,于是试探着走了过去,正要落座,腰才弯到一半,听见良王说道:“还有什么事?”

      方氏身子便僵了半截,坐也不敢坐,立又没面子。眼睛往良王脸上一瞧,见他虽然是微笑着的,然而那微笑的神气下头,隐约有丝不耐,她便满心的欢喜复化作了怨怼,拿帕子掖了掖鼻子,闷声说道:“也没什么事。”冲良王福了一福,就急急地走出去了。

      红杏还在那院子里远远地翘首盼着,见方氏一边抹着眼睛,走了过来,就知道是又哭了,忙上去把人接住,问道:“怎么,王爷说要纳她?难道要抬举她做个侧妃?”

      “哪里能够呢。”方氏说着,眼睛冲那金光闪耀的琉璃瓦顶回看了一阵,幽怨地叹了一声,也不知道是替自己,还是替冯寄柔,“咱们这位王爷,心是最冷的。世上哪有一个女人能叫他放在心上呢?”

      红杏不解,问道:“那冯姑娘的事,到底怎么说呢?”

      “王爷叫我自己看着办。”方氏沉吟着,往四周一逡巡,指着延润堂背后那一排盝顶房说道:“我倒想起来了,原来那房子里也是住人的,后来这前后两殿用作了延润堂,常有外官来来往往的,她们为避嫌,就陆续搬走了。好好的房子,空了几年了。那个冯姑娘,王爷不是极看重她吗?一路从金陵到燕京,都是同乘的一骑,索性就叫她住这里来吧,离王爷近点,也好说话。”

      红杏又是好笑,又是无奈,心道:这是怎么的,想一出,是一出!才千方百计地把人和王爷分开来,这一会又要故作大方往一起凑。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要后悔了。于是忍笑说了一句:“娘娘说的是——只是看她那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样子,别叫那些侍卫给惊着了。”

      两人说着话,回了寝殿,才走在院子里,看见另外一个丫头白露在檐下挤眉弄眼,一边叫着娘娘,走上来附耳说道:“冯姑娘来了,在阁子里等着呢。”

      方氏“哦”一声,一边琢磨着冯寄柔的来意,走到阁子外头,叫丫头撩起竹帘,便跨进门去,直截了当地说道:“你的住处,我已看好了,就在延润堂背后那一排盝顶房,正房厢房,加起来也有七八间,我看你随身物件也不多,该是够住了吧?”

      虽然是询问,实际上语气已经十分作准了。寄柔知道违抗不得,只得道了谢,等方氏落了座,双膝一弯,就着冰凉的地跪了下来,方氏“哎”一身,作势要拦,伸了伸手,见她意态坚决,也就罢了,只说道:“你这是做什么?”

      寄柔道:“娘娘,让我给你做个丫头吧。”说着,把脸一扬,一双眼睛,楚楚地对着方氏。她这一双妙目,总是蕴含着满池的春水,动不动就要哭似的,盈盈的柔波中,没有半点的烟火气。扶在自己膝头的两个手腕,玲珑剔透的,真像个玉做的人儿。这么个姑娘,谁人不爱呢?就连她自个儿,亲眼看着王爷把她从马上抱下来时,心里都不是嫉妒,而是羡慕。王爷常年在外头奔波劳累,放这么一朵解语花在身边,也可聊以慰藉了吧?方氏这么想着,便俯下身把她的手一握,笑着说道:“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咱们王府里,丫头是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没有哪个能被王爷正眼瞧一眼的。要是叫你当了丫头,岂不是委屈你?王爷也要怪我了。”

      方氏人倒不坏,说这话也算有几分真心实意。寄柔眼睛一眨,那清泪就顺势而下了。她把脸往方氏膝头一挨,抽噎着说道:“娘娘,我有话想跟你说,可是又不敢说……”

      方氏听她这话,仿佛大有深意似的,遂冲着红杏白露使个眼色,叫她们都带着丫头下去了,然后才和颜悦色地说道:“你有什么委屈,都说吧。王爷是男人,心粗,你说给我听,兴许还能帮你想个主意。”

      寄柔便把眼泪一抹,肩膀一抽一抽地说道:“我……我不想跟着王爷,我在金陵时,曾经许过人家,婚期临近时,他们家犯了事,全家都遭难了,因此我早在菩萨跟前发过誓,这一辈子不嫁人。王爷那里,我早求了好几回……如今只好求娘娘做主了。”

      方氏微微吃了一惊,着实是没想到,她的身上,还有这么一桩故事。原本在方氏看来,这天下有哪个女子能不心属良王呢?他那么和气雅致,生得又那么好,还是个王爷!于是对寄柔的话,难免有三分怀疑,只是看她的神情,又是半点不掺假。于是犹犹豫豫地,把寄柔的头发抚摸着,说道:“你……唉,你和王爷都这样了,哪还能想着别人呢?”

      寄柔一边摇头,泪珠子就滚落了,她哽着嗓子一再说道:“我不嫁人。”

      方氏见她这个执着的样子,简直有几分傻气,顿时便释然了,心想:到底年轻,又经了那么大的事,心里还糊涂着呢!不管她是真心假意,既然把这话说出了口,日后想再反悔,还得思量思量,况且看王爷,对她也不是很上心似的——一时间,连日来的愁思全都烟消云散了,于是亲自把寄柔拉了起来,把手巾打湿了递给她,笑着说道:“说这些孩子话——你就是想嫁,这一时半会的也嫁不了哇!且得等着呢。你要真不愿意,就听我的话,安分等着,等过了这一阵,王爷要出门了,我就做主放你出去,回金陵也好,寻个本地人家也好,总之都不留你,你看好不好?”

      寄柔用帕子按着眼角,顿时破涕为笑,连连点头。

      方氏唏嘘不已,心里把良王腹诽了一通:男人就是这样霸道,看人家生得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抢了回来,也不管人家愿不愿意。堂堂的良王,还少得了女人吗?犯得着这样逼人的?于是对着寄柔,就多了几分同情,说道:“只是这会,你还得再委屈几天,王爷那个人,别看整日笑模笑样的,其实凶着呢,就是个‘玉面阎罗’!你也别把他惹急了,且安心在王府里住着,最多一年半载就能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