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第七十七章 ...

  •   天子魏琮这几日想来心思杂乱的很,常独自一人于案前呆坐,亦或于殿中负手踱步,面色么,自然是沉肃无波。

      心事应是极重。

      宫侍们见得这等情形,当然是轻易不肯近他身前的。

      谁也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不是。

      董后倒还是对君王如常以待,只是她非神仙,虽则极善解人意,但也要人家开口告知她几分才能有所施为不是么?

      是以如今魏琮这般的境况她亦有些犯难。

      也不怪董后如此,虽说魏琮的心症她早都通晓一二,可如今尚无有万全之策足以应对,她深觉还是静待其变为好。

      凡事都要讲求个时机,否则,易功亏一篑。

      只是魏琮看来,尔今已然是非行不可的时机了。

      于是,这日,董奉便悄然应召到了天子的案前。

      “朕欲加封太傅为郡公,你意如何?”魏琮面容清冷,声音亦一般。

      本就空静无人的殿中,如此竟似又添了几丝凉意,董奉来时身上的燥热也就立散了开去。

      “陛下怎忽有此意,臣愚笨,还请明示。”

      魏琮端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只唇角微扯,‘哧’了一声,语中难掩不屑地道:“都城上下如今多有颂赞太傅德行高洁、襟怀坦荡之语,看这情形很是以他为尊,如此朕又怎会不从众意,委屈了此等忠良之臣。”

      董奉仍还有些不解,不过听魏琮的语气,知道他这是又不喜齐渊如今声名愈赫、且多佳誉了。

      魏琮岂止是不喜,简直是对如今这等情形厌恶至极,“朕的几万将士将性命丢在了罗城,统兵之人却未有半点儿过失,且还得众口称道其贤能,真当朕是个摆设么?”

      随着魏琮阴沉的低喝声,董奉忙不迭地跪倒在地,“陛下息怒,不过是些个士人见风使舵的奉承言语罢了,非为民意所向。”

      “能得士人称道,则百姓之口盛赞也不过是假以时日的事情罢了。”魏琮端起案边的茶盏,重重地抿了口茶,姿态渐复淡然。

      “那陛下的意思是?”董奉试探着抬起头,小心地道,虽则他心中已然明白了十之八九。

      “将先取之,必先予之。”魏琮眼皮儿也未抬,不无森冷地道。

      “陛下这是要顺应民意,先予太傅以郡公之位,若太傅有所感怀,对陛下始终抱有恭顺之心,且肯将统兵之权分让,则今时的情势就还许他齐氏风光。”董奉边说边轻轻颔首,甚是赞同魏琮此举。

      “朕非那等容不得能臣的君王,若太傅能审时度势,今后这朝堂之上,他仍可为群臣之首,但若他执意独断专行,则朕亦难再宽纵,毕竟如今这江山属我魏氏所有。”魏琮一想到以往朝堂之上齐渊的种种,双眉便不自觉地紧锁起来。

      他这是越想越忿闷哪。

      能不如此么?如今各处州府的兵马,领军之人多已唯太傅的马首是瞻,便是天子的号令亦难与其并重,而国中的百姓,若真到那等交口称誉齐氏族人的境地,则这江山异主之时也就不远了。

      魏琮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绝不能让祖宗的基业败在自己手上。

      虽说太傅于自己有师恩,但江山更重,少不得要有些取舍了。

      “只是非到万不得已,朕亦不打算与太傅刀剑相向。”魏琮颇有些无奈地轻叹了口气。

      董奉忙宽慰他道:“陛下仁厚,但只是这天不可不刚,不刚则三光难明,王不可不强,不强则宰牧纵横,如今我朝野上下虽还未至仰他人鼻息的境况,可若再就放任下去,难保不会临于险地。”

      这话真个说进了魏琮的心里。

      正所谓禁微易、救末难,先人早都有云,涓涓不壅,终为江河,毫末不札,将寻斧柯,如今齐氏这般势盛,还未有对君王不恭不敬究其因也只是他族人的束身自约罢了,但谁又能知这等情形会到哪一日便悄然而止了呢。

      无论何时,未雨绸缪都是最应当的。

      不然呢,江山易主,少不得要动干戈,到时这国中的百姓恐又要遭殃。

      因此上,于国于民,此事都不可再行拖延了。

      君臣二人至此便就细细研商起了封赏之事,及封赏过后,宫中摆宴。

      自然这宫宴才是重头戏。

      董奉前时,频频往他府做客,且又于自己的别庄邀宴,原就是为着今时之事留心,如此自是就将先时所见一一尽道了来。

      “太傅每每赴宴出行,所带侍卫非众,不过其贴身随行者应是本领高强,且心思甚细,等闲之人实难想近太傅身前。”

      魏琮颔首,难得地,唇角竟噙了一丝笑意地道,“太傅以往长于行军征战,自己有些本事,自然想着不必太多侍人跟从累赘,如此甚好。”

      “可这宫中的禁军大半归齐氏所掌,委实有些不便行事。”董奉早都想过此节,是以不无惴意地望向魏琮。

      伏拿重臣之事若行的稍有差池,则会功亏一篑,到时反会受制于人。

      是以这事前种种必都要思量的万全才好。

      魏琮却是早都料及此处,不无得色地道:“朕亦有可用之人。”

      遂即,命了近身宫侍去传韩隐前来。

      董奉如此方松了一口气。

      有太常韩隐相谋,则此事应会更易达成。

      至于领君王之意携利器藏于殿中的勇士之首么?董奉则认为非关姜莫属。

      魏琮亦做此想。

      君臣二人果是同心合意。

      “若能就此将齐晅一并缚了,则陛下此后会更得施为。”董奉到底是老辣些,凡事都想的周全。

      其实若齐渊顺利得除,则齐氏他人应就生不起多大的风浪来,但为求谨慎,有些事还是前思后想一番为好。

      “齐晅历事尚少,当不足为惧。”魏琮实看不出齐晅有成大事的能为。

      也不单是他,才至殿内的韩隐亦如此想,“太傅若于陛下身前伏法,则齐晅自就没了主意,到时只管发落他便是。”

      “虽则如此,也不可掉以轻心,到时还需有人留意着他的动向才好,免得节外生枝,毕竟如今都中齐渊身前只他一个子侄,有些事情必是要与他相商几回定夺。”董奉以往对齐晅的性情属实有些猜摸不透,是以生忧倒也寻常。

      至于离都城尚远的齐昭与齐晖两兄弟么,就不信他二人还能带兵起事,行谋反一途。

      魏琮听董奉所言倒也是有理,遂面色又复沉肃起来。

      韩隐见他二人如此,就也在内里仔细思量了一番,尔后不无试探之意地对着董奉道:“不知此任可否交由董令史之手。”

      这就是要董通来参与其中了。

      董奉自然点头,表示责无旁贷。

      要不说董氏一门事君王以忠呢。

      如此,一张密网遂悄然而就,只待时机从天而落了。

      但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张网中的一节未能结的稳妥,齐晅竟有此嗅得了一些不寻常的意味。

      此一节便是董通了。

      其实想想,董通偶有疏漏也可堪谅,毕竟他入朝堂的时日尚短,未曾得见权臣倾轧至此等境况,自然内里多少便有些失了沉稳。

      也不单是他,寻常人等也难想到,今时还高高在上的高门贵戚,转眼间就要为君王所忌,进而沦为阶下囚、人头落地,世事着实太过无常啊。

      董通感慨之余,再又想起叔父董奉曾言齐氏的风光长久与否未曾有一定的话来,由此倒更为敬服起了叔父,尔后更在内里暗自欣喜,喜的是此后都城之中,董氏一族多会是势头最劲的高门了。

      有这等肖想的董通自然胸中就生出了几分豪情。

      他可能是觉得自己要立不世之功了。

      哎,还是少不更事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