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五章 出巡 ...
-
出巡•灾•三人行
——————————————————————————————
若是快马加鞭,三日便能到达江浙境内。
可是纪绍白醉翁之意不在酒,借着为圣上普查民生的幌子,又是做轿子又是步行,游山玩水的生生拖了五天才走上一半路程。恰赶上山西天灾祸患,灾民大批北迁乞讨。
此时,疲惫不堪的人们排着散队从三人面前经过,面如枯槁,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肃子章心生恻隐,纪绍白却是不予理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权当没有看见。
肃子章见纪绍白总是这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便找他理论,“纪大人,你贵为朝中栋梁,如何对待那治国安邦的抱负?”如是,这已经是肃子章第十次对纪绍白抱怨。
肃子章这个人,在朝中就不懂变通,最近几日更有了几分愤世嫉俗的书生气质。
为官者,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
当时,纪绍白只是习惯性的半眯上眼睛,第十次的缓缓道来,“这天下的不平之事数之不尽,一己之力如何管的?”皇上自然乐见国家四海升平四夷宾服,可欺上瞒下的现象却不仅是朝中才可见得。若是一板一眼的整治,恐怕这全天下的官员都会被挑出毛病。再都治了罪,还有谁会乐意当这“受累不讨好”的官员?
归根结底,若说这天下官员都是骗子,那皇上就是最大的伪善者。大多数事情,他都是装作不知道吧……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却要装出仁爱却无知的帝王形象。
这本是一门学问,纪绍白早已通彻,了然于心。几天下来,对待所见所闻的官民纠纷,他也是睁一只眼再闭上一只,乐得清闲……
毕竟,有那些闲心去管这管不完的事情,不如庆幸一下自己不是那“倒霉的人”罢。
………………
正在这时,一个约五六岁大的女童饿倒在肃子章脚边。
肃子章年幼时,家境贫寒,然湘北民生安乐,并没有见过这般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孩子。更何况,那小小的女孩,左手被整个折了下来,突兀的断骨已经和肉长在了一起。他曾听人说,这是那些人为了在要饭的时候博得更多的同情而采取的一种做法……自古以来,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够博得更多的同情。
这个社会,命分贵贱。有的人,为了生存,甚至可以自残……
突然忆起那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情,明明已经冷到彻骨,为了多卖些碳,却还希望更冷一些。
想着想着,肃子章愈发觉得这女童十分可怜,便掏了些银子给她。
一掏不要紧,整批的灾民都跪倒在他脚边了。肃子章再掏,口袋里面只剩下不到十两银子……索性全都分给了灾民。
纪绍白白了白他,不置可否。
半个时辰后,三人打算在镇上落脚投宿。走到客栈门口,纪绍白突然拦住走在前面的肃子章,说,“恕本官冒昧,子章兄身上是否还有盘缠?”
肃子章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对纪绍白小声回礼,“中堂大人,接下来几日全靠您了。”
“……”啊啊,靠我啥?纪绍白大惊,莫名其妙。
肃子章愣了一阵,恍然大悟。“难道……”他有不祥的预感。
“……”纪绍白笑眯眯的点了点头,一脸无辜的看着肃子章。谁不知道,他纪绍白出门的时候是从来不带银子的。
“……”肃子章面如菜色,有种眩晕的冲动。天知道纪绍白这些天来挥金如土,自己的口袋里竟没有钱。
如今,肃子章的盘缠全数给了灾民。而韩铁,跟着两位朝廷一品大员,也没有料到会为了钱的问题发愁……
“其实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嘛~”纪绍白理亏的缩了缩脖子,生怕他们一个激动就在这里谋害了他这个“朝廷命官”。这把银子拱手送人的明明是肃子章,怎么反倒是他理亏了。
“什么办法?”肃子章眼睛一亮。
“官署。”拿着御史令牌去官署一亮,银子不就花花的进来了嘛。
“……”肃子章无力的扶扶额头。当朝律法明文规定,朝臣微服出巡,没有公事不得求助官署。
“赌场?”纪绍白再问。
“额……”
“啊……”
“当铺?”再问。
“……”
“……”
最后,三人想破头皮,却也只落脚在荒地一处废宅之中,再由韩铁去打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