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3、第四章 东渡黄河败齐国 淮水一战龙且死(二) ...

  •   韩信自然知道蒯通的意思,便站起来补充说:“《孙子兵法》行军篇有言,凡是部署军队和判断敌情,都应该注意以下原则:在山谷处要占据险要的山头,驻扎在面向太阳可以看清宽阔前方的地方,在高地上与敌人战斗不能从下往上仰攻,这是在山地部署部队的原则。
      横渡江河之后必须在远离水域的地带安营扎寨。敌军渡水向我进攻,切勿在水中迎击他们,而应当在他们的部队一半登陆另一半在水中时加以打击,这时可以取胜。如果想同敌人决战,不要紧挨于水边布阵,在河侧江畔布阵也应占据向阳的高地,不能面迎水流处居下游,这是布置水上军队的原则。
      穿越盐泽沼泽时,应该迅速地离开而不能逗留。如果不得已必须在沼泽地中作战,应当靠近水草而背靠树林,这是部署盐泽沼泽地中军队的原则。
      在平原地带要立足于进退容易而且背后有高地作为辅佐的地域,前面低而为死地,后面高可以有生路,这是平原地带部署机动部队的原则。
      上述处置山地、水路、沼泽和平□□种部队的原则,也是黄帝战胜四周诸侯部落首领的原因。
      一般驻军总喜欢干燥的高地而讨厌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而讨厌阴暗,靠近水草粮仓而运输便利,将士百病不生,这样去战胜敌人就有了保证。
      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占领向阳的南面而使西侧靠山。这些都是对军队有利的地形辅助条件。
      上游下雨涨水,洪水骤至,若想渡河,要待水流平稳后再过。
      凡是经过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险、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去,不要靠近它。我军远离它们,让敌人靠近;我军正面迎向它们,让敌人背靠它们。行军至险峻的隘路、湖沼、芦苇、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一定要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有可能暗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当敌人逼近时仍能保持镇静,是由于占领了险要的地势。敌人离我军很远但前来挑战,是想引诱我军入其圈套。敌人不断改变扎营处,是为了利益。许多树木摇曳摆动,预示着敌人隐蔽而来。草丛之中设置了许多障碍物,是敌人布置了疑兵之阵。
      鸟雀惊飞,这说明下面有伏兵。野兽受惊骇奔,说明敌人已经大举突袭。远处尘土飞扬得高而笔直上升,说明敌人是车队前进。尘土低而宽广,说明敌人是徒步而来。尘土分散而细长,断断续续地上升,说明敌人在砍伐树木,准备安营扎寨。尘土稀薄,时起时落,说明此处是敌人的营盘。
      敌人的使者措辞谦卑但敌军又在加紧增置装备,这是在准备进攻。敌人乘战车部署在它的大本营之侧,这是在布列阵势。敌人无缘无故主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摆开阵势,是想与我决战。
      敌人半进半退,是在引诱我军。敌军士兵倚着兵械站立着,表明他们饥饿。敌人打水的人自己先喝,表明干渴缺水。敌人看见了利益但并不向前,表明他们十分疲累。敌营上方飞鸟集结,表明是座空营。
      敌人夜间惊慌叫喊,这是恐惧的表现。敌营纷扰惊乱,表明他们的将领已经失去了权威。敌军的旗帜摇动不齐,表明敌军已经混乱。敌人的下级军官易怒烦躁,表明全军已经疲倦。敌人喂饱军马,杀食牲畜,收拾起炊具,不返回营帐,表明已是打算拼死突围的穷寇了。
      敌将低声下气与部下说话,表明已经不得人心。接连不断地犒赏士兵,表明敌将已经无计可施。接连不断地处罚士兵,表明敌军已经处境困难。
      敌将领先是粗暴地对待下属,然后又害怕下属,这是最不明智的行为。敌人派遣使者前来赠言演好,说明敌人打算休兵息战。敌人虽然怒气冲冲地与我对阵,但又既不交锋也不撤退,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他们的真实意图。
      兵力不是在数量上越多越好,只要没有武断地冒进,能够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就足够了。如果缺少深谋远虑而又轻视敌人,一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士兵还没有与将领亲和融洽时,将领对他们进行处罚会使他们不服,士兵不服气则难以使用调遣。士兵已经与将领关系融洽之后,却对他们的错误不加以处罚,同样调动不了他们。
      所以,要用怀柔宽仁的手段去教育士兵,用军纪军法去管束规范他们,这样的将领必定会取得士兵的信任和拥戴。制定并颁布可以贯彻的条例来管教士兵,士兵会服从。制定一些不能贯彻的条例去管教士兵,他们是不会服从的。制定可行条例的将领,与士兵的关系将是十分融洽的。
      我早已想到了一个计谋,到时候我们只需隔岸观火即可,何谓‘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如果敌人军队中明显地表现出了秩序的混乱,我军就一定要静静地等待他们内部私下的矛盾尖锐到最后发生暴乱或反叛。当敌人内部反目成仇,穷凶极恶时,势必自取灭亡。按照《周易.豫》卦的原理,顺势而对敌人发起进攻,必然会得到胜利的结果。
      豫卦的卦象是坤地为下,而震雷为上,雷生于地,腾空惊炸。《周易》中《豫》卦中写道:‘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指的就是顺时顺势而动,不必强行主动出击。
      按语指出了其中的道理:当敌人内部不正常地发生‘内乱’时,我方不要使用外力促成它们通常顺达,而要推至对岸,静观其变,让这种‘内乱’在不受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发展至极。按语认为,如同面对敌营火灾,不必营救,而是让其自燃自尽。‘慎用兵,戒轻敌’仍不失为一条重要的用兵设局原则。
      俗话说:‘坐山观虎斗’,这是一种将自己置身于局外或第三者位置的做法,‘隔岸观火’则是观望敌阵中出现混乱发展趋势,敌方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所以我方并不是局外人或第三者。
      此计的使用条件是:首先必须有‘岸’与对手相隔,这是自我安全的根本保证。
      ‘观火’的目的,要么是趁火打劫,要么是以逸待劳,等待火中逃生者渡水越岸自投罗网。此计的奥妙在于,对时机有充分的估计和准确的把握。
      隔岸观火,实际上是观察我方准备攻击的敌阵有怎样的变化,等待有利于我方的时机到来。”
      ……
      龙且身边的谋士,向龙且建议说:“之前韩信攻打齐国,用木罂木盆渡河,渡过黄河后,直扑向齐国历下守军,不到一天时间就将历下齐军几乎尽数围歼,大部分是被生俘的,而齐王田广以为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将他给烹杀了。
      赵燕两国紧临边地,畜牧众多,不乏半定居的游牧民族,韩信征召了不少善于骑射的牧人入伍,一支近万人的骑兵快速部队,攻下临淄城,齐王田广带残军逃到了临淄东面的高密一带,召集使者去向楚求救,齐相田横败走东南面博阳一带,齐守相(代理丞相)田光败走到西北面的城阳一带,将军田既败走胶东一带。
      韩信此人已绝非当年项王身边的执戟郎中了,希望将军谨慎对待,不要小瞧了这个年轻人。因为将军平定九江王英布反楚有功,故项王派将军您攻打韩信。项王将二十万大军交到了将军手中,这是项王的大半家底,若是败了,将危及西楚的政权啊!
      联军是主场作战,士兵容易败散,而汉军有所不同,他们是客场作战,不会轻易逃散,因为他们离家太远,若一路上擅自行动会很危险,速战速决对于齐、楚联军更为有利。”
      听完谋士的劝诫,龙且猛地拍了一下几案,就将那几案打得粉碎,他的鼻子中呼出一口不屑的气息,站起身来,背着手,走到那谋士面前,冷笑一声:“我龙且既然能打败九江王英布,那□□小儿又如何在我眼中!况且我齐、楚联军足足有二十万,难道还需要怕他韩信残破之兵吗?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来人,拉下去重打五十军棍!”
      龙且震怒,大家纷纷下跪求情,“将军,临阵之前杖打直言之士,恐怕不祥啊!将军难道忘记项王的嘱咐了吗?将军生性骄横,若是不加以控制,恐凉了重士卒的心啊!”
      不劝说还好,众人齐声地求情,倒是让龙且心里十分不痛快,一激怒就大呵一声,“谁都不用劝说了,本将军主意已定,拉出去祭旗!”
      此言一出,那谋士便被持戟的侍卫们强行拖了出去,不多久,营帐外传来凄惨的叫喊声。龙且只觉得头晕眼花,似乎眼前被红色的鲜血所蒙蔽,想起了那晚自己抱着英莲的尸首坐在台阶上的冰冷寒风,只觉得头疼欲裂,赶紧让所有人都出去,只留下他一个人,面对这空荡荡的营帐和为将者巨大的压力。
      ……
      韩信拿下了临淄城并巩固了其周边一带,又率领主力汉军到达高密以西准备投入对齐王田广部的围攻时,龙且所率领的楚军已到达南面不足百里之地。韩信十五万人,隔潍水同齐、楚联军对峙,这是一场决战。
      韩信摆开“迭阵”:排布在弓弩手前的是一支由长枪手、盾牌手组成的掩护部队,他们一字整齐地排开,身子蹲地,长枪的锋刃一致端平向前;而弓弩手们又分为层次分明的三队,即由一般弓弩手所组成的“强弩手”、由力气较大的弓箭手所组成的“神射手”和由一般弩机手所组成的“强弩手”。汉军秘密武器拿出抛石机,潍水将楚军分割成首尾不得相顾的两段,壅囊断水,军心动摇。“猛虎掏心”灌婴骑兵斩杀龙且。
      楚军进入全伐总崩溃,一举折下首级,生擒楚右司马、连尹各一人。灌婴生擒楚亚将周兰。齐相国田横听闻齐王已死,自立为齐王,被灌婴击败,逃亡到梁地,投奔到彭越地方,曹参部进击齐将田既于胶东,杀之,数月之间,汉军遂尽定齐地。是楚汉战争的真正转折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