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赶集 ...
-
这个村子被叫做芸山脚,大概是因为它处在芸山脚下的缘故。那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从村子中间流淌而过,因此村子又被分成了上村和下村,中间被一座小小的长满青苔的石拱桥连在一起。
程遥他们住在上村,这里有大约三四十户人口,比下村少了一大半。如果上村的人想要去镇上,就只有过了石桥,从下村走出去。因此,上村也被称作为内村,下村也被称作为外村。
杨姓是村子里是大姓,占了几乎一半的人口,然后就是余姓和程姓了。还有一些别的姓氏,都不多,他们一般都是外来的,比如说给程遥看病的大夫就姓廖,据说是从舟县过来的。他是一个文文气气的三十岁上下的中年人,因为懂医术,算是外姓中难得很受村民尊敬的一位了。
等到了去赶集的这一天,程遥眼睛一亮,敢情那头老牛不光可以耕田,还可以拉车啊。虽然只是一辆简陋的板车,但怎么说,他到了古代也还能算是有车一族了,是吧?
咱们不能因为人家没有宝马奔驰高贵冷艳,就否认它身为“车子”的尊严。
不过,在出门之前,程遥为自己的头发狠狠纠结了一番。他真想把它们全部剪了,剃成平头也好过现在这样手忙脚乱的。一个正儿八经的大老爷们,虽然交给几个女朋友,但都没有发展到给她们梳头的地步,他怎么能迅速地学会这门如此博大精深的手艺?
最后,当然还是程遥帮他梳的,小娃子一边帮他弄着头发,一边感慨说:“看来,你以前一定生在大户人家,连梳头都有丫头伺候,啧啧……”这语气怎么听怎么像是在嘲笑他曾经的腐败。
古代的路面状况并不好,他们先走了一段泥路之后,才上了一段碎石子铺成的路。好在老牛拉车很稳,所以程遥并没有觉得太过颠簸,程文喻怕他吹风受凉,还特意拿了条毯子把他给裹了。
在这里,乡里乡亲之间,搭个车是很寻常的一件事情,很快程遥的身边就坐满了人,而且那些七大姑八大姨打量他的眼神,总让他慎得慌。
这也怪不得别人大惊小怪,谁让程遥现在的这具身体唇红齿白的,生得比乡下的那些姑娘家还要好看。虽然古代有男女之防,但一来这里民风淳朴,二来那些大妈们都可以做婶子、姨娘了,所以她们看得很是正大光明。
“哟,这程二家小哥儿长得可真俊俏,瞧这皮肤白的……啧啧,都说那县里大户人家中的千金小姐什么活儿都不做,整日只娇生惯养着,我看,只怕那样养出来的女儿也比不上这位小哥呢……”一个挎着篮子的四十岁左右的女人啧啧啧地感慨着。她话中的程二就是指程文喻。
虽然这女人言语中似乎将程遥比作了女人,但是在社会上浸染过多年的程遥却听得出来,她并没有什么恶意,纯粹就是感慨了一句罢了。这女人的篮子里装满了鸡蛋,这都是平时省下来的,正好趁着赶集的时候带去镇上换油盐钱的。
另一个稍微年轻一些的穿着驼色衣服的女人立刻把话茬接了过去:“可不是嘛!难怪程二整日将他捂着藏着的,都没带到村子里认认人,莫不是怕我们将他吃咯?”
“杨三姑姑,你可别再拿我表哥打趣了,他脸皮儿薄,经不起你们这般取笑的。”赶车的程文喻听着她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笑着回话,“那不是前两日表哥还在养伤吗,又赶上春忙,我就寻思着啊,索性等过些日子,大伙都有空闲了,我再把现在住的那屋子拾掇拾掇,到时候一块儿摆几桌,一来新屋扫尘,二来也算庆贺我表哥正式入了咱们芸山脚啦。”
“要得要得,是得好好整整,你们那屋子空了三四年了,哪里还能住人哦!”驼色衣服的女人赶忙点头。
程遥注意到,这杨三姑姑脸上似乎是擦了胭脂的,薄薄的一层,一点儿都不显突兀,和周围那些把脸涂成猴子屁股似的比(程遥在此夸张了,但是他对她们的化妆技术还真不敢恭维),自然要漂亮得多。
而杨三姑姑尽管穿着一身粗布的衣服,但却给人一种清清爽爽的感觉,衣裳的边角处甚至还绣上了小朵的梅花,以程遥的审美来看,这梅花绣得很有设计感。这些细节或多或少都表明了这杨三姑姑是一个有着生活品质的人——这很难得,毕竟在大家都想着吃饱穿暖的古代农村,讲求生活品质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程遥在打量杨三姑姑的同时,杨三姑姑也在看他,不由地皱着眉头说:“程娃子,你表哥身上的这件还是你大哥的衣服吧……改天脱下来,我帮他改改,省得穿在身上空空的。”
程文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这不今天就上镇上买布料去么,到时候还得劳烦杨三姑姑帮我表哥做几套合身的。还有啊,尽管天气逐渐热了,但家里的新被子也要备起来,程八嫂,你们家还有去年的旧棉花不,等大哥不忙了,让他给费个功夫。”
程八嫂就是那个提着鸡蛋的女人,把程遥比做女孩的那个,她家的男人有一手弹棉花的手艺,村子里的被芯基本上都是上他们家弹的。而被面一般都是大伙儿自己家里的女人缝的。不过如程遥和程文喻这种家里没有女主人的,程八嫂也会帮他们料理好。
芸山脚的程姓牵来扯去都能算成是一家,每户总有那么一点八竿子能打到的关系,因为程文喻养父养母的辈分很高,所以才十来岁的程文喻管那些三四十岁的庄稼人一律都喊大哥阿姐,平日里也都是平辈相交的。
程遥看着车上的几个女人都目光闪烁了一下,在心里自然又将程文喻赞叹了一番,原来这是一个芝麻馅儿的腹黑包子呢!
程文喻这番话听上去普普通通,只是在和程八嫂商量着让她家的男人帮忙弹下棉花。可是在场的谁不知道程文喻刚和程阿大分了家,分家也是有被子得的,程家大嫂李氏还在闲谈的时候称自己把家里最好的两床被子给小叔子了呢。
可如果真的是最好的被子,眼见着开春天气就要逐渐热起来了,程文喻为何还要重新弹被子?程家大嫂李氏的那个尿性谁不知道呢,这么一琢磨,自然就知道这里面的勾勾绕绕了。
程文喻也不是故意在拆他家大嫂的台子,但是他家大嫂那品性真不敢恭维。
在这个时代,舆论也是能杀死人的,为了不至于在日后被他大嫂用自己是长辈这个理由拿捏住,程文喻就必须要不动声色地给村子里的人造成一个印象,那就是程阿大家和程二家分家之后,程二做事一直都是站着理的,不厚道的人是李氏。
这样一来,就是日后李氏真弄出了什么幺蛾子,不过分还好,过分了,就算程文喻碍于自己是程家养子,是弟弟,不好说什么,村里人看不过去自然也会帮着程文喻说上几句公道话。
一路上就这么聊聊扯扯的,也算热闹。那帮女人的话题很快又换成了东家长西家短的,没有再围绕在程遥身上,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程遥本来就不好意思让程文喻小朋友一个人赶那么久的牛车,先前是怕自己不认得路瞎添乱,后来见老牛许是这条路走习惯了,自己就能认得路,于是三下两下绕到前座来,和程文喻一起把着车架子。
这一路他们又路过了几个村庄,不过他们都是沿着大路从村子旁边绕过去的,没有进入到村子里面去。在路过一条三米多宽的小河时,程文喻朝那条河努努嘴,小声地在程遥的耳边嘀咕:“喏,这条河被叫做小瑞阳河,是瑞阳河的分支,我大哥就是从这里把你捞起来的……”
程文喻又朝远处一指,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程遥远远能看到一条和小瑞河交叉的大河。程文喻说:“那就是瑞阳河。”程遥瞧着那大河的方向还挺远的。
程遥没有手表,只能估计着时间,他们离开家的时候大概是早上六点多,等到了坪襄镇已经差不多是上午十点了,这路途还挺远。他们将牛车寄存在一家包子店的后院,这店据说是同村人开的,芸山脚的乡里乡亲来坪襄镇的时候,都习惯在这家店里歇歇脚。
程文喻和那些搭车的女人们约好了回去的时间,就带着程遥开始了采买过程。
这镇子比起芍药记忆中的万安县要落后很多,不过也是,毕竟一个是县,一个是小镇子。而且,那万安县是两条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上属于交通枢纽,在交通只能靠水路和陆路的古代,自然有着非一般的地位。不过,生活在小乡小镇自然也有好处,在坪襄镇上,那些在街上无事生非的纨绔子弟也少了很多,要知道比起现代那些酒驾撞人的富二代,古代的更草菅人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