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三国郭嘉23变数【补充】 ...

  •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唯独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二人行则同车,坐则郭嘉同席,其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在严于治军的操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陈群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他,还有其他的言官也因郭嘉的不常规的行事对他有异议,但是,曹操一面表扬检举人有功,一面却对郭嘉的行为不闻不问。

      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罗一算是亲眼见到了,这两人兴趣相投,惺惺相惜。曹操对郭嘉不仅是上司对有才下属的赏识,还有着对朋友,还是很相熟的老朋友的信任。

      这样的结果是,凡事难以决断曹操都会找郭嘉商量,这不仅是因为郭嘉的才华谋略,还因为对他的信任。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

      曹操确实是个喜欢既得利益的人,但是,曹操对郭嘉绝对是真感情。郭嘉活着的时候,或许曹操的感情并没有表露,但郭嘉一死,曹操终于比任何人都感受到了,这个年纪尚轻的人,逝去的切肤之痛。

      “天地广阔,博纳万物,遂容不下我郭奉孝!岂天妒英才乎!?”

      “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

      有史学家说,郭嘉是幸运的,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的人,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藐视礼法的人,并把他引为“知己” 。自然,与郭嘉的慧眼识主也分不开关系,也与他的聪明才智分不开。

      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于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这些罗一都知道,她看过三国。起初罗一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甚为佩服,再大些开始喜欢曹操的霸气威武,后面喜欢上郭嘉这个鬼才。自然也为他的早逝惋惜。

      郭嘉和诸葛亮不但作为个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而且在各自阵营的分量也很相似。

      刘备得到诸葛亮以后的说法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曹操得到郭嘉以后的说法则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

      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也就没能看到那一天。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将星不像诸葛亮那样璀璨明亮。

      诸葛亮从二十六岁出山,到五十四岁病故,工作了二十八年,而且还有十一年时间是大权独揽;郭嘉为曹操工作才十一年。

      如果他能长寿一些,就能与诸葛亮一较长短,史书上关于他也会有更多的笔画。没准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统一。不是说光凭郭嘉一人之力,而是因为这一因素改变某一点,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战局。

      而现在,罗一就有这样的机会,她怎能不激动,怎能抵抗住这巨大的诱惑。哪怕醒来后发现这是一场梦,她也会因为有过经历的感觉而满足。

      出发了,有了罗一这个因素的存在,郭嘉的出行较之以往更注重享受养生方面的物质了。就像食物方面,带上了很多方便保存又轻便的食物放在了暗格,在物资紧张时也不必为食物而担忧。

      历史上,那一战很凶险,一度缺粮,甚至为了生存下去,光是马匹就宰了几千匹。还有说袁家兄弟逃亡辽东沿路将病死的马匹埋于饮水区域,破坏饮水环境以便阻挡追击,郭嘉饮用了的不洁水获病。

      各家各说,正犹如胡适说过的话:\"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顺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

      而历史已成为过去,一切都是凭人说,凭人书写。真真假假的信息太多,相互混杂,事实已难窥见全貌,或真或假的谁又能保证都是真的。每年都会有历史上的错误知识被纠正,之前还信誓旦旦的事件被证实为虚假。

      有时一个梦境还真就是事情的原本面貌呢!罗一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的,如此一来好歹有个希望。为了局面能够更有利,她做了一切她想到而又能做到的。比如为食物,为出行工具,为医疗条件。

      而其中又数医疗条件最为用心,那是与生命最直接最相关的。因为她的关系,郭嘉也注意着原本不在意的事情。

      比如医术,没人能在知道自己可能死于病症后还无动于衷吧,尤其是还知道了大概日期的时候,除非他是无可牵挂,了无生趣,可是郭嘉不是这样的人。

      这个时代是士族社会,文人墨客均为社会上层名流,看不起买卖走卒等人,医生也是属于被看不起的职业之一。三国著名医圣,荆州太守张仲景因为研究医术也被广大士族排除于群体之外。

      郭嘉能关注医术,与他的性情分不开,换个古板的人也许就做不到这般坦然,即使做了也会遮遮掩掩。但是郭嘉并不遮掩,这也是有些人看不惯他的原因吧。

      你做着不入流、不随流的事竟然还不遮掩!?

      郭嘉的付出或者说罗一的关注下自然也是有收获的,张仲景的伤寒论原先没有得到推广,其中一剂方子就是用柳树皮煮醋得到最原始的阿斯匹林,虽然现在也没能立马推广开,可是已经开始被注意到了。

      伤寒在那时来说简直是绝症,一旦得病,大部分都是病逝。汉膘骑大将军霍去病也是因为饮用了匈奴的不洁水传染此病死于军中,年仅24岁。

      因为对这些有些了解的罗一,知道了有关伤寒的治法病方就留意了,并且建议郭嘉多备医药。在罗一讲了有关的伤寒的事后,郭嘉对此并没有异议,着手让人去做了,准备的药还特别多。

      将士人数众多,会出现水土不服、感病的人绝对不会只有他一个,哪怕真那么巧就他一人生病也是有备无患。一句话,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也因为有准备,提前发现挖掘了马钧——我国古代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很高,称他为“天下之名巧”。

      罗一正巧记得他,除了鲁班之外就对他印象比较深刻。起因就是乡下的水车,乡下叫翻车,那龙骨水车就是他发明创造的一种新式翻车,之前的翻车还比较粗糙,新式的翻车出现后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并沿用到现代。

      得到了马钧的消息后罗一一度很兴奋,还怕不巧遇到了同名同姓的人,这里的人还有字,可惜罗一并不记得他的字。后面得知马钧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后才放下心,估计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人了。

      现在的他还正值少年,最是活力奔放的时候,想象力也最丰富,这个时候遇见他真是运气。要知道他受重用是在魏国成立后的事了,之后制作了一连串的东西,比如指南车、木偶百戏。

      当然,要算了解,罗一对龙骨水车最熟,毕竟是亲眼见过的。他的事例也多是从老人的嘴里听到的,经过多年以及多人的传播信息有些走样了,可是大致的模样还在。

      罗一把大致的事情和郭嘉也讲了,原本就是因为军需处的发明部门在搜罗人才时发现的马钧,有了罗一的这一插手,马钧的待遇立时提升了。因为紧着战争需要,这回马钧先发明出来的不是指南车而是抛石机。

      抛石机在这年代已经出现了,马钧研制出的抛石机在原来作战用的发石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的攻城武器——轮转式发石车。不再是原先简单的纯人工操作,而是有了传动机械基础,能连续操作。

      不过轮转式发石车现在还在研究当中,并没有研发出结果,研究出成果的时候是在战争中期出现的,并陆陆续续送去战场,为这一战增添了不少助力,缓解了当时的劣势。

      而马钧也因此在军需处得到了不小的官位,成为里面最年轻的有官职的发明家,比之前的小木匠还要年轻,当然,作为也更大。可惜的是大夫的作用也不小,奖赏却是不丰厚,更不要说官职了。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出发前几天,罗一知道了一个消息,对于她来说是好消息的消息。反切法被推出了,是印刷局的人传来的。虽然是叫印刷局,可是那里现在和教育局差不多了。

      反切法要推行了,还是改良后的反切法。因着郭嘉提出印刷,并且之前管理着大局,所以有什么重要的新的消息举动都会有人来说明。

      虽然现在的印刷局不在是单纯的纯粹的听命于谁的部门,里面有了很多有着自己追求执着的人,还是有才之人,有着文人的清高。但是对于郭嘉,这个最初的提起人还是给予着充分的尊重。

      反切法的提出改良与推广是一件文明进步的表现,文明的进程在按自己的步伐频率走着,这是历史自发抉择的表现。

      一切都向着一个良好的状态发展。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