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如何成全 二 ...
-
陈苡琛急于想知道的是顾贶的事情。在陈苡琛印象中,那一位一直是圣眷优渥的典范。本就是大理寺卿,后来居然还能兼任京兆尹和御史中丞,前年夏天他主动辞了京兆尹,但又蒙恩加衔御史大夫,更钦点了北镇抚司的差遣,风头一时无两。当时朝中无不以为顾贶拜相只是时间问题。谁知不到一年,顾贶便因生母去世而去职丁忧,更让人意外的是,空出来的几个位置刚补上人,顾贶便下了诏狱,而原因至今仍是个谜。据说曾有一史馆编修私下于同僚间询问打探,但没几天就被弹劾私造浮言。于是满朝上下再无人议论,都静静等待后续消息。
“去年夏天我点了学差去江南主持乡试,令尊的事情邸报并不曾说,我是冬天回到京里才知道的。令尊是怎么进了诏狱的,顾小姐知道详情么?他究竟遇到了什么事?”
顾念衣摇了摇头:“家父一直当我是小孩子,朝中的事情是不会跟我说的,家母或许知道些吧……”
说到这里,她眼睛里又流出泪来。陈苡琛见状又把帕子递了过去:“无妨,自从去年五月简国太夫人去世后,你都见过、听过什么,可以跟我说说。”
顾念衣擦干眼泪,半晌方叹了一口气:“好吧,其实我早就想找个人说说了……”
去年五月十一日顾家简国太夫人去世,想来顾贶夫妇那时便已察觉到危机,所以连请旨丁忧的折子都是托人代交上去的。同时顾家上下也立即着手准备搬回江南,而简国太夫人的丧事办得比较简单。头七那天早上,有人送信上门,说是御史台里有几桩事情还没交割清楚,有些东西必须要他签署,旁人不敢擅专,而按律御史台公文未经签发不能出台,请顾贶务必过去一趟,信件先是被顾贶之妻崔氏拦下,而顾贶得知消息后也没有出门的打算,只说身体不好,请台中同僚斟酌,有责任他自然会负担。其实那话倒也并不全是推搪,那时他为母亲过世哀毁过度,整个人形销骨立,想出门也难。
谁料当日中午又来了一顶轿子,还捎了第二封信,信上说旧年顾贶经办的一件案子有什么纰漏,有人把状子告到了北司衙门……御史台上下慌了神,急等着顾贶过去商议,所以特遣这轿子来接人。于是顾贶最终还是坐上那顶轿子离家,至此一去不返。
“后来跟家父出门的长随跑回来报信,那轿子并没有去御史台,而是半途拐去了北镇抚司,长随本也想跟着进去,却被拦在外面……家母当即开始清点家中银钱,一一遣散下人。第二天一早,家中仆妇几乎都走光了,而后北镇抚司便来了人,说要追索什么‘赃款’,而后便抄捡查封了宅子,但并没说如何处置我们母女俩。当时祖母的棺椁还停在家里,于是家母便带着我,领着几个没离开的仆妇,送祖母的棺材去了西山相国寺,之前说要给家祖母在那里办法事的……”
交谈间,顾念衣几次哽咽得说不出话来,那条手帕已经被她的眼泪浸透。苡琛只得陪着哀叹几声,又问:“当时既然察觉不妥,令尊为什么还要……”她本想说自投罗网,但又觉得不妥,还未斟酌好用什么词,便听顾念衣哭道:“因为家父说那是他的友人啊!那个写信的,派轿子来接他的,那个据说还在等着他商量事情的,是家父相识数十年,引以朋友的人啊!”
顾念衣声音中的痛苦和悲愤并未经过掩饰,话未说完,她已趴伏在桌案上,嚎啕起来。
陈苡琛抚着她的肩,叹道:“令尊那样聪明的人,居然也被小人所误,唉,实在是让人难过……”满朝文武中,能跟顾贶说得上有交情的并不多,新任御史中丞林守愚跟他同年进士及第,颇有几分交情。想不到那姓林的居然是这样的人……再一想那日明远楼上林守愚的表现,苡琛又齿冷几分。
顾念衣的哭声渐渐小了,她深吸一口气,用那条完全湿透了的手帕捂着眼睛,又道:“我们在相国寺又住了几天,有天夜里,突然有人在我们寄住的禅房扔进了一张包着石头的字条,说家父已身故,让我们早作打算……”
字条?陈苡琛闻言眉头一蹙:“知不知道是什么人留的?”
“上面并没有署名字,我只瞥了一眼,笔迹看着很陌生,家母也认不出。”
陈苡琛忙又追问:“那字条你可有带在身上?”
顾念衣只是摇头:“早就烧掉了。家母说,不管是谁传的消息,终归是好意,不能连累人家。”顿了顿又道,“我们开始是不肯信的,可是老仆打探消息说家父没有进官牢,而是被押在狱底,而且我们送去的饭菜,并没有被送至家父手中……家母便说,当真凶多吉少了。”
虽然对顾念衣的遭遇也有几分同情,但陈苡琛更关心那字条的事。此时听说字条被烧毁,她不觉有些泄气,于是顾念衣后面说的那些话,苡琛左耳朵听完右耳朵便冒了出去,但仍然陪着红了眼圈。又一想,顾贶的夫人果然是知道些内情的:“那令堂现在人在哪里……”
“不瞒陈大人,家母去年秋天登船时其实已经油尽灯枯。她本有妊在身,但家中连遭变故……终是没能保住……又失了调养,耗了太多心力,便先离开了……这样我才能考会试……”
此时顾念衣眼睛里已经流不出泪水了。对着一个陌生的外人,痛陈自己家破人亡的经过,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来说,的确是一件惨事。她稍镇定了下,又说:“简国夫人崔氏的棺椁在运回江南后便葬入了顾氏祖坟。而她的儿媳则在扶灵回乡后落发出家,三年丧满后便会出外云游。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世人眼中顾家两位崔夫人的结局便会是这样。”
顾念衣的话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了。此时此刻,她不知道自己的母亲人在何方,甚至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而且恐怕终其一生,母女俩都不会再相见了。于是苡琛不由又是一叹,这次倒是真的有些心酸。她将杯中残酒喝干,任悲悯在心头逗留片刻,而后又问:“考会试和叩阍是令堂的主意么?”
“家母只是让我下场,考个功名以自保。其他的事情都是我自作主张。”
这可真是有意思了,陈苡琛心想。国朝惯例,进士头衔可以抵个流刑,或许也还可免于籍没。但没人知道顾贶到底因为什么下诏狱,更没人知道最后会如何定罪。如果真的是以贪墨定罪,且有司一意追赃,要将家眷官卖,那就算顾念衣获得了进士头衔也是不够的。“令堂怎么确定一个进士就够你自保呢?那纸条上说的?还是打听到了什么?”
“都不是,不过是赌运气罢了。宅子被查封前,家母将一些嫁妆送到姑母那里,也留了些银钱给我。倘若侥幸,罪不及家眷,有个进士出身我也能自立;而且有功名在身,流刑以下都可以赎,哪怕革除功名变成白身,那些财产应该也能供我十来年的温饱;如果是要追赃,就算填不上口子,应该也够赎我吧……”
陈苡琛不由失笑:“若然如此,何必还要考试那么麻烦?直接求杨家帮忙不就好了?而且罪不及出嫁女,当初何不让你在百日热孝内成婚?听说令姑是有成年的庶子的。”
顾念衣惨笑一声:“姑母做不得主,而杨家也不会插手的——他们要同杜家联姻了……”
苡琛闻言挑眉:“哪个杜家?”
“‘去天尺五’的那家。”
陈苡琛微微点头,其实她本也是明知故问。顾念衣生在官宦世家,对这些庙堂之上的掌故旧事,她本也应该不陌生。更何况最近几年,“京兆杜府,去天尺五”这句朝官私下传说的话,都快变成京城中黄口小儿都会唱的歌谣了。
“这联姻又是怎么一说?”
“杨光锐的次女要做杜太师的第九个孙媳妇了。”
苡琛暗暗吃惊:“九……是青州侯?”
杨光锐是杨光第的异母兄长,如今已经做到户部侍郎。陈苡琛身为闺臣,同官员家眷走动并不多,他家的姑娘是什么情形,陈苡琛并不清楚。但青州侯杜棠杜劭远,这人陈苡琛倒是并不陌生。其父杜城原是太师杜重华次子,后来过继到婶母温恪大长公主膝下——那温恪公主也真是个可怜人,嫁进杜家不到三年,丈夫丰平侯杜重光便在宣和之乱中殒身殉国,留下公主在杜家做了整整四十年寡妇。好在嗣子杜城十分孝顺,母慈子孝相依为命,倒也堪慰平生。
大政初年,远嫁铁勒的隆庆公主因为两国交战被迎回大夏。她是温恪公主亲侄女,便暂住在温恪公主府上。一年后杜城的结发妻子病笃不治,大夏与铁勒又互为仇雠,再无往来。于是一个鳏夫一个嫠妇,正好梅开二度,亲上加亲。
只不过杜城的原配死得实在太是时侯,难免有些流言蜚语不大中听。
事实上,杜家从这桩婚姻中并未得到多少好处。杜城原要升任枢密副使,本是前途无量,尚主之后,反而碍于驸马的身份不得不赋闲在家十数年。如果不是大政二十三年隆庆公主病故,只怕杜城到死都只能挂个领俸禄的闲职……不过三四年时间倒是也够杜城重返相位了,这么一想,隆庆公主死得也很是时候。
而这杜劭远便是隆庆公主与杜城所生的唯一的儿子,才出娘胎便封了通侯,食邑两千五百户,实封三百户——虽不足以补偿杜家之前失落的那顶枢密副使的乌纱帽,但毕竟圣眷隆宠,百年罕见。况且当日上清宫的柏溪仙人批他命格时,曾亲口道其命理极贵,此生便是为兴家安国平天下而来。柏溪仙人金口一开,杜太师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孙子自然另眼相看。再加上其父杜城如今又是当朝首相,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
顾念衣颔首道:“就是这位。这桩婚事据说早就定下了,只是因为男方有母孝在身,耽搁到现在。”
陈苡琛本来自负对杜家的人和事都十分了解,却不知道他们居然要聘杨家女做青州侯夫人,而且还准备三四年了。于是心中不由有些懊恼,但脸上并不显,只是左手轻轻叩着桌面。听说杜城的原配夫人也姓崔,不知道同顾念衣的祖母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于是又微笑着看向顾念衣,说:“我记得那杜劭远去年得了顺天府乡试的解元,之前也是‘小三元’,这次会试倒是不知道什么名次,不过想来他很快就要大小同登科了。”
听了陈苡琛的话,顾念衣只是垂首低眉,抿紧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