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二十二章 ...
胤禛闻言大惊,他只不过看吕莳那副肩膀上不愿意担二两责任的样子就忍不住想要难为一下她而已,原没料到吕莳转眼就想出办法,口吃道:”你。。。。。。都说来听听!”暗暗打量着稚气未除的吕莳,忖道:这吕莳虽然年幼,但是所说的倒是有的放失,想出的法子也是确实能行的,只不过他小小年纪,怎么会知道那么多?莫非真是天赋异禀,不学能知?
其实也难怪,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曾有人戏说上搜狗什么东西都能知道,相对而言,17N年简直就是信息的荒漠了,因此,怎么能不让胤禛感到吕莳知识面很广了。
“先说治标的方法,”吕莳回想了一下书上电视看到的关于税收的制度道:”那就是火耗归公,一是将火耗改为正式的附加税,各省统一税率和征收数额,由省统一征取,州、县代收,提解布政司库,地方官府不得另外私派。二是把原来由地方坐收坐支的火耗银,改为统一上缴国库,再由中央下拨一部分银两作为地方官吏的养廉银和地方行政开支的”补助”,。同时规定地方必须接受中央的检查和监督,各省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火耗征收,但必须在中央规定比例内只能降低,不能提高,擅自提高者,严加惩处。发放养廉银后,如地方官吏还私下加派,应严历惩处。”
这本来是山西巡抚诺敏和布政使(相当于省长)高成龄在雍正元年的奏论,历史证明火耗归公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财权,一向由地方支配的火耗收入转为中央集中控制和管理,增加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程度;二是遏制了地方官吏私自滥征加派的歪风,澄清了吏治。火耗归公后,中央对各省征收火耗银由过去的暗收复为明收,并规定征收率,大大遏制了地方官吏滥征加派之风。同时,中央拨补地方行政开支不足,发放地方官吏养廉银两,促使地方官吏大大减少了腐败作为;三是减轻了百姓负担。火耗归公后,各省火耗率一般固定在10%-15%左右,百姓负担大减;四是大幅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仅仅十几年时间,国库存银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雍正末年的6000万两。
她心中暗笑,这火耗归公说白点就很有点象后世税制的国税和地税的关系,而且这个火耗归公本来是胤禛以后一力推行的,清朝之后一直沿循这一制度,并称之为万世不易之法。不怕胤禛不接受。只可惜乾隆这不肖败家子,将火耗归公这制度阳奉阴违,枉费了老爸的苦心。
胤禛如醐醍灌顶,喜道:”不错不错,说得不错。这当是可行之策。小莳,你可真是个宝!”觉得眼前这小家伙说不出来的可爱,便要来拧吕莳的脸蛋。
吕莳身体忙向后仰,飞快的捂住自己的脸,唉,偶的脸招谁惹谁了,怎么这两兄弟老是往自己脸颊招呼呢--也不怕人家痛!哼~偶的脸可不是菜篮子--拎得就拎。
胤禛冷静下来后,疑惑的问道:”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这还只是治标的法子,治本的方法又是什么?”
吕莳心想此时不敲竹杠更待何时,含笑着右手向胤禛伸出来,大拇指熟练的搓着中指和食指,发出咝咝的响声。
既然小莳立志要成为陶朱翁,胤禛早有被宰的觉悟,笑道:”好罢,只要我能做到的,说吧!”
吕莳双眼冒出$$的符号,道:”贫道书法绌劣,闻贝勒爷以行书见长,书法文雅遒劲,宽辍自然,还望贝勒爷赐几个条幅,让贫道临摹一下。”这雍正在位时间要比康熙和乾隆皇帝少得多,保存下来的书法作品也显然少于康熙和乾隆皇帝,嘿嘿~十分珍贵。
胤禛想不到是如此一个竹杠,自己的字那是要多少有多少,写就是了,不花分文,更何况吕莳说的话正搔中他的痒处,那还不愿意,忙道:”这个容易,你想要我写什么,多的不说,十条八条条幅那是随便你挑。”
“那贫道先多谢了!”吕莳笑的双眼弯成新月,道:”不过先自声明,我是商人,开的是吕氏咨询商号,你是用自己书写的十幅书法交换解决火耗问题的方法,假如你不接纳,那么我们买卖不成仁义在,下次仍然有交易,你听得不顺耳可不许喊打喊杀,否则就不用我多说了。”
“当你是言官罢,那来那么多的吱吱歪歪。。。。。。”胤禛急道:”快说治本的方法罢,别卖关子了。”
“改革币制呗!”吕莳反正是站着说话不腰痛,狠狠一挥手道:”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火耗。”
“币制。。。。。。”胤禛摸着下巴新长出来的胡茬子,声音却慢慢低下去了。沉吟了一会,道:”你继续说。”
吕莳瞄了他一眼,道:”设立金本位制,国库储藏黄金,限制黄金自由流通,设立国家银行,以国库中的黄金为参照发行纸币。统一货币发行权,收回地方铸币权。”吕莳语不惊人死不休般一连说了几项新颖古怪的单词,唬得胤禛一楞一楞的。忙道:”说慢一点。。。。。。还是写下来让我看一下。”
吕莳苦笑着看着他不说话,她那一笔烂字可不想献丑。再说,虽然能根据字的相似度而猜出繁体字是什么字,叫她写那是万万写不出来的,除非是临摹.
胤禛莫名其妙的盯着她,好容易才反应过来,哈的一笑道:”我倒是忘了,你是能看不能写的。”不过知识渊博的人不会写字,也太匪夷所思了。他翻下车厢侧边的一块板--立马成了张几案,变魔术般找出文房四宝,道:”你说我写罢!”一一将吕莳说的名词写于纸上,他端详了一会,弹弹那张纸,困惑道:”当然我也知道币制有诸多弊端,但为何要这么改?发行权和铸币权我约莫猜得出来,这个金本位,国家银行却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大清是袭明代币制,通行银钱复本位制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就是是黄金本位,把黄金当成货币制度基础。黄金具有其它货币所不具有的优良特性,如质地均匀、不易磨损、便于分割和携带,数量少而价值高等,所以是最理想的世界货币。我国政府收支和民间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银两主要有元宝、中锭、锞子、福珠四种银锭,而且长期停留在秤(称)量货币阶段。所谓”秤量货币”,是指货币金属没有成为有固定重量的铸币,不是按枚流通,而是按重量计算,每次使用都要经过称量。既繁琐不便不适合流通又携带不便,是一种落后的货币制度。单从现金国内的情况来看,实行银本位制好像是适当的,它符合我国的一般购买力水平。问题在于,我国并不是孤立在世界上的,它和世界各国有贸易往来,有密切的经济联系,这样银本位制就不能适应了。其不适应主要在于金贵银贱。所谓”金贵银贱”,并不是指金的价值比银高得多,即使金的价值比银大,如果金银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价,则实行银本位制也没有问题。所以这里的”金贵银贱”,是指银的不断贬值,金银比价的差距越来越大。对用银国来说,白银贬值就是外汇贬值。虽说一国的货币贬值有利于该国的出口,可是我国出口的多为生货(原材料),进口的多为熟货(制成品),存在着国际上的剪刀差。我国如果引进工业先进国家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汇价下跌就会增加引进成本。这就吃亏大了。”以她所知,到了光绪年间,国际市场上金价暴涨,银价日跌,清政府又不争气,经常向国外赔款,汇价下跌增加了实际赔款数,因汇价变动而形成的额外损失称为”镑亏”。清政府在外债、外贸等方面都蒙受巨大的损失。唯一担心的是金(银)本位制,在经济发展得快或遇上战争,金与银的供应量不够弹性,而更头痛是遇上金或银大量外流的情况。一百五十年前清朝就因为鸦片进口使银两外流太多,引起了人死三千万的太平天国之乱。不过这点却不能说,否则诅咒亡国的罪名自己怎么担当得起。
吕莳说完额头不禁已经渗出满头细汗,唉!偶又不是什么经济学者,只不过接触了一鳞半爪的,想到那就说到那,自己都觉得有点不知所云,颠三倒四的,不知道贝勒爷能听得懂否?嘿嘿,可以上网就好了,再给个十头半个月的给自己好好想想,起码说服力会高很多。
吕莳到了清朝才知道清代前期执行的是分散铸币政策,即中央和地方均有铸币权。就中央而言,铸币机构有两个,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一是宝泉局,直属于户部钱法堂;另一个是宝源局,隶属于工部。二者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所铸制钱(又称铜钱)仅供京师之用,不准运往外省。外省所用制钱均由地方铸币机构提供。早在顺治年间,地方铸币机构就有陕、临、宣、蓟、原、同、河、昌、宁、江、浙、东、福等10余处。而民间私铸钱币现象也十分严重,有的地方将生铜私铸成制钱;有的将官钱销毁,自铸制钱。私铸钱币因掺进大量杂质,铸造工艺又十分简陋,其重量成色与官钱大不相同,混在官钱之中抛向市场,经常给商品交换和政府税收带来诸多困扰。假如说一个字概括,那就是乱,三个字就是非常乱。要是在21世纪,造□□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一向遭到政府的严厉打击,用都有罪,更别说造了,这时候还有中央铸的钱不允许外省流通,真是本末倒置,乱来一通。假如货币不能流通的话那要来干什么。至于金本位制那是自己印象中黄金几乎没贬过值,自己年中都要陪妈妈去逛N次周大福周生生等金店,听到的金价都是升的。
胤禛点头道:”你说得不无道理,不过,小莳在国外呆久了,可能对国内情况不太了解,我大清地广物博,自给有余,假若与国外通商只是进口些奇技淫巧的奢侈品玩物的话,那还不如封闭海关,禁止通商。”
吕莳张大口说不出话来---不是吧!假如雍正年的闭关锁国是由于我的话而引起的,我不就成了千古罪人,呜~会给后人骂死的。这胤禛怎么好的不听听坏的,忙道:”四爷,封关锁国之策是万万不可的。”
PS:在JM们对男主角的选择来看四四和十三都差不多--四四可能多一点,今个月底截止投票,届时决定男主角,其实我也蛮为难的,四四和十三都是我喜欢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