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怎么写大纲 ...

  •   在思维上的提高就是好书,这是作品最高的境界。

      “现象文学”和“经典文学”有着很大的不同。畅销书里有很这两种文字。但是很少有经典的文字,按比例可能说是1:1000或者更大

      举个例子,什么是“现象文学”作品有:安妮宝贝的书,有韩寒的三重门,有木子美的遗情书

      什么是“经典文学”,张爱玲的小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离骚,诗经等

      这个问题是双向的,我个人认为是自己修改,别人提意见,这就是要大家去要“砖头”的原因,其实不是,如果你是真的水平有限,你就很难把你手中的作品要写出来,所以说你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自卖一下哈)。

      字数多少为宜,这曾经是个困绕我很久的问题,起初偶也是焦头烂额。我个人比较喜欢写长篇幅的文章。那就发扬自己的优势,写长点,写细点,写生动点,

      那么善于写短篇幅的朋友呢,不要紧,你不是写不出,你是吝啬。那么好,苏乔在这里给点建议,在谋篇的时候,我想,应该定为快节奏,最好去看“古龙”的小说,因为我觉得那里的特色很明显

      长篇要注意情节和人物的处理,能完美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论坛还不多见

      善于写短篇的人来写长篇,一定要快,快!要如”傅红雪手里的刀“一般快,要让读者读完了,还得被迫停下来换个慢镜头来想一下,回味一下,这样就算成功了

      另外还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和个性,尽量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主人公最突出的个性,不必求大求全

      我个人认为在10以上,当然,至少我想也得八万了,对吗?不然你一阵风吹过了,人家还没咀嚼够,你就没了,不够味,对不

      那也算长篇了,要谋篇布局的话,可能得花很长时间,那么,是不是字数越多越好呢,不是,显然不是。这要结合很多方面的原因来考虑。首先是你作品的风格。细腻的可以多点,精悍的可以少点。其次是你作品的要表达的主题。主题越大,越传统,越学典,字数相应的就要越长

      恩。我也在考虑写篇帖子,我感觉论坛好多小说的毛病其实都是一样的,比如文字不够精简、情节散乱、人物个性不明等等

      第三就是清洁安排。有人说,是不是章节越多越好,不,其实我个人认为不是,我看有人写了几百回(厉害,五个身体倒在地上),其实,不必要那么多,当然,如果是巨著偶就不说了,一般也最多就30章吧,我以为二十章是最适宜的,五千字一章节,很清晰,也不至于让读者因过多翻阅而产生厌烦。三戒:结构坍塌症

      1)谜底在哪里?

      为什么小说写一点拼凑一点,写写停停,不成玩意儿,怎么也组织不起来?

      真理不怕重复:有生活,有思想,有技巧,才能出好作品。

      2)难寻难找的金丝线

      “给我一个情节”,这就写小说的一个关键。从艺术结构上说,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许多情景、场面、生活小故事,即是这些都很精彩,也不过是一堆素材,如果没有一个金丝线把它们串联起来,那只不过是一对散乱的原料。

      金丝线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线。

      3)令人头晕又头疼

      写短篇相当班长。写长篇却相当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既不能乱套,也不能自相践踏。长篇如同假造楼房,有很多的门窗,水泥预制件,逐渐成一个完整的、匀称的大厦,靠的是总体设计的本领,也就是靠结构的力量。

      情节能看出来,而结构却隐藏在作品内部,就像钢筋藏在水泥里一样。

      4)结构坍塌症

      有些小说稿,作者想写到那,就写到哪里,把碰见的那些杂事、琐事、小故事、以及一些道听途说的一些嘎达玩意儿,胡乱的堆砌在作品里,塞给读者。这是彻底瘫痪。

      情节线,矛盾冲突,再加悬念,——这是相互扣在一起的三连环。

      5)截断了的情节线

      情节线断裂的越碎,结构也越松散。

      6)流浪汉与绝对化

      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就是以流浪汉为主人公,采用传记或自述的形式,写下他在各地流浪的一连串故事。现在还有很轻的生命力。

      7)搓麻绳的启示

      在小说创作中,有两条情节线铸成的结构,但从形式上来讲,也很像搓麻绳那样,从丰富杂乱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清理出一条情节主线,一条情节副线。再把它们拧到一起,交织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8)梳辫子的魔力

      三国演义小说,人物多,战争多,矛盾多。作者靠三条情节线串联,一条是:曹操和刘备矛盾主线,另一条刘备和孙权矛盾为情节副线,第三条是曹操和孙权的另一条矛盾副线。

      9)辐射与散乱

      点——面。

      10)主题的凝聚力

      只谈论情节线对结构的作用,会滑进形式主义的陷阱。内在联系就是之主题思想上能够联系。

      11)结构摊位

      小说的结构坍塌,或轻或重的牵连到小说的各个部分,即深且广。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看来根结构相去很远,其实,安排好人物关系,让他们有历史瓜葛恩怨,有些属于亲亲等,让人物及凑起来。

      小说的语言,拖拉,重复,是整个作品臃肿,也就必然促使结构虚胖。

      小说的每个环节,每个组成部分的集中、紧凑、凝练对整个结构都能产生向心力。四戒:人物没有个性

      1)百读不厌的秘密

      百读不厌,包括了小说创作的全部奥秘,文学就是人学,只是理解文学魅力的一把钥匙。

      不能难看出来,小说百读不厌的魅力,主要来自人物。

      2)小说的两道关

      一部小说,一定要过两道关:第一道是情节关;第二道关是人物关。比如林冲、孙悟空、简爱……

      3)“这一个”和“这一类”

      3)“这一个”和“这一类”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性格不同,这诺大世界,偏偏少了一种人——概念化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种人,可偏偏在有些小说里,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全仿佛从一个模具中出来的一样,概念化往往表现在类型化,让我们看看《红楼梦》,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名门闺秀,属于同一类,但各有各的音容,各有各的笑貌。各有各的心思……

      每位语言艺术家,都要把“这一个”从“这一类”中突出出来。

      举例:福楼拜教导莫泊桑的故事……

      4)独特的行为方式

      要人物个性化,谈得最多的是:通过行动和对话这两两种传统的手法表现个性,通过矛盾冲突揭示个性,通过心理描写展显个性,通过对比、夸张、肖像画等突出个性……

      一)要刻画出个性化的人物,首先要让他在自己心中活起来。

      二)人物个性化的主要标志,使它独特的行为方式。

      5)小说王冠上的宝石

      一条法则:“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要表现她怎样做……”

      “怎样做”——很关键!!

      6)走了调的个性

      没有贾宝玉一样的战场指挥员。

      7)给人物一个服装吧

      举例:王熙凤这个人物:“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8)立体和平面之间

      人物性格复杂,曹操狡诈,凶残。罗贯中抓住这两点描写,反复突出,反复描写,通过不同的事情,举例“许攸问粮”……

      看一幅画,有全景,有特写。分主、次。

      (举个现在的例子:你丛慧顶贴,直截了当,说我不要偷懒。我呢顶贴,找出他人的一个“瑕疵”。看到了慧慧,我们都有个性,在于关键“如何做!”)

      1)语言的登山梯

      在我们的小说创作中,那种在语言上入了迷,着了魔的推敲精神,似乎很少了。在新涌现的才子们中,个别作者认为下笔不改是才华。其实,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即从是语言,需要遵循语言艺术的规律。

      2)什么人说什么话

      一部小说,不外乎两种人说话,一个是作者的语言,一个是人物的语言。

      第一种病: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

      谚语说得好: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样在□□群,看看苏的说话,和叶的说话非常不同,不信?慧你去翻看记录!)

      3)“马谡这个干部……”

      第二种病:语言违背时代背景

      4)文学家的眼睛

      第三种病:语言缺少形象力量

      “路旁有一座简易的山神庙……”什么叫简易的庙?

      “凭着树的依托,把人放下……”说得不错,但缺乏文学光彩。

      5)不上口的“口语”

      第四种病:说话不上口

      6)瘸腿的语言

      第五种病:语言没有节奏感

      “……他在这个时候正在回家的路上了,像天上的灰色的云堆儿一样迅速的跑。他踏着在他的脚底下的活动的石子们摔了跤。疲倦到达极点的他,心里很愁苦了……”这种语言,读起来如同吃生涩柿子。

      7)语言的迷魂阵

      第六种病:思维逻辑混乱

      举例: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可溶剂的鱼》

      8)什么是小说的警句

      举例,《红楼梦》薛蟠的行酒令。《水浒传》里面阎婆惜的著名话:“……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且不要慌,老娘慢慢的消遣你!”

      9)两对混淆难分的冤家

      在小说书稿中:

      初学写作者:一种偏向,情节往往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不能真切的描绘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因而不能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表面看来,语言似乎精炼,其实流域粗略。

      另一种偏向,一点芝麻小事,东拉西扯,一划拉就一篇,表面看来,文笔貌似细腻,却往往流域罗嗦,多发生在有了一定写作经验的作者身上,他们把笔写油了。

      8)洋强调的阴影

      (我自己举例,前几天看完了《你可以保守秘密吗?》,里面翻译“下棋”为“走棋”……)

      例如“她有着两支巨大的会说话的明亮的眼睛。”什么叫“有着”眼睛?

      这种语言,读起来不通畅,不顺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