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发小的饭店 ...
-
清晨,房屋前后、植物草木全部笼罩上一层淡淡的薄雾,我早早起来收获好一切就去了琴行。
快到店门口时,抬头远处已经有个人在那里等待,再一近看,是李兰。今天是她上班的第一天,不想来的这么早。
“嗨,江经理”,她局促地招呼着,这让我忽然觉得有些许不好意思,也许再配一把钥匙就不用让她在这里等待。
“来这么早啊,李兰。”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商铺的大门。
“还好,呵呵。”
“不用叫我经理了,江大哥也行。”看着她冻得通红的模样,进门后开灯之后也径直把空调打开,慢慢地房子里开始有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店里的事情也比较繁杂,我一时也不知道应该给你什么具体的工作,比如招呼顾客、乐曲介绍,有必要的时候还得你给他们演奏一点,然后就是接电话或者维护咱们琴行在网上的信息。”走进位于琴行前方的工作台后,照旧打开电脑,一边清理文件,一边给她叮嘱。
她依然有些局促地站在店里,也许是被冻着了。
“你把东西放在柜子那里吧,以后你就坐这电脑前吧,就当这里是你的办公桌了。”走出工作桌,我随手拿起一旁桌子上的绿色水壶,去了店铺后院,那里有洗手间、简易厨房、休息室。不一会儿汲来一壶水,瞬即在桌旁的插板上烧起开水。
她已经坐在电脑旁边,并简单整理着桌面。
“那有什么文件分类吗?”她询问着与工作相关的内容。
“这些没有弄过,你要是有什么简易或者好的想法就自己弄,店里经常会有一些顾客信息要登记,还有乐器器材登记。”我翻出了从前的几个文件夹。
“好吧,我看看,觉得要是能条理化一些会更好。”她的工作状态进展得很快,也许这和她在s城制造业里的工作经验有关,一切都很条理化,也算是一笔工作上的收获了。
屋子里的冷气被驱散,窗外的阳光也开始透进,水壶的开水也在咕咕咕地提醒着我。新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阳光通亮的时候,店里陆续进来几位顾客,大部分我主动招呼并介绍他们一些乐曲,而小兰在看着我工作的同时似乎很快也便掌握了其中的学问。
另有其他顾客入店后,她起身遂即招呼,“先生,你好,想看哪方面的乐器呢?”、“欢迎下次光临”,诸如此类,一些我已经耳熟能详的问候,一些我已经使用千万遍的话语。她在招呼顾客的空间里,也会看着各种不同的乐器做研究。
“江大哥,店里这么多乐曲,你都会吗?”她好奇地问着。
“会一些,乐礼基本是相通的,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那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呢?”她继续追问。
我木然地看着店内上千件实物、上百种乐曲,突然结舌。
“是那把琴吗?”她指着昨天弹奏使用的那张琴。
停歇数秒,“算是吧。”我怔怔地答复。
似乎,这又是一个不太满意的答案。
“那你呢?喜欢古筝?”我反问着。
“是的。”她的回答很肯定。
“哦,我忘记问你了,看你弹琴的样子。受过专业培训吧?乐感很不错呢。”我坦诚地说着自己对她那天表演的肯定。
“从小是受过学习的,很喜欢,在少年宫古琴班学习了四年,不过后来因为上学,慢慢就给撂下了。水平还是一般般。”
随便地聊了聊,似乎聊起音乐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有时候,搭建起人和人之间共同话语或者情感的往往是彼此共识的一些事物。
“那你是更喜欢中国传统的丝竹管弦乐器了?”我笑着问答。
“嗯,喜欢古筝、胡琴、二胡、笛子、萧等一些乐器,感觉它们很清雅,只是现在它们的市场没有那么广阔,好像西洋乐曲更被大众喜欢了。”她有自己的见解,关于乐器。
“呵呵,看来你懂得乐器不少呢。有机会我们切磋切磋。我可是忠实的管弦乐曲粉丝哦。”话语投机的答复。
“那以后你可以教我其他乐器了。”小兰的话匣子打开后,不断有惊喜的愿望蹦出。
“好,那我以后就不止是你的老板了,还是老师噢。”我呵呵笑答。
小兰报以愉快的笑声。
整个上午,因为小兰的加入,店里的活计进展的很轻松,有两把竹笛售出,当然笛子的试演奏者是我,总是在我吹起萧的时候,店里会沉静一会儿,似定穴一般让空气的流动静止,随后再波动。
李兰把之前店里的一些记账簿翻阅了一下,有着学习和改进的念头。
午餐时间,我们一起去了店对面的餐馆里吃了一顿简单的饭菜。
“阿枫,这是小姑娘是谁啊?”店主,孙浩,算是我的发小吧,现在在这路段盘下一块店面,自己做起了饮食生意。前几年娶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另一个姑娘王芳,小两口的小日子简单过活,店里主要经营一些s城地区常见的米食之类的家常饭菜,对来此旅游的外地人来讲,吃几口略带甜味的饭菜,不失为一种美味的犒赏。
“最近琴行生意怎么样?看你都雇职员了,挺忙的吧。”孙浩直言直语地问着。
“有些忙,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我坦言。
几句寒暄之后,孙浩小两口为我和李兰端上几样不错的饭菜,他们两个边忙店里的事情边招呼我们,王芳热情地和李兰交谈起来。
这一切似乎都已经是约定成俗的惯例,因为在一起长大的日子里,我们有过太多这样的交流和聚餐,太多的相熟使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了过多的客套和规避。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也会成为我未来人生中永远怀念的美好,我庆幸并珍惜他们。
店里的生意倒是红火,眼看他们夫妻两个忙碌,我和李兰也便不客气地在一个桌上吃起来。
店内有一个电视也夹伴性地播放着各种节目,有种凑热闹的意思。
“在11月19日全国青年古筝大赛上,来自s城的郁梅荣获此次大赛冠军......”
“郁梅!”当头一个轰击,我怔怔地看着电视画面,视频剪辑的十几秒新闻里,有身着旗袍抚琴参赛的郁梅的镜头、有折桂捧奖的郁梅的镜头、有含笑答谢的郁梅的镜头,依然是婀娜娇弱的样子,依然是清瘦坚强的神情,只是那本该淡雅的旗袍装在记者的镜头闪亮下越发耀眼夺目。
应该是三年多没有她的消息了,而此刻再见,却是她在闪耀的舞台上,而我依然在这间简单的餐馆里。
看着我怔怔的眼神,停箸的样子,餐桌对面的李兰好奇地看着我,并回头看着电视上的内容,意欲将两者联系起来。
“怎么了?认识吗?”李兰好奇地询问。
“不认识。”意识到自己的失神,我忽然缓过神来报以李兰一个牵强的笑。“吃啊,快动筷子啊”。
简短的新闻很快跳过,我以饭菜的入口压抑着此刻内心的跳动,以使自己看起来依然安之若素。
第一顿两人的聚餐就这么被我的沉默给扫清,也许李兰意识到什么,主动牵起话头调动餐桌上的气氛。“那个比赛还不错哦,也算对古琴文化的一个发扬呢。”
“你会参加那个比赛吗?”我平静地询问,有昨日重现的味道。
“我的水平要是够水准的话,也会去的。毕竟那是代表琴乐演奏的最高水准的比赛”,一些向往和艳羡的语气。
狠狠地刨了一口饭之后,我沉默着听她继续说。
“那个郁梅真漂亮,能拿到那样的大奖,不知道她练了多少年呢。”
“十五年”,我突然蹦出一个词。
对方惊愕,一阵尴尬。
继续沉默。
“怎么样?今天的饭菜,要不再加道菜?”王芳的及时到场缓解了那一刻里我的尴尬处境。
“饭做得很好吃,不用加了,今天吃的很饱呢。”李兰调皮地回答着。
“那就好,那以后记得常来,不必客气,江枫、孙浩,我们这都一起玩到大的老朋友了,别见外。”话毕,王芳又急着招呼别的店客。
一直以来王芳是我们几个人中最精干的一个,伶牙俐齿、麻利能干,而关于王芳和孙浩之间的一场爱恋更曾经是我们青春岁月里最如火如荼的一段回忆和美谈,好在他们最终修成正果,幸福花开。
这一切,我没有和李兰提及,也觉得没有谈起的必要。饭毕,两个人一前一后随心聊聊地就踱步回到店里。如旧开始下午的工作,伴着窗外西斜的太阳,突然感觉今天的一切都充满了零碎的戏剧味道。
下午的时间里,李兰主要查看店内的网上资料,整个人安静地坐在电脑前忙碌着。我如旧招呼客人,闲来调试一些半成品样的乐器器材。
时间似乎过得很快,以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在飞驰,这一天里,时间少了一丝孤寂,因为店里有人陪伴,尽管她常常静默不语,尽管我们彼此生疏。更因为昔日旧人的身影在脑海反复出现,尽管她已远在天涯。
只是,我知道一切都似乎要有些改变。而这些变化会朝向什么方向发展却不是我能预料得到,一切都瞬息万变,又太久地持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