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五帝本纪二 ...

  •   前面讲完黄帝,接下来到他的子孙后代。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个比较有才干,都领有自己的封地,而最出色的,还是他大房那一支,帝王的位置被他们牢牢抓在手中数百年。(具体图示见作者有话说。)

      黄帝的正妻嫘祖,掌握了养蚕、缫丝、织帛的技术,我们都知道,技术人才在原始社会是最吃香的,何况她还是第一夫人。只可怜她的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很早就去世了。当时在部落间有过一种传言,说是黄帝不听炎帝号令,所以天神和祖宗降下惩罚,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流言从何而起已经无法查证,但鬼神之说是不容怀疑与亵渎的,黄帝因此对大房愧疚不已。

      嫘祖在痛失儿子之后,把目光投向了孙子一辈,经过一番观察与考验,从中选出了最为聪慧的高阳,将他送到黄帝身边,说:“我送他来代替他父亲照顾你,孝顺你。他的父亲因你而死,你也必须代替他父亲关爱他,教导他。”

      都说隔代亲,老年的黄帝也不例外。他没办法一一照顾到几十个儿子,近百个孙子,但对于嫘祖郑重其事送到眼前、本身又长得聪明可爱的十岁小正太高阳,那可是宠爱得不得了。

      作为一个根红苗正的官三代,高阳自小就有黄帝悉心教导,跟着他处理政事,在各部落酋长面前也经常露脸,再加上嫘祖的支持,在黄帝仙去后,二十岁的高阳就顺利登上了帝位,后被称为颛顼帝。

      有黄帝开创的万世基业在前,颛顼完美地诠释了“守成”二字,他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制定礼仪,教化万民,祭祀鬼神,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颛顼之后,他的几个儿子都没有过人的表现,最后是他的侄子高辛继位。

      高辛是黄帝的曾孙,官四代了。如果说黄帝是个开了金手指的人,那高辛,就是开了金手指加外挂。他一生下来就会说话,十五岁开始辅佐颛顼,三十多岁继位,也称帝喾,在位有七十年。
      史书说“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面对一个呱呱落地后,第一声不是哇哇大哭而是说“我的名字叫高辛”的人,凡是日月所照、风雨所至之处,人人都颤抖着跪下——吾等凡人愿归顺天帝!

      高辛的横空出世,延续了黄帝与颛顼的辉煌。但是,富不过三代,圣贤也不可能连出三代。
      高辛的儿子挚,子承父业登了帝位,但并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相反他的弟弟放勋,因为在封地治理有方而颇得推崇。挚在位九年,却不如放勋在诸侯间有威望,也不如放勋在民间有声望,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只能禅位于放勋。放勋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尧帝了。

      挚禅位后,天下百姓与各诸侯都很开心。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每天都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原始人,都有着现实而朴素的观念:打雷下雨了,速度去祭拜祖宗;旱灾水涝了,马上祈求各路鬼神;缺衣少食了,果断去找酋长/盟主。
      面对许多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和人力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人们除了寄希望于祖先鬼神,就是盼着出现一个本领高强而品德高尚的领导者,放勋无疑比挚更适合这个职位。

      不高兴的,大概就是挚、挚的儿子和他的其他兄弟了。
      挚担心尧过河拆桥,他的儿子和其他兄弟却是想着过一过当皇帝的瘾。

      尧帝不愧是流传千古的圣王,他上位第一件事,就是颁令天下,要讲究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孙孝顺等人伦道德,他自己也以身作则,调解亲族内的矛盾,督促同宗和睦友爱,并保留了兄长挚的崇高地位。这下他人也无话可说了。

      尧帝时,在天文历法上有很大发展,一年四季有了明确划分,按规律春播秋收冬藏,鸟兽繁衍生长也应四时之律。尧帝还任命百官,各司其职,政治十分清明。
      但遗憾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资质平平,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烂泥扶不上墙。同时,千年难遇的洪水开始肆掠大地,年复一年,富饶的黄河沿岸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洪灾。尧帝不得不忧心忡忡地问计于自己的臣子:“诸位爱卿,我死后谁可以继承我的事业?”

      乍一听尧帝问话,尽管大家都知道他仁德齐天,如太阳般无私地温暖每一个人,但私有制出现几千年了,这几百年来帝位也一直是黄帝的后人把持着,他的臣子就试探着说:“您的儿子丹硃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啊。”

      丹硃性情刚烈,心直口快,在尧帝的儿子辈中算是出类拔萃了,可知子莫若父,尧帝心知丹硃还需要磨练,就给否决了,“我那个儿子顽劣得很,不能用。你们也不要尊我的面子,只管把贤能的人推荐给我。”

      又有人说,“共工在他的领地干得不错。”
      尧帝也不满意,“共工那个人,惯会讲漂亮话,死的能说成活的,黑的能说成白的,心术不正,不敬天神,不好。”
      不敬天神可是大罪,大臣们都不敢轻易推荐人选了。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继承人也不是一天可以讨论出来的,想到那滔天洪水,尧帝又有主意了,这不是绝好的一个考验机会么。于是就请诸大臣推荐可以治水的能干之人。

      人们对于自然灾害有着一种本能的畏惧。在大部分人看来,去治水就等于送死了,这个人选怎么能随便说?大家想来想去,只好把一个叫鲧的人给推出来了。

      鲧是何人?
      他是颛顼的儿子,是尧帝的族叔。
      听着挺位高权重的,可这个人呢,不知是什么原因,一把年纪了还没个儿子,(这也是大家推他的原因——你权力大当然责任重,万一治水不成死了,也不怕你儿子日后翻旧账。)

      尧帝也知他这个族叔素日名声不好,就说:“鲧没有子嗣,有违天命,不行。”
      众人忙道:“水神发怒,只有像鲧那样抵抗天命的人才能治得了,就用他试试吧,不行再说。”

      鲧于是成了新一任水利部部长,专司治水。要说,鲧也算有才干,他治水用的办法,就是修堤筑坝。对付一般的洪水是够了,可惜,洪水实在太大了而且年年泛滥,那时候也没有很好的技术和材料,可谓修了东堤垮西坝,九年过去,鲧没有治好洪水,反倒生了个儿子。

      尧帝想着,当初说给你三年时间治水,谁知三年过后,三年又三年,你还是无功而返,看来是不用再试了。于是,大名鼎鼎的舜登上了历史舞台。

      舜,也叫重华,他同样是颛顼的后人,但已经是第六代了。算起来,鲧是他的曾曾堂祖父,但他的前面几代祖宗都是平民而且很短命。

      舜的童年十分悲惨,他父亲是叫瞽叟,是个瞎子,而舜,却是个双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眼珠子,就有人说是他把自己父亲的眼珠子给抢走了。瞽叟一直不喜欢这个儿子。
      不久,舜的母亲死了,瞽叟又娶了个老婆,生了个儿子。

      有了后妈就有后爹,何况这个爹原本就不喜欢自己。
      舜的父亲、后母、弟弟都恨不得他死,而他,却偏偏生在尧的年代,偏偏尧是个讲究伦理道德的。所以舜总是恭顺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他就躲起来,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旁边伺候着,如圣母一般期待自己有一天能感化自己的家人。
      时间一年年过去,舜没能感动家人,却感动了中国,他的孝顺名声传到了尧帝和他大臣的耳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五帝本纪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