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侯府家事 三 ...
-
林庆云和五夫人都看到了房里的叶姨娘,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跪在地上对阎氏磕头,只当叶姨娘是空气。
这个时候,叶姨娘也没有凑上来,她是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她可以仗着阎氏出现在这里,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她凑到五夫人面前,没脸的一定是她,五夫人向来和安庆县主好。
对于自己前面的泰宁侯夫人所出的嫡五子,阎氏说不上喜欢。不过她过门的时候,林庆云已经搬到外院住了,平时也不往他身边凑,她也从来没想过要笼络原配所出的嫡子。
阎氏因为是老泰宁侯的继室,现在也不过五十多岁的年纪,因为保养得当,看起来年轻得很,她体态匀称,气质雍容温和,今天穿了一件浅碧色的虫草宽袖常服,头上只插戴了一支白玉钗,更显得清雅年轻。
林嫣年姐妹兄弟也跪在父母身后向阎氏行叩拜大礼。
阎氏笑着欠了欠身体,道:“老五一家回来了,都是一家人,哪里需要行这么大的礼,快起来。我的孙儿孙女也都起来。”
她说着,琉璃和珊瑚急忙上前搀扶林庆云和五夫人。
五房来拜阎氏,并不是感情亲密,名义上阎氏是他们的继母,有些礼节是避免不了的。林庆云和五夫人都是聪明人,从来不在这件事上让人说嘴,侯府现在的当家人是泰宁侯和安庆县主,阎氏想要插手各处并不容易,既然这样,五房向来都把阎氏当菩萨供着,左右不过是逢年过节向阎氏磕个头,该有的孝敬不少,毕竟不是生母和正经婆婆。
阎氏也只要这一点,做的事也从来没有超出底线。
行完礼,坐下来说话,阎氏问询了一番林庆云在任上的辛苦,忽然转头看着安庆县主,“你五弟一家的住处安排妥当了?嫣儿和欢儿原先有自己的院子,但过了两年,清蝶和清蝉大了,也该有自己的院子。”
安庆县主脸色从容,笑道:“五弟一家的院子原就在,时时有丫鬟婆子打扫,布置什么的我可是什么都不敢动,本是五弟和弟妹住习惯的。嫣儿和欢儿的院子也留着,添置了一些东西,一会儿嫣儿和欢儿回去看看可有不喜欢的,告诉伯母置换。”泰宁侯兄弟并没有分家,世子大婚,五房要回来的事在一个月前就定下了,阎氏这时候突然问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林嫣年和林欢年齐声道:“大伯母添置的东西,定都是上好的。”
安庆县主接着道:“蝶丫头和蝉丫头的院子就在欢儿的院子隔壁,原来的溪云堂和醉花轩,重新粉刷,修建了围墙,五弟妹的意思定了叫涟影院和漪声院。蓉儿康哥年幼,跟着五弟妹居住。”
五夫人接住了安庆县主的话,笑吟吟的,“难为大嫂想得如此周到,大嫂收拾的院子一定是好的,如果不好,我可是要和大嫂算账的。”她比安庆县主富态,皮肤极白,笑起来的模样温柔可亲。
安庆县主笑道:“如果不好,你上我屋里搬东西去。早知你如此说,就该把院子留着等你回来自己收拾。”转头看着阎氏,“母亲也来评评理,五弟妹这是赖上我了不成,我帮着收拾了院子,竟是连一句谢话儿也没有。”
阎氏问安庆县主的那句话无非是想要在五房面前表示关心,顺便说大房对五房的忽视,没想要她一句话倒惹了妯娌两人这一大通话出来,林庆云坐在旁边并不插言,只是微笑着目无斜视。
阎氏被噎了一下,心里不舒服。
林庆云趁机起身告辞,虽然他们兄弟没有分家,但长时间呆在后宅也多有不便,毕竟后院里侄女也渐渐长大了,而他也有话要和泰宁侯说。
安庆县主和五夫人陪着阎氏说话,男孩子跟着林庆云一起离开了,除了年纪最小的林康年,阎氏让一群女孩到隔壁屋子里说话玩耍。锦年被林欢年牵住了手,望着兄长离开的背影,林清年赫然在其中。
不说锦年和堂姐妹玩耍,只说林庆云离了寿康院。
看着身边的四个半大小子,林庆云不得不赞叹一声大哥子嗣丰茂,而他膝下只有一个庶子。
“五叔要找父亲就去外书房吧。”茂年道,“父亲曾经交代过。”
林庆云点了点头。
茂年站住,带着两个兄弟对他行礼,“左右家里,五叔熟悉,侄儿还有其他的事,就不陪着五叔去见父亲了。”
林清年原本还想从这位五叔口中打听一些建州的风土人情,但现在嫡兄这样说了,他只能跟着行礼,把这个念头暂时按下,况且建州的风土人情他并非只能从林庆云口中知道。
“我自己去。”林庆云笑着在茂年肩上拍了一下,他身材高大,又是经年习武的武官,茂年当即被他这一拍差点拍到地上去。
林庆云到外书房的时候,泰宁侯已经在了,正提着笔醮了墨或者金粉在纸上写字,却是茂年大婚时家中门上张贴的喜字和对联,听到声音抬头看到林庆云从外面进来,写完了才把笔搁在笔架上,“回来了。”
没有激动得热泪盈眶,也没有兄弟的拥抱,只是平常的一句话,好像林庆云不是在外地任职两年,而是早上出去了。
“我回来了,大哥。”林庆云同样没有那样激烈的情绪,他们兄弟之间从来都是这样,外人或许看着他们疏离,但林庆云心里知道,如果他有什么事,大哥一定会帮他。
锦年回到长乐院已经很晚了,晚饭是给五房接风的接风宴,摆在阎氏的寿康院,从寿康院回来,她又被林欢年拉着去她院子里说话,动身回长乐院的时候已经过了戌时。
她的长乐院和林欢年住的院子并不很近,不过天晚的时候,端午就派了一个媳妇子和两个小丫头过来,身边还有重阳,她并不害怕。
路上,重阳和她说着话。
今天阎氏有些反常,在晚饭的时候突然说林清微已经及笄,婚事要提上来,管家也应该叫起来,颇有让林清微在这次的茂年大婚上试手的意思,安庆县主没有答应,也没有完全反驳,反而把她和五房的林嫣年和林欢年也提出来,让她们和林清微一起管家,还分派了具体的任务,林清微领到的自然是不能影响大婚的事。
让锦年疑惑的不是林清微分到了什么差事,而是按照她对阎氏的了解,这种没有大脑心血来潮的事不符合阎氏往常的行事,突兀仓促,所以在安庆县主答应了后,后力不足,不然林清微也不会分到那样誊写礼单的差事。
叶姨娘,林清微,林清年,这都是锦年记忆中不曾存在的人,观察了一年,锦年觉得她已经能够判定三人的性格了,但要真的做出判定了,却发现了更多她不了解的,这三人身上似乎有很多秘密,显得神秘。
回到长乐院的时候,长乐院里亮着灯,端午和七夕都还没有睡,一起在偏房中坐着,七夕手上拿着一块帕子正和端午学绣花,小丫头采慧提了水壶正在沏茶,听到声音一齐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起身迎来。
“姑娘。”
端午赶上来伺候,七夕放下手里未完工的帕子,提了水壶去给锦年沏茶,采慧恭敬地把身子后退了一步。虽然锦年说了让她跟着端午,但这并不表明她可以越过端午和七夕了。
端午服侍锦年脱了外面的大衣服,又松了头发,重阳已经捧了一套新的宽松家居服饰,两人伺候着锦年换了衣服。
“天不早了,姑娘要歇息了吗?”
“不急。”锦年喝了一口茶,是蜜茶,香甜有安眠宁心功效。“你们先把这半天的事和我说说。”
长乐院的丫鬟向来以端午为首,这时候自然是她先回话,“姑娘吩咐的事,奴婢抄录速度不快,一下午只抄录了前面的五十三页,医典已经送给了三爷,是奴婢亲自去的……”
锦年歪在榻上听端午汇报,“把抄录好的那些拿来我看。”
采慧在听到医典的时候,早已经机灵地捧了一个红木匣子过来,里面放着的正是这个下午抄录的医典。她没有想着表现直接递到锦年手里,而是交给了端午。
对于她的机灵和识相,端午微微颔首,捧着匣子送到锦年面前。
锦年看了匣中抄录的医典,有三种不同字体,向来分别出自端午、七夕和采慧之手,一律簪花小楷,端正,字迹清晰,采慧竟然比七夕的字还要好些,夸赞了一句,“采慧的字很不错。”
“姑娘赞誉了。”得了锦年的夸奖,采慧虽然稳重,但毕竟还只是八九岁的孩童,面上的喜色笑意就露出来。
把红木匣子放在手边的炕桌上,锦年道:“如今五叔家的大姐姐二姐姐还有几位妹妹回来了,都住在附近,你们行事无比要谨慎,院子里的小丫头要约束好,不许和姐妹院子的丫头打架吵嘴。这些事,往常都是端午管着,我也放心。明日姐妹必定要来我的院子,重阳提醒我备下回礼。六夕只管去和人说话,建州风俗人情和京城多有不同。”
“是,姑娘。”屋子里,丫鬟恭敬地答应。
“当值的留下,不当值去休息。”锦年道。
重阳和六夕退下去,端午带着采慧留下。
锦年躺在床上,没有困意,取了抄录的医典看,这部分只是介绍药草,有一半竟然是她从未听闻过的。她对药草并无了解,记起来略有生涩,五十页,看到一半对前面的就有些模糊。她忽然想到在那个奇异空间的兑换列表上看到一项技能“过目不忘”,从高到低有九个等级,兑换点数也从最初的一百点到最高等级的一千六百点,功效也从最开始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记录看过的文字图片,到最高等级竟然能够记录星辰轨迹衍变。如果她现在能够拥有这项技能,那本厚厚的医典只要翻阅就能够记住了吧。
锦年看了一眼左手腕上的金色镂空雕花的镯子,她不知道以后会怎样,虽然她把事情都和母亲说了,但却更觉得前路上迷雾重重,今日阎氏的反常更加重了她心底的疑虑。
第一次,她开始思索她重生的意义,随身的白执事,多出来的叶姨娘一家,扑朔迷离,尽显神秘。她明明是寿终正寝了的,为什么要让她回到八岁的时候?
手指在左手腕上的镯子上划过,脑中听到白执事的声音,“是否继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