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失火 ...

  •   十二月十五这一夜,宫中也不平静。正当一场大雪以后,半夜里紫禁城太和门竟出了事。这太和门九楹三门,一水环索,上跨石梁五道,就是金水河与金水桥。门内东西戾各三十二楹,回廊相接,除了体仁阁与宏入阁以外,便是内务府的银库、衣库、缎库、皮库、茶库及武备院贮藏毡毯鞍甲之处。起火就在茶库,很快地延烧到了太和门西的贞顺门。
      “失火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一时间划破紫禁城夜晚静谧的上空。
      大内有灾,百官都须奔救,一时九城车马,破雪而来。人流一批接一批,鸣锣而至。门外虽有现成的金水河,但为坚冰所封,费了好大的劲,才凿开一尺厚的冰,而河底的水只有数寸,毫不得力,只有坐视烈焰飞腾,由西而东,烧到太和门,再烧到昭德门。重檐高耸,石栏缭折的太和门,四面是火,只听哗哗剥剥地爆响不断,眼看着画栋雕梁,霎时间都化为灰烬……
      “啊!”明黄色帐帘里睡下的人突然坐了起来。身后薄薄的贡品天蚕雪丝织成的内衣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老佛爷,您做噩梦了吗?”隐隐约约的帐帘外可见一名衣着宫妆的豆蔻少女跪在地上,低低问道。大约是宫外留守的宫人听到动静了。
      刚才的梦记不清了,只模模糊糊地记得自己站在悬崖边上,底下是陡岩峭壁、万丈深渊,有一个看不清模样女人不断地步步紧逼,自己也一步步后退……脚边的沙砾簌簌地滚落,眼看就要掉下去了……
      理了理让人头昏脑涨思绪,慈禧很快镇定下来。眼见宫女还跪在地上,正要唤她起身。这时宫门外传来李莲英熟悉的声音。
      “老佛爷睡下了,有事明日在奏吧。”
      “不成,此事非同小可,必须马上奏明……”
      慈禧听的分明,忙道:“有什么事?哀家已经醒了,说吧!”
      报信的开口说道,“老佛爷,不好了!太和门失火了!”
      “什么?”慈禧一惊,翻身下了床。宫女忙给太后披上裘衣……
      “摆驾太和门!”干练地下达了命令。
      这不看还就罢了,这一看慈禧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凉气,火势虽然已经控制住了,但是原本金碧辉煌、画栋雕梁的太和门已经烧的不成样子了。焚心的却不止如此,这一开年就是大婚盛典,天子正衙的太和门,烧成这个样子,如何大婚。即使马上从速修复太和门,这样的大工,光是勘估议价、鸠工集材就非数月不办,如今只有几十天的工夫,看来纵有鬼斧神工,亦难如愿,难道这大婚非后延不可吗?
      这是件太糟心的事。唯一的安慰是,听说王公大臣,包括恭王及所有请假不上朝的大员,无不亲到火场救灾,能急君父之难。步军统领衙门、神机营、顺天府、大兴、宛平两县的兵丁差役,亦很出力。特别传旨,发内帑犒赏。
      其次就要查问起火的原因了。这场火起得很奇怪,值班的护军,在贞庆门东值宿之处烤火,半夜里,星星一人,窜入柱子的蛀孔中。太和门重修在康熙三十四年,将近两百年的木柱,不但风燥无比,而且柱中也蛀得空了,所以一点火星,酿成大患。先是闷在柱子中烧,等到发觉,已无法灌救。
      着急的是大婚期近,如何能将太和门赶快修起来?纵不能尽复旧观,至少也要将火灾的遗迹掩饰得不刺眼才好。
      慈禧眉头紧皱,半晌不吭声……
      待一盏茶都快凉了,旁边站的李莲英终于忍不住了,正要搭腔之际,却被慈禧太后抢了先:“小李子,还记的去年上西陵的事吗?”
      李莲英一楞,口里仍旧答着:“记得。”
      “那一路的行宫,都修得四自落地,跟新的一样……”慈禧眉眼舒展。
      \"啊?!老佛爷的意思是是找裱糊匠搭一座太和门?”
      “是!”
      “这能行吗?”慈禧太后还反倒还有些疑惑。
      “一定行!”李莲英斩钉截铁地答道。“亏老佛爷能想出这法子来。老佛爷等着瞧吧,到了大喜的日子,准有一座看不出假来的太和门。”
      这事算搁着了,但是更大更多的烦恼,即将接二连三地到来。她一想起来就揪心,真怕去触动这方面的思绪,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
      李莲英也跟慈禧太后同样地烦恼,同样地担心,所不同的是,他总觉得慈禧太后必能从容应付,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所以此时看到她是担当的态度,心头先已感到安慰。
      不过,这事措词,却须谨慎,既不宜隐瞒真相,也不宜添枝加叶,免得激怒了慈禧。这这宫中从慈安太后暴崩以后,便是慈禧太后唯我独尊的局面。维持这个局面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平衡慈禧太后和皇上的关系。倘或无事生非,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搞得鸡犬不宁,那是极傻之事。因此其实李莲英也跟荣寿公主一样,无形中处处卫护着皇帝。
      李莲英小心翼翼说,“有句话,怕老佛爷听了生气,奴才不敢说。”
      “不要紧,有什么话你说好了!”
      “外面都在谣传说这场火是,是……天怒!”
      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必是先由人怨激起天怒,太和门之灾,是天意示警。这句话听来当然刺耳,可是也无须生气。
      慈禧太后:“皇帝呢?你听他说了什么没有?”
      “皇帝只说过一句话。‘早就知道要出事!’。别的到没有什么……”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光绪自从选宫以后平日抑郁的脸色,仿佛撑胸塞腹,有数不清、理不完的积郁似的神情。虽然慈禧太后看不到,而李莲英是看得到的。可是,他不敢告诉慈禧太后。但如说皇帝一无表示,慈禧太后也未必会信。皇帝亲政在即,每天批阅章奏,要拿出办法来禀命而行,然则对当前这一连串拂逆,岂能默无一言?
      李莲英只有拣能说的说。能说的是国家政事,不能说的是慈禧太后的为了她自己享乐的一切作为,这一切倒也难为他了,只是这番苦心将来也不过付之流水。
      “老佛爷,不是小李子说,这几年国库花费也太多了。您想一想,修三海、修颐和园、大婚,再加上兴办海军,花费是忒多了一些……”李莲英原是一种试探,但又不能惹恼慈禧于是有接着说:“其实也不能算多。\"他说,\"只为几件大事搁在一起办,就显得花的钱多了。”
      这话听在慈禧地耳中显的到很实在。
      象印证这话一般,第二日,山西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都有极其率直的奏谏。此外翰林与上书院的师傅,亦都说了话,而且除津通铁路以外,也隐隐然提到兴修颐和园的不足为训。
      慈禧太后好在心里已早有打算,召见军机,颁了懿旨,就太和门灾,有所晓谕,她承认这是天意示警,应该\"寅畏天威\",而在深宫修省以外,也勉励“大小臣工,精白一心”
      同时又颁下懿旨严惩典守者,不得辞其咎,值班的章京及护军,拿交刑部严办,不在话下。又立即差李莲英火速召集全国有名的搭棚匠、裱糊匠、扎彩匠汇集京师,重搭太和门。
      很快,百名有名的能工巧匠齐聚京城,不到一个月,一座纸糊的太和门就矗立在紫禁城中,即使久在宫中的老人,远远望去,好象太和门从来不曾有过火灾。
      这太和门火灾一事就在慈禧一惩、一赏、一修中表面上渐渐平息下来,但是依然暗流涌动。

  • 作者有话要说:  石榴把时间弄错了,失火和决断二章合为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