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十六 ...

  •   十六
      1942年六月,苏联黑海要塞塞波托瓦被德军包围二十五天后失守,东线战场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打。
      德军似乎是全然忘记了上年冬天的不利战局,疯狂地向东推进。英美盟军开始向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空投补给,虽然大多数运输机都在飞抵目的地之前被击坠,但也有相当数量的轰炸机飞到了德国及仆从国的上空。夜晚不复宁静,时常能听到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
      “把他们扔到伦敦的炸弹还给他们!”艾森豪威尔在广播中喊道。
      世界仍在巨大的旋涡中疯狂搅动着,一时分不出此消彼长。
      米歇尔•梅勒,或者说麦克尔•马什感觉自己快要疯了。随上司来到柏林参加海德里希的葬礼,还没来得及与在柏林的联络员接头。刚出了月台就被拉上另一趟火车。刚刚升到中校的舒尔维克唠唠叨叨地让他换下了军装,辗转拐弯地把他塞到了德瑞边境一个叫贝什尼卡的小镇上。
      “那是个很平和的小地方,我岳父在那里有座很小的夏季别墅。你在那里待一阵子,为我们监听一点英美电讯。”中校扬扬手中的小皮箱。“很简单的工作,莱茵哈特说你是他能找到的最可靠又是英语最好的人。”
      “……”

      贝什尼卡确实不大,不到一千人口的小镇。那座别墅只是临莱茵河谷的一幢二层木结构小楼,没有通电话,没有发报机,买不到任何能登载一点有用信息的报纸。要监听的“电讯”只不过是收音机里伦敦广播电台播音员声嘶力竭的吆喝我们不能后退德国法西斯必败无疑,今天和昨天听到的话除了电流噪音外没有丝毫不同。
      莱茵哈特似乎把他给忘了,连一个电报都没有。他在柏林,在旋涡的中心。海德里希死后他留下的绝大多数权力将由希姆莱承接,平时与希姆莱亲近的官员可算是捞着了一个向上爬的机会,一窝蜂地去讨好巴结。
      这种事情他肯定不会漏下。梅勒伸了个懒腰,骨头卡啦啦一阵脆响。六月的莱茵河谷凉风习习阳光明媚,如果没有那成堆的文件吱拉作响的电台,绝对是美好的一天。
      没有一个人,屋子很干净,连老鼠都没有。除了一个每两天能来“探监”为他带来一点吃的和几件换洗衣物的老女仆外他没有任何与外界的接触。但却能看到墙上挂的许多照片,那时候诺尔曼将军远比现在年轻,孩子们都还小。六个漂亮的女孩,四个金发两个黑发。当然还有莱茵哈特,小得几乎还是个婴儿,眼睛晶澈透明,在黑白照片上仍能看出那种让人心醉的蓝。
      他几乎是在这里长大的,这里有他读过的童话书,有他的第一把小提琴。上尉几乎能看到那个金发的秀丽少年在这座房子中一点点地长大,变成他所熟悉的样子。他仍在变化,对比起两年前在那辆军列上看见的他,已经几乎没有地方重合。
      梅勒对于自己情感上的这种变化并不感到吃惊,他从前有过几个女朋友,都是好聚好散。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是长久的?爱情像任何东西那样,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被压缩成了苍白细小的粉末,没有任何颜色和味道。有也好无也罢,是一种极度奢侈的梦想。
      我不管了。他自暴自弃地想。正如莱茵哈特常说的,他要的不是过程而是一个结果。他的结果就是死在这里或是带着一批资料回美国成为英雄,而无论上是哪一个,莱茵哈特的位置会在哪里?

      “我回了一趟布拉格,那里已经变成了屠宰场。村子因为掩护了抵抗分子——也许什么也不为,就被整个灭绝。男人被当场枪毙,女人和孩子被送进集中营——只有8个孩子因为可以‘德国化’而被留下来。”莱茵哈特深陷在沙发里,双手交叉。纤细的手指扭曲成让人难以想像的形状。“半个月内死了至少一万人,捷克的地下抵抗组织几乎全完了。回报是海德里希死了,我们的组织接手了大约5吨机密资料,有十几个组织成员因此晋升。你现在是少校而我是准将,负责苏台德区、波兰以及部分东线谍报工作。”
      “那……上面有什么新消息么?”
      “目前还没有。”莱茵哈特摇了摇头,从白色亚麻西装的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笔记本翻了翻。“现在组织里也很乱,我暂时切断了与他们的联系。只不过可以肯定,他们现在将矛头指向了希姆莱。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动作……梅勒,你如果想要回国,现在倒是个好机会。最近人员调动很大,我很容易把你的档案注销掉。”
      梅勒干涩地笑了一声,大胆地坐到他身边,一手环上他的肩。“暂时……还不想走。”
      “也好,到了关键的时候你也是个好帮手。以后万一情况无法收拾,帮我照顾伊莱莎。她的手是干净的。”莱茵哈特没有拒绝,干脆猫一样优雅慵懒地靠到他怀里。“是个好姑娘。但我从来都没想过要和她结婚,我不想毁了她……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意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的丈夫脸色苍白地站在窗帘后面,手里握着拉开保险的枪。”
      两人都不再说话了,月光从窗帘间透进来,好像熔融的钢水。一点也没有柔和皎洁的意味,明亮得让人不敢正视。灯光反而昏暗,影子从银和黄的边界枝枝杈杈探出来,小小的一团,瘪缩得像李子干。
      “喂,好像我不是干这一行的一样。”梅勒开玩笑地捏捏他柔软的脸。“你就不怕?”
      “有什么好怕的,如果战争结束了……”他突然打住话头,整个人倒过去。“无论是哪一方赢,它迟早会结束的。所以……趁现在还……放纵一下,好么?”
      梅勒的思考能力越来越弱,这是他生命中有记忆的第一次完完全全的迷失。耳边柔软急促的呼吸融化了黑沉沉的夜色,也融化了他在长久的隐藏和谎言中形成的坚硬壁垒。他开始迷惘,沉浸在这从未有过的感觉中。他开始模模糊糊记得这种感觉就叫做快乐,他失去快乐已经很久。对于像他这样的谍报员来说,这是一种荒谬的奢侈。在这里他只是巨大国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被拆下来刷了一遍漆就生硬地安装进了这个已经疯狂的国家。在这里他没有平衡,没有安全,有的只是敌人和告密者。求生的本能驱使他在虚幻而又无处不在的监狱中奔走辗转,期待有一天谎言的终结,泡沫的幻灭,一切的结束,世界的崩溃。
      而莱茵哈特,却是这不安全的世界的一部分。
      这时他才真正感觉到了解脱,他隐约回忆起在明尼苏达州的训练场上那种到达极限后全身开始不受意志控制的感觉。那种要融化成一滩液体的感受,一种升华出了□□的快感,一种失控的快感。他死死抓住怀里不断扭动挣扎的美丽妖精,新雪般洁□□致的身体就是契约,出卖灵魂不需要血字的签名而只要一个深吻。这是一场不能退出的游戏,一场没有赢家的赌约。看似每次都以魔鬼的惨败而告终,实际上输不起的只有上帝。他不愿看到事态超出自己的控制,而上帝的胸腔中没有心,只有一块铁石。
      就在这里,他们用身体谋杀了信仰。梅勒看见那双湛青眼睛蒙上了一层紫罗兰色的云翳,如远天上最喧嚣的星辰。童话就在这一刻画上了句点,否定的精灵自甘堕落成了那个男人的爱人。慢慢地身下妖精的喘息变得短促,带着颤抖的尾音。
      “保护我吧,而我也将保护你……”
      眼中瞬间只有晕眩,乳白色的月光汇成滔天巨浪一重重卷来,铺天盖地。
      他无法再想。狂喜,眩晕,失神。世界屈服于简单的欲望,沉重地展现在他面前。漫天星辰如旋涡,如磨盘,是世人无法想像的华丽。但一旦领悟了真相,那随之而来的虚无和绝望就像灰色的绳索绞紧咽喉,扯出胸腔中最后一口空气。

      捷克一度的统治者,海德里希终于躺进了柏林荣军公墓,但这里的冲突远未结束。在1942年动荡不安的夏天里,帝国保安局情报官员莱茵哈特•冯•诺尔曼准将接到了一封来自六处处长□□•舒伦堡的密令,要他在德瑞边境搜捕一个叫艾伦•杜勒斯的美国间谍。
      这个人胆大心细,狡猾无比。他从伦敦乘飞机抵达法国伪政权的首都维希,一路穿过关卡重重的法国和比利时如入无人之境。德国几乎所有的谍报保安机构都为他而全速运转起来,从保安局,盖世太保总部到谍报局全线动员,可是就是连他的一根头发也没抓着。不得已情况下舒伦堡只得动用他最后的王牌,希望这位海德里希亲手培养的情报员能像从前任何一次那样,不会让他失望。
      “‘身高六英尺一英寸,棕色头发灰眼睛。斜视,戴一副角质眼镜。常年手中握一支直柄烟斗。’这样的人在德国要多少有多少……嗨,梅勒,你们是同乡他认不认识你呀?”开往瑞士洛桑的国际列车车厢里空空荡荡没有几个人,装饰一如战前。中立国的工业生产没有受到破坏,民众生活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德国。莱茵哈特放下了咖啡杯转眼望向窗外,眼睛被阿尔卑斯山雪峰上的雪光映成柔软的水蓝。“到了洛桑还有一个同事会和我们一起,……梅勒,你发什么呆?”
      “啊?哦,没有。”梅勒抓了抓头发,考虑着怎么回答。“我……见过他,但我就不知道他是否知道我了……”
      “撒谎。”莱茵哈特双手撑住桌子站了起来,凑近他的脸。“他号称罗斯福总统的密使,实际上是战略情报局欧洲分处的总负责人,简单说就是你的直属上司。目前你大概是全德国混得最成功的潜伏特工,他可能不来找你接头么?”
      “好吧……我认输。天哪,你真是个魔鬼。”梅勒举起双手,看见对面的年轻人狐狸般狡黠地眯起了眼睛,样子竟是出奇地可爱。“他也不是特别聪明,怎么会一直都抓不住?”
      “笨蛋。他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和欧洲几大银行和石油工业集团达成战时支持美国的协议,顺便和你们几个交换一下情报给你们打气洗脑。一是不会有太大的间谍动作,二是……哼,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们在内部放水?”
      “是我在放他。要知道这时候上层有人想和美国……”莱茵哈特突然打住了话,抬高了声音。“就这样吧,我对洛桑也不是太熟悉,等到了那里估计有人接我们。”
      梅勒转身望去,一个四十岁左右,白色头发的中年人冲他们笑了一下。从皮夹里取出半张名片。莱茵哈特挑挑眉毛,取出另半张对在一起。
      “六处,冯•施季里茨。”中年人伸出了手。
      “直属,冯•诺尔曼。”莱茵哈特迟疑了片刻,伸出手与他握在一起。

  • 作者有话要说:  呃,这个,最后出现的“冯·施季里茨”千真万确就是《春天里的十七个瞬间》里的施季里茨叔叔……此处的美国间谍艾伦·杜勒斯也是《春天》里面提到的那个,作为群众演员出来救场。只给盒饭,不发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