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杨诚俊的孔子之路2 ...

  •   拿个最简单的废话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意思就是孔子说,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实习、温习不是很快乐么。这句话的属性是这样的:“食而张嘴之,不亦说乎?(吃饭张开嘴吃,这样不是很快乐么?)”你说孔子的话够不够废话。明眼人都知道,吃饭肯定要张开嘴吃,那么既然是学习肯定是要复习的,不然会忘记,这句话根本不需要孔子来说。在孔子之前的人学习就不复习不温习了么?肯定有人说过这句话,到了孔子这一代,嗨,他就成了孔子说的话,盗版,绝对盗版!所以这句话,这句废话不能视为经典。这里让我想到在多年前我读成语的时候,读到“毛遂自荐”,让我有了遐想:毛遂是“自荐”的创始人么,是还是不是,我认为不是,毛遂是战国时期薛国人,战国之前的春秋时期,就是本篇孔子所在的时代,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找工作“找官做”是他的主要目的,其次我是“去你的国家宣传我的儒家学派”这算不算是“政治方案自荐”,列在毛遂之前的历史事件“孔子自荐儒家学派”为什么不能成为成语,非要活在后面的小小食客毛遂去做“自荐”的代言人?再比如没有人类的时代,一群大象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强囘暴一只蚂蚁,商量了两包烟的时间,谁当先锋,谁当后备,就是没有确定的答案,其中有一只大象就不耐烦了,“都他娘的别废话了,婆婆妈妈囘的!跟个女人似的!两包大前门都抽完了还没商量好!拷!我自己去强囘暴蚂蚁!”于是它就去强囘暴蚂蚁了。那么,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人类的时代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呢?不过在我看来,比较委婉的说法就是,有时候历史事件应该有个鲜明的代表人物,以让学人有个较为直接的方式方便学习更方便记忆。(这是我看书时看出的疑案,对于本篇话题不重要,因此不多强调)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肯定有一个人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么,刚出生的婴儿是不是人,是人,只是没长大还小嘛,小人。如果孔子还活着,我就要问他:“三个刚出生的婴儿走在一起,你学他什么?”而且这里面的“行”什么意思孔子也没说清楚,到底是行为还是走路,如果是行走人生的话,婴儿可以用得上。如果真是走路的意思,你也不能否定刚出生的婴儿不会走路,我可以用手扶着他走,可不可以,扶着走也叫走。所以,孔子说话没头没脑,就连他的弟子也没头没脑,就连这样的荒谬也可以写在书里面被列为“四书五经”?中国上古文化怎么扯淡到这种地步!
      他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句句君子,他根本就不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还整天张口闭口君子。记得零九年的时候有位自以为是的女博士生在网上跟我辩论“君子与小人”的关系,我当时不禁会有一种耻笑的表情挂在脸上,“哎,现在的很多学生们上学确实是上傻了”,首先在这个问题上她并没有真正了解“君子与小人”的本意,所以在此我要恢复一下君子与小人的本意,“君子小人”来源于奴囘隶制社会,一有钱二有权的贵囘族就是君子,一没有钱二没有权的穷光蛋就是小人,这就是它(君子与小人)本来的意思。而这位女博士生完全按照孔子的逻辑跟我说事儿,在她的眼里,孔子不是人,是上帝,是一切,如果女娲是存在的,那么孔子就是男娲,这是她的看法,所以我对于这个女生只有一个总结:愚蠢透顶,庸俗至极。“君子与小人”最初是与道德不沾边的,到了孔子这里,就变了质。为什么变质,因为孔子是没有钱没有权的落魄贵囘族,按照“小人”的本意来理解孔子就是小人了,因此孔子要鸡蛋里挑骨头,此类人“不可以做小人”,所以孔子要把“君子小人”的本意给变样,于是就形成了后来主流文化里的“不论出身贫贱,只要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是君子,没有道德没有修养的人就是小人”,他是为自己而变质,还是为了伦理道德谁也不知道(《论语》是孔子的学生所作,属于自家人自吹自擂,里面的内容谁知道是真是假?)。由此推出,真正的君子小人是看地位的,跟道德没有丝毫关系,到了孔子这里,就被改成道德君子、道德小人了。
      其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孔子提倡的“读书是为了做官”,严格来说这不是孔子提倡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即“官师之学”,所以作为聪明人,不要总是把什么好事情都加到孔子身上,被人说成狐群狗党多没面子。先不管他谁说的,首先你要思考一下“读书为了做官”这个看法对不对。当然思考的结果就是读书不一定要做官,做“鸡”行不行,做“鸭”行不行,搞传销行不行。按照孔子的说法“绝对不行”,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否则读书没用,然而他又说过“读书可以修身,如果有余力就去做官”,后话的意思就是没用就不做。你说孔子说话怎么就这么矛盾,可以说他说话完全不长脑子,分析一下:读书一定要做官的话,天下人都去读书了,渴望做官,然而都去做官了,谁来做臣民呢。做官有俸禄没错,俸禄可以吃么?粮食的问题你绝对离不开老百姓,都做官了谁去种地呢?中国古代,女人是没有资格做官的,难道男人都去做官,让女人去种他娘的地?种地是苦力,女人是柔弱的,怎么比得上男人强壮,而且女人的琐碎事还很多,动不动“一个月来一次”,动不动肚子疼,动不动头疼,让事情如此多的女人去种地这不是欺负女人么?所以嫁给孔子的女人一定很痛苦。孔子主张“仁爱”,女人都不爱怎么能算仁爱呢。
      然而种地的人,孔子也看不起,看不起农民的依据是什么?引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翻译过来就是君子只谋求行道干大事业,不谋求衣食,因为种地免不了饿肚子,而读书可以升官发财,所以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孔子的意思很明显,恰恰相反,担心贫穷的人是小人,不谋求行道干大事业的人也是小人。
      引自《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这句话也足以证明他瞧不起劳动人民。再明显点,“农民都是小人”,这是“中国伟大圣人孔子”的看法。
      主张仁爱的孔子骂“农民是小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自以为是,严重的把自己抬上天去了,鄙视农民。这里,我要替天行道对孔老先生说一句话较为“尊敬”的话:“凹顶老头!你算个什么东西!”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气愤的。人的始祖是农民出身,那你如果是人,你就无法否定你是农民的后代,如果哪天你对谁谁谁说一句“我是城里人,不是农民”或者“我是贵囘族,不是农民”,除非你不是人,你就不是农民。祖先是农民出身,而你说你不是农民,这个意思就是“你挖了你的祖坟的根将土地改造成游乐场”,结果是超级幼稚。挖祖坟不是罪,也不是错,是滔天耻辱!“你敢在“炎黄”坟头上动土,我揪了你生囘殖器你信不信!”
      引自《论语-学而》,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治理拥有上千辆战车的大国,要恭敬从事而取信于民,要节约财用而爱惜于民,征用劳力要不违农时而不误于民。
      一方面说看不起农民,另一方面说关心农民,说话前后矛盾,你说孔子是不是有毛病。当时孔子的很多学生就是认为他有毛病,于是就逃课了,后来好多了,学生们不逃课了,改成旷课了,有时候只有颜渊一个人在听孔子讲学。学生们旷课跑到了少正卯的学堂去学习,孔子一心想恢复旧的奴囘隶制以利益自己,而少正卯主张的是革新派,这个人后来被孔子给杀了。
      农不农民方面的问题突然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偶尔看到的一个电视节目——河北卫视的《高招在民间》,节目上的两个成年主持人一身儿童打扮,主持着这个幼稚的节目,哪里幼稚呢?就是《高招在民间》的“民间”俩字。民间是什么意思?
      民间—简单释义:
      1.平民自愿组织的团体
      2.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3.非官方的
      4.百姓之间
      针对于《高招在民间》这个节目,首先官方你谈不上,平民?你这俩主持人是不是平民,当个主持人你就不是平民了?就不是老百姓了?你就成贵囘族了?说白了,你俩就是个给人打工的!还不是为了赚囘钱。什么叫做《高招在民间》?高招不在你们电视台里,都是在民间。只要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你就是民间里面的人。做人!请,你,不,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真,的,很,做,作!实在点,幼稚的电视台!并不是只针对于电视台主持人,演艺界的大多明星也是同一种货色,还把自己当成贵囘族、上等人,其实演艺这东西原来是很下囘流的一种职业,就连乞丐也比不上。这一点必须要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前,演艺跟卖囘身(妓女)是一种说法的,很多人还以为是多正当、多光荣的职业,其实真的很下囘流。明眼人都知道,拍电视的时候导演让你脱你就要脱,让你投入陌生男人的怀抱你就要去投,让你和其他演员做囘爱你就要和他(她)做囘爱,媒体还把这说成是“激情戏”,切!“□□戏”就是“□□戏”,还“激情戏”,怎么不说“打仗片”。激情戏方面,三人演戏,必有一湿,某些明星,假戏真做,做着做着就来劲儿了,心里念叨着“导演,导演,不要喊咔,不要喊咔”,不喊“咔”喊什么,不喊你还不发射里面去了。某些演员为了赚囘钱,为了成名,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有很多女明星都是先跟唱片公司老板或者电视导演“搞一下”,恩,“搞一下我就给你出唱片”“搞一下我就让你成电视主角”“搞一下你的未来就充满光芒”当然了,这就叫“以身试影”。因此,多数人做演员跟做鸡是一样的概念。这类的人,“自作高调”的孔子也绝对看不起。何况孔子,这类人也不入我眼,我不能说“看不起他们”,现实就是这样,你看不起又能怎么样。那是改革开放之前,社会不一样了,所以眼光也不能太老套,但这种职业在我眼里自始自终都是不干净的职业,就像我前面作出的程序,多数人做演员跟做鸡概念是一样的。
      这种想法不是意欲改变,小小的我改变不了,但有句话我要以我个人的身份说在前头:“中国的音乐市场和影视市场早晚都要跌到爬不起来的地步。因为中国绝大部分自以为懂音乐的歌手和自以为能导出好电视的导演都已经把这种文化艺术糟蹋的遍体鳞伤了,他们全为自身利益着想,完全不考虑中国文化艺术的前途。”其实这也不怪他们,这是生存规律,是人与社会衍生发展的顺序,有人才会有社会,人扭曲了社会,社会反过来逼着每一个人变坏(即“社会”扭曲了人),说来说去,说不清楚,也说不完,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性问题。那么孔子的人性怎么样呢?孔子没有人性,也有人性,或者说孔子不是人,是什么呢?是狗。不仅是狗,还是条丧家狗。
      孔子在弟子的“波导”和寻找工作的来来回囘回,逐渐有了名气,凡知道孔子的农民,都知道孔子落魄,“找不到工作”,在当时引起了一场“骂孔潮流”。那些农民和奴囘隶们,只要一提到孔子这俩字,就恨得咬牙切齿,破口便骂。引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郑国与学生走失,一个人在郭东门傻乎乎的站着,有个当地人对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说:“有个人站在郭东门口,跟个丧家狗似的。”子贡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不否认自己是丧家狗,像失去了主人一样(这句话可以看出来,这个时候的孔子走官路已经在依靠着自己的学生了)。全天下的农民和奴囘隶占总人口的大半,这时候的孔子,最终混到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经巷疯囘狗、人人避之的地步。这样的人还可以把他的言行举止编入中小学、大学的课本,中国的教育出版社到底是怎么了!我囘操!(在这里,“我囘操”就是“我想念曹操”的意思,请不要误解)这些还不算多,就连整个春秋时期的绝大部分官员和就那几个国君还都讨厌孔子,官员“对其斥之,加之陷害”,“国君疏之”,他的处境可想而知,一个人能混到人人讨厌的地步,真的可以钻狗洞里不要出来了。
      孔子若曰:“我作为人,干嘛要钻狗洞?应该去为政做官!”《论语-为政》,有人问孔子:“你整天教唆别人去为政(到中央从事国家大计,做官搞政治),你自己怎么不去为政?”孔子说:“书云,为人孝敬父母,与兄弟和睦相处,这些东西发挥开去不就是为政么?为政不一定非要做官。”这“诺前反后”的效应是否能看出孔子就是脑障。他曾经对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三个月做不到官我就不舒服。”如果孔子还活着,我非要问问他:“君子是不重名利的,你怎么那么重名利?难道你是小人?”
      那么孔子做到官了么?孔子是怎样在自己身上实行“读书做官”的呢?接下来就进入孔子辛酸的“周游列国”:比如清洁工打扫街道就可以说成“周游囘街道”;一个老太婆捡破烂,从这个城市捡到那个城市,就是“周游城市”;一个很能跑的人捡破烂从中国捡到日本,从日本捡到美国,就可以称为“环游世界”。所以称孔子“周游列国”只是华丽上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在找工作,只是屡屡碰壁,以至于从一个国跑到另一个国,从另一个国再到下一个国,其实所到之处都属于中国境内。
      由此,不存在“周游列国”之说,这一点必须否定,那既然是寻找工作,又为什么屡屡碰壁?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为何频频失败呢?因为他自己笨!吃不饱怪碗不好,其实问题要从自己身上找,但你看他自己怎么说,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注意第二句,邦就是国的意思,危险的国不进,昏乱的国也不住。你看,孔子多会为自己打圆场,明明是自己没有忍耐心,没有恒心,被别人赶走了,找不到工作还这样说,很华丽的理由啊,实是羞耻,说话更是自相矛盾,纯属智障。当然这不是主要的,当时的国家确实有问题,但孔子的问题比国家的问题还要大。这一点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知道孔子的主张,前面说了“竭力想恢复周朝奴囘隶制”。然而当时孔子所处的时间,奴囘隶制已经被封囘建制取而代之了。已经生存于封囘建制社会了,你为什么还要逆转潮流?你要做“扭转之王”?
      奴囘隶制有奴囘隶制的好处,封囘建制有封囘建制的好处,两者在我看来[奴囘隶制小于封囘建制]。倘若奴囘隶制社会不好,天子为何还要改革为封囘建制社会,所以它必然更有益。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孔子非俊杰,非英豪,不识时务,不通机变。其基本证据是在后期寻找工作屡屡碰壁。
      三十五岁时的孔子,鲁国发生变囘乱,逃往齐国,这个齐国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国君为齐桓公,比较走运,没有遇到那个扫把星。齐景公即位后不走运,就遇见了。齐景公问政于扫把星孔子,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纯属废话,说的是对的,孔子的意思是“睡觉时应该闭上眼睛”,没错,是对的,睡觉确实要闭上眼睛。对的都被你说完了,就是一个种地的他也会这么说)景公听了后说:“对极了!假如国君不像个国君,臣子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即使有很多的粮食,我怎么能吃得着呢!”改日景公又向孔子请教为政的道理,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这话听了跟特妈哄三岁小孩似的,而中国很多学者竟然把这个称为“整治方案”?那脑袋可真是蛋壳。感觉孔子是告诉齐景公“看电视的时候要睁着眼睛看,闭着眼睛是看不着的”,孔子爱“扯无机之淡”,我估计齐景公这家伙也不够机灵。说不机灵就是不机灵,齐景公听了很高兴,打算把尼谿的田地封赏给孔子(真是一个草包国君,说几句废话就给一个封地)。
      引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晏婴进曰,晏婴对齐景公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翻译过来就是,儒者这种人,能说会道,是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的;他们高傲任性自以为是,不能任为下臣使用;他们重视丧事,竭尽哀情,为了葬隆重而不惜倾家荡产,不能让这种做法形成风气;他们四处游说乞求官禄,不能用他们来治理国家。自从那些圣贤相继下世以后,周王室也随之衰微下去,礼崩乐坏已有好化时间了。现在孔子讲究仪容服饰,详定繁琐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于快步行走的规矩,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几代人也学习不完,毕生也搞不清楚。您如果想用这套东西来改变齐国的风俗,恐怕这不是引导老百姓的好办法。
      这是晏婴的说法,说的确实不假,假的的就是“谗言”,如果是谗言,齐景公也不会顺着他的意思去办,于是就“听之”了。
      之后,齐景公虽然很有礼貌地接见孔子,可不再问起有关礼的问题了。有一天,齐景公慰留孔子说:“让我给季氏那样高的工资给你,你给我拿十瓶五粮液我也不给。”所以就用上卿季孙氏、下卿孟孙氏之间的待遇给了孔子,只好求得了平均工资,其实“电信”这待遇对孔子也算可以了,用“神州行”你可没资格,没让你用“动感地带”就够好了,惹毛了我还收你月租费。而后,《史记》记载齐景公对孔子说了这七个字:“吾老矣,弗能用也。”意思就是“我已年老了,不能重用你了。”孔子顿时凉了半截,卷铺盖灰溜溜的滚回鲁国了,估计走的时候坐公交车也是站着的。
      当然我很看好晏婴说的话,晏婴是什么人?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官。由于个子很矮,曾出使楚国受过侮辱,楚人让他从狗洞经过,他机灵的说了一句,有狗洞必然是狗国。成语“晏子使楚”的晏子就是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辅政一生,生活朴素,爱民如子,为官清廉,敢于谏诤君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等官员。此人既是爱民如子必然是一个善良的好官,善良的人(晏婴)怎么会欺负善良的人(孔子)呢?所以孔子必是“滑徒”,至少在晏婴眼中是的。他在齐国求官,晏婴的话是对是错也无需多想,很简单,直接拿晏婴跟孔子比较一下就清楚了。晏婴官居上大夫并为官清廉,而孔子还在找工作,还屡屡碰壁,遭人辱骂,令人排斥。
      孔子带着学生们一路走得很狼狈,也是历经磨难,就像《西游记》取经一样。
      那么孔子在找工作途中到底摔过多么惨的跟头呢?
      后来的孔子门事件是炒作还是被囘逼?
      他和弟子之间到底是谁“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呢”?
      这种《爱情转移》式同性恋结果是怎样的呢?
      孔子到底给80后、90后带来了多少严重后果呢?
      当代80后90后的思想为什么与孔子紧密联系?
      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从哪里寻找自己光明的世途呢?
      注:《伪君子》全文共分为三部分:本篇内容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内容简介:
      1、孔子泡妞
      2、傻囘瓜式的儒家学派
      3、孔子的主张问题
      4、孔子的门事件
      5、公交车事件
      6、雕像化的中国传统文化
      7、政治生涯与国术
      8、坏时代的80后、90后
      10、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
      11、把一个人的温暖转移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12、笑谈“我的天”
      (敬请关注《孔子之路》第二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