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妖木兰 ...
-
黑衣人这两句风凉言语,好似在罗锦年心头烈火之上泼洒滚油。他虽然素有清廉大度之名,却并非性软可欺之人,明明已经吩咐家奴,闲杂人等不得入内,眼前这人又怎会闯进院来?
罗锦年当即呼喝墙外护院的豪奴健仆:“还不将这小贼捆了,扔到偏僻院落,待我了结眼前之事再行处置!”
十几个罗家仆人一拥而入,见了黑衣人皆是面露惊讶之色,待回过神,便要上前捆束。
黑衣人毫无惧色,依旧笑得没心肝的欢喜。倒是一直沉稳不动的尉迟璋,身形展动,握住剑柄站挡在了黑衣人身后。
众人不曾料到他有此一举,就连尉迟璋自己也吃了一惊。刚刚一瞬,他见黑衣人身处危难,不由自主便抢身上前。
黑衣人也有些讶然,飞快地看了他一眼,随即拱手朗声道:“在下凉州李莫,随家兄来赴贵府花会,今见罗小娘子命在旦夕,这才斗胆闯入,还请罗相见谅。”
今日赴会之客,人数众多,身份却也繁杂,罗锦年怎能一一识得?李莫神态坦然,倒也不曾引起罗锦年疑心。只是李莫之言,却刺痛他心中隐秘。罗锦年目光阴沉,道:“小子疯言疯语,是何居心?”
李莫道:“男欢女爱赖还需两情相悦,怎可有半分勉强。小娘子如今解衣相就却并非钟情,却是被迷了神智。“
罗锦年喝到:“一派胡言,还不住口!”
李莫不退反进:“想来罗小姐之病并非一日,如今却能几番起身四处行走,更与人私会,罗相心中就不曾疑惑?”
罗锦年一时语塞。
一月前,罗细君确是突染奇症。长安名医尽被请入府中,却无人可以诊断她究竟是何病症。短短十几日,罗细君药石罔效,竟是撒手人寰的架势。
罗夫人早亡,罗相虽然有几房侍妾,却只有此女,平日里视若掌珠眼目。爱女气息奄奄之际,一个唤作羽娘的侍妾进言道,慈云寺一个唤作了空的和尚大有法力功德,可以医治人间奇症。
罗锦年回忆至此,低声对李莫道:“小女病重之事,我命家人不得与人提及,你又从何知晓?”
李莫笑道:“罗府西角门开在铁狮巷内,李莫取道于此,常见贵府之人倾倒药渣。李家世代行医,李莫也略知药理。看见的尽是珍奇药材渣滓,又时时不同,便知患病之人身染重疾,却久治不愈。今日机缘之下,才知是小娘子有恙在身。只可惜——”
罗锦年道:“事到如今,也无需遮掩,只大胆明言便可。”
李莫摇头叹息道:“只可惜名医奇药救不得小娘子性命。她之所以命在旦夕,只因招惹了邪祟。”
罗锦年沉吟道:“我曾延请了空和尚入府。了空以一钵盂清水尽洒细君园中草木。满园碧草繁花瞬间枯萎凋零,唯有这一树木兰,花开如云。如此行事,细君果然渐渐康复,刚能在下人掺扶下下地行走。不想却发生今日之事。”
李莫目光闪动:“李莫曾师从一龟兹高僧,学得些手段,愿为小娘子祛除邪祟。”
罗锦年冷笑:“你自认胜得过了空和尚?”
李莫道:“若无效用,听任罗相处置。”
刚刚尖叫引来众人的小鬟此时满面泪痕地跑了出来,垂首回禀说罗细君再度昏厥。本自默然不语的罗锦年,终于颓然对李莫道:“你尽可放手一试。若需什么神台法器,尽管开口。”
李莫装模做样院内走了一周,在玉兰树下站定,伸手抚上树干,那处突兀地生出一根尖利枝桠。如利刃的枝桠在他手中渐渐化为齏粉。方才若不是姚吉罗一声大叫,傻瓜尉迟璋怕是要被这妖木穿透了后心,化尽了血肉。
他笑道:“李莫只需小娘子日常用的胭脂一盒,清水一碗。”
小鬟捧着一碗清水送到李莫面前。
李莫拧开胭脂盒子,轻轻嗅了一下,忍不住赞道:“好香!”全不顾罗锦年、尉迟璋、燕无错等人的铁黑冰冷嘲讽脸色。
他又自小鬟头上拔下一只银钗,将胭脂膏拨入清水中,搅化开来。上好的红蓝花胭脂化入水中,殷红似血。
李莫自怀中摸出一只狼毫,饱蘸了胭脂汁,挥笔便在木兰树干上书写起来。他姿容不俗,不想笔力却也遒劲,字体端庄舒和,竟也隐露风骨。
尉迟璋只知他书写的是一段佛经,直至看见“摩诃摩瑜利佛母明王大陀罗尼”,才推知他所写的乃是《大孔雀明王经》。
随着树干经文渐满,那玉兰树由根至叶颤颤抖动起来,更发出如同女子的凄厉尖叫。李莫充耳不闻,只在簌簌而落的叶花之下走笔龙蛇。
木兰树如人抽搐,埋得浅的树根已经挣动着拔出地面。待李莫写下最后一笔,木兰花叶落尽,枝干枯萎,唯余树身的鲜红经文。
李莫长出口气,直起身来,抖落一身的残花败叶。
此时罗细君房内也传来仆妇欢叫之声,竟是罗细君悠游转醒。
李莫道:“小娘子身虚体弱,还需精心调养。”
罗锦年喜不自胜,口中却道:“今日之事,罗某定当重谢,只望小郎可时到鄙府,直至细君痊愈才好。”
李莫道:“罗相有命,怎敢不从。只是这木兰树下尽是新土,像是从别处移来不久。为保家宅康宁,罗相可否告知,植种此木是何人之意?”
罗锦年心中一惊。这株木兰正是侍妾羽娘购入,只说花香馥郁,宁心静神。当即唤人来道:“快快将羽娘唤来回话。”
足足盏茶功夫,下人才跑来回复,说府中四处都不见那羽娘身影。
李莫脸上露出些许失望神色,抬起头,正看见一只白羽鸟雀飞过罗府上方。
尉迟璋站在他身后道:“此番多谢相助。”
李莫也不回头,只挑眉道:“一句话怎算相谢。我虽是举手之劳,你也要涌泉相报。”